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14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请第2007/0066115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 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本体 部,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弯折延伸的连接电路板的焊接 部,所述本体部设有可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干涉部;所述导电端子 本体部成前后两排设置以减小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导电端子之间的串扰 问题;由于现在电连接器趋向小型化及高速率传输,从而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 将逐渐减小,如果导电端子本体部成一排设置,则在装配过程中,上排导电端 子需交错设置于下排导电端子之间时很容易导致两排导电端子之间产生重叠 而造成信号串扰,而导电端子本体部在绝缘本体后端成排设置,可增大相邻导 电端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不会发生上述信号串扰的现象。另外,为了保证导电端子电性传输的稳定性,通常导电端子焊接部成一排 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为同等长度,如此可使每一导电端子均能与电路板之间 稳定焊接,从而使信号传输稳定。然而,在将导电端子插入绝缘本体后,由于 导电端子本体部成前后排设置,则前后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弯折成型将很难 同时进行,从而使焊接部成型过程较为复杂,且很难保证前后排导电端子的焊 接部可成一排位于同 一平面上,前后排导电端子焊接部的长度也很难保证等 长,则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强度很难得到保障,从而会影响信号的稳定传输; 若将导电端子在插入绝缘本体前就将焊接部弯折好,则在插端子的过程中,前 后排导电端子插入绝缘本体时的误差很容易造成导电端子焊接部的共面度问 题,从而影响信号传输;又导电端子插入本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端子的变形,焊接部的平面度也不能保证,从而不能保障每一导电端子均能与电路板连接稳 固,进而可能造成高频信号的传输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保证导电端子焊接部平面度的电 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 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本体部,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的 焊接部,所述本体部设有连接接触部的第 一弯折部及连接焊接部的第二弯折 部,所述本体部沿绝缘本体前后方向成排设置,即包括位于前排的第一导电端 子及位于后排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本体部还设有位于第一弯折 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 一、第二导电端子本体部沿绝缘本体前后方向成排设置,从而增大相邻导电端 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相邻导电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位于前排的第一导电端子 本体部设有位于第一、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从而可使第一导电端子 的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在焊接部弯折成型前导电端子本体部下端已由两排变为一排,如此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 焊接部可同时一次弯折成型,使焊接部的弯折成型程序简单化,进而可保证第 一、第二导电端子焊接部弯折成型后的共面度,以方便焊接,且能保证每一导 电端子均能得到稳定的焊接效果,使高频信号稳定传输。
图l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 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遮蔽壳体1,收容于遮 蔽壳体1内的绝缘本体2及固定于绝缘本体2中的导电端子3。所述遮蔽壳体l由一金属板材弯折卡合而成,其包括左侧壁ll、右侧壁12、 顶面13及底面14。该遮蔽壳体1的两端弯折后在底面14处卡接在一起形成一-^ 接部141,并包围形成中空的收容腔15。该左侧壁11与顶面13和底面14在前开口处的过渡连接处是两个圆弧过渡 面lll、 112,该右侧壁12与顶面13和底面14在前开口处的过渡连接处是两个相 同的圆弧过渡面121,其中左侧壁11与顶面13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11与其处于相 对位置的右侧壁12与底面14之间的圓弧过渡面121构成一组圆弧过渡面111、 121;而位于左侧壁11与底面14之间的圓弧过渡面112与其处于相对位置的右侧 壁12与顶面13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21构成另一组圆弧过渡面112、 121。这两组 相对的圓弧过渡面内壁的折弯半径至少有一组是不相同的,因而其形状是不对 称的。所述遮蔽壳体l顶面13后端凹i殳有两个扣持孔131,所述左、右侧壁ll、 12 分别向后延伸有一-|^勾113,及分别向下突伸出两个固持脚114。所述固持脚 l"用以插接到其下的电路板(未图示)上对应的插孔(未图示)中从而将遮 蔽壳体1固定。所述遮蔽壳体1顶面13及底面14分别向收容腔15内延伸有一对 抵压弹片132以抵压固持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绝缘本体2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1形成的收容腔15内,其包括一前端面 20、与前端面20相对的后端面21、顶端面22、与顶端面22相对的底端面23及 位于顶端面22与底端面23之间的两侧壁24。所述前端面20的中央向前突伸出表面2011和下表面2012上凹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2013;对应端子收容槽 2013,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若干贯穿前端面20及后端面21的插接孔25以插接导 电端子3。所述舌板201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延伸的挡止壁2014,从而形成一 倒U型的构造。所述绝缘本体2底部向前延伸出三个突片202,在这些突片202的后端向下突伸出两个固持柱203可将绝缘本体2固持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突 片202承托在遮蔽壳体1底面14的卡接部141下方从而防止遮蔽壳体1发生变 形。所述绝缘本体2后端面21对应贯穿绝缘本体2的插接孔25开设有若干个竖 直的卡槽211。所述绝缘本体2顶端面22设置有两个用以与遮蔽壳体1顶面13 的扣持孔131扣持的凸块221,在绝缘本体2两侧壁24后端分别凹设有一个凹 槽241以与遮蔽壳体1左、右侧壁ll、 12后端的卡勾113相扣持。此外,所述 绝缘本体2的顶端面22及两侧壁24上分别设有若干凸肋26以使绝缘本体2与 遮蔽壳体l之间固持稳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1及第二导电端子32。每一导电端子31 均设有本体部34,自本体部34的一端继续向前弯折延伸的接触部33、自本体部 34另一端继续向后弯折延伸而成的焊接部35及设于接触部33与本体部34之间 的干涉部36。每一导电端子3分别插接于绝缘本体2的插接孔25内并通过干涉部 36与绝缘本体2相固持;而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接触部33分别交错分(未图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本体部34下端分别交 错装设于绝缘本体2后端面21的卡槽211中,使各导电端子3—一隔开;所述焊 接部35水平延伸并焊接到电路板(未图示)上。其中,每一导电端子3均设有 自本体部34弯折向接触部33的第一弯折部341及自本体部34弯折向焊接部35的 第二弯折部342。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本体部34沿绝缘本体2前后 方向成两排设置,其中第一导电端子31的本体部34靠近绝缘本体2前方设置, 第二导电端子32的本体部34靠近后端设置,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一弯折部 341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一弯折部341的弯折角度。所述第一导 电端子31的本体部34与第二弯折部342之间还设有第三弯折部343,该第三弯折 部343使第一导电端子31的本体部34下端与第二导电端子32的本体部34下端成 一排设置,则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本体部34向焊接部35的弯折成型可同 时进行,从而使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第二弯折部342成一排设置于同 一弯折面上,进而可保证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焊接部35位于同一平面 上,提高焊接部35的共面度,以有利于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稳定焊接于电 路板(未图示)上。此外,所述焊接部35的长度相同,并且成一排位于同一平 面上,可使每一导电端子3均能与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焊接稳固,进而可保 证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诚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也可如图8至图10所示设计,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结构基本相同,其包括遮蔽壳体r,绝缘本体2,及若干导电端子3,。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1,及第二导电端子32,,每一导电端子3均设 有本体部34'、自本体部34'向前弯折延伸的接触部33'、自本体部33,向后弯折 延伸的焊接部35'、与绝缘本体2,干涉固持的干涉部36',及自本体部34,弯折向 接触部33,的第一弯折部341,和自本体部34,弯折向焊接部35,的第二弯折部 342,。其中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第一弯折部341,的弯折角度相同, 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本体部34,设有第三弯折部343,及第四弯折部344,使第 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第二弯折部342,成一排设置于同一弯折面上,从 而保证每一导电端子3 ,的焊接部3 5 ,均成一排位于同 一焊接的水平面上,确保 焊接部35'的共面度,提高导电端子3'的焊接强度。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本体 部34沿绝缘本体2前后方向成两排设置,从而减小相邻导电端子3之间的信号串 扰。另外,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焊接部35弯折成型前,第一导 电端子31通过设置第三弯折部343使两排导电端子31、 32本体部34下侧在焊接 部弯折成型前已由两排变为一排,从而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的焊接部35 可自本体部34同时经一次弯折成型,如此使两排导电端子31、 32的焊接部35 的弯折成型程序简单化,进而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1、 32弯折向焊接部35的第 二弯折部342成一排位于同一弯折面上,可保证焊接部35的共面度,从而方便 焊接,且能保证每一导电端子3均能得到稳定的焊接效果,进而使高频信号稳 定传输。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本体部,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所述本体部设有连接接触部的第一弯折部及连接焊接部的第二弯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沿绝缘本体前后方向成排设置,即包括位于前排的第一导电端子及位于后排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本体部还设有位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 子的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弯折面上,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长度 相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间隔 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本体部沿绝缘本体前后方向交 错分布在卡槽内。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 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成两排交错分布于舌板的下 表面及上表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延伸的挡止壁,^yv而形成一呈倒u型的构造。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接触部之 间还设有可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千涉部。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端 面、底端面及两侧壁,其中在顶端面及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可与遮蔽壳体 干涉配合的凸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设有顶面、 底面及两侧壁,其中两侧壁与顶面、底面包围形成的前开口处至少有一组相 对的过渡连接处的形状是不对称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壁后 端设有凹槽,所述遮蔽壳体两侧壁向后延伸有扣持于凹槽内的卡勾。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两侧壁分别向下延伸有两个用以与电路板固持的固持脚。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本体部,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所述本体部设有连接接触部的第一弯折部及连接焊接部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本体部沿绝缘本体前后方向成排设置,即包括位于前排的第一导电端子及位于后排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本体部还设有位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可使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可保证两排导电端子焊接部的共面度,提高焊接效果。
文档编号H01R24/60GK201117878SQ20072004097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
发明者朱自强, 峰 熊, 胡伦松, 韩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