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138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采堆叠式设计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电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97143360所揭示,包括绝缘本体、组装至 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基部、两舌板、及固持舌板与基部的卡扣机 构,基部包括本体部、及设于本体部上的两个收容空间。每一舌板包括舌部、及突伸入收容 空间的固持部。卡扣机构包括位于基部的收容空间的突部、及设于舌板的固持部上的凹口, 突部与凹口相配合从而将舌板固持到基部上。公知电连接器的舌板与基部为分离的设置,舌板以小面积的固持部伸入基部的收 容空间,而且仅依靠突部与凹口的配合固定,如此一来,基部无法良好地固持住舌板,使得 舌板与基部的组合不稳固,且容易使舌板产生晃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较方便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稳固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开模及生产成本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外金属壳体,其具 有相对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外金属壳体于所述前端形成有一开口 ;至少两上、下间隔设置的 舌板模块,每一舌板模块包含一主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主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自所述 基座往所述开口方向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舌板;以及至少一支撑架,其介 于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之间,且所述舌板模块与支撑架容纳装设在所述外金属壳体内,所 述支撑架包含一基部、及一自所述基部往所述开口方向并与所述舌板平行延伸的隔板;其 中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基座分别在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滑接件,所述支撑架在对 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滑接件滑接的滑接件,以使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分 别由前往后地滑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下侧,且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舌板分别间隔地位于 所述隔板的上、下侧。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各舌板模块以设于基座的滑接件与支撑架的对应滑接件相互配 合,使相邻的两舌板模块可利用滑接的方式分别由前往后地组装于支撑架上、下侧,使得组 装上较为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各舌板模块的基座与舌板为一体成型,且支撑架的基部与相邻两 舌板模块的基座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舌板不易产生晃动,结构上较为稳固。3、本实用新型的两舌板模块可采用相同的主体构造,因此只要开立一套模具,即 可利用同一套模具制造出各舌板模块的主体,借此节省开模及生产成本。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舌板模块的立体分解图。[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的第一舌板模块的第二导电端子与主体的组装示意图(一[0019]图7为图6的7-7剖视图。[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的第一舌板模块的第二导电端子与主体的组装示意图(二-)。[0021]图9为图8的9-9剖视图。[00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两舌板模块的主体与支撑架的立体分解图。[00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两舌板模块的主体与支撑架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002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两舌板模块的主体与支撑架的立体组合图。[002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两舌板模块的主体与支撑架的侧视分解图。[0026]图14为图13的14-14剖视图。[0027]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角度立体组合图,其中外金属壳体未显示。[002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0029]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30]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0031]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2]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0033]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34]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5]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三舌板模块的主体与两支撑架的侧视组合图。[0036]图24为图23的24-24剖视图。[0037]图25为图23的25-25剖视图。[0038]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39]10、10,、10”外金属壳体[0040]101、101,、101”前端[0041]102、102,、102” 后端[0042]103、103,、103”开口[0043]11、11’、11”顶壁[0044]12、12,、12”底壁[0045]121 板体[0046]122 接合处13、13,、13” 侧壁131、131,、131” 焊接脚132、132,、132” 嵌合槽133、133,、133” 扣片134、134,、134” 卡扣孔14 插片20、20,第一舌板模块21、21,主体211、211,基座212,212'舌板2121,2121'上表面2122,2122'下表面213,213'端子槽214,214'端子槽215 缺口216、216,凹口217,217'鸠尾槽218,218'凹槽22 导电端子221 第一导电端子2211 固定部2212 接触部2213 水平延伸部2214 焊接部222 第二导电端子2221 固定部2222 接触部2223 水平延伸部2224 焊接部2225 干涉部23、23,滑接件231 滑轨232 滑槽24、24,滑接件241 滑轨242 滑槽30、30,第二舌板模块31、31,主体
6[0085]311、3ir 基座312,312'舌板3121,3121'上表面3122,3122'下表面313,313'端子槽314,314'端子槽316、316,凹口317,317'鸠尾槽318,318'凹槽32 导电端子321 第一导电端子3212 接触部3213 水平延伸部3214 焊接部322 第二导电端子3222 接触部3223 水平延伸部3224 焊接部33、33,滑接件331 滑轨332 滑槽34、34,滑接件341 滑轨342 滑槽40、40,、40” 支撑架41、41,、41”基部411、411,鸠尾块412,412'固定孔413,413'固定孔42、42,、42” 隔板43、43,、43” 侧墙431、431,嵌合块432、432,卡槽433、433,凸轨434 架高部44、44,、44” 滑接件441 滑轨442 滑槽45、45,、45” 滑接件[0124]451 滑轨452 滑槽46、46,、46” 滑接件47、47,容置空间48”滑接件50、50,、50” 内金属壳体51,51'前壁52、52,横壁521,521'固定脚522,522'固定脚53、53,接地片54 接地片60、60,定位块61,61'定位孔62、62,定位孔63、63,定位孔64、64,定位孔65,65'卡体66、66,导槽67 凸块68 插孔70,70'后盖71、71,基体711,711'定位凹槽712,鸠尾块72、72,侧墙721,721'扣槽73、73,滑接件74、74’ 滑接件80、80,、80” 后金属壳体81、81,、81”后壁82、82,、82” 直壁83、83,、83” 卡扣片90第三舌板模块91 主体911 基座912 舌板916 凹口917 鸠尾槽[0163]92导电端子[0164]921第一导电端子[0165]922第二导电端子[0166]93滑接件[0167]94滑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为双层堆 叠的板上型式(STANDARD TYPE)设计,包括一外金属壳体10、一第一舌板模块20、一第二 舌板模块30、及一支撑架40。外金属壳体10以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相对的前端101与后端102,外金属壳体 10于前端101形成有一开口 103。具体而言,外金属壳体10包含一顶壁11、一底壁12、及 连接于顶壁11与底壁12两侧的两侧壁13。开口 103由顶壁11、底壁12、及两侧壁13前端 共同构成。底壁12由相邻的两板体121接合而成,且底壁12在两板体121的接合处122 往后延伸出一插片14。各侧壁13设有多个由其底部延伸出的焊接脚131、及一延伸至后端 102的嵌合槽132。第一、第二舌板模块20、30各包含一主体21、31、及多个导电端子22、32,主体21、 31具有一基座211、311、及一自基座211、311往开口 103方向延伸的舌板212、312,故各舌 板模块20、30的基座211、311与舌板212、312为一体成型。基座211、311下表面中央处内 凹形成一延伸至基座211、311前、后端面的鸠尾槽217、317(请配合参阅图10至图12)。舌 板212、312各具有相对的上表面2121、3121与下表面2122、3122,舌板212、312设有由其下 表面2122、3122内凹形成且往后贯穿至基座211、311后端的多个端子槽213、313、由上表 面2121、3121内凹形成且往后贯穿至基座211、311后端的多个端子槽214、314、及由下表 面2122、3122内凹形成且间隔地位于端子槽213、313前方并与端子槽214、314相通的凹口 216、316(请配合参阅图5、7及图10)。 请参阅图5,第一舌板模块20的多个导电端子22以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金属材料 制成,包含一排第一导电端子221、及一排第二导电端子222。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21、222 分别包含一固定部2211、2221、一自固定部2211、2221前端往开口 103方向弯折延伸的接 触部2212、2222、一自固定部2211、2221后端且往后水平延伸的水平延伸部2213、2223、及 一自水平延伸部2213、2223末端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214、2224。此外,各第二导电端子222 的固定部2221两侧分别凸设一干涉部2225,各端子槽214两相对内壁另凹设有对应容置干 涉部2225的缺口 215 (请配合参阅图6)。请继续参阅图3与图4,第二舌板模块30的导电端子32同样包含一排第一导电端 子321与一排第二导电端子322,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21、322的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舌板 模块20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21、222,包含一固定部(图未示)、一接触部3212、3222、一 水平延伸部3213、3223、及一焊接部3214、3224。其中在组装第一舌板模块20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21、222时,先将第一导电端 子221由基座211后方往前组装于端子槽213,并利用固定部2211固定于端子槽213中, 而接触部2212凸伸出舌板212的下表面2122,水平延伸部2213往后延伸,且焊接部2214往下伸出基座211外。之后,组装第二导电端子222时(请配合参阅图6与图7),利用端 子槽214与缺口 215的外形对应于第二导电端子222的固定部2221与干涉部2225的结构 特性,将第二导电端子222由舌板212上方往下定位于端子槽214内。接着,将第二导电端 子222往前推动,使干涉部2225干涉于端子槽214内壁(请配合参阅图8与图9),借此将 固定部2221固定于端子槽214内。此时接触部2222往前移动并延伸至舌板212的下表面 2122前端处,且接触部2222上表面抵接于凹口 216的顶壁,而下表面露出于凹口 216。水 平延伸部2223往后延伸,且焊接部2224往下伸出基座211外。借此,请继续参阅图3与图4,使导电端子22组装于主体21的舌板212,第一导电 端子221的接触部22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2的接触部2222呈交错地排布,且第二导电端 子222的接触部2222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1的接触部2212前方。第二、第一导电端 子222、221的水平延伸部2223、2213是呈上、下两列排布,而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21、222 的焊接部2214、2224是呈前、后两列排布。第二舌板模块30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21、322的组装方式大致相同于第一舌板 模块20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21、222,此处不再赘述。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21、322组 装于主体31的舌板312后,第一导电端子321的接触部3212与第二导电端子322的接触 部3222也呈交错地排布,且第二导电端子322的接触部3222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21 的接触部3212前方。第二、第一导电端子322、321的水平延伸部3223、3213是呈上、下两 列排布,而第一、第二导电端子321、322的焊接部3214、3224是呈前、后两列排布。在本实 施例中,所述两舌板模块20、30的第一导电端子221、321的数量各为四根,而第二导电端子 222、322的数量各为五根,以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 3. 0信号传 输规范,但未有限定。此外,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舌板模块20、30的主 体21、31构造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只要开立一套模具,即可利用同一套模具制造出各舌板 模块20、30的主体21、31,借此节省开模及生产成本。请继续参阅图3与图4,并配合图10至图12所示,支撑架40包含一基部41、一自 基部41往开口 103方向并与两舌板212、312平行延伸的隔板42、自基部41两侧往后延伸 的两侧墙43、及一由两侧墙43共同界定的容置空间47。基部41上侧中央处凸设有一用以 插置于第二舌板模块30之鸠尾槽317内的鸠尾块411。各侧墙43外表面凸设有一嵌合块 431。此外,第一舌板模块20的基座211后端上、下侧分别设有滑接件23、滑接件24, 滑接件23(或24)的构造与数量未有限定,具体而言,各滑接件23 (或24)包含自基座211 后端往后延伸且相邻接的滑轨231 (或241)与滑槽232 (或242)(请配合参阅图13与图 14)。附图中,滑接件23(或24)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地设于基座211后端上侧(或下侧)。 同样地,第二舌板模块30的基座311后端上、下侧也同样各设有滑接件33、34,而各滑接件 33(或34)具体构造包含自基座311后端往后延伸且相邻接的滑轨331 (或341)与滑槽 332 (或342)。而支撑架40在对应的位置设有供相邻两舌板模块20、30的滑接件23、34滑 接的两滑接件44、45,本实施例中,滑接件45、44的数量各为两个且分别相对地设于基部41 的上、下侧,但不限定。各滑接件44(或45)的具体构造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邻接的滑 轨441 (或451)与滑槽442 (或452)(请配合参阅图14)。此外,支撑架40的两侧墙43内面分别设有一卡槽432、及一邻设于卡槽432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轨43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时,第一、第二舌板模块20、30的基座211、311分别以其 靠近支撑架40 —侧的滑接件23、34对应滑接于支撑架40的基部41的滑接件44、45 (请配 合参阅图13与图14),具体而言,舌板模块20 (或30)以滑轨231 (或341)滑接于支撑架 40对应的滑槽442 (或452),而以滑槽232 (或342)滑接于支撑架40对应的滑轨441 (或 451)。此时支撑架40的基部41夹置于相邻两舌板模块20、30的基座211、311之间,基 部41的上表面与位于支撑架40上侧的舌板模块30的基座311下表面相接触,而基部41 的下表面与位于支撑架40下侧的舌板模块20的基座211上表面相接触。鸠尾块411插置 于第二舌板模块30的鸠尾槽317内,且相邻两舌板模块30、20的舌板312、212分别间隔地 位于隔板42的上、下侧,从而使得相邻两舌板模块30、20分别由前往后地滑接于支撑架40 上、下侧,且第一、第二舌板模块20、30的基座211、311后端面分别抵接于支撑架40的侧墙 43前端面。之后,外金属壳体10由前往后地套设于所述舌板模块20、30与支撑架40外(意 即两舌板模块20、30与支撑架40被容纳装设在外金属壳体10内),使支撑架40的两嵌合 块431嵌合于外金属壳体10的嵌合槽132。请继续参阅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更包括一内金属壳体50、一定位块 60、一后盖70、及一后金属壳体80。其中内金属壳体50具有一前壁51、分别由前壁51上、 下侧弯折延伸的两横壁52、及分别由其中之一横壁52两相对侧延伸的两接地片53。两横 壁52后端分别往后延伸出固定脚521、522,支撑架40的基部41上、下侧在对应固定脚521、 522的位置分别设有固定孔412、413(请配合参阅图10与图11)。组装内金属壳体50时,通过固定脚521、522分别插置固定于固定孔412、413,使前 壁51设于支撑架40的隔板42前侧,两横壁52分别设于隔板42上、下侧,且接地片53抵 接于外金属壳体10的侧壁13内侧,以实现接地的功效。此外,内金属壳体50可在前壁51 前端面进一步弯折延伸出另一接地片54,借此与其他外部元件(图未示)接触而实现接地 的功效。定位块60以绝缘材料制成,其由前至后地形成多个贯穿其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定 位孔61、62、63、64。定位块60两侧分别设有一供支撑架40的卡槽432卡扣的卡体65、及 一邻设于卡体65且延伸至定位块60上、下表面的导槽66。定位块60前端部往上凸设有至 少一凸块67,第一舌板模块20的基座211下表面在对应凸块67的位置设有凹槽218 (请 配合参阅图5),附图中以三个凸块67搭配三个凹槽218为例,但数量不限定。其中,位于 基座211下表面中央处的凹槽218由鸠尾槽217的内面凹设形成。定位块60另设有一沿 前后方向延伸且用以供外金属壳体10的插片14插置的插孔68。同样地,第二舌板模块30 的基座311下表面也设有凹槽318 (请配合参阅图10)。组装定位块60时,可通过导槽66与支撑架40的凸轨433滑接,且利用卡体65卡 接于支撑架40的卡槽432,使定位块60自支撑架40的下方往上组装固定于容置空间47内 且位于第一舌板模块20的后方。此外,支撑架40的各凸轨433末端并伸出定位块60下表 面且形成一架高部434 (Stand-off),以架高电连接器底部与电路板(图未示)的距离,防止 产生短路的问题。
11[0186]此时,各导电端子221、222、321、322的焊接部2214、2224、3214、3224分别穿设定 位于定位块60的定位孔61、62、63、64,且定位块60的凸块67分别插置于第一舌板模块20 的基座211下表面对应的凹槽218内(请配合参阅图15),凸块67的后端面挡止凹槽218 的内壁,以防止第一舌板模块20往前脱离支撑架40。外金属壳体10的插片14插置于插孔 68中(请配合参阅图16),以使外金属壳体10的接合处122不易被张开,且加强防止定位 块60掉落。请再参阅图3与图4,后盖70包含一基体71、及连接于基体71两侧的两侧墙72, 基体71下表面内凹形成多个贯穿至基体71前、后端面的定位凹槽711。基体71前端两侧 分别设有滑接件74,用以对应滑接于第二舌板模块30的滑接件33。各侧墙72外表面内凹 形成有延伸至其后端面的扣槽721,而外金属壳体10的侧壁13弯折出扣片133,以对应扣 接所述扣槽721。各侧墙72下侧另设有滑接件73,而支撑架40在各侧墙43的上侧设有供 后盖70的滑接件73对应滑接的滑接件46。组装后盖70时,通过滑接件73滑接于支撑架40的滑接件46,且滑接件74滑接于 第二舌板模块30的滑接件33,使后盖70由后往前地组装于第二舌板模块30后方,且使第 二导电端子322的水平延伸部3223穿设定位于后盖70的定位凹槽711内,以防止各第二 导电端子322发生变形或变形后产生的碰触短路。此外,外金属壳体10的扣片133对应扣 接所述扣槽721,以防止外金属壳体10往前脱离。后金属壳体80包含一后壁81、及由后壁81两侧往前弯折延伸的两直壁82,各直 壁82外侧表面弯折出卡扣片83,而外金属壳体10的各侧壁13设有供卡扣片83对应卡扣 的卡扣孔134。组装后金属壳体80时,在外金属壳体10套设于两舌板模块20、30与支撑架40外 侧之后,才将后金属壳体80由后往前地组装于外金属壳体10后端部,并使两直壁82贴靠 两侧壁13近后端外表面,且以卡扣片83对应卡扣于外金属壳体10的卡扣孔134,借此与外 金属壳体10共同提供一较佳的防止电磁干扰(EMI)功效。请参阅图17至图2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与 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双层堆叠的板下型式(REVERSE TYPE)设计,附图中为方便说明, 以外金属壳体10’的底壁12’朝上的方向(意即与实际使用的方向相反)显示。其中外金 属壳体10,还具有前端101,、后端102,、开口 103,、顶壁11,、两侧壁13,、焊接脚131,、嵌 合槽132,、扣片133,、及卡扣孔134,。两舌板模块20,、30,各包含主体21,、31,、及导电端子22、32。主体21,、31,各具 有基座211,、311,、及舌板212,、312,。各基座211,、311,具有鸠尾槽217,、317,、及凹槽 218,、318,。而且,第一舌板模块20,的基座211,设有滑接件23,、滑接件24,。而第二舌 板模块30,的基座311,也设有滑接件33,、34,。各舌板212,、312,的下表面2122,、3122, 内凹形成多个端子槽213,、313,、及凹口 216,、316,,而上表面2121,、3121,内凹形成多个 端子槽 214’、314’。两舌板模块20’、30’除了导电端子221、222、321、322的型式及组装的前后顺序上 略有不同外,其余大致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支撑架40’具有基部41’、鸠尾块411’、固定 孔412,、固定孔413,、隔板42,、侧墙43,、嵌合块431,、卡槽432,、凸轨433,、滑接件44,、滑接件45,、及容置空间47,。第一、第二舌板模块20,、30,分别以滑接件23,、34,对应滑接于支撑架40,的滑 接件44’、45’,使得相邻两舌板模块30’、20’分别利用滑接的方式组装于支撑架40’上、下 侧,且第一、第二舌板模块20’、30’的基座211’、311’后端面分别抵接于支撑架40’的侧墙 43,前端面。另外,内金属壳体50,具有前壁51,、横壁52,、固定脚521,、固定脚522,、及接 地片53’。前壁51’取消了如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片54而呈平坦状。定位块60,具有定位孔61,、62,、63,、64,、卡体65,、及导槽66,。而定位块60, 通过导槽66’与支撑架40’的凸轨433,滑接,且利用卡体65,卡接于支撑架40’的卡槽 432’,使定位块60’自支撑架40’的上方往下组装固定于容置空间47’内且位于第二舌板 模块30,的后方,从而令各导电端子322、321、222、221的焊接部3224、3214、2224、2214分 别对应穿设定位于定位块60,的定位孔61’、62’、63’、64’中。后盖70,包含基体71’、定位凹槽711’、侧墙72’、扣槽721’、滑接件73’、及滑接 件74’。后盖70’并在基体71’前端进一步往前凸设一鸠尾块712’,以对应插置于第一舌 板模块20’的基座211,下表面的鸠尾槽217,。后金属壳体80’具有后壁81’、直壁82’、及卡扣片83’,而可同样地组装于外金属 壳体10’后端部。此外,支撑架40,在侧墙43,靠近后盖70’的一侧设有滑接件46,,后盖70’的滑 接件73’、滑接件74’分别对应滑接于支撑架40’的滑接件46’、第一舌板模块20’的滑接 件24’,使后盖70’组装于第一舌板模块20’的后方,且使其第二导电端子221的水平延伸 部2213穿设定位于后盖70’的定位凹槽711’内,以防止各第二导电端子221发生变形或 变形后产生的碰触短路。请参阅图21及图2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与 第二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三层堆叠的板下型式设计,其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舌板模块90、 一另一支撑架40”、及一另一内金属壳体50”,故一共使用了三个舌板模块20,、30,、90、及 两个支撑架40’、40” (请配合参阅图23),其中支撑架40’介于相邻的两舌板模块20’、30’ 之间,而支撑架40”介于相邻的两舌板模块90、20’之间。而外金属壳体10”也具有前端101”、后端102”、开口 103”、顶壁11”、两侧壁13”、 焊接脚131”、嵌合槽132”、扣片133”、及卡扣孔134”,用以套设于三舌板模块20,、30,、90、 及两支撑架40,、40”外,而后金属壳体80”具有后壁81”、直壁82”、及卡扣片83”。第三舌板模块90如同舌板模块20,、30,一样包含主体91、及导电端子92,主体91 具有基座911、舌板912、凹口 916、鸠尾槽917、及分别设于基座911上、下两侧的滑接件93、 滑接件94构造(请配合参阅图25)。导电端子92包含设于舌板912的多个第一、第二导电 端子 921、922。支撑架40”也包含一基部41”、一隔板42”、及两侧墙43”,侧墙43”在靠近支撑架 40’的一侧设有滑接件48”,以对应滑接于支撑架40’的滑接件46’(请配合参阅图24), 且侧墙43”在另一侧设有另一滑接件46”供后盖70’的滑接件73’(请配合参阅图20)滑 接。基部41”在靠近第三舌板模块90的基座911 一侧设有供滑接件93对应滑接的滑接件 44”(请配合参阅图25),而且基部41”在靠近第一舌板模块20,的基座211,一侧设有供第一舌板模块20’的滑接件24’对应滑接的滑接件45”,使第一舌板模块20’与第三舌板模块 90可分别以滑接的方式组装于支撑架40”的上、下两侧。此外,内金属壳体50”套设于支撑 架40”的隔板42”。后盖70’的滑接件74’ (请配合参阅图19)滑接于第三舌板模块90 的滑接件94。在两个支撑架40,、40 ”、三个舌板模块20,、30,、90、两个内金属壳体50,、50 ”、后 盖70’、及定位块(图未示)组装为一体后,再于其外侧以外金属壳体10”与后金属壳体80” 共同包覆,即形成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通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述的特点及功能1、各舌板模块以设于基座的滑接件与支撑架的对应滑接件相互配合,使相邻的两 舌板模块可利用滑接的方式分别由前往后地组装于支撑架上、下侧,使得组装上较为方便。2、各舌板模块的基座与舌板为一体成型,且支撑架的基部与相邻两舌板模块的基 座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舌板不易产生晃动,结构上较为稳固。3、两舌板模块可采用相同的主体构造,因此只要开立一套模具,即可利用同一套 模具制造出各舌板模块的主体,借此节省开模及生产成本。4、支撑架两侧墙内面各形成一凸轨,以导引定位块两侧的导槽,且凸轨末端伸出 定位块下表面而形成架高部,以架高电连接器底部与电路板(图未示)的距离。5、定位块往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块,以配合插置于舌板模块对应的凹槽内,从而加 强防止舌板模块脱离支撑架,防止产生短路的问题。6、定位块设有一插孔,外金属壳体的底壁在其接合处延伸出一插片,以配合插置 于插孔中,使得外金属壳体的接合处不易被张开,且加强防止定位块掉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 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金属壳体,其具有相对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外金属壳体于所述前端形成有一开口;至少两上、下间隔设置的舌板模块,每一舌板模块包含一主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主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自所述基座往所述开口方向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舌板;以及至少一支撑架,其介于相邻两舌板模块之间,且所述舌板模块与支撑架容纳装设在所述外金属壳体内,所述支撑架包含一基部、及一自所述基部往所述开口方向并与所述舌板平行延伸的隔板;其中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基座分别在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滑接件,所述支撑架在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滑接件滑接的滑接件,以使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分别由前往后地滑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下侧,且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舌板分别间隔地位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舌板模块的基座与舌板为一体成 型,所述支撑架的滑接件分别设于所述基部上、下侧,所述支撑架的基部夹置于所述相邻两 舌板模块的基座之间,且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与位于所述支撑架上侧的舌板模块的基座下表 面相接触,而所述基部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支撑架下侧的舌板模块的基座上表面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模块的滑接件包含相邻接的 滑轨与滑槽,所述支撑架的滑接件包含相邻接的滑轨与滑槽,所述舌板模块的滑轨滑接于 所述支撑架对应的滑槽,所述支撑架的滑轨滑接于所述舌板模块对应的滑槽。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内金属壳体,所述内 金属壳体具有一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隔板前侧的前壁、分别由所述前壁上、下侧弯折延伸且 设于所述隔板上、下侧的两横壁、及分别由所述其中之一横壁两相对侧延伸的两接地片,所 述外金属壳体包含一顶壁、一底壁、及连接于所述顶壁与底壁两侧的两侧壁,所述内金属壳 体的接地片抵接于所述外金属壳体的侧壁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定位块,所述支撑架的基部 两侧往后延伸出两侧墙,所述两侧墙界定出一容置空间,所述定位块组装于所述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块两侧分别设有一延伸 至所述定位块上、下表面的导槽,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墙内面分别形成一供所述导槽滑接的 凸轨,所述凸轨末端伸出所述定位块下表面且形成一架高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块往上凸设有至少一凸 块,所述舌板模块的基座在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置于所述凹槽内,且 所述凸块的后端面挡止所述凹槽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块设有一插孔,所述外金 属壳体的底壁由两板体接合而成,且所述底壁在所述两板体接合处往后延伸出一插片,所 述插片插置于所述插孔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两侧分别设有一延伸至所 述定位块上、下表面的导槽,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墙内面分别形成一供所述导槽滑接的凸轨, 所述凸轨末端伸出所述定位块下表面且形成一架高部;所述定位块往上凸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舌板模块的基座在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置于所述凹槽内,且 所述凸块的后端面挡止所述凹槽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往上凸设有至少一凸块, 所述舌板模块的基座在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 述凸块的后端面挡止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定位块设有一插孔,所述外金属壳体的底壁由 两板体接合而成,且所述底壁在所述两板体接合处往后延伸出一插片,所述插片插置于所 述插孔中。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设有一插孔,所述外金属 壳体的底壁由两板体接合而成,且所述底壁在所述两板体接合处往后延伸出一插片,所述 插片插置于所述插孔中;所述定位块两侧分别设有一延伸至所述定位块上、下表面的导槽, 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墙内面分别形成一供所述导槽滑接的凸轨,所述凸轨末端伸出所述定位 块下表面且形成一架高部。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两侧分别设有一延伸至所 述定位块上、下表面的导槽,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墙内面分别形成一供所述导槽滑接的凸轨, 所述凸轨末端伸出所述定位块下表面且形成一架高部;所述定位块往上凸设有至少一凸 块,所述舌板模块的基座在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置于所述凹槽内,且 所述凸块的后端面挡止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定位块设有一插孔,所述外金属壳体的底壁 由两板体接合而成,且所述底壁在所述两板体接合处往后延伸出一插片,所述插片插置于 所述插孔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后盖、及一后金属壳体, 所述后盖穿设有多个供所述其中一舌板模块的导电端子穿设定位的定位凹槽,且所述外金 属壳体的两侧壁各设有卡扣孔,所述后金属壳体设有对应卡扣于所述卡扣孔的卡扣片,以 使所述后金属壳体组装于所述外金属壳体的后端部。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含一排第一导电端 子、及一排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且所述第一导电端 子的接触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地排布,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凸伸出所 述舌板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伸至所述舌板同一侧表面前端处并位于所 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前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数量为四根,所 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为五根,以用来传递符合USB3. 0传输规格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舌板模块的主体的构造相同。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后盖,所述后盖穿设有多 个供所述其中一舌板模块的导电端子穿设定位的定位凹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后金属壳体,所述外金属 壳体的两侧壁各设有卡扣孔,所述后金属壳体设有对应卡扣于所述卡扣孔的卡扣片,以使 所述后金属壳体组装于所述外金属壳体的后端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外金属壳体、至少两上、下间隔设置的舌板模块、及至少一介于相邻两舌板模块之间的支撑架,外金属壳体前端形成有开口,各舌板模块包含一主体、及多个导电端子,主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自基座往开口方向延伸的舌板,导电端子设于舌板,舌板模块与支撑架容纳装设在外金属壳体内,所述相邻两舌板模块的基座分别在靠近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滑接件,支撑架在对应的位置设有供相邻两舌板模块的滑接件滑接的滑接件;借此,相邻两舌板模块可分别由前往后地滑接于支撑架上、下侧。本实用新型的的电连接器组装较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584560SQ20092027301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曾珽章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