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193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设置电路板以进行信号调节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及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号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也不断提高,为减小信号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对信号的干扰,增加传输品质,常常在电连接器等连接装置的内部设置子电路板来改善其电气性能。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5,069,641号,该号专利揭示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子电路板以及焊接在电路板上的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然而此种设计的缺陷在于子电路板直接设于绝缘本体内部空腔中,其定位不可靠,当将该电连接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或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子电路板易发生晃动,从而使得第一、第二端子与子电路板接点处的焊锡松动、脱落,进而影响信号传输效果,甚至无法传输信号。
1997年7月15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647,767号解决了上述缺陷,该专利揭示的电连接器将子电路板与绝缘材料注塑成型(insert molded)后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部。由于增加了注塑成型工艺,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再者,该种设计是在导电端子焊接在子电路板后,再于子电路板外包覆绝缘材料,因子电路板上还设有电容、电阻、线圈等信号调节元件,如果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有任何一个元件损坏,子电路板和导电端子均需替换,从而不利于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将子电路板准确定位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前端设有对接槽。所述插入模组包括绝缘座体、子电路板以及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座体上的基部、延伸至对接槽中的接触部以及与子电路板焊接的焊接部。所述座体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子电路板收容于该固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座体上设置固持槽与子电路板相配合而达到子电路板的准确定位。该种配合是面与面的夹紧配合,此固持方便,固定精度高,且便于组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2中绝缘本体后部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2中插入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中绝缘座体底部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主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在绝缘本体1后部的插入模组2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外壳3。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是由前壁11、顶壁12、底壁13、后壁14以及两侧壁15围设而成的框体结构。所述前壁11上开设有对接槽1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底壁13的中部邻近两侧壁15处设有一对卡槽131,其后部设有倾斜的导引部133,而其底部向下凸伸出一对定位柱132用以与主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定位孔配合定位。所述后壁14与底壁13间设有与上述对接槽10相导通的后开口16,而后壁14的中部下端设有若干与该后开口16及对接槽10均导通的梳状端子通道141。所述后壁14的下端两侧邻近端子通道141处还设有一对阶梯部(未标号),该阶梯部包括底面142以及位于该底面142内侧并与之垂直的台阶面143。
请参阅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所述插入模组2包括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的座体21、安装在该座体21中的电路板组件22、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24、开设有若干通孔251的支撑板25以及若干磁性线圈26。该支撑板25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也可以为其他固持板等等。
所述座体21包括前端部210、后端部211以及位于前、后端部210、211间的固持槽20。该前、后端部210、211于固持槽20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垂直突伸的围栏214、216。所述前端部210的中部向上突出设有楔形状的突出部213,其底部设有若干用以容置上述第一端子23的凹槽215,该凹槽的两侧设有一对向下突伸的卡持突块212。所述前端部210的底部后端还设有若干与凹槽215相对应的隔栏218。所述后端部211上开设有若干用以收容上述第二端子24的安装孔217。
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所述电路板组件22包括子电路板220、接地装置223以及安装在子电路板220上的若干信号调节元件,如电阻、电容等(未标号)。其中子电路板220大致成T形,其下端部221上设有若干焊接孔222。所述接地装置223是由金属材料组成,安装在子电路板220的上端并与子电路板220上的接地路径(未图示)焊接导通,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接触臂(未标号)。该对接触臂沿子电路板220的顶端向后延伸用以与上述遮蔽外壳3接触。
每一第一端子23包括水平的基部230,沿基部230的前端向上向后延伸的接触部231以及由基部230的后端向后延伸的焊接部232。
所述第二端子24大致成针状,其包括安装部240以及位于安装部240上下两端的上、下焊接部241、242。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遮蔽外壳3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中空状,其包括前板31、顶板32、后板33以及两侧板34。所述前板上开设有与上述绝缘本体对接槽10相对应之框口(未标号)。所述两侧板34的底部分别向下突伸设有接地片341,该接地片341与主电路板上的接地路径相导接。
请参阅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组装时,首先先组装插入模组2。子电路板220的下端部221插入所述座体21的固持槽20中,并使得子电路板220的若干焊接孔222低于座体21的下表面,所述围栏214、216分别抵持子电路板220的前后两面。接着,将若干第一端子23安装到座体21上,使得第一端子的基部230收容于所述座体21的凹槽215中,基部230的后端向后延伸穿过相邻两隔栏218,而第一端子23的焊接部则穿过子电路板220上相应的焊接孔222并焊接在子电路板220上。然后将第二端子24从座体21的上端插入座体21的安装孔217中,所述第二端子24的安装部240收容在安装孔217中,其上、下焊接部241、242分别突出于座体21的上下表面。随后将支撑板25安装到座体21的后端部211上,使得第二导电端子24的上焊接部241穿过相应的通孔251。接下来,将所述磁性线圈26的两端分别与子电路板220上的相应接点(未图示)以及第二端子24的上焊接部241焊接在一起以形成插入模组2。从而第一、第二端子23、24通过子电路板220上的导电路径以及磁性线圈26电性导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将插入模组2从绝缘本体1后端的导引部133插入绝缘本体1中。若干第一端子23收容于所述端子通道141,其接触部231延伸至上述对接槽10中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座体21的卡持突块212与绝缘本体1的卡槽131相卡持。所述绝缘本体1后壁14的底面142与所述座体21前端部210的上表面相抵持,而后壁14两侧的台阶面143则分别与所述座体21前端部210上突出部213的两侧相抵持,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端子23在各个方向的定位。最后将遮蔽外壳3包覆于绝缘本体3的外表面。所述遮蔽外壳3的前板31、顶板32以及两侧板34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前壁11、顶壁12以及两侧壁15相贴合,而所述子电路板220上的接地装置223则与遮蔽外壳3的后板33相抵接。
当然,上述支撑板25在此仅仅是起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需要此支撑板。此外,为了使磁性线圈26与子电路板220以及第二端子24的连接更加可靠,可以在磁性线圈26与子电路板220以及第二端子24相焊接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绝缘胶。关于包裹绝缘胶这一技术乃为业内人士所习知,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座体21上设置固持槽20,并于固持槽的两侧设置围栏214、216,来实现对子电路板220前后两面的夹紧固持。该种设计便于子电路板220的组装和准确定位,装配效率高,品质易于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前端设有对接槽,所述插入模组包括绝缘座体、子电路板以及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座体上的基部、延伸至对接槽中的接触部以及与子电路板焊接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子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固持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的两侧设有围栏,该围栏垂直于座体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前端部及后端部,所述固持槽设于前端部及后端部之间并贯穿座体的上、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前端部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收容于所述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路板的下端设有若干焊接孔,该焊接孔低于所述座体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焊接在所述子电路板的焊接孔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和磁性线圈,所述座体后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磁性线圈的一端焊接在子电路板上并与之电性连接,而另一端则与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模组进一步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磁性线圈在该支撑板上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包覆在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外壳,所述子电路板上设有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与遮蔽外壳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座体的底部设有卡持突块,所述卡持突块收容于所述卡槽。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网络通讯设备中,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前端设有对接槽。所述插入模组包括绝缘座体、子电路板以及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座体中的基部、延伸至对接槽中的接触部以及与子电路板焊接的焊接部。所述座体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子电路板收容于该固持槽。通过这样设置,实现子电路板的准确定位,确保导电端子与子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24/00GK2674701SQ20032011082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万庆, 王宏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