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88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是为一种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座体10、多数的端子15、一迫紧组件20;其中该座体10是藉由分隔片11分隔成多数的端子槽12及一连接槽13;该端子15是设有一接脚部16、两侧臂17、及一弹臂18,该接脚部16伸出座体10外,该两侧臂17与端子槽12迫紧,该弹臂18设有一凸出至连接槽13的接点19;该迫紧组件20是两侧卡接于座体10上,其设有一凸出的迫紧片21,该迫紧片21是可塞入该座体10的连接槽13。
请参阅图3,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在使用时是将迫紧组件20拉出并上仰,如此即可使软性电路板25零嵌插入连接槽13内,如图4所示,当再将迫紧组件20的迫紧片21塞入连接槽13时即可迫紧软性电路板25与端子15的接点19电连接。
习知的设计有以下缺点1.藉由该迫紧组件20来迫紧软性电路板25作电连接,故其座体10的两侧必需卡接迫紧组件20,然而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体积原本就甚小,当端子数量少或是间距更小时则座体10会更小,如此要设计两个很小组件(座体10和迫紧组件20)相互卡接滑动并使追紧片21塞入该座体10的连接槽13,甚为困难,精密度甚高,因为组装的产品会有累积公差,在两个甚小的对象作组装,需有很高的精密度,否则因两者的累积公差而造成组装不良。
2.由于软性电路板25是零嵌插入座体的连接槽13内,没有磨擦刮除端子的接点19的氧化层的效果,而端子的接点19因未被包覆而露出空气中,故当一段时间未使用时则会产生氧化层而影向电连接时的稳定性。
习知设计亦有一种掀盖式设计,其迫紧组件是采用掀盖方式来达到迫紧或是放松软性电路板,故其同样亦是座体与迫紧组件两件的枢接组合,故亦会有上述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制造简易,可降低生产成本,并可防止端子的接点产生氧化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座体,该座体两侧各设有一套接部,该座体内设有多数等间距排列的分隔片,由该多数分隔片形成多数的端子槽及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设有一插入口,该端子槽的一壁面由该插入口向内设有呈阶差的一高面及一低面;多数的端子,其是设于该座体的端子槽,其包括一接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第一、二弹臂间形成一夹缝,该第一弹臂向夹缝凸出设有一接点,以该接点与一插入的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一卡定块,其是组装于该座体且一端露出座体外,通过卡定块与座体的组合而令该多数的端子定位于座体;及二固定组件,是套设于该座体两侧的套接部,该固定组件是固定于一电路板上,该座体与该固定组件是成滑动配合,使该多数的端子的第二弹臂位于该端子槽的高面或低面。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位于第一弹臂的下方。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套接部设有一平台,该平台的中央设有一卡块;该固定组件的截面呈ㄈ形状,该固定组件设有顶板和底板,该顶板的中央设有一较该座体的卡块长的开孔,该开孔与该卡块卡合。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套接部的卡块设有向外侧呈倾斜的导面。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块一端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该座体的连接槽与该端子的第一、二弹臂迫紧。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后端两侧设有开口向上的卡槽,该卡定块一端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该卡槽,以卡制于端子的后端。
藉由以上构造,利用座体的滑动使该多数的端子的第二弹臂于该端子槽的高、低面间弹动,如此即可与软性电路板形成追紧及松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图1是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是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4是习知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座体与端子)。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侧视剖面图(座体与端子)。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是包括有一座体30、多数的端子40、一卡定块50、及二固定组件60,其中座体30是为塑料材料,其内部设有多数等间距排列的分隔片31,藉由该多数分隔片形成多数的端子槽32及一连接槽33,该连接槽33具有一插入口34供软性电路板插入,该端子槽32的下壁面由该插入口34向内设有呈阶差的一高面35及一低面36;另座体两侧各设有一套接部37,该套接部37设有一平台38,该平台38的中央设有一卡块39,卡块39外侧设有呈倾斜的导面310,以利该固定组件60易于套入。
多数的端子40是设于该座体30的端子槽32,其设有一接脚部41、一第一弹臂42、及一位于第一弹臂42下方的第二弹臂43,该第一、二弹臂42、43间形成一夹缝44,该第一弹臂42向夹缝44设有一凸出且呈倒勾的接点45,藉以与一插入的软性电路板电连接,该第二弹臂43弹性抵于该端子槽的高面35,另第一、二弹臂42、43的前端形成有导入斜面46,以利软性电路板的插入。
卡定块50是设有插入部51及较插入部51为高的手持部52,插入部51是塞入该座体的连接槽33,使与该多数的端子40的接点44迫紧,藉以使多数的端子40定位于座体30该手持部51的中间设有一凹孔53,藉以于以工具插入拨动。
二固定组件60是套合设于座体两侧的套接部37,其是固定于一电路板上,使该座体30可于该固定组件60所卡合的范围内滑动,该固定组件60的截面呈ㄈ形状,设有顶板61和底板62,该顶板61的中央设有一较该卡块39长的开孔63,其与座体的套接部34套合后,该开孔63与卡块39卡合,并使卡块39可于该开孔63滑动。
本实用新型于座体30和多数的端子40组装后,先迫紧塞入该卡定块50,使座体30、多数的端子40和卡定块三者迫紧固定住,由于端子的接点45是呈凸出的倒勾设计,故卡定块50可易于迫紧入而不易于取出。
接着说明取出卡定块50的动作,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当要使用时是将各端子的接脚部41及二固定组件60焊接于电路板27上,将座体30向前推,当端子的第二弹臂43离开高面35至低面36时,该第二弹臂43即不再弹性抵压卡定块50的插入部51,故卡定块50的插入部51此时与端子的接点45呈松弛状态,如此即可轻易取下该卡定块50。
当本实用新型焊接于电路板27并取下卡定块50后,该座体30与多数的端子40即成零嵌套合状态,座体30可相对于多数的端子40前后移动。
接着说明插入软性电路板的动作,请参阅图9,将座体30向前推,当端子的第二弹臂43抵于低面36时,第一、二弹臂42、43间的夹缝44较大,此时可零嵌插入一软性电路板25,请参阅图10,将座体30向后推,当端子的第二弹臂43抵于高面35时,第一、二弹臂42、43间的夹缝44变小,此时第二弹臂43弹性抵压软性电路板25令其与端子的接点45迫紧而呈电连接,并使软性电路板25迫紧定位;同理,当要取下软性电路板,只需往前推座体30,使端子的第二弹臂43抵于低面36,软性电路板25即与接子的接点45呈松弛状态。
由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塑料体仅为单一的座体30,不需如习知座体般是两个组件的枢接套组,故本实用新型在制造上甚为简易,本实用新型虽另设有一定位块50塞入连接槽33,然此仅为单纯的塞合迫紧,并非卡接或枢接转动方式,故精密度不需极高,非常易于制造。
2.本实用新型藉由定位块50塞入连接槽33与端子40的接点45迫紧定位,如此即可覆盖住端子的接点45,故不会接触空气而氧化,故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块50未取出使用时,不致使端子接点45产生氧化层而影响到电连接效果。
3.座体30的套接部37与固定组件60套接卡合,如此座体30不致过量拉出而与端子40分离。
4.藉由该卡定块50可使该座体30与多数的端子40形成固定效果,如此当尚未焊接于电路板时才不致令座体30与多数的端子40散开。
请参阅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中座体30的后端两侧设有开口向上的卡槽311,该卡定块50亦设有插入部51及手持部52,该插入部51是由上而下插入卡槽311藉以卡制于端子40的后端,如此,即可令座体30与端子40定位,请参阅图12,当本实用新型焊接于电路板27后,将该卡定块50取出,即可令座体30与端子40可相对移动。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座体,该座体两侧各设有一套接部,该座体内设有多数等间距排列的分隔片,由该多数分隔片形成多数的端子槽及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设有一插入口,该端子槽的一壁面由该插入口向内设有呈阶差的一高面及一低面;多数的端子,其是设于该座体的端子槽,其包括一接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第一、二弹臂间形成一夹缝,该第一弹臂向夹缝凸出设有一接点,以该接点与一插入的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一卡定块,其是组装于该座体且一端露出座体外,通过卡定块与座体的组合而令该多数的端子定位于座体;及二固定组件,是套设于该座体两侧的套接部,该固定组件是固定于一电路板上,该座体与该固定组件是成滑动配合,使该多数的端子的第二弹臂位于该端子槽的高面或低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位于第一弹臂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套接部设有一平台,该平台的中央设有一卡块;该固定组件的截面呈ㄈ形状,该固定组件设有顶板和底板,该顶板的中央设有一较该座体的卡块长的开孔,该开孔与该卡块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套接部的卡块设有向外侧呈倾斜的导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块一端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该座体的连接槽与该端子的第一、二弹臂迫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后端两侧设有开口向上的卡槽,该卡定块一端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该卡槽,以卡制于端子的后端。
专利摘要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两侧各设有一套接部,该座体内设有多数的端子槽及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设有一插入口,该端子槽的一壁面由该插入口向内设有呈阶差的一高面及一低面;多数的端子是设于该端子槽,其包括一接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第一、二弹臂间形成一夹缝,该第一弹臂向夹缝凸出设有一接点,以该接点与一插入的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一卡定块,其是组装于该座体且一端露出座体外,通过卡定块与座体的组合而令该多数的端子定位于座体;二固定组件,是套设于该座体两侧的套接部,使该多数的端子可与软性电路板形成迫紧及松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制造简易,可降低生产成本,并可防止端子的接点产生氧化层。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665963SQ0320536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1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蔡周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