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06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按压接触方式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单元(CPU)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按压接触方式组接中央处理单元(CPU)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一般于CPU上设有若干接触垫片,以面接触方式按压于具有对应结构的电连接器上,以使电讯号传输路径缩短而减小电阻,可以有效防止高速传输环境引起的讯号紊乱。
这类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与电路板固接的基座,若干收容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当CPU与电连接器组接时,需施以一作用力促使CPU压迫导电端子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使端子接触部与CPU上对应的接触垫片紧密接触,从而保证CPU与电连接器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在这一组接过程中,端子接触部受到来自于CPU的压力而产生位移,其中,在垂直于作用力方向上,端子接触部刮擦对应的接触垫片的表面,因而这种以按压接触方式组接CPU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存在着这样的缺陷第一,端子接触部因为沿CPU上对应的接触垫片产生摩擦运动而有可能受到损坏,尤其是在CPU与电连接器多次组接的情况下,端子接触部受损坏的可能性就更大;第二,如果作用于CPU上的压力增大,端子接触部沿对应的接触垫片的表面产生的位移也会加大,从而容易使端子的接触部滑移出CPU上对应的接触垫片,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无法实现正常的电性导通的功效。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改良装置的电连接器,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按压接触方式组接于CPU的过程中,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CPU上对应接触垫片导接后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以按压接触方式电性连接CPU至电路板,其包括与电路板固接的基座、用以装载CPU的盖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基座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设有支撑部及接触部,支撑部收容于基座的收容槽内,接触部伸出于基座之上表面,盖体上设有对应各导电端子的通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穿过通孔并部分伸出通孔,且该接触部定位于盖体。在CPU上设有若干对应各导电端子的接触垫片,组接过程中,CPU部分置于盖体内并由盖体稳固定位,当施以一下压力促使CPU按压导电端子时,端子发生弹性变形,接触部产生位移,由于端子接触部定位于盖体,CPU也由盖体稳固定位,因而端子接触部带动盖体与CPU三者同步运动,使得端子接触部与CPU上对应接触垫片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端子接触部与CPU上对应接触垫片保持相对静止,这样就避免了端子接触部因摩擦而受到损坏,排除了端子接触部滑移出接触垫片的可能,从而确保CPU与电连接器之间可靠的电性连接。

图1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CPU组合前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CPU组合时导电端子发生弹性变形前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CPU组合时导电端子发生弹性变形后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用以电性连接CPU 5至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与电路板固接的基座3,用以承接CPU 5的盖体4,以及收容于基座3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
导电端子2设有支撑部22,在支撑部22略中间位置设有凸刺221,于支撑部22下端水平弯折延伸出焊接部21,支撑部22上端斜向上延伸出弹性臂23,于弹性臂23的自由末端设有竖直向上的接触部24。
基座3为纵长板状结构,其上设有朝向盖体3的第一表面31以及朝向电路板的第二表面32,贯穿两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端子收容槽33,以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2。收容槽33设有侧壁331,导电端子2插入收容槽33时,导电端子2的支撑部22紧靠于收容槽33的侧壁331,支撑部22上的凸刺221与收容槽33内相应的侧壁相干涉从而将导电端子2固持在收容槽33内。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部分突伸出基座3的第一表面31,部分位于收容槽33内。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4伸出基座3的第二表面32,该焊接部21可通过焊接锡球(未图示)与电路板相导接。
盖体4为与基座3相似之矩形板状结构,其上设有用来装载并定位CPU 5的收容腔41,该收容腔41由四周的内侧壁411及底面412围成。从收容腔41的底面412贯穿盖体4设有若干可供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穿过的通孔42,其包括固持部421及与之相连的导引部422,导引部422靠近基座3一端,其上设有八字形倒角斜面以提供接触部24与盖体4上通孔42配合时的导引作用,接触部24通过与固持部421的干涉配合而稳固定位于盖体。同时,接触部24部分伸出收容腔41的底面412用来于CPU 5上对应的接触垫片52导接。盖体4由端子2支撑置于基座3之上,且与基座3之间有一定间隔。
请参照图2和图3,CPU 5与电连接器1组接时,CPU 5部分置于盖体4的收容腔41内,并下压至一定深度,以使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与CPU 5上对应的接触垫片52相导接,然后通过收容腔41的内侧壁411与CPU 5上对应的外侧壁51相干涉而将CPU 5稳固定位于盖体4。当外加以一下压力F促使CPU 5按压导电端子2时,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3受力作用而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接触部24沿一近似圆弧状的轨迹作动。由于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定位与盖体4,CPU 5也由盖体4稳固定位,因此,CPU 5和盖体4会随接触部24一起移动并与之保持同步运动,三者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均有同样的变化。其中,在竖直方向上,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带动盖体4向靠近基座3的方向移动,使盖体4与基座3之间的距离缩短,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间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盖体4转承过渡使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和CPU 5之间相对定位,即CPU 5上的接触垫片52与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导接后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这样就避免了接触部24与对应接触垫片52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使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不会因摩擦而受到损坏,也排除了接触部24滑移出对应接触垫片52的可能,从而确保CPU 5与电连接器1之间可靠的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单元至电路板,其包括基座、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有支撑部及接触部,支撑部收容于基座,接触部伸出于基座之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装载中央处理单元的盖体,其上设有对应各导电端子的通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穿过并部分伸出通孔,且该接触部稳固定位于盖体,中央处理单元以相对固定的位置安装于盖体上,从而在操作时,中央处理单元与端子接触部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上设置具有若干内侧壁的收容腔,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内侧壁的限制定位于收容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对应之通孔采用干涉配合的方式使其定位于盖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上的通孔设有固持部及导引部,固持部用以和端子接触部配合,导引部提供端子接触部与通孔干涉配合时的导引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支撑部斜向上延伸出弹性臂,接触部形成于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且竖直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由端子支撑置于基座之上,且与基座之间有一定间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以按压接触方式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单元(CPU)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盖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有支撑部及接触部,支撑部收容于基座,接触部伸出于基座之上表面,盖体上设有对应各导电端子的通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穿过通孔并部分伸出通孔,且该接触部稳固定位于盖体。在CPU上设有若干对应各导电端子的接触垫片,组接过程中,CPU部分置于盖体内并由盖体稳固定位,当施以一下压力促使CPU按压导电端子时,导电端子发生弹性变形,其接触部产生位移,由于端子接触部定位于盖体,CPU也由盖体稳固定位,因而端子接触部带动盖体与CPU三者同步运动,使得端子接触部与CPU上对应接触垫片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文档编号H01R12/71GK1901287SQ20051004115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司明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