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36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接地端子且可依序启 动系统内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公告第5582519号发明专禾U " Make-first-break-last Ground Connections"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的组合,其电连接器包括多 个第一类端子91 (如图1所示)及第二类端子92 (如图2所示),第一类 端子91及第二类端子92分别以相同长宽的刃片911及刃片921突伸出电连 接器的接合面,而第二类端子92在刃片921前缘还突伸一舌片922;而对接 连接器包括第一类弹片端子95及第二类弹片端子96 (如图1及图2所示), 所述两类弹片端子皆具有开口 97,且第一类弹片端子95对接第一类端子91 , 而第二类弹片端子96对接第二类端子92;其中,第二类端子92是接地端子, 通过其舌片922配合突伸一长度并配合第二类弹片端子96的开口 97设计, 使得接地端子产生"先接触后脱离(make-first-break-last或first mate last break )"功能,g卩,电连接器插接于对接连接器时,接地端子会最先接触 导电连通,相反地,在电连接器从该对接连接器上拔脱时,接地端子亦会最 后脱离断电,以此避免静电效应影响。
然而,当上述电连接器的多个第一类端子91皆是电源端子时, 一旦插 接于对接连接器,则多个第一类端子91会同时启动系统内的所有电子装置, 此时整个系统承受的电功率突然巨幅上升,常造成系统死机或重新启动的现 象。
为避免此现象发生,通常把电源端子凸出于接合面的凸出部(至少部分 供与对接端子接触)设计成不同长度,但电源端子的凸出部形状仍相当类似。 例如上下两排各有两个端子通道的电连接器(2X2模式),上排容置一凸出 部长度较长的第一电源端子及一凸出部长度较短的第二电源端子,下排为两
个接地端子,当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仅就两个电源端子的状况来说(不讨 论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因为凸出部长度较长,所以会先接触导通,并启动第一电子装置,然后第二电源端子再接触导通,启动第二电子装置;但是,当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仅有长度上差别,在电连接器制造时组 装者不易从其类似外形迅速判别长短,于是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插 置相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而对使用者来说,端子错置的电连接器更是难以迅速辨认,因为仅可观察到露出电连接器接合面之外的凸出部而已;当这种 端子错置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会先启动第二电子装置,然后才 启动第一电子装置,这种相反的启动顺序有时对电子系统或电子仪器等会造 成难以弥补的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电连接器,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 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接地端子先接触后脱离,并可依序启动系统内不同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电连接器,可供组装者及/或使用者迅 速辨识端子是否有错置的情形。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三类端子以上的电连接器,各类 端子具有不同形状的凸出部(至少部分用于与对接端子接触),且各类端子 的凸出部具有不同长度。
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 子及接地端子,绝缘壳体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mating face)及三 个以上端子通道,各端子分别容置于一端子通道中,且包括凸出部、本体及 焊接部,各凸出部向同一方向突伸于接合面之外;其中,第一电源端子、第 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凸出部呈不同的形状且以不同长度突伸出接合面, 而接地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接合面的长度最长。
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通道可配置成多排,其中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 端子配置在同一排。
更进一步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配置在第一排,而第二排配 置两个接地端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 端子及接地端子,绝缘壳体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及多个端子通 道,各端子分别容置于一端子通道中,且包括凸出部、本体及焊接部,各凸
出部为梯阶状,并向同一方向突伸于该接合面之外;其中,电连接器的第一
电源端子的凸出部为两个梯阶,第二电源端子的凸出部为一个梯阶,接地端 子的凸出部为三个梯阶,且第二电源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接合面的长度最 短,而接地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接合面的长度最长。
亦可将各类端子凸出部的每一个梯阶突伸长度设计成相同,如此一来, 梯阶数目与凸出部突伸出接合面的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凸出部的阶梯数 目越多,其凸出部突伸出该接合面的长度越长。
另外,端子通道可配置成第一排与第二排,各排有两个端子通道,而第
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配置在同一排;更进一步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 二电源端子配置在第一排,而第二排配置两个接地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电连接器的设计一方面使第一电源 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具有不同形状的凸出部,让组装者及/或使用 者通过视觉可迅速清楚辨识,另一方面使上述三类端子的凸出部具有不同长 度,以达到接地与依序启动系统内不同电子装置的目的。


图1是美国第5582519号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的第一类端子与对接弹片端 子结构图。
图2是美国第5582519号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的第二类端子(接地端子) 与对接弹片端子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从接合面方向观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元件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元件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插接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上方透视图。 图8是图7中VID-VID剖面的元件结构图。
图9是图7中IX-IX剖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J
l绝缘壳体
3第二电源端子
5绝缘壳体
7第一电路板
ll接合面
13第一排
21凸出部
23焊接部
32本体
41凸出部
43焊接部
52端子通道
92第二类端子
96第二类弹片端子
100电连接器
211两个梯阶
311—个梯阶
411三个梯阶
911刃片
922舌片
f的元件结构图。

2第一电源端子
4接地端子
6对接端子
8第二电路板
12端子通道
14第二排
22本体
31凸出部
33焊接部
42本体
51接合面
91第一类端子
95第一类弹片端子
97开口
200对接电连接器
212第一长度
312第二长度
412第三长度
921刃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 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参阅图3及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实施例,该电连接器100 包含一绝缘壳体1、 一第一电源端子2、 一第二电源端子3及两个接地端子4, 并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7,该绝缘壳体1具有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 11及四个端子通道12,四个端子通道12配置成第一排13及第二排14各两
个(2X2模式),于端子通道第一排13配置两个接地端子4,而端子通道 第二排14分别配置一个第一电源端子2及一个第二电源端子3。该第一电源 端子2包含凸出部21、本体22及焊接部23,其中凸出部21的外形为两个 梯阶211,并以第一长度212突伸出该接合面11;该第二电源端子3包含凸 出部31、本体32及焊接部33,其中凸出部31的外形为一个梯阶311,并以 第二长度312突伸出该接合面11;该接地端子4包含凸出部41、本体42及 焊接部43,其中凸出部41的外形为三个梯阶411,并以第三长度412突伸 出该接合面ll;上述第三长度412大于第一长度212,且第一长度212大于 第二长度312。另外,第一电源端子2电性连接至第一电子装置(图未示), 第二电源端子3电性连接至第二电子装置(图未示)。
有关电连接器100与对接电连接器200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对接电 连接器200具有一绝缘壳体5及四个对接端子6,并连接于一第二电路板8, 该绝缘壳体5具有与该电连接器100接触的接合面51及配置成如上述的2 X2模式的四个端子通道52,其中四个对接端子6的形状相同,且四个对接 端子6的前端与接合面51的距离皆相同。再参阅图6,当电连接器100插接 于该对接电连接器200时,第一电源端子2、第二电源端子3及接地端子4 与对接端子6接触的先后次序如后(配合参考图7、图8及图9):首先, 接地端子4由于凸伸出接合面11的第三长度412最长,会最先接触导通, 产生接地效果;其次接触导通的是以第一长度212凸伸出接合面11的第一 电源端子2,并启动第一电子装置;而第二电源端子3因为凸伸出接合面ll 的第二长度312最短,所以最后接触导通,并启动第二电子装置。
上述的实施例亦可将绝缘壳体1的端子通道12扩充成J排K个(即为J XK模式,其中J和K分别为自然数),另外,第一电源端子2、第二电源 端子3及接地端子4也可以分别是多个。而有关凸出部的形状,除上述梯阶 状以外,可任意选择足以使视觉迅速辨识的形状,例如波浪状(可分别设计 成一个波浪、两个波浪及三个波浪)或锯齿状(可分别设计成一个锯齿、两 个锯齿及三个锯齿)等。
经由上述第二长度312小于第一长度212,且第一长度212小于第三长 度412的设计, 一方面使接地端子4可以达到"先接触后脱离"效果,另一 方面可使第一电源端子2先启动第一电子装置,然后第二电源端子3再启动 第二电子装置,达到依序启动系统内电子装置的效果;另外,装设在同一排 (第二排14)的第一电源端子2及第二电源端子3,因为分别具有两个梯阶 211及一个梯阶311的不同外形,在制造电连接器时,组装者通过视觉可迅 速辨识,避免端子配置错误,而使用者也可迅速检查电连接器是否发生错置, 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 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 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壳体,包括一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及三个以上端子通道;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别容置于一端子通道中,且包括一凸出部、一本体及一焊接部,各凸出部向同一方向突伸于该接合面之外;其中,该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二电源端子及该接地端子的凸出部呈不同的形状且以不同长度突伸出该接合面,而该接地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该接合面的长度最长。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通道配置成多排。
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及该 第二电源端子配置在同一排。
4.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通道配 置成一第一排与一第二排,且各排有两个端子通道。
5. 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及该 第二电源端子配置在该第一排,该第二排配置两个该接地端子。
6. —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壳体,包括一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及多排端子通道; 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别容置于一端子通道中,且包括一凸出部、 一本体及一焊接部,各凸出部为梯阶状,并向同一方向突伸于该接合面之外;其中,该第一电源端子的凸出部为两个梯阶,该第二电源端子的凸出部 为一个梯阶,该接地端子的凸出部为三个梯阶,且该第二电源端子的凸出部 突伸出该接合面的长度最短,而该接地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该接合面的长度最长。
7. 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及第 二电源端子配置在同一排。
8. 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通道配 置成一第一排与一第二排,且各排有两个端子通道。
9. 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端子及第 二电源端子配置在该第一排,该第二排配置两个该接地端子。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绝缘壳体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的接合面及三个以上端子通道,各端子分别容置于一端子通道中,且包括凸出部、本体及焊接部,各凸出部向同一方向突伸于接合面之外;其中,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凸出部呈不同的形状且以不同长度突伸出接合面,而接地端子的凸出部突伸出接合面的长度最长。该电连接器的设计一方面使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具有不同形状的凸出部,让组装者及/或使用者通过视觉可迅速清楚辨识,另一方面使上述三类端子的凸出部具有不同长度,以达到接地与依序启动系统内不同电子装置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655GK201194259SQ20082000877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黄文彬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