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580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于可以当作讯号传输所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5所示,即为一种现有习知的电连接器,其结构大致包括本体40、壳体50及盖体60,壳体50是可组装装设于本体40外部,并于本体40内部设置数组前端具刃部411的端子41;一盖体60,其两侧相对于前述的扣块42处分别形成扣槽61,扣槽61可与扣块42扣合定位,并于盖体60处设有数组电线62,其外部设覆皮63,于覆皮63内部设有金属导线,是以金属导线与端子41相互接触导通。
但是,其缺点在于设置于盖体60上的电线62与本体40上所设置的端子41于相互组装时,因盖体60与本体40之间于组装时,仅以盖体60相对推入本体40内部,由于盖体60与本体40之间,并无任何的导引装置,因而,极容易使盖体60相对于本体40于推入时,会使端子41于刺破电线62的覆皮63时产生歪斜,而导致电线62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41之间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盖体组装于本体时,本体内部设置的端子于刺破电线外部的覆皮时,可以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并可达到正确的定位,用以避免于制程中的电线与端子刺破时的接触产生歪斜,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是以本体、壳体、盖体所组成;本体于两侧分别形成一侧壁,各侧壁内侧分别朝内凸伸形成一内凸的导轨,于本体内部设置数组相对设置的端子,各端子的端部设有刃部;壳体,该壳体与本体相互组装;盖体,与本体相互组装,其两侧相对于导轨处形成内凹的导槽,导槽于组装时,相对滑入导轨组装;于盖体上侧设置数电线,电线外部设有覆皮,当盖体与本体组装时,使导槽对准导轨推入,藉由端子端部的刃部将电线外部的覆皮刺破,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于本体内并于导轨上侧形成导引孔,于导槽上侧形成与导引孔相互对应组装的导引块。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于本体的侧壁下侧内部形成有定位槽,于盖体两侧的导槽下侧分别形成定位块,定位块于组装时与定位槽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主要是以本体、壳体及盖体所组成,壳体与本体相互组装,本体与盖体相互组装,本体内部设端子,且于本体内部形成一组内凸的导轨,于盖体相对于端子处设电线,于盖体相对于导轨处形成有导槽,当盖体与本体相互组装时,本体内部设置的端子于刺破电线外部的覆皮时,可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并可达到正确的定位。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是以本体、壳体及盖体所组成,壳体与本体相互组装,本体与盖体相互组装,于本体内部设置端子,并于本体内部形成一组内凸的导轨,本体内的导轨上侧形成导引孔,于盖体处相对于端子处设有电线,于盖体处相对于前述的导轨处形成有导槽,导槽上侧形成导引块,当盖体组装于本体时,本体内部设置的端子于刺破电线外部的覆皮时,可以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并可达到正确的定位,以避免于制程中的电线与端子刺破时的接触产生歪斜,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藉由本体内部形成一组相对内凸的导轨,于盖体处相对于导轨处形成一组导槽,并于盖体上设置有电线,于本体内部设有端子,当盖体组装于本体时,本体的端子于刺破电线外部的覆皮时,可以达到正确的定位,以避免于制程中的电线与端子刺破时接触产生歪斜,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连接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的平面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5是现有习知电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10本体 11侧壁12导轨 13定位槽14端子 141刃部15导引孔 20壳体30盖体 31导槽32定位块 33电线34覆皮 35导引块40本体 41端子411刃部 42扣块50壳体 60盖体61扣槽 62电线63覆皮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电连接器,其主要是以塑胶制的本体10、金属制的壳体20、塑胶制的盖体30等所组成;该本体10为以塑胶所制成,本体10于两侧分别形成一侧壁11,各侧壁11内侧分别朝内凸伸形成一内凸的导轨12,并于侧壁11下侧内部形成定位槽13,本体10内并于导轨12上侧形成导引孔15,于本体10内部设置多数组相对设置的端子14,各端子14的端部设有刃部141;壳体20,该壳体20可与本体10相互组装;盖体30,是与本体10相互组装,其两侧相对前述的导轨12处形成内凹的导槽31,于导槽31上侧形成与导引孔15相互对应的导引块35,导槽31于组装时,是可相对滑入导轨12组装,导引块35是可对应于导引孔15组装,于盖体30两侧的导槽31下侧分别形成定位块32,定位块32于组装时,可与定位槽13相互定位,并于盖体30上侧设置数电线33,电线33外部设有覆皮34,当盖体30与本体10相互组装时,主要可以使导槽31对准导轨12推入,并可藉由端子14端部的刃部141将电线33外部的覆皮34刺破,并使电线33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14接触导通,同时,可使盖体30两侧的定位块32定位于定位槽13处。
藉上述结构的组合,该电连接器主要可以使用于当作讯号传输使用,如图1、图3、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盖体30当其与本体10相互组装时,本体10内部所设置的端子14于刺破电线33外部的覆皮34时,可以使电线33内部的金属与端子14接触导通,由于盖体30与本体10于组装时,是以导槽31相对于导轨12推入组装,导引块35相对推入导引孔15组装,可达到正确的定位,可避免制程中的电线与端子14于刺破时的接触产生歪斜,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是以本体、壳体、盖体所组成;本体于两侧分别形成一侧壁,各侧壁内侧分别朝内凸伸形成一内凸的导轨,于本体内部设置数组相对设置的端子,各端子的端部设有刃部;壳体,该壳体与本体相互组装;盖体,与本体相互组装,其两侧相对于导轨处形成内凹的导槽,导槽于组装时,相对滑入导轨组装;于盖体上侧设置数电线,电线外部设有覆皮,当盖体与本体组装时,使导槽对准导轨推入,藉由端子端部的刃部将电线外部的覆皮刺破,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本体内并于导轨上侧形成导引孔,于导槽上侧形成与导引孔相互对应组装的导引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本体的侧壁下侧内部形成有定位槽,于盖体两侧的导槽下侧分别形成定位块,定位块于组装时与定位槽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是以本体、壳体及盖体所组成,壳体与本体相互组装,本体与盖体相互组装,于本体内部设置端子,并于本体内部形成一组内凸的导轨,本体内的导轨上侧形成导引孔,于盖体处相对于端子处设有电线,于盖体处相对于前述的导轨处形成有导槽,导槽上侧形成导引块,当盖体组装于本体时,本体内部设置的端子于刺破电线外部的覆皮时,可以使电线内部的金属导线与端子接触,并可达到正确的定位,以避免于制程中的电线与端子刺破时的接触产生歪斜,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4/24GK2891355SQ20062000453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
发明者郑家奇, 顾正文 申请人:实盈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