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9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鄉本实用断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使用以与软性排线相连接,具有 提升夹持力及降低整体髙度的电连接器。背录絲一般FFC的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是一种将电子电路制作 于软性的塑料绝缘腆上的软性排线,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可挠曲的特性,此 种可挠性或变曲性于特定需要有动作功能性的电路是非常重要。也因为软性排线 同时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及具有可挠性,且还可以就产品可利用的空间大小及形 状进行三度空间的配线,使得须符合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 光驱、磁盘躯动器、打印机或行动电话等,都必需使用软性排线。由于软性排线 具有轻薄及可挠性的特点,使其在电气电路间进行联结时,需在软性排线的联结 端透过一连接器接合。习知的軟性排线连接器,如公告于中国台湾92年7月11日公告编号第541451号,所掲示一种r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改良j,其主要是由一主体、一活动压盖及复数端子所组成,藉此能将软性排线夹持定位于其间。但是,在现代电子产品轻 薄短小的要求下,其高度亦日益降低,此种连接器于使用上具有如下的缺失(—)当连接器髙度降低,相对的该活动压盖的高度亦霈一并降低,活动压盖 髙度(厚度)降低后,强度变差,尤其是应用于较多端子数的连接器时,活动压盖 长度较长,更易强度不足,则容易变形,甚至断裂,无法稳固夹持软性排线,使 软性排线容易松脱、位移。(二) 端子无法自行夹持软性排线,需藉由活动压盖来夹持,当活动压盖作用 失效时,端子即无法确实与软性排线达成电性连接。(三) ^器是由主体、活动压盖及复数端子所组成,组装过程较为麻烦,如 端子各自组装于主体后,又需再于主体上组装活动压盖,难免造成组装上的费时。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需研究改 菩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存故,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 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 此种电连接審的新型专利诞生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提升导 电端子的夹持力,并可降低整体的厚度。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 其容置空间内设有复数端子嵌槽,且于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两側设有插槽,该绝缘 本体顶部并设有复数镂空孔;复数导电端子,是嵌设于端子嵌槽内; 一对接地片, 是插设于插槽内;当导电端子装设于容置空间内的端子嵌槽时,该导电端子的上 臂顶部是部份容置于镂空孔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导电端 子的上臂顶郁是部份容置于镂空孔内,增加导电端子的弹性空间,进而提升导电 端子对软性排线的夹持力,并且可降低绝缘本体整体的髙度,使电连接器更为精 巧。附闺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惻视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号说明I 绝缘本体II 容置空间12 端子嵌槽13 插槽14 镂空孔 15凹槽2导电端子21上臂211对接部212213顶部22下臂221对接部222焊接部23面定部3接地片具体实施方5t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现绘图就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方便完全了解。图l、图2、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側视组合图, 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由绝缘本体1、复数导电端子2及一 对接地片3所组成,故就本案的主要结构特征详述如后。绝缘本体l,是概呈一矩形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ll,该容置空间ll内设有 前后贯穿的复数端子嵌槽12,且于容置空间11的开口端两側设有底部镂空的插槽 13,该绝缘本体1顶面相对于端子嵌槽12处设有复数镂空孔14。复数导电端子2,是分别嵌设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嵌槽12内,每一导电端子 2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臂21及下臂22,该上臂21与下臂22的间形成一间隙,此间 隙的距离是略小于软性排线(图中未示)的厚度,且上臂21与下臂22皆设有朝 间隙内凸起的对接部211及221,并且上臂21的末端朝上凸设有一抵靠部212, 而下臂22的末端是凸设有焊接部222;该接地片3是为一板状体。藉由上述构件于组构时,是将导电端子2分别由绝缘本体1的后方穿置于容 置空间11的端子嵌槽12内,使导电端子2的抵靠部212抵靠于绝缘本体i的后 端面,以令导电端子2稳固定位于容置空间11的端子嵌槽12内,且导电端子2
的焊接部222是凸出于绝缘本体1的后方,而可供焊固于电路板(图中未示)上, 同时,导电端子2的上臂21及下臂22是位于容置空间11内并与容置空间11前 端的开口端相通,最后再将接地片3插置于插槽13内,由于插槽13底部镂空, 所以接地片3底部可凸出于插槽13并可供焊固用,如此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 组构。再请参鹏图4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側视剖面图,如图所示,当导 电端子2定位于端子嵌槽12内时,导电端子2的上臂21的顶部213是部份容置 于镂空孔14内,而可增加上臂21的弹性力,因导电端子2的上臂21及下臂22 的间隙距离略小于软性排线的厚度,所以当软性排线欲插置于间隙内时,是先将 上臂21略欲往上顶起,使上臂21可朝镂空孔14略微顶出,当软性排线插置定位 后,上臂21的弹性回复力即可使软性排线夹持于上臂21及下臂22的间隙内,并 利用对接部211及221将软性排线稳固的抵紧,使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2形成电 性连接。图5、图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觯图及组合側视剖面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1的端子嵌槽12是可为底部贯穿的形式,且于 容置空间11的后方凹设一凹槽15,该导电端子2并配合凹槽15设有一固定部23, 使导电壤子2由绝缘本体1的下方往上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嵌槽12内时,导 电端子2的圃定部23可卡入凹槽15内(如图6所示),以令导电端子2的上臂21 与下臂22稳固定位于容置空间11内,并使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形成稳固的 结合,而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2是凸出绝缘本体1的后方底部以供焊固于电路 板。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利用导电端子2的上臂21与下臂22的间隙 略小于软性排线的厚度,所以可稳固夹紧于软性排线,并且因绝缘本体1的镂空 孔H的设置,使软性排线于插置过程中,可将导电端子2的上臂21略微向上顶 起,而不会有插入困难的情形产生,同时因为镂空孔14的设置,提供导电端子2 的上臂21部份置放的空间,所以绝缘本体1的容置空间11的高度无需大于上臂 21与下裙22总和的高度,因此可以降低绝缘本体1整体的高度,进而符合现今电 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该实 施例并非用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 利范围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于使用时具有显著的功效增进,诚符合新 穎性、实用新型性及进步性的专利要件,现依法提出申请,盼早日准予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及复数端子嵌槽,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两侧设有插槽,该绝缘本体顶面设有复数镂空孔;复数导电端子,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臂及下臂,该下臂另一端延伸有焊接部,该上臂顶部是部份容置于镂空孔内,该复数导电端子是分别嵌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嵌槽内;一对接地片,是穿设于插槽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嵌槽是由绝缘本体 的容置空间的前方贯穿至容置空间的后方,使导电端子可由后方穿置 于容置空间的端子嵌槽内。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上臂末端朝 上设有一抵靠部,该抵靠部可抵靠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嵌槽是贯穿于绝缘 本体的容置空伺的底部,且容置空间的后方设有凹槽,使导电端子可 由下而上穿置于容置空间的端子嵌槽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设有一固定部, 该固定部可由下至上穿置定位于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电连接器,是由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一对接地片所组成,该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具有可嵌设导电端子的端子嵌槽,且于容置空间两侧设有可供接地片插设的插槽,该绝缘本体的顶部设有复数镂空孔,当导电端子装设于端子嵌槽时,该导电端子的上臂顶部是部份容置于镂空孔内,因此可增加导电端子的弹性空间,进而提升导电端子对软性排线的夹持力,并且可降低绝缘本体整体的高度,使电连接器更为精巧。
文档编号H01R12/38GK201018056SQ20062014734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钟志斌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