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707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连接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是为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10,是设有一连接槽11藉以插接电路板1,该连接槽11由外而内形成有倾斜的第一面12及水平的第二面13,而下缘则由外而内形成有一水平的第三面14及一配合第一面12倾斜的第四面15,该连接槽最内端形成有一垂直的第五面16,而连接槽11的上缘是为间隔排列的第一间隔片17,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活动槽18,而下缘是为间隔排列的第二间隔片19,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活动槽20。
多数的第一端子25,是设于该绝缘座体10,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26,该接触部26可于该第一端子活动槽18作弹动,其设有凸出的接点27凸出该第二面13而位于连接槽11内。
多数的第二端子30,是设于该绝缘座体10,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31,该接触部31可于该第二端子活动槽20作弹动,其设有凸出的接点32凸出该第三面14而位于连接槽11内。
藉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2,电路板1可沿第一面12斜向插入连接槽11,此时电路板1会顶开该第一端子25的接点27与第二端子30的接点32而斜插至连接槽11的内端,如此电路板1的两面的接点(金手指)可分别与第一端子25和第二端子30摩擦,藉以刮除氧化层。
请参阅图3,当电路板1压下转平与第一、二端子25、30成电连接时,使电路板1的两面分别靠合于第二面13、第三面14。
上述习知电连接器构造有以下缺点1.如图1所示,电路板1预插到连接槽11的入口即会干涉到该第一、二端子25、30,如此在插电路板时不容易导位对正插板位置,因此,在没有正确对正插板位置插入时(如插入斜度不正确),很容易将端子的接触部挤压过份或是不良接触而变形。
2.其第一端子25和第二端子30在连接电路板时其接触部的位移量大致相同,如此具有较长弹性力臂的第一端子25未能充份利用其弹性,而属较短弹性力臂的第二端子30则会因变形量太大而易于弹性疲劳。
请参阅图4,是为另一型态的习知电连接器,其设计由于第一端子25的接点27与第二端子30的接点32分隔较开,故电路板1成斜向插入连接槽11时不仅入口即不干涉第一、二端子25、30,且插到底亦不干涉,如此设计虽很容易插板,可避免上述容易将端子的接触部挤压过份或是不良接触而变形的缺点,然却造成另一使用上的缺失,即因电路板1斜向插入到底皆与端子不干涉,如此显然在插板过程中电路板1上的接点(金手指)完全没有与端子摩擦,故没有刮除金手指上的氧化层,如此在电连接上的导电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电路板能很容易对正正确的插板位置插入,且能刮除电路板上的接点上的氧化层,保证电连接的较佳导电性,并且在连接时其具较长弹性力臂的端子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能善用其弹性,而具较短弹性力臂的端子具有较小的变形量,不致会弹性疲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是可插接一电路板,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设有一插接该电路板的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上缘由外而内形成有倾斜的第一面及水平的第二面,该连接槽的下缘则由外而内形成有一水平的第三面及一第四面,该连接槽最内端形成有一第五面;多数的第一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内,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凸出的接点凸出该第二面而位于连接槽内;及多数的第二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内,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凸出的接点凸出该第三面而位于连接槽内;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沿第一面斜向插入该连接槽,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接触力小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压迫摩擦力。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较第二端子的弹性力臂长,且该第一端子接点凸出第二面的距离较第二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三面的距离为大。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二面的距离与第二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三面的距离比等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长度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长度比。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面对应第一面的倾斜而为一倾斜面。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于接点前的下缘设有一较接点低的第一接合面,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于接点前的上缘设有第二接合面,该第一、二接合面接合该沿第一面斜向插入的电路板。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端翘起高出该第二接合面,且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接点间形成一小于电路板厚度的窄口。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端子接触部的接点不接触。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连接槽的上缘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一间隔片,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活动槽,而该绝缘座体的连接槽的下缘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二间隔片,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活动槽。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数的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多数的第一端子活动槽内,该多数的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多数的第二端子活动槽内。
由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1.电路板1在预插阶段可很容易先经第二端子65的接点67,如此在插电路板时容易导位对正插板位置,当再推入时方能有良好的连接情况,不致将端子的接触部挤压过份或是不良接触而变形。
2.第一端子60和第二端子65分别设有套接电路板1的第一、二接合面63、68,使电路板1在预插阶段时有更为明确的正确插板位置。
3.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端69较第二接合面68翘起,如此电路板1在推入经过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端69时相互压迫摩擦,令电路板1有向上的推力,使插板更为顺利。
4、在电连接电路板时可使具较长弹性力臂的第一端子60有较大的变形量,能善用其弹性,而具较短弹性力臂的第二端子65有较小的变形量,不致会弹性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在电路板预插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在电路板插入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习知电连接器在电路板压下转平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另一习知电连接器在电路板插入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电路板预插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电路板插入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电路板压下转平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在电路板预插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绝缘座体40、多数的第一端子60、及多数的第二端子65,其中该绝缘座体40,是设有一连接槽41藉以插接电路板,该连接槽41的上缘由外而内形成有倾斜的第一面42及水平的第二面43,而下缘则由外而内形成有一水平的第三面44及一配合第一面42倾斜的第四面45,该连接槽最内端形成有一垂直的第五面46;该连接槽11的上缘是为间隔排列的第一间隔片49,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活动槽50,而下缘是为间隔排列的第二间隔片51,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活动槽52。
该多数的第一端子60,是设于该绝缘座体40,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61,该接触部61可于该第一端子活动槽50作弹动,其设有凸出的接点62凸出该第二面43而位于连接槽41内,且于接点62前的下缘设有一较接点62低的第一接合面63。
多数的第二端子65,是设于该绝缘座体40,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66,该接触部66可于该第二端子活动槽52作弹动,其设有凸出的接点67凸出该第三面44而位于连接槽41内,且于接点67前的上缘设有第二接合面68,该第二接合面68配合第一接合面63是可接合该沿第一面斜42向插入的电路板1;另外该接触部前端69翘起高出该第二接合面68,且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接点62间形成一小于电路板厚度的窄口70。
再者,该第一端子60的接触部的接点62至其接触部后端64的弹性力臂长度约为第二端子65的接触部的接点67至其接触部后端71的弹性力臂长度的两倍,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上该第一端子60的接点62凸出该第二面43的距离亦约为该第二端子60的接点67凸出该第三面44的距离的两倍,如此在插板时可使具较长弹性力臂的第一端子60有较大的变形量,能善用其弹性,而具较短弹性力臂的第二端子65有较小的变形量,不致会弹性疲乏。
藉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5,电路板1当沿第一面42斜向插入连接槽41时可先零嵌预插接合于第一端子60的第一接合面63和第二端子65的第二接合面68,此时电路板1在没有干涉下很容易的已经过该第二端子65的接点67;请参阅图6,当电路板1再施力推入则经过该窄口70,其两面分别压迫摩擦该第一端子60的接点62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端69而产生弹动,如此电路板1在推入过程,其两面的接点(金手指)可分别与第一端子60和第二端子65摩擦,藉以刮除氧化层。
请参阅图7,当电路板1压下转平与第一、二端子60、65成电连接时,电路板1两面分别靠合于第二面43、第三面44。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第一端子60的接触部61和第二端子65的接触部66虽未设有接合面接合电路板1,然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1沿第一面斜向42插入该连接槽41时,电路板1很容易经过该第二端子65的接点67,成零嵌插入或仅令第二端子的接触部66成轻微弹动,当再经该第一端子60的接点62时令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61呈较大弹动,如是设计亦可达到电路板1在预插阶段很容易导位对正插板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是插接一电路板,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设有一插接该电路板的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上缘由外而内形成有倾斜的第一面及水平的第二面,该连接槽的下缘则由外而内形成有一水平的第三面及一第四面,该连接槽最内端形成有一第五面;多数的第一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内,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凸出的接点凸出该第二面而位于连接槽内;及多数的第二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内,其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凸出的接点凸出该第三面而位于连接槽内;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沿第一面斜向插入该连接槽,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接触力小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压迫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较第二端子的弹性力臂长,且该第一端子接点凸出第二面的距离较第二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三面的距离为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二面的距离与第二端子的接点凸出第三面的距离比等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长度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力臂长度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面对应第一面的倾斜而为一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于接点前的下缘设有一较接点低的第一接合面,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于接点前的上缘设有第二接合面,该第一、二接合面接合该沿第一面斜向插入的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前端翘起高出该第二接合面,且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接点间形成一小于电路板厚度的窄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端子接触部的接点不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连接槽的上缘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一间隔片,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活动槽,而该绝缘座体的连接槽的下缘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二间隔片,藉以形成多数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活动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数的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多数的第一端子活动槽内,该多数的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多数的第二端子活动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是插接一电路板,其包括有一绝缘座体,设有一插接该电路板的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上缘形成有倾斜的第一面及水平的第二面,该连接槽的下缘形成有一水平的第三面及一第四面;多数的第一端子,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接点凸出该第二面;及多数的第二端子,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接点凸出该第三面;该电路板沿第一面斜向插入该连接槽,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接触力小于该电路板与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接点的压迫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可使电路板能很容易对正插板位置插入,且能刮除电路板上的接点上的氧化层,保证电连接的较佳导电性。
文档编号H01R12/00GK2640062SQ0320152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1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