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93885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晶体管,特别涉及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
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硅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集成电路芯片的 发展基本上遵循摩尔定律,即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可是随 着半导体芯片集成度的不断增加,MOS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也在不断的縮短,当M0S晶体管的 沟道长度变得非常短时,短沟道效应会使半导体芯片性能劣化,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如今的集成电路器件技术已经处于45nm左右,MOS管源极和漏极间的漏电流随沟 道长度的縮小迅速上升。在30nm以下,有必要使用新的器件以获得较小的漏电流,降低芯 片功耗。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采用隧穿晶体管结构。隧穿晶体管是一种漏电流非 常小的晶体管,可以进一步縮小电路的尺寸、降低电压,大大降低芯片的功耗。可是尽管隧 穿晶体管可以縮小到20纳米,但是其漏电流也在随器件的縮小而不断上升。普通隧穿晶体 管的驱动电流较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低3-4个数量级,因此需要提高其驱动电流,以提高 集成隧穿晶体管的芯片的性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提高隧穿晶体管驱动电流的同时往往 会导致隧穿晶体管的漏电流上升,这样就会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穿晶体管结构,该隧穿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得到提升 的同时其漏电流也可以得到减小。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CTFET)结构,其特 征是,该互补隧穿晶体管由源极为窄禁带宽度的N型隧穿晶体管(NTFET)和P型隧穿晶体 管(PTFET)组成。所述N型隧穿晶体管的窄禁带宽度材料为SiGe或者Ge ;所述P型隧穿 晶体管的窄禁带宽度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所述的N型隧穿晶体管和所述的P型隧穿 晶体管都采用U形沟道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在所述衬底上注入离子进行第一种掺杂;在所述 衬底上注入离子进行第二种掺杂;利用光刻技术和刻蚀技术形成器件的U形沟道结构;依 次淀积形成氧化物介质层、高K (高介电常数)材料介质层、导电层和硬掩膜层,然后对氧化 物介质层、高K材料介质层、导电层和硬掩膜层进行刻蚀形成器件的栅极结构;淀积第一种 绝缘介质,再对所述的第一种绝缘介质进行刻蚀形成侧墙结构;第一次选择性刻蚀半导体 集成电路衬底;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的区域;第二次选择性刻 蚀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的区域;形成接 触与互连布线。 所述的半导体衬底为已经形成浅槽隔离的单晶硅或绝缘体上的硅(SOI);所述第
3一种掺杂为n型,所述第二种掺杂为p型,或者,所述第一种掺杂为p型,所述第二种掺杂为n型;所述的导电层为多晶硅、无定形硅、钨金属、氮化钛或者氮化钽;所述的硬掩膜层可
以是金属层、介质层、半导体层或者它们的组合组成,主要用来在后续的刻蚀过程中保护用
作栅电极的导电层;所述第一种绝缘介质为Si02、 Si3N4或者它们之间相混合的绝缘材料;所述的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SiGe或者Ge,所述的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或者,所述的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所述的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SiGe或者Ge。所述的氧化物介质层为氧化硅介质层。 本发明的互补隧穿晶体管由于采用了窄禁带宽度材料,其驱动电流得到了提升,同时,由于该互补隧穿晶体管采用U形沟道结构,其漏电流也得到了抑制。因此,本发明提出的CTFET在驱动电流得到提高的同时漏电流也得到了减小。而且,该互补隧穿晶体管使用不同材料作为U形沟道的NTFET和PTFET的源极,可以制成类似CMOS的CTFET集成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芯片,该芯片上至少有一个半导体为上述的互补隧穿晶体管。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的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的截面图。 图2为继图1后在提供的衬底上进行第一种离子注入形成掺杂区域后的截面图。 图3为继图2后进行第二种离子注入形成掺杂区域后的截面图。 图4为继图3后淀积形成介质层和光阻层,并刻蚀形成器件的U形沟道结构后的
截面图。 图5为继图4后去除介质层和光阻层,再依次淀积形成栅氧化物介质层、高k介质
层、导电层、硬掩膜层和光阻层后的截面图。 图6为继图5后形成器件的栅结构后的截面图。 图7为继图6后形成一层氧化物介质层并对其进行刻蚀后的截面图。 图8为继图8后形成器件的侧墙结构后的截面图。 图9为继图8后对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一次选择性刻蚀后的截面图。 图10为继图9后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区域后的截面图。 图11为继图10后对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二次选择性刻蚀后的截面图。 图12为继图11后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区域后的截面图。 图13为继图12后进行金属布线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图中,为了方便说明,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所示大小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尽管这些图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反映出器件的实际尺寸,但是它们还是完整的反映了区域和组成结构之间的相互位置,特别是组成结构之间的上下和相邻关系。 参考图是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所示的实施例不应该被认为仅限于图中所示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所得到的形状,比如制造引起的偏差。例如刻蚀得 到的曲线通常具有弯曲或圆润的特点,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以矩形表示,图中的表示是 示意性的,但这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在下面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晶 片和衬底可以理解为包括正在工艺加工中的半导体晶片,可能包括在其上所制备的其它薄 膜层。 请参照图l,提供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所示10为硅衬底中轻掺杂的n型或p 型离子区域;ll为硅衬底中轻掺杂的P型或n型离子区域,或者为氧化物;12为硅衬底中轻 掺杂的n阱或p阱,或者为氧化物;100为硅衬底中的隔离槽介质层。 如图2,在提供的集成电路衬底上淀积一层薄膜101比如光阻层,然后刻蚀部分薄 膜101,再进行n+离子注入,102为n+离子注入后形成的掺杂区域。 如图3,去除掉薄膜101后淀积形成薄膜103比如光阻层,然后刻蚀部分薄膜103, 再进行P+离子注入,104为p+离子注入后形成的掺杂区域。 如图4,去除薄膜104后,淀积形成薄膜105和薄膜106,然后刻蚀出器件的U形沟 道结构201和202。薄膜105比如为SisN4,薄膜106为光阻层。 如图5,去除薄膜105和薄膜106,然后依次淀积形成薄膜107、薄膜108、薄膜109、 薄膜110、薄膜111和薄膜112,薄膜107比如为Si(^,薄膜108为高k介质层,薄膜109比 如为TiN或者TaN,薄膜110比如为多晶硅,薄膜111比如为31^4,薄膜112为光阻层。
如图6,对薄膜107、薄膜108、薄膜109、薄膜110、薄膜111和薄膜112进行刻蚀形 成器件的栅极结构。 如图7,去除薄膜112,然后淀积一层薄膜113和光阻层,然后对光阻层和薄膜113 进行刻蚀,再除光阻层,薄膜113比如为Si02。 如图8,淀积一层薄膜114和光阻层,再对光阻层和薄膜114进行刻蚀形成侧墙结 构,然后去除光阻层,薄膜114比如为Si3N4。 如图9,淀积一层薄膜115比如为光阻层,然后对薄膜115和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一 次有选择性的刻蚀。 如图IO,去除薄膜115,然后对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一次选择性外延生长窄禁带宽
度材料比如为SiGe或者Ge, 116为第一次选择性外延生长后形成的掺杂区域。 如图ll,淀积一层薄膜117比如为光阻层,然后对薄膜117和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二
次有选择性的刻蚀。 如图12,去除薄膜117,然后对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二次选择性外延生长窄禁带宽 度材料比如为AsGa或者InAsGa, 118为第二次选择性外延生长后形成的掺杂区域。
如图13,将器件进行互连,薄膜119为TiN、 Ti、 Ta、或者TaN,金属导线120、 121、 122、 123、 124和125为铜或者鸨。 如上所述,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构成许多有很大差别的 实施例。应当理解,除了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不限于在说明书中所述的具体 实例。 本发明提出的互补隧穿晶体管具有低漏电流、高驱动电流、低功耗、集成度高等优 点,它可以取代CMOS技术,特别适用于低功耗芯片的制造。
权利要求
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互补隧穿晶体管由源极为窄禁带宽度的N型隧穿晶体管和P型隧穿晶体管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隧穿晶体管的窄禁带宽度材料为 SiGe或者Ge ;所述P型隧穿晶体管的窄禁带宽度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型隧穿晶体管和P型隧穿晶体管 采用U形沟道结构。
4. 一种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注入离子形成第一种掺杂的区域; 在所述衬底上注入离子形成第二种掺杂的区域; 利用光刻技术和刻蚀技术形成器件的沟道结构; 依次淀积形成氧化硅介质层、高K材料介质层、导电层和硬掩膜层;对氧化硅介质层、高K材料介质层、导电层和硬掩膜层进行刻蚀形成器件的栅极结构; 淀积第一种绝缘介质,再对所述的第一种绝缘介质进行刻蚀形成侧墙结构; 第一次选择性刻蚀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 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的区域; 第二次选择性刻蚀半导体集成电路衬底; 选择性外延生长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形成掺杂的区域; 形成接触与互连布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掺杂为n型,所述第二种掺杂 为P型;或者,所述第一种掺杂为P型,所述第二种掺杂为n型。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沟道结构为U形沟道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为多晶硅、无定形硅、钨金 属、氮化钛或者氮化钽。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掩膜层是金属层、介质层、半导 体层或者它们的组合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绝缘介质为Si02、Si3N4或者它 们之间相混合的绝缘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SiGe或 者Ge,所述的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 ;或者,所述的第一种窄禁带宽度 材料为AsGa或者InAsGa,所述的第二种窄禁带宽度材料为SiGe或者Ge。
11.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其特征在于,该芯片上至少有一个半导体器件为权利要求1所 述的互补隧穿晶体管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源极为窄禁带宽度的互补隧穿晶体管(CTFET)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互补隧穿晶体管由源极为窄禁带宽度的U形N型隧穿晶体管(NTFET)和U形P型隧穿晶体管(PTFET)组成。对于N型隧穿晶体管,使用SiGe、Ge等材料,对于P型隧穿晶体管,使用AsGa、InAsGa等材料。由于该CTFET采用了窄禁带宽度材料,其驱动电流得到提升,同时,由于该CTFET采用了U形沟道结构,其漏电流也得到了抑制。本发明提出的CTFET具有低漏电流、高驱动电流、低功耗、集成度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L29/78GK101771050SQ20091020062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丁士进, 孙清清, 张卫, 王鹏飞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