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及其封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351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及其封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及其封装工艺属于半导体封 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半导体器件芯片承载底座外露式无脚封装结构在设计时采用整 ,片/整块金属片作为芯片承载底座(如图l) 这种芯片承载底座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 封装产品内易产生大量应力残留进而影响产品可靠性——封装体内 的材质可以分为三大类金属(铜、铁、镍等)、芯片(硅材质)以及塑封 料。从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角度看,芯片与塑封料热膨胀率相近,而金属的 热膨胀率则远远高于芯片和塑封料。在高温环境下这种差异会加剧塑封体 内的应力残留。而金属所占的比例越高,所需形变量就越大,大片金属块 因受制于塑封体而无法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积累更多的应力,芯片表面所 受应力也就越大,最终导致产品分层或功能失效。大片金属构成的芯片承 载底座则正是增加了封装体内的金属比例。
2、 芯片承载底座容易脱落,进而导致产品失效——这种整片而大块的 金属结构与塑封料之间的结合面有限,因而结构强度较低;产品在进行表
面反复贴装时,整块的芯片承载底座很容易因受力而被拔出塑封体,造成 芯片承载底座脱落。3、芯片承载底座的灵活性较低,难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大小芯片的需求 ——这种块状的芯片承载底座尺寸固定,遇到相对较长、较宽或接近芯片 承载底座尺寸的芯片时就必须更改框架的设计来配合,耗费成本和时间。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封装产品不会产生分层、 芯片承载底座不会脱落、可以适用于大功率、高散热产品需求的半导体器 件无脚封装结构及其封装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包括芯 片承载底座、打线引脚承载底座、芯片、金属线以及塑封体,所述芯片承 载底座、打线引脚承载底座、芯片和金属线被塑封体包覆,并使芯片承载 底座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底部凸出于塑封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承载底座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置于塑封体内,另一部分置 于塑封体外,置于塑封体内的部分由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构成,多个独立 的金属凸块延伸至塑封体外部时则共同连接在一片完整的金属片上,外露 的金属片呈托盘状承载住塑封体内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并凸出于塑封体 底部,构成芯片承载底座的另一部分;所述芯片置于芯片承载底座的金属凸块上。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所述凸出于塑封体底部的芯片承载 底座的表面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表面均被金属层I包覆。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所述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正面覆有 金属层II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所述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 属凸块中,部分或全部金属凸块的顶部覆有金属层III。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片金属基板,——在金属基板的正、背两面贴上掩膜, ——将金属基板正面的部分掩膜去除掉,——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半蚀刻,在金属基板正面形成 凹陷的半蚀刻区,同时相对初步形成凸点状的打线引脚承载底座以及芯片 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去除金属基板正面余下的掩膜和金属基板背面的掩膜,—一在去除掩膜的金属基板所有表面被覆上掩膜,——去除打线引脚承载底座顶部和芯片承载底座的部分或全部金属凸 块顶部的掩膜,用以露出后续需进行镀金属层的区域, ——在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部分镀金属层, ——去除金属基板上余下的所有掩膜,——在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上进行芯片的植入, ——对已完成芯片植入作业的半成品进行打金属线作业, ——将己打线完成的半成品正面进行包封塑封体作业,并进行塑料包 封后固化作业,
——在金属基板背面再次贴上掩膜,
——去除金属基板背面的部分掩膜,保留芯片承载底座背面和打线引 脚承载底座背面的掩膜,以露出后续蚀刻所需的区域,
——在金属基板背面对不被掩膜覆盖的区域进行蚀刻,从而使芯片承 载底座背面成整片金属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同时打线引脚承载底座背面也 凸出于塑封体底部,
——去除金属基板背面余下的掩膜以利于后续的工艺作业,
——在凸出塑封体外部的芯片承载底座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表面镀 上金属层,
——将塑封体正面贴上胶膜,
——对已贴上胶膜的半成品进行切割作业,使原本以列阵式集合体方 式连在一起的芯片一颗颗独立开来。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体与传统的半导体器件芯片承载底座外露 式无脚封装结构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 更好地释放封装体内的应力,改善产品的可靠性——封装体内的芯 片承载底座部分为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相对于传统的整块大金属块,一 方面是降低了金属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单个小金属块所需的形变量小,大 大降低了塑封料对其细微形变的限制,而单个小金属块这种细微的形变则 可以更好的释放封装体内因不同材质而产生的应力,降低了芯片表面所受 的应力,在确保产品性能的同时也避免了分层的风险。
2、 封装体内的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与塑封料之间的结
合面积大大增加,结合力也随之提升,不会产生芯片承载底座掉出的问题。3、 芯片承载底座的灵活性高,即使面对尺寸较大的芯片,芯片承载底 座外部的整片金属也可以发挥托盘效应方式封装工艺过程中银胶外露的问 题,进而增加了框架的活用性,节省了开发成本。4、 这种多个独立金属块构成的芯片承载底座增加了金属的表面积,进 而提高了产品的散热面积,可以满足大功率、高散热产品的需求。


图1为传统的半导体器件芯片承载底座外露式无脚封装结构方式一示 意图。图2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断面示意图。图3 21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先刻后镀工艺流程图。图5-l 10-l为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先镀后刻部分工艺流程图。图中芯片承载底座l、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金属线4以及塑封体5、金属层I6、金属层I17、金属层I118、金属基板9、掩膜IO、掩膜ll、掩膜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它主要由芯片 承载底座l、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金属线4以及塑封体5组成。 所述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置于芯片承载底座1外围,芯片3置于芯片承载 底座1顶端,金属线4连接于芯片3与芯片承载底座1和打线引脚承载底 座2之间,或金属线4连接于芯片3与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之间,塑封
5包覆于芯片承载底座1、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和金属线4外,并 使芯片承载底座1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底部凸出于塑封体5底部。
所述芯片承载底座1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置于塑封体5内,另一部 分置于塑封体5夕卜,置于塑封体5内的部分由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构 成,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延伸至塑封体5外部时则共同连接在一片完 整的金属片1.2上,外露的金属片1.2呈托盘状承载住塑封体内的多个独立 的金属凸块1.1并凸出于塑封体5底部,构成芯片承载底座1的另一部分。
所述芯片3置于芯片承载底座的金属凸块1.1上。
所述凸出塑封体5底部的芯片承载底座1的表面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 、2的表面均被金属层I 6包覆。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所述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的正面覆 有金属层I17。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所述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 属凸块1.1中,部分或全部金属凸块1.1的顶部覆有金属层I118。 工艺实施例1:先刻后镀
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的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片金属基板9,如图3;
——在金属基板9的正、背两面贴上掩膜10以保护后续的蚀刻工艺作
业,如图4;
——将金属基板9正面的部分掩膜10去除掉,用意是露出金属基板上
准备进行半蚀刻的区域,如图5; ——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半蚀刻,在金属基板9正面形 成凹陷的半蚀刻区9.1,同时相对初步形成凸点状的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以 及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l.l,如图6;~~"去除金属基板正面余下的掩膜10和金属基板背面的掩膜10,如图7;——在去除掩膜的金属基板所有表面被覆上掩膜ll,如图8;——去除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顶部和芯片承载底座的部分或全部金属 凸块1.1的顶部的掩膜11,用以露出后续需进行镀金属层的区域,如图9;——在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ii的部分镀金属层i17和金属层iiis,如-图10;——去除金属基板上余下的所有掩膜11,如图11;——在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上点胶后进行芯片3的植入,如图12、 13;——对已完成芯片植入作业的半成品进行打金属线4作业,使芯片与 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之间或芯片与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和芯片承载底座的1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U之间互联,如图14;——将已打线完成的半成品正面进行包封塑封体5作业,并依据塑封料的特性进行塑料包封后固化作业,以保护金属线、芯片及内脚的安全,如图15;——在金属基板背面再次贴上掩膜12,如图16;——去除金属基板背面的部分掩膜,保留芯片承载底座背面和打线引
脚承载底座背面的掩膜,以露出后续蚀刻所需的区域,如图17;——在金属基板背面对不被掩膜覆盖的区域进行蚀刻,从而使芯片承 载底座背面成整片金属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同时打线引脚承载底座背面也 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如图18;——去除金属基板背面余下的掩膜以利于后续的工艺作业,如图19;——在凸出塑封体外部的芯片承载底座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表面镀上金属层I6,如图20;——将塑封体正面贴上胶膜,准备进行后续的塑封体切割作业, ——对已贴上胶膜的半成品进行切割作业,使原本以列阵式集合体方-式连在一起的芯片一颗颗独立开来,如图2h——将完成切割的产品利用取放转换设备将单颗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 体逐一的吸出胶膜。工艺实施例2:先镀后刻本发明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的先镀后刻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片金属基板9,如图3;——在金属基板9的正、背两面贴上掩膜10以保护后续的蚀刻工艺作业,如图4;——将金属基板9正面的部分掩膜10去除掉,用意是露出金属基板上 准备进行镀金属层的区域,如图5-l;——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镀金属层作业,在金属基板9 正面分别形成金属层117和金属层1118,如图6-l;——去除金属基板正面余下的掩膜10和金属基板背面的掩膜10,如图7-l;——在去除掩膜的金属基板和金属基板正面金属层的所有表面被覆上 掩膜ll,如图8-l;——去除金属基板正面部分掩膜以利于后续工艺作业;如图9-1;——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半蚀刻,在金属基板9正面形 成凹陷的半蚀刻区9.1,同时相对初步形成凸点状的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以及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i.i,且使金属层H7和金属层ni8分别置于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和芯片承载底座金属凸块1.1的顶部,如图10-1;余下部分同工艺实施例1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包括芯片承载底座(1)、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金属线(4)以及塑封体(5),所述芯片承载底座(1)、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和金属线(4)被塑封体(5)包覆,并使芯片承载底座(1)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的底部凸出于塑封体(5)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承载底座(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置于塑封体(5)内,另一部分置于塑封体(5)外,置于塑封体(5)内的部分由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构成,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延伸至塑封体(5)外部时则共同连接在一片完整的金属片(1.2)上,外露的金属片(1.2)呈托盘状承载住塑封体内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并凸出于塑封体(5)底部,构成芯片承载底座(1)的另一部分;所述芯片(3)置于芯片承载底座的金属凸块(1.1)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于塑封体(5)底部的芯片承载底座(1)的表面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 (2)的表面均被金属层I (6)包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的正面覆有金属层II (7)。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l.l)中,部分或全部金属凸块(i.i)的顶部覆有金属层m(8)。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l.l)中,部分或全部金属凸块(l.l) 的顶部覆有金属层ni(s)。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取一片金属基板,——在金属基板的正、背两面贴上掩膜, ——将金属基板正面的部分掩膜去除掉,——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半蚀刻,在金属基板正面形成 凹陷的半蚀刻区,同时相对初步形成凸点状的打线引脚承载底座以及芯片 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去除金属基板正面余下的掩膜和金属基板背面的掩膜,——在去除掩膜的金属基板所有表面被覆上掩膜,——去除打线引脚承载底座顶部和芯片承载底座的部分或全部金属凸 块顶部的掩膜,用以露出后续需进行镀金属层的区域, ——在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部分镀金属层, ——去除金属基板上余下的所有掩膜,——在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上进行芯片的植入, ——对己完成芯片植入作业的半成品进行打金属线作业,《、■——将已打线完成的半成品正面进行包封塑封体作业,并进行塑料包 封后固化作业,——在金属基板背面再次贴上掩膜,——去除金属基板背面的部分掩膜,保留芯片承载底座背面和打线引 脚承载底座背面的掩膜,以露出后续蚀刻所需的区域,——在金属基板背面对不被掩膜覆盖的区域进行蚀刻,从而使芯片承 载底座背面成整片金属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同时打线弓I脚承载底座背面也 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去除金属基板背面余下的掩膜以利于后续的工艺作业,——在凸出塑封体外部的芯片承载底座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表面镀 .上金属层,——将塑封体正面贴上胶膜,——对已贴上胶膜的半成品进行切割作业,使原本以列阵式集合体方 式连在一起的芯片一颗颗独立开来。
7、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取一片金属基板,——在金属基板的正、背两面贴上掩膜, ——将金属基板正面的部分掩膜去除掉,——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镀金属层作业,在金属基板正面分别形成金属层n和金属层m,——去除金属基板正面余下的掩膜和金属基板背面的掩膜,——在去除掩膜的金属基板和金属基板正面金属层的所有表面被覆上 掩膜,——去除金属基板正面部分掩膜以利于后续工艺作业, ——对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区域进行半蚀刻,在金属基板正面形成 凹陷的半蚀刻区,同时相对初步形成凸点状的打线引脚承载底座以及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且使金属层n和金属层m分别置于打线 引脚承载底座和芯片承载底座金属凸块的顶部,——去除金属基板上余下的所有掩膜,——在上道工序中去除掩膜的部分镀金属层,——去除金属基板上余下的所有掩膜,——在芯片承载底座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上进行芯片的植入,——对已完成芯片植入作业的半成品进行打金属线作业,——将已打线完成的半成品正面进行包封塑封体作业,并进行塑料包 封后固化作业,——在金属基板背面再次贴上掩膜,——去除金属基板背面的部分掩膜,保留芯片承载底座背面和打线引 脚承载底座背面的掩膜,以露出后续蚀刻所需的区域,——在金属基板背面对不被掩膜覆盖的区域进行蚀刻,从而使芯片承 载底座背面成整片金属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同时打线引脚承载底座背面也 凸出于塑封体底部,——去除金属基板背面余下的掩膜以利于后续的工艺作业,——在凸出塑封体外部的芯片承载底座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的表面镀 上金属层,——将塑封体正面贴上胶膜,——对已贴上胶膜的半成品进行切割作业,使原本以列阵式集合体方 式连在一起的芯片一颗颗独立开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无脚封装结构及其封装工艺,所述结构包括芯片承载底座(1)、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芯片(3)、金属线(4)以及塑封体(5),所述芯片承载底座(1)和打线引脚承载底座(2)的底部凸出于塑封体(5)的底部,芯片承载底座(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置于塑封体内,另一部分置于塑封体外,置于塑封体内的部分由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构成,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延伸至塑封体(5)外部时则共同连接在一片完整的金属片(1.2)上,外露的金属片(1.2)呈托盘状承载住塑封体内的多个独立的金属凸块(1.1)并凸出于塑封体(5)底部,构成芯片承载底座的另一部分;所述芯片置于芯片承载底座的金属凸块(1.1)上。本发明封装产品不会产生分层、芯片承载底座不会脱落、可以适用于大功率、高散热产品需求。
文档编号H01L21/50GK101131982SQ20071013217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于燮康, 梁志忠, 王新潮, 谢洁人, 陶玉娟 申请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