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378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端子座可将不同电气特性的线路分别布线于平行设置的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上,即可有效解决电性不良及相互干扰的问题产生。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科技快速发展,而桌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的各个角落,而使用者欲获得信息或进行传输文件资料时,皆可利用计算机连结网络上网截取所需资料来进行作业,更因网络在传输及信息取得时,具有便捷迅速及无国界的特性,而隐然成为生活中个人及公司所必备的资源之一,所以,计算机必需设立可供网络插头对接使用的连接器,而此种网络用连接器大多以RJ45型式为主,但此种连接器与网络用电话的对接插头二者间需要经常作插拔动作,当损坏或欲显现不同传送状态时,即需于连接器前方的可视面上设置发光二极管以资辨识;另,RJ45连接器因容易产生干扰其它电气设备的高频电波,且本身信号也容易被外部传输线中所产生的杂讯影响,造成信号中断或过于微弱的情形发生,所以即必须于连接器的外表罩覆一金属屏蔽壳体,或于连接器内部装设滤波模块来解决上述缺失;然而,通常于滤波模块的电子元件中会加设有电容器来作为瞬间异常电压的保护使用,而一般均是将输入、输出线路及结合有滤波模块与电容器的电子元件结合在同一线路板上,请同时参阅图6、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于局部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得知,此现有技术为将对接座B及插接座D所组成的端子座嵌设于绝缘座体A内,而端子座中的对接座B及插接座D则将多个端子B1、D1为直接焊设于线路板C上,而线路板C的后侧亦结合有滤波模块C1,且以绝缘座体A向后伸出的二支臂A1扣持于线路板C的二侧缺口C2,再于整体的外表包覆有防电磁波干扰的金属屏蔽壳体E,且使插接座的多个端子可插接于下方预置的电路板上所构成;然而,一般笔记本计算机大多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的制程来焊固于电路板上,但目前市面上无论是具有发光元件、电容器或滤波模块皆无表面黏着技术的RJ45连接器;所以,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另于2001年10月21日核准公告台湾第461625号连接器的结构新型专利,将端子座F收容于绝缘壳体A的容置空间A2内,而端子座F后方以一底板F 1衔接于二纵向隔板F2后形成有一凹陷空间F3,并于二隔板F2中各穿设有多个端子F4,而端子F4顶端为接设于端子座F上方水平状的线路板F5上,从而使线路板F5下方电子元件F6所形成的凸出部分可收容于端子座F的凹陷空间F3中,以有效降低组装后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如图8所示);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将输出、输入及滤波模块与电容器等不同特性的线路结合在一单一线路板上,会使线路板上的线路过于密集,进而造成不同电气特性的线路在进行信号传输时产生相互间的干扰;再者,一般连接器在出厂时均会执行安规的电性耐压测试,然而由于测试时其电压高达3000伏特,此时,若是线路的间距过小则会产生电弧,而电弧则会使线路之间形成短路,导致连接器损坏而无法使用,且因笔记本计算机的高度限制极为严苛,便使线路板的规格受到限制,导致电子元件的摆法及线路的路径设计空间变小,进而使线路板上可利用的有限空间无法有效安置日渐增多的电子元件;于是,设计人另于2002年4月25日提出台湾申请,其案号为91205722电连接器组合结构新型申请案中,将具有不同电气特性的线路分别结合于两呈垂直状态设立的线路板上(如图9所示),而此种设计虽可有效减少不同电气特性的传输信号所产生的信号干扰,但是设计人却认为尚嫌不足,且仍具有极大的改良空间。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极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电连接器极易造成电性不良及相互干扰的缺失,设计人特搜集相关资料作一研究与构思,以从事此行业的多年经验,通过不断试作、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端子座上的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为利用框架来形成有固定间距,进而可减少电连接器在传输信号时产生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将输入、输出及滤波器内的不同电气特性线路分离于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上,而可避免连接器在进行高压测试时,因线路过于密集而造成短路形成电测不良的情形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通过各构件间的妥善安排与结构设计,以达到组装后可轻易进行拆卸、重工的效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于一具容置空间的绝缘座体内收容有端子座,并于绝缘座体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对接空间,其中,该端子座表面设有第一线路板,并于第一线路板上方定位有框架,而框架表面则设有第二线路板,且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呈平行状态并具有一固定间距。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座体与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座体与端子座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现有技术局部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另一现有技术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中符号说明1 绝缘座体11对接空间 13容置空间12穿置空间2 端子座21对接端子 24鸠尾扣22定位柱 241 弹扣23转接端子3 第一线路板31透孔 33电子元件32穿孔4 框架41插接座 4111 卡扣411 鸠尾槽 42定位柱5 第二线路板51透孔 52穿孔6 发光元件A 绝缘座体A1支臂B 对接座B1端子C 线路板C1滤波模块 C2缺口D 插接座D1端子E 金属屏蔽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绝缘座体与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及绝缘座体与端子座的立体外观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绝缘座体1及端子座2所组成,其中该绝缘座体1的正面设有一对接空间11,而对接空间11上方两侧角落处隔设有二穿置空间12,且对接空间11与穿置空间12连通至绝缘座体1后方的容置空间13中。
该端子座2前方设有多个对接端子21,并于端子座2表面凸设有多个定位柱22及穿设有多个转接端子23,且定位柱22可供第一线路板3表面所透设的透孔31穿设定位,而使端子座2表面的转接端子23可穿出第一线路板3表面所透设的穿孔32后再同时进行焊接定位,且第一线路板3上则同时设有多个电子元件33,并于上述端子座2末侧延伸有一鸠尾扣24,且鸠尾扣24表面则向上凸设有一弹扣241;再者,上述第一线路板3上方定位有一框架4,而框架4后侧垂直设有一插接座41,且插接座41剖设有一鸠尾槽411,并于鸠尾槽411内则凸设有一卡扣4111,使框架4于插接座41所剖设的鸠尾槽411可供端子座2的鸠尾扣24嵌入,并使端子座2于鸠尾扣24表面所凸设的弹扣241可抵持上述鸠尾槽411内所凸设的卡扣4111,并同时形成一弹性变形,且保有一弹性复位力,进而可通过弹扣241的弹性复位力,使弹扣241卡持于鸠尾槽411的卡扣4111上形成定位,进而使框架4底缘可抵持于第一线路板3表面,并同时将电子元件33包覆于框架4内;另,上述框架4表面凸设多个定位柱42,且定位柱42可供第二线路板5表面所透设的透孔51穿设定位,并使框架4于插接座41所穿设的转接端子23可穿出第二线路板5表面所透设的穿孔52后再进行焊接定位;再者,上述第二线路板5的二侧前缘则同时焊设有发光元件6。
请同时参阅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及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当上述端子座2组构完成后欲组装于绝缘座体1时,将端子座2插入绝缘座体1的容置空间13中,即使端子座2的多个对接端子21可收容于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1内,而第二线路板5于二侧前缘所焊设的发光元件6即可穿入绝缘座体1的穿置空间12内,进而使发光元件6所发出的可视光可传达到绝缘座体1前方,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第一线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可具有电容器及滤波模块,而第二线路板前端的发光元件则可为发光二极管(LED),故,上述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仍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书内;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通过第一线路3板与第二线路板5利用框架4来形成一平行的间距,进而可减少电连接器在传输信号时产生相互干扰。
(2)本实用新型将输入、输出线路及滤波器内的不同电气特性线路分离于第一线路3板与第二线路板5上,而可避免连接器在进行高压测试时,因线路过于密集而造成短路,并形成电测不良的情形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连接器于使用时,确实用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于一具容置空间的绝缘座体内收容有端子座,并于绝缘座体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对接空间,其主要特征在于该端子座表面设有第一线路板,并于第一线路板上方定位有框架,而框架表面则设有第二线路板,且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呈平行状态并具有一固定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具有电容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具有滤波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表面凸设多个定位柱,并于第一线路板表面透设有多个透孔,且第一线路板的透孔可穿设于端子座表面的定位柱内形成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表面穿设有多个转接端子,并于第一线路板表面透设有多个穿孔,且第一线路板的多个穿孔可供端子座表面的多个转接端子穿设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前方设有多个对接端子,且对接端子收容于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后侧垂直设有一插接座,且插接座剖设有一鸠尾槽,而端子座末侧延伸有鸠尾扣,从而使端子座的鸠尾扣可穿设于插接座的鸠尾槽内形成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于插接座所剖设的鸠尾槽凸设有卡扣,并于端子座的鸠尾扣表面凸设有弹扣,且弹扣可与鸠尾槽的卡扣形成扣持定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插接座穿设有多个转接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表面凸设多个定位柱,并于第二线路板表面透设有多个透孔,且第二线路板的透孔可穿设于框架表面的定位柱内形成定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路板的二侧前缘焊设有发光元件,且绝缘座体于对接空间的上方两侧角落处设有可供发光元件收容定位的穿置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与电气装置可结合成RJ45型式的连接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与电气装置可结合成RJ11型式的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于具容置空间的绝缘座体内收容有一端子座,且端子座表面设有第一线路板,并于第一线路板上方定位有框架,而框架表面则设有第二线路板,使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间形成一平行且具有固定间距的定位状态,进而可将不同电气特性的线路分别布线于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上,以有效防止使用时所造成的电性不良及信号传输时相互干扰的问题产生。
文档编号H01R12/50GK2636441SQ03251260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
发明者张智凯 申请人:宣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