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4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 的电连接器。背景纟支术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以将芯片模组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如'Wonlinear Analysis Helps Design LGA Connectors" (Connector Specifier, Februray2001)中即揭示了此种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中,如 图1和图2所示,电连接器9包括绝缘本体90、容设于绝缘本体90中的若干导电端 子(未图示)、框设于绝缘本体90外围的固持框92,枢接于固持框92侧边的拨 动件93和压板94,以及组设于拨动件93末端的套环91。其中,导电端子91的末 端露出绝缘本体90上表面以与晶片模组10的导电片以按压方式相抵接。压板94 设有枢接于固持框92上的第一侧边941、与第一侧边941相对的第二侧边942,以 及与第一侧边941和第二侧边942相邻设置的第三侧边943和第四侧边944,且这 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开口 940。第三侧边943和第四侧边944分别i殳有朝向开口 940且向下凸伸的凸块9401。将绝缘本体90与固持框92干涉配合连接起来,将拨 动件93和压板94分别枢接于固持框92侧边上,再将电连接器9置于印刷电路板 (未图示)上,实现电连接器9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再将晶片模组IO 置于绝缘本体90上表面,然后扣合压板94和拨动件93以将晶片模组10固持于电 连接器9中,此时凸块9401抵压着晶片模组10的上表面以将晶片模组10稳定固持 于电连接器9中。然而,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第三侧边943和第四侧 边944仅仅分别设有一个凸块9401抵压着晶片模组10的上表面,故晶片模组10—
方面会因为受力不平穗而偏移,另一方面会因为凸块9401刚性太强容易产生 力集中而压伤晶片模组,造成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不稳定。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能保证晶片模组 受力平稳且能防止压伤晶片模组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 刷电路板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千导电端子、框 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固持框,以及枢接于固持框侧边的拨动件和压板,压板中 部设有镂空的收容部,于收容部周围设有四个两两相对的内側边,至少在其中 一对内侧边设置一对凸向固持框的弹性抵接臂。相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a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由 于在拨动件锁紧晶片模組的方向上设有对称的弹性抵接臂,其产生的对称弹性 压力可以平衡晶片模组的受力,防止晶片模组的损伤,实现晶片模组与印刷电 路板稳定的电性连接。
图l是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压板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实施方式请参图3至困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l,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10至印 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2、容设于绝缘本体2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 图示)、枢设于绝缘本体2外围的固持框3,以及枢接于固持框3侧边的拨动件4和 压板5。绝缘本体2大致呈矩形平板状构造,于其中部设有导电区20,自导电区20边 缘向上延伸设有四个侧壁21,且相对的两个侧壁21开设有相对的凹槽210以方便 将晶片模组10从导电区20上方移走。导电区20上开设有若干端子孔(未标示), 每一个端子孔内收容有一相应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导接端(未标示)延伸 出导电区20表面以与晶片模组10底面的导电片(未图示)以按压方式抵接。电 连接器l通过其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再通过导电端子与晶片模 组10的导电片的电性导接而最终实现晶片模组10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性连接。拨动件4由一细长金属圓杆弯折若干次而成,与接收部32及固定部33配合, 一端还组设有套环6以控制拨动件4的旋转。压板5设有枢接于固持框3側边的第一侧边51、与第一侧边51相对的第二侧 边52,以及与该第一、第二侧边51、 52相邻设置且相对的第三侧边53和第四侧 边54,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收容部50。其中的一对侧边图中为第三侧边53和第 四侧边54中部靠近收容部50—侧均设有基部540,由基部540向两端延伸出对称 设置的第 一弹性抵接臂511和第二弹性抵接臂521 ,且第 一弹性抵接臂511和第二 弹性抵接臂521朝向固持框3凸出。第一弹性抵接臂511和第二弹性抵接臂521呈 弧形具有一定弹性,弧形最低处朝向固持框3凸伸出压板5底面的高度相同,在 与晶片模组10^氐接时发生一定形变产生适当对称的弹性力精确固持。第一弹性 抵接臂511和第二弹性批接臂521的长度大致相同,且两侧边的该结构也相对于 收容部50的中线对称。第一侧边51设有沿固持框3两侧延伸的扣持部516,该扣 持部516用以控制压板5相对于固持框3的旋转。第二侧边52朝向固持框3延伸设 有舌部524,其相对舌部524的另 一端设有凸出压板5底面的凸出部526以按压晶 片模组IO。固持框3大致呈平板状,其中心处设有一方口 (未标示)用以容置绝缘本体枢接部31设有收容扣持部516的卡口310。固持框3的四角处还设有若干固持孔34与固定装置(未图示) 一起配合而将电连接器l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组装时,先将拨动件4和压板5分别枢接于固持框3的枢接部31和接收部32 上,将压板5置于打开位置,然后将绝缘本体2置于固持框3中,将晶片模组10置 于绝缘本体2上,使其导电片与收容于绝缘本体2中的导电端子位置相对应,然 后将压板5转至水平位置,此时转动拨动件4,使其转动扣持于固定部33中,此 时向下挤压压板5的舌部524,从而将带动压板5两侧边的第一、二弹性抵接臂 511、 521向下挤压晶片模组10,该对称弹性压力将使晶片模组10受力平稳,从 而可以保证晶片模组10与电连接器l稳定的电性连接。需要指fe的是,本实用新型压板5—对侧边53、 54中部各设有一对弹性抵接 臂,也可设多个弹性抵接臂,其他侧边也可设有弹性抵接臂;第一弹性抵接臂 511和第二弹性抵接臂521的长度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框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固持框,以及枢接于固持框侧边的拨动件和压板,压板中部设有镂空的收容部,于收容部周围设有四个两两相对的内侧边,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其中一对内侧边设置一对凸向固持框的弹性抵接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臂呈弧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抵接臂之间设 有基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抵接臂朝向固 持框凸伸出压板底面的高度相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抵接臂的长度 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框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固持框,以及枢接于固持框侧边的拨动件和压板,压板中部设有镂空的收容部,于收容部周围设有四个两两相对的内侧边,至少在其中一对内侧边设置一对凸向固持框的弹性抵接臂。当晶片模组与电连接器组合时,弹性抵接臂与晶片模组抵接,从而可以使得晶片模组受力更加平稳。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029193SQ20072003462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张杰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