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52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把外部装置连接到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上,一般是分别在该等外部装置及电子设备上设置互相配合的一组连接器。该组连接器一般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一对接电连接器有时称为阴、阳插头,前述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分别安装有在一配合接口相互配合的若干个导电端子;但是,其在连接配合时往往不能准确对位,而使端子间产生碰撞,以致损坏端子,从而出现了用于将对接电连接器导向配合的导向装置,例如在电连接器上设置有导引部,而在对接电连接器上设置屏蔽其对接部的门形件,藉导引部的作用,打开门形件,暴露出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部,导引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端子的正确对接。
但是,由于导引部皆需高出电连接器对接部一定高度,以致其具有相对较大的高度,从而不适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要求。
又如公开在2001年4月18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291808A号,其所描述的电连接器的导引部,其基本是中空的,以限定一圆形槽或通道,在该圆形槽或通道中装有一弹簧加载的导向杆,其具有一放大头部,该导向杆由一卷簧加载,该卷簧夹在导向杆放大的头部与中空导向柱中向内导向的圆形凸缘之间。放大的头部具有一倒棱或锥形的远端,该导向杆可以在圆形槽或通道中伸缩,导向杆和头部具有一限定了的伸出极限。具有此种导引部的电连接器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导向杆在圆形槽或通道中移动压缩卷簧,从而使得具有导引部的电连接器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后,整体厚度相对较小。
但是,此种导引柱的弹簧加载的导向杆伸缩有限,且其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此种导引装置伸缩范围较大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导引收容部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及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导引部及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收容于导引收容部,该导引部位于弹性元件之上并可通过弹性元件的伸缩沿导引收容部做往复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引装置的弹性元件可产生较大收缩,使导引部可部分收容于导引收容部,从而对接电连接器可以设计得更轻薄,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引机构结构较为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2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其对接电连接器的半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其对接电连接器的完全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500,可实现与具有门形件2的对接电连接器300相配合。
请参照图1所示,电连接器500包括一纵长构形的第一绝缘本体6、导引装置7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6的端子8。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包括纵长构形的第一基部60,在第一基部60中央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61及位于该第一对接部61纵长方向两末端的一对导引收容部62。请同时参照图2所示,沿导引收容部62向下顺着第一基部60的横端设有一接地端子63。一第一定位板64卡扣于第一基部60的底面。一第一遮蔽壳体65遮蔽于第一绝缘本体6的纵长方向两侧。
所述第一基部60具有纵长面601及端面602。所述纵长面60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基部60底面齐平的一对第一卡扣部603,两第一卡扣部603之间隔设置有卡持部604及定位部606,所述卡持部604开设有一卡持槽605,所述定位部606开设有一定位孔607。所述端面602中部也设有一具有定位卡持孔609的定位卡持部608。所述第一基部60底部置中开有一贯穿纵长面601的浅凹槽610。
所述第一对接部61包括两第一侧壁611、两第一端壁612及位于两第一端壁612间,且平行在两第一侧壁611的由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舌板613。第一侧壁611、第一端壁612及第一舌板613,包围形成一对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611内侧及第一舌板613两侧分别开设若干用于收容端子8的第一端子槽道614、615。所述第一端壁612两侧垂直在第一侧壁611方向开设有狭槽616,且其上端中部朝向外侧开设有槽口617。
请同时参照图3所示,沿第一对接部61的第一端壁612外侧面向下,在第一基部60上开设有凹槽621,该凹槽621大致为立方体形。所述第一绝缘本体6还包括一限位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部为在第一对接部61两侧,自第一基部60向上延伸的一对与第一端壁612平行的山字形嵌合壁624,该凹槽621位于第一端壁612与嵌合壁624之间。沿第一端壁612及嵌合壁624两侧向下在第一基部60上对称开设有狭长导引槽622,该导引槽622与凹槽621一体连通,形成导引腔620。该导引腔620底面上设有孔洞状第一导接部623。所述凹槽621,嵌合壁624与第一端壁612间之间隔625,及第一导接部623共同形成导引收容部62。所述嵌合壁624上端中部对应第一端壁612的槽口617开设有凹口626,该嵌合壁624两侧开设有倒置台阶状嵌合部627。
第一定位板64大致为长方形,其角端分别垂直延伸设有第二卡扣部641,其板体上设有一对狭孔642及若干孔洞643。请同时参照图2所示,第一定位板64藉其角端的第二卡扣部641与第一卡扣部603相扣合,固定在第一绝缘本体6的第一基部60底端的浅凹槽610中。
第一遮蔽壳体65具有细长状片体651,该片体651的两纵长末端分别设有弯折端652,该片体651的纵长方向间隔向下延伸有卡持片653及引脚654。请同时参照图2所示,第一遮蔽壳体65的片体651包覆在第一对接部61的第一侧壁611外,其弯折端652收容于第一端壁的狭槽616中,其卡持片653卡持于第一基部60上的卡持部604的卡持槽605中,其引脚654穿过定位部606的定位孔607并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6的底部,从而第一遮蔽壳体65遮蔽于第一绝缘本体6的纵长方向两侧。
所述导引装置7包括扁平状导引部71及螺旋弹簧72。该导引部71包括扁平状立方柱体710及由立方柱体710向上延伸的三角体711,该三角体711与立方柱体710有一对微弧状连接凹面712。靠近三角体711的顶部尖端,开设有一竖直向下延伸的狭长通孔713,该通孔713贯穿导引部71的扁平面;在立方柱体710的扁平面上靠近两侧边缘,对称设置有与底部齐平的竖直导引块714;请同时参照图3所示,在其底面设有垂直向下延伸的柱状第二导接部715。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导引部71的柱状第二导接部715收容于螺旋弹簧72的一端,该螺旋弹簧72收容于导引收容部62。所述导引部71的宽度略小于第一侧壁611外侧面的宽度,以使所述导引部71可以借螺旋弹簧72的伸缩于导引收容部62的中滑动。导引部71一扁平面上的导引块714,卡持在第一端壁612的两侧;通过向中间挤压弹性嵌合部627,导引部71另一扁平面上的导引块714,被卡持在嵌合壁624两侧的倒置阶梯状嵌合部627,该嵌合部627同时限定了导引部71上移的极限位置。
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接地端子63包括定位部631,由定位部631一侧延伸的接地引脚632及由相对另一侧延伸的弯折状臂部633,及臂部633末端的弯折部634。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所示,所述接地端子63的臂部633穿过所述导引部71的通孔713,臂部633末端的弯折部634卡合于槽口617,以使导引部71受力相对第一绝缘本体6向下运动时,接地端子63的臂部633相对通孔713滑动,即接地端子63相对于第一绝缘本体6保持不动。接地端子63的臂部633通过凹口626沿嵌合壁624及第一绝缘本体6向下依势呈弯折状,其接地引脚632穿过定位卡持部608上的定位卡持孔609延伸出绝缘本体底部,其定位部631下端卡持于定位卡持孔609中。
所述若干端子8包括电源端子81及信号端子8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道614、615内,每一端子8均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300相连接的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下延伸,分别穿过第一定位板64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6外,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部。
上述实施例仅详述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500还可以具有其它的等效实施方式,所述螺旋弹簧72也可以替代为其它的等效弹性元件,比如弹片,则第一导接部与第二导接部可以为其它相应形式,如焊接以实现弹性元件与导引部及导引收容部底部的连接;限位部还可以为一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6上且与第一绝缘本体6平行之柱销,而于导引部上开设一可以使柱销在其中滑动的狭长通孔。总之,凡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等效变换的结构均不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将描述与电连接器500配合的较佳的一种对接电连接器300,但是,可以与电连接器500相配合的对接电连接器300并不仅局限于此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4、图5所示,对接电连接器300固定在一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其具有纵长构形的第二绝缘本体1、门形件2、螺旋弹簧3及对接端子4。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包括一第二基部10及由第二基部10向上延伸的第二对接部11。所述第二对接部11包括沿纵长轴向平行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12、大体与第二侧壁12相垂直的一对第二端壁13及由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二舌板14。第二侧壁12与第二端壁13相邻接且包围形成对接收容腔。第二端壁13垂直向上延伸有T型第一导向部15。
所述第二侧壁12由第二遮蔽壳体16包覆,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的第二基部10的底面扣合一第二定位板17。
所述第二舌板14位于对接收容腔的中央,于第二舌板14的两侧设有用在收容对接端子4的第二收容通道141、142;所述若干对接端子4包括对接电源端子41及对接信号端子4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第二收容通道141、142内,每一对接端子4均包括与电连接器500相连接的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下延伸,分别穿过第二定位板17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1外,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部。
所述对接收容腔包括邻近第二端壁13且贯通第二绝缘本体1的对接导引腔18,其位于第二端壁13及第二舌板14之间。所述每一第二端壁13内侧置中开有一狭槽131,每一外侧上端设有一对关于狭槽131对称的定位块132。所述T型第一导向部15包括平板部151及连接平板部151在第二端壁13上的直立部(未标示),所述平板部151靠近对接导引腔18一侧开有与狭槽131位置对应的切口152。
请再参照图4所示,所述门形件2包括呈纵长矩形薄板状的两对称门板21、22,由门板21、22的末端中部垂直向下延伸并又向外弯折有两对结合部211、221,门板21、22的板体纵向末端设有内侧贯通的狭槽状第二导向部212、222,紧挨第二导向部212、222的板体冲压形成向下倾斜的对接导引面213、223。所述结合部211、221包括臂部及弯折部,连接臂部和弯折部的弯折处又分别开设有凹口214、224。
参看图4及图5,藉第一导向部15与第二导向部212、222的嵌合使门形件2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的第二对接部11上,内侧贯通的狭槽状第二导向部212、222卡置于第一导向部15的直立部上,而平板部151则限制门板21、2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从而,如图4所示,所述T型第一导向部15沿整个第二端壁13上部设置为一个整体,这种方式使得门板21、22与第二绝缘本体1配合稳固,不易翘曲;所述定位块132借止挡结合部211、221的臂部,对门板21、22定位;门板21、22的对接导引面213、223恰位于对应的对接导引腔18上端。所述螺旋弹簧3具有两自由端31、32,所述自由端31、32分别固定在同端的结合部211、221的凹口214、224上。
所述第二遮蔽壳体16及第二定位板17的结构与装配皆为业界熟知的技术,且与前述电连接器500的第一遮蔽壳体65及第一定位板64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请参照图3所示,在电连接器500未与对接电连接器300配合时,导引部71处在上端极限位置,螺旋弹簧72与第二导接部715相对的另一端容置于第一导接部623,此时,螺旋弹簧72处于自然状态。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当电连接器500与对接电连接器300相配合时,由于螺旋弹簧72的作用,导引部71可产生两段式导引。第一段导引过程时,导引部71上三角体711的尖端与门板21、22上的对接导引面213、223对接,在压力作用下导引部71通过倾斜的对接导引面213、223对门板21、22作用,使门板21、22沿第一导向部15向两侧平移、从而暴露出对接电连接器300的第二对接部11,此时螺旋弹簧72仅产生微量收缩,导引部71滑动至连接凹面712与对接导引面213、223接触,即可先将门板21、22完全打开。第二段导引过程中,导引部71沿导引腔620滑入,且导引块714沿导引槽622滑动,直至导引部71顶住印刷电路板,大的下压力量使螺旋弹簧72产生较大压缩,整个导引装置7大部分收容于导引腔620中,而导引部71的尖端则收容于对接电连接器300的对接导引腔18中,此时电连接器500的端子8与对接电连接器300的对接端子4的接触部实现电性对接。当电连接器500移出时,由于螺旋弹簧3的预紧力的作用,门板21、22即又沿第一导向部15回复至关闭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导引装置7的电连接器500,其螺旋弹簧72受到较大压缩时,整个导引装置7大部分收容于导引腔620中,导引部71的尖端收容于对接电连接器300的对接导引腔18中,而使电连接器500与对接电连接器300对接后,具有较小的整体厚度,从而适于轻薄短小的产品应用,且印刷电路板上无须开设供导引装置穿越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引装置7,可通过弹性元件72实现导引装置7收缩程度较大的导引,且其仅包括导引部71及螺旋弹簧72,结构和装配均较为简单。
以上所揭露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在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导引收容部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及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导引部及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收容于导引收容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部位于弹性元件之上并可通过弹性元件的伸缩沿导引收容部做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之横宽末端具有一接地端子,所述导引部开有一狭长通孔,该接地端子设有穿过所述通孔并可沿通孔滑动之臂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的对接部及一限位部,所述对接部包括沿横宽方向的一对侧壁、大致与侧壁垂直一对端壁及大致与侧壁平行的舌板,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定导引部往复运动的上端极限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由绝缘本体向上延伸的与第一端壁平行的嵌合壁,所述嵌合壁大致为山字状,该嵌合壁两侧设有具有弹性的倒置台阶状嵌合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收容部包括位于端壁与嵌合壁之间在绝缘本体上开设之导引腔,所述导引腔包括凹槽及设置于凹槽底面上的第一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与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底面设有与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导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为孔洞,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一端收容于该孔洞,所述第二导接部为柱状体,该柱状体收容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大致为扁平柱状体,其包括立方柱体、由立方柱体竖直向上延伸的三角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立方柱体上设有导引块,所述导引腔相应位置设有与导引块配合滑动的导引槽,所述嵌合部卡置于导引块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导引收容部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及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导引部及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收容于导引收容部,该导引部位于弹性元件之上并可通过弹性元件的伸缩沿导引收容部做往复运动。此种电连器的导引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其弹性元件相对可产生较大伸缩,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后,其整体尺寸也可以设计得更轻薄。
文档编号H01R13/631GK2718836SQ20042006262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2日
发明者黄建勳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