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54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体及收容于绝缘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设有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若为两端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及位于两端的接触部,如中国第00217081号专利所述导电端子。若为一端压缩接触而另一端焊接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及设置于固持部一端的接触部与设置在固持部另一端的焊接部,如中国第02254746号专利所述导电端子。然而,上述两种导电端子均为一整体结构,且由金属材料经过冲压后弯折形成,这种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或被碰撞时极易发生塑性变形,使端子的接触部不能恢复至初始状态,失去弹性,造成电连接器无法与对接电子元件有效接触,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始终可与对接电子元件有效接触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容纳孔,其中每一个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受外力时第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实施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容纳孔,其中每一个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受外力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每一端子孔中设有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性体,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或两导电端子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由于弹性体的设置使得一导电端子或两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同时,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故可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始终有效的电性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可连接两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导电端子11、第二导电端子12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体为弹簧13,当然也可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其它物质,如高分子弹性块(未图示)等)。
绝缘本体10上设有两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容纳孔101,该端子容纳孔101为一十字形,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1011及与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相互垂直的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2,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1、1012交叉的内壁上设有呈倒角的限位部103。在绝缘本体10上表面的两端子容纳孔间设有一平整表面105,在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对接电子元件的过程中,该平整表面105可供真空吸嘴(未图示)吸附,便于自动化安装,以提高安装速度。在绝缘本体10下表面的两端子容纳孔间设有掏料孔106。
第一导电端子11为红铜,其含铜量在95%以上,导电率较高,一般在70%IACS以上,该第一导电端子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0,及由第一主体部110上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设有第一接触部112,第一接触部112中部设有凹陷以形成两接触点1121。由第一主体部110下端两侧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侧臂114,两侧臂114间设有第一抵压面115。
第二导电端子12为合金铜(如青铜或磷铜等),其具有较高的弹性,该第二导电端子12包括第二主体部120,由第二主体部120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两弹性臂121,在两弹性臂121末端位置的内侧分别设有接触点1211、1212,在两弹性臂上的接触点1211、121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同时,在两弹性臂121间设有第二抵压面125。由第二主体部120底端分别向两侧垂直延伸设有第二接触部122,第二接触部122分别向第二主体部两侧延伸形成可有效的增加其与外接电子元件的接触面积,若该第二接触部122是焊接于对接电子元件上,则可使焊接后的第二导电端子12受力平衡。第二主体部120两侧设有固持部124,当第二导电端子12设置于端子容纳孔101中时,该固持部124可与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壁干涉配合,以增加第二导电端子12在绝缘本体中的保持力,在第二主体部120上还设有凸点126,该凸点126也可增加第二导电端子12在绝缘本体中的保力。
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及弹簧13装配到绝缘本体10的端子容纳孔101中时,第二导电端子12装设于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2中,第一导电端子11装设于第一导电端子容纳孔1011中,使得第一、第二导电两端子11、12垂直交错于端子容纳孔中,第二导电端子12的两弹性臂121与第一导电端子11的两侧臂114形成一空间15,弹簧13收容在该空间15中,且其一端抵在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抵压面115上,而另一端抵压在第二抵压面125上。第二导电端子12两弹性臂121上的接触点1211、1212分别抵压在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主体部110两侧面上,由于两弹性臂121上的接触点1211、121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其可更稳固的夹持于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主体部110上,使两导电端子始终保持导通状态。第二导电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2与一外接电子元件(如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而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接触部112与另一外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相压缩接触,当另一电子元件压在第一接触部112上时,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第一导电端子11可相对绝缘本体10上下移动,由于弹簧13的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1受压后受到一与其受压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该作用力作用于与其连接的另一外接电子元件上,使第一导电端子11具有较大的正向力,可保持其与另一外接电子元件有效的电性导接。第一导电端子11受力向下移动时,弹簧13由于受力会发生摆动,当弹簧13摆动过大时限位部103可抵住弹簧13,避免其在水平方向的摆动过大而碰触到第一导电端子11的侧臂114及第导电端子12的弹性臂121,防止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受力变形。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每一端子孔中设有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性体,导电端子的弹性可由弹性体提供,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使得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降低了对导电端子机械性能的要求,且两导电端子的材料不同,也可使机械性能与导电性能得到有效协调,如一端子使用高导电率的材料,另一端子使用机械性能好的材料,使整体性能得到较好的协调,同时,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故可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始终有效的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12’的第二主体部120’两侧设有滑块121’,第二导电端子容纳孔1012’的孔壁对应滑块121’处设有滑槽123’,第二导电端子12’受压时滑块121’可在滑槽123’范围内上下移动,第一导电端子11’受力时也可上下移动,故在受外力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其在实施过程中也能达到上述实施例所述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容纳孔,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个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受外力时第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垂直交错于端子容纳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侧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设有至少一接触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弹性臂由第二主体部两侧向上延伸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弹性臂末端分别凸出设有可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接触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在竖直方向交错排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底部向至少一侧垂直延伸设有第二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相邻端子容纳孔间设有平整表面。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容纳孔,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个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受外力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导电端子垂直交错于端子容纳孔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由第一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及由第一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侧直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设有至少一接触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弹性臂由第二主体部两侧向上延伸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弹性臂末端分别凸出设有可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接触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在竖直方向交错排列。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相邻端子容纳孔间设有平整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容纳孔,其中每一个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了,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受外力时第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该电连接器每一端子孔中设有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性体,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使得一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同时,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故可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始终有效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22GK2927369SQ200620059950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