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29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印刷电路板广泛地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传真机等电子装置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是通过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到主电路板上,为保证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电连接器是零插入力,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很多类型。通常,普通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一个收容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绝缘本体、按一定的间隔平行地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一个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使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导电端子弹性电接触的操作件,上述操作件一般为可枢转的转压板或可移动的插塞件。
请参见于1998年10月6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816,845号,其记载了一种传统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在绝缘本体上滑动的插塞件。上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收容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插塞件的挤压板的收容空间,由于收容空间较大,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无阻碍地零插入力插入其内,之后将插塞件插入上述收容空间内,这样所述插塞件由于绝缘本体之壁内挟持作用而挤压导电端子向柔性印刷电路板方向运动,从而达到导电端子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靠的电性连接。在上述绝缘本体的两侧还设有“U”型框架,该框架收容插塞件的两臂部,并在其框架内移动,上述“U”型框架包括上下两侧相对设置的导引壁和位于导引壁之间的导引槽,其导引槽的厚度与插塞件的臂部厚度相当。
随着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需在保证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其高度,而为保证插塞件的强度不变,尤其是插塞件的臂部不易折断,所述插塞件的臂部厚度不能再变薄,因此只能降低上述电连接器的导引壁厚度,而且导引壁的厚度减小将使导引壁的强度不够。因此现有的绝缘本体与插塞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电讯传输功能的薄型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构形低且可防止插塞件与绝缘本体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插塞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容置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和若干与收容空间相通的收容通道,所述若干端子按一定的间隔成排固持在绝缘本体内,每一端子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所述插塞件具有一挤压板,该挤压板可组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绝缘本体自初始位置运动至最终位置,当插塞件在初始位置时,挤压板位于收容空间的前端,此时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收容空间内,当插塞件运动至最终位置时,挤压板可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端子电性接触;所述插塞件相对绝缘本体自初始位置运动至最终位置是设有导滑装置,该导滑装置包括设于插塞件上的第一、第二导滑槽和在绝缘本体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第二导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于绝缘本体及插塞件上设有导滑装置,保证在没有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所述绝缘本体与插塞件的配合,能防止插塞件相对绝缘本体上下过度运动而损害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及防止插塞件与绝缘本体的脱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配合的初始位置组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配合的最终位置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按一定的间隔成排固持在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固持绝缘本体1的支撑件3以及一可移动的插塞件4。绝缘本体1和插塞件4由塑料制成,而导电端子2和支撑件3由金属冲压而成。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大致成长方体的基体11、由基体11的同侧向前延伸的舌板12和一对臂13以及贯通基体11和舌板12的收容若干端子固持部21的收容槽142(请参见图5)。上述基体11和所述舌板12以及一对臂13共同组成一收容柔性印刷电路板50及插塞件4之收容空间(未标号)。所述臂13间隔设置于舌板12的两侧。
所述基体11在延伸的舌板12侧的另一侧具有第一侧面111,所述臂13外侧的基体11上设有贯穿第一侧面111的一对通孔112。所述第一侧面111上设有与收容槽142连通的凹槽141。
所述臂13具有外侧部131、第一导滑块132以及设于相对基部11的臂13末端的卡扣134,其中基部11、外侧部131、第一导滑块132以及卡扣134共同组成一卡槽133。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舌板12具有扁平体121及与基体11相连的长方体挡块122。所述舌板12相对于挡块122另一端设有一第一导引斜面125。上述挡块122是用以挡柔性印刷电路板50以至保证柔性印刷电路板50插入最底端;所述扁平体121临近臂13的两侧设有与扁平体121一体的第二导滑块123。在所述扁平体121内表面设有收容导电端子2之弹性臂22的狭槽124,且该狭槽124与收容槽142相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所述狭槽124、收容槽142以及与基体11的第一侧面111上的凹槽141一体连通,形成端子收容通道14。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固持部21,由固持部21向一侧延伸的弹性臂22,由固持部21另一侧底部向外延伸的焊接脚23及在焊接脚23一侧由固持部21向着大致垂直于焊接脚23延伸的止挡部24。在所述固持部21设有与收容槽142产生干涉配合的卡持块211;所述弹性臂22的末端设有突起状接触部221;且所述焊接脚23具有一焊接面231,该焊接面231焊接于主电路板上(未图示)。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绝缘本体1配合时,固持部21通过卡持块211与收容槽142干涉配合固持其内,所述止挡部24卡合于基体11上的凹槽141内,用以限定导电端子2插入绝缘本体1中。所述弹性臂22通过收容槽142延伸收容于舌板12上的狭槽124中,并使弹性臂22的接触部221突伸入收容空间内,以易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50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件3具有一支撑部31及从支撑部31一侧延伸的插销32。上述支撑部31设有一焊接面311,该插销32设有限制插销32仅单向运动的倒钩321。请再参阅图3所示,所述插销32插入所述基部11的通孔112中,插入後,由于倒钩321的作用,使插销32不易回退。上述支撑部31之焊接面311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面231共同组成一安装面,焊接在主电路板上(未图示)而固定绝缘本体1。上述两支撑部31及导电端子2的焊接脚23也可通过插孔形式焊接于主电路板上。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插塞件4设有一挤压板41、连接于挤压板41两侧之一对对接卡柱42及于所述对接卡柱42末端以垂直于对接卡柱42的方向向两侧延伸的一对柱状翼部43。所述对接卡柱42与所述翼部43具有相同的高度,位于对接卡柱42之间的挤压板41的高度小于对接卡柱42的高度,从而在两对接卡柱42之间形成一个通槽44。所述挤压板41、对接卡柱42及翼部43具有一个共同的第二侧面45及与通槽44相对的一共同的底面46。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时,所述底面46抵靠在电路板的上表面(未图示)。所述第二侧面45与所述底面46相邻接并且互相垂直。所述对接舌板41远离翼部43的末端向着通槽44设有第二导引斜面411。
上述对接卡柱42是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舌板12和臂13之间,于所述对接卡柱42靠近绝缘本体1的臂13侧设有第一导滑槽421,且该第一导滑槽421贯穿插塞件4的底面46;于对接卡柱42靠近绝缘本体1的舌板12侧设有第二导滑槽422,且该第二导滑槽422贯穿与底面46相对的顶面。所述第一导滑槽421与所述第二导滑槽422是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交错对角设置,在对接卡柱42靠近绝缘本体1的臂侧13进一步设有动块423及突起424,所述作动块423和突起424是间隔设置,且上述作动块423和突起424与插塞件4顶面共面。所述作动块423前部角端开设有一倒角(未标号),所述突起424的两角端对称开设有一对倒角便于上述臂13的卡扣134导滑。
上述第一导滑槽421、第二导滑槽422及作动块423以及突起424也可设置在绝缘本体1上,同时所述第一导滑块132、第二导滑块123及挡块122也可设置在插塞件4上。
如图3及图5所示,是插塞件4与绝缘本体1组装的初始位置。其组装过程是对插塞件4施加一推力,使其相对绝缘本体1向内移动,所述作动块423越过绝缘本体1的卡扣134并收容在卡槽133内,从而达到插塞件4与绝缘本体1组装的初始位置。此时臂13的第一导滑块132与第一导滑槽421导滑配合,所述卡扣134卡置于作动块423和突起424之间的间隔中。所述舌板12的第二导滑块123端部卡置于第二导滑槽422中。如图5所示,所述舌板12的第一导引斜面125与挤压板41的第二导引斜面411相对,其间形成一导引槽道,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50插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中,保证柔性印刷电路板50零插入力。
如图4及图6所示,是插塞件4与绝缘本体1组装的最终位置。当插塞件4位于上述初始位置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50插入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未标号)中,并抵靠在挡块122上,随后对所述插塞件4继续施加一向前推力,并使插塞件4相对绝缘本体1滑动,同时所述作动块423在卡槽133中向前滑动,所述突起424滑过卡扣134也收容于卡槽133中。且所述第二导滑块123在第二导滑槽422中滑动,并最终完全收容于第二导滑槽422中。从而达到所述插塞件4与绝缘本体1配合成最终位置。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50在插塞件4组装入绝缘本体1中时,由插塞件4的挤压板41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50向上运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50与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1弹性稳固对接。且所述挤压板41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内。
在所述绝缘本体1与插塞件4组装过程中,无论插塞件4相对于绝缘本体1处于初始位置(或最终位置),所述插塞件4的作动块423下表面(或与突起424的下表面共同)抵靠在绝缘本体1的第一导滑块132上表面,防止插塞件4向下运动,而舌板12的第二导滑块123下表面抵靠在插塞件4的第二导滑槽422上表面,防止插塞件4向上运动。且此种配合能防止插塞件4相对绝缘本体1上下过渡运动而损害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1。而且第一导滑槽421与第一导滑块132的配合导滑及第二导滑槽422与第二导滑块123的配合导滑,能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是可用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插塞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容置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及若干与收容空间相通的收容通道;所述若干端子是按一定的间隔成排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内,每一端子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接触部;所述插塞件具有一挤压板,该挤压板可组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绝缘本体自初始位置运动至最终位置,当插塞件于初始位置时,挤压板位于收容空间的前端,此时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收容空间内,当插塞件运动至最终位置时,挤压板可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端子的接触部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与插塞件上配合设有导滑装置,上述导滑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导滑槽和分别与第一、第二导滑槽相配合的第一、第二导滑块,其中第一、第二导滑槽是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交错设置在绝缘本体及插塞件的其中一者上,第一、第二导滑块设置在绝缘本体及插塞件的其中另一者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绝缘本体的至少一侧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焊接部,上述端子具有焊接部,所述支撑件的焊接部及端子的焊接部确定一安装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空间通向安装面,且所述插塞件具有一底面,上述底面与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具有一面向收容空间内之第一导引斜面,插塞件亦具有一面向收容空间内之第二导引斜面,该两导引斜面在插塞件于初始位置时形成一导引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收容空间的导引槽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滑块、第二导滑块设置在绝缘本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和与舌板间隔设置的臂,所述收容空间是由舌板及臂围绕而成,所述插塞件设有位于挤压板一侧且与挤压板一体的对接卡柱,所述对接卡柱是位于上述舌板和臂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滑槽是设于对接卡柱靠近绝缘本体的臂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滑块是设于绝缘本体的臂上,且所述第一导滑槽是贯穿对接卡柱的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滑槽是设于对接卡柱靠近绝缘本体的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滑块是设于舌板上,且所述第二导滑槽是贯穿对接卡柱与底面相对的顶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锁扣机构,该锁扣结构包括一卡扣及与其相配合的一作动块和突起,防止插塞件与绝缘本体脱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扣是设置在绝缘本体的臂上,作动块和突起是间隔设置在插塞件的对接卡柱上,配合插塞件相对绝缘本体处于初始位置及最终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插塞件,在绝缘本体的臂部设有第一导滑块及舌板上设有第二导滑块,在插塞件设有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交错的第一、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第二导滑块以及第一、第二导滑槽相互卡扣配合,从而保证导电端子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端可靠电性连接,且防止绝缘本体与插塞件脱离。
文档编号H01R12/85GK2731755SQ2004200784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5日
发明者张驰, 李仁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