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90474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可高倍率充放电的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锂 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保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千百年来, 建立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的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的 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根据众多资料 显示,全球人类前进道路上正面临着严峻的两难困境不可再生的化 石能源将逐渐枯竭;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造成了大气和环境 的严重污染及生态的破坏,此两难困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 钟!
面对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被日益严重污染破坏,全世 界的有识之士和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新能源。化学电源和可再生能 源的开发、利用,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化学电源。 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单体电压高、比能量大、比功率高、体积小、重
量轻、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宽、 无污染、维护简单等特性,因此,它是当今人类最理想的移动式蓄电 池,特别是用作摩托车、汽车、轮船、潜艇、飞机等的动力时,可以 实现零排放。因此,锂离子动力电池预计将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国内外有的单位在研发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过程中,有的 使用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低端负极材料,其电池的电性能很难达
到动力电池的标准要求;有的则使用高端负极材料,其生产成本又升 高较多,用户难以接受。众所周知,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种 类和来源是异常繁多的,各国学者对适合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的各种碳 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发和选择,有的采用人工石墨碎,有的采 用纯化的天然石墨,有的采用有机裂解炭、低温聚合物裂解炭或中间 相碳微球等。但由于存在动力电池电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及一定 型号的电池,其性价比方面的限制,我们认为经实践反复摸索,研发 出的一种复合负极材料,是目前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锂离子动力电 池的负极材料,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的可高倍率充放电的大容量、高功 率、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并成为目前 市场上能满足纯电动摩托车、汽车、轮船、坦克、潜艇设计要求的动 力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和价低 的新型复合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达到,是由以下技术方面案实现的锂离子动力电 池的复合负极材料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油 焦80%-87%; B4C: 2%-5%;炭原丝3°/o-8%; C6H1206: 8%誦15%。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实现首先将针状石油焦 进行煅烧、颚破;再将煅后焦与炭原丝、B4C混合送入冲击磨中粉碎 分级;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石墨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中 进行石墨化;将人工石墨与0111206溶液混合、烘干后炭化;将表皮 炭化后的人工石墨进行分散、提纯;最后经检测,合格产品包装入库。 本发明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该复合负极材料采用针状石油焦作人造石墨基体、并引入炭原 丝和B4C,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复合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大电流充放电 的电性能,而且增强了该负极材料的化学强度,提高了材料的安全性 能、充放电的循环寿命,以及高、低温的环境适应性。
2. 在大型多孔石墨坩埚中装原料粉体,采用内串法石墨化,该法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原料粉体的石墨化程度,而且杜绝了其它异物混入 粉体中,确保产品的固定碳含量高。
3. 采用0111206进行包覆、炭化,可以大幅减小人工石墨的比表 面积,增加振实密度和比容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负极材料的电性能。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一
复合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
(1 )针状石油焦投入回转窑炉中煅烧,去除挥发份和水份,并用
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 (2)按先后顺序将重量配比煅后石油焦80%—87%; B4C: 2%
-5%;炭原丝3%-8%投入冲击磨中混合、粉碎、分级; (3 )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用石墨电极铣孔制成的石墨
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内采用内串法进行粉体石墨化; (4 )在人工石墨粉体中注入C孔20e: 8% - 15%的熔液,搅拌均匀
后烘干,并送入炭化炉炭化; (5 )将表面被包覆的复合材料经分散机分散后送入产品提纯机
中去除微量杂物; (6 )经产品检测,合格品包装入库。 实施二
复合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
(1 )针状石油焦投入回转窑炉中煅烧,去除挥发份和水份,并用
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 (2 )按先后顺序将重量配比煅后石油焦80%-85%; B4C: 2.5%
-5%;炭原丝3.5%-8%投入冲击磨中混合、粉碎、分级;
(3 )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用石墨电极铣孔制成的石墨 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内采用内串法进行粉体石墨化;
(4 )在人工石墨粉体中注入C6H1206: 9% - 14%的溶液,搅拌均
匀后烘干,并送入炭化炉炭化; (5 )将表面被包覆的复合材料经分散后送入产品提纯机中去除
微量杂物; (6 )经产品检测,合格品包装入库。 实施三
复合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
(1 )针状石油焦投入回转窑炉中煅烧,去除挥发份和水份,并用
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 (2 )按先后顺序将重量配比煅后石油焦80%-83%; B4C: 3%-
5%;炭原丝4%-8%投入冲击磨中混合、粉碎、分级;
(3 )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用石墨电极铣孔制成的石墨 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内采用内串法进行粉体石墨化;
(4 )在人工石墨粉体中注入C6H1206: 10% - 13%的溶液,搅拌均 匀后烘干,并送入炭化炉炭化;
(5 )将表面被包覆的复合材料经分散后送入产品提纯机中去除 微量杂物;
(6 )经产品检测,合格品包装入库。 实施四
复合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
(1)针状石油焦投入回转窑炉中煅烧,去除挥发份和水份,并用
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
(2)按先后顺序将重量配比煅后石油焦80%-81%; B4C: 3.5% -5%;炭原丝4.5%-8%投入冲击磨中混合、粉碎、分级;
(3 )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用石墨电极铣孔制成的石墨
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内采用内串法进行粉体石墨化; (4 )在人工石墨粉体中注入0111206: 11% - 13%的溶液,搅拌均
匀后烘干,并送入炭化炉炭化; (5 )将表面被包覆的复合材料经分散后送入产品提纯机中去除
微量杂物; (6 )经产品检测,合格品包装入库。
尽管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优势已经描述了很多,然而可以理 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都 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油焦80%-87%;B4C2%-5%;炭原丝3%-8%;C6H12O68%-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 油焦80%墜85%; B4C: 2.5%-5%;炭原丝3.5%國8%; C6H1206: 9%-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 油焦80%-83°/。; B4C: 3%-5%;炭原丝4%-8%; C6H1206: 10%扁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 油焦80%-81%; B4C: 3.5%-5%;炭原丝4.5%-8%; 0111206:11%-1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实现首先将针状石油焦进行煅烧、颚破;再将煅后焦与炭原丝、B4C混合 送入冲击磨中粉碎分级;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石 墨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中进行石墨化;将人工石墨与 C6Hu06溶液混合、烘干后炭化;将表皮炭化后的人工石墨 进行分散、提纯;最后经检测,合格产品包装入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石油焦投入回转窑炉中煅烧, 去除挥发份和水份,并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按先后顺 序将重量配比煅后焦与所述的B4C、炭原丝投入冲击磨中 混合、粉碎、分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碎、分级的煅后焦、B4C、 炭原丝装入用石墨电极铣孔制成的石墨坩埚中,并送入石 墨化炉内采用内串法进行粉体石墨化,产生人工石墨粉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石墨粉体中注入CeH1206的熔 液,搅拌均匀后烘干,并送入炭化炉炭化;将表面被包覆 的复合材料经分散机分散后送入产品提纯机中去除微量杂 物;经产品检测,合格品包装入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适用于可高倍率充放电的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由以下的各组份按质量分数配比而成针状石油焦80%-87%;B<sub>4</sub>C2%-5%;炭原丝3%-8%;C<sub>6</sub>H<sub>12</sub>O<sub>6</sub>8%-15%。本发明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实现首先将针状石油焦进行煅烧、颚破;再将煅后焦与炭原丝、B<sub>4</sub>C混合送入冲击磨中粉碎分级;将粒径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装入石墨坩埚中,并送入石墨化炉中进行石墨化;将人工石墨与C<sub>6</sub>H<sub>12</sub>O<sub>6</sub>溶液混合、烘干后炭化;将表皮炭化后的人工石墨进行分散、提纯;最后经检测,合格产品包装入库。本发明在动力电池的可高倍率充放电的大容量、高功率、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文档编号H01M4/36GK101383412SQ20081021646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7日
发明者刘靖华, 静 宁, 钧 雷 申请人:雷 钧;宁 静;刘靖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