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

文档序号:695134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进入到45nm技术节点以后,为了减小栅隧穿电流,降低器件的功耗,并彻底消除多晶硅耗尽效应和PM0SFET (P型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B扩散引起的可靠性问题,缓解费米能级钉扎效应,采用高K (介电常数)/金属栅材料代替传统的Si02/poly(多晶硅)结构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为了降低刻蚀的难度,避免后续源/漏离子注入等工艺对金属栅电极的影响,以及引入高K和金属栅材料后不过多地增加原有CMOS (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工艺的复杂性,一般采用多晶硅/金属栅的叠层结构代替纯金属栅电极,形成在多晶硅栅和高K介质间插入一薄层金属栅的叠层结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叠层结构的刻蚀工艺是高K、金属栅材料实际应用到 CMOS工艺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高K、金属栅材料的刻蚀产物的挥发性较差,采用现有的适用于多晶硅栅刻蚀的工艺不易得到陡直的刻蚀剖面。另外,对于多晶硅/金属栅层/高K 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在刻蚀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叠层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得到陡直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剖面还要保持多晶硅的剖面不受到破坏。而且,纳米级CMOS器件要求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叠层结构刻蚀对Si衬底的损失要低于lnm。所以,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叠层结构的刻蚀工艺是实现这些新材料集成的关键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栅极叠层结构的刻蚀剖面,改善器件的性能。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刻蚀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界面层、高K栅介质层、金属栅层、多晶硅层和硬掩膜层;根据需要形成的栅极图案对所述硬掩膜层和多晶硅层进行刻蚀;采用预刻、主刻和过刻工艺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刻蚀;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主刻时,采用包括 BCl3和SF6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其中,所述混合气体中还可以进一步加入02、NjPAr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气体。可选地,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预刻时,可以采用Ar或者 Ar与Cl2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其中Cl2与Ar的比率小于等于1 ;并且预刻步骤的工艺条件可以优选为上电极功率为200-450W,下电极功率为40-160W,压强为6_15mt,气体的总流量为4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可选地,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过刻时,采用包括BCl3的
3工艺气体;所述工艺气体中可以进一步包括Ar或&中至少一种,工艺气体中Ar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2 3,O2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1 7;此外,过刻步骤的工艺条件可以优选为上电极功率为100-200W,下电极功率为0-80W,压强为4-8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可选地,主刻步骤的工艺条件可以为上电极功率为120-300W,下电极功率为 40-150W,压强为4-10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 50-80 "C。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高K介质层的材料包括HfA10N、HfSiAlON, HfTaAlON, HfTiA10N、Hf0N、HfSi0N、HfFa0N、HfFi0N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TaN、TiN, MoN, Ru、Mo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提出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通过优化刻蚀工艺条件,采用BCl3和SF6的混合气体进行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材料刻蚀时,在BCl3中加入 SF6气体或加入SF6与02、N2, Ar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不仅可以改善金属栅的刻蚀剖面,还可以提高金属栅材料对高K材料的选择比;采用包括BCl3气体的过刻条件不仅可以完全去除高K材料而且因BCl3气体可以与Si衬底形成Si-B键而提高刻蚀过程中对 Si衬底的选择比。本发明提出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可以满足高K、金属栅材料刻蚀工艺的需要,能够与现有的CMOS工艺兼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刻蚀方法各个步骤对应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刻蚀TaN(33nm) /HfSiON的叠层结构的扫描电镜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对刻蚀后的TaN金属栅(Ilnm)/HfSiON高K介质叠层结构的表面的XPS(X光电子能谱)分析。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图1-5详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中各步骤对应的结构截面图。以下,将参照这些附图来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予以详细说明。
参考图1,首先提供半导体衬底100。衬底100可以包括任何适合的半导体衬底材料,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硅、锗、锗化硅、SOI (绝缘体上硅)、碳化硅、砷化镓或者任何III / V 族化合物半导体等。根据现有技术公知的设计要求(例如P型衬底或者η型衬底),半导体衬底100可以包括各种掺杂配置。此外,半导体衬底100可以可选地包括外延层,可以被应力改变以增强性能。本发明的实施例以Si衬底为例。在半导体衬底100上依次形成界面层101、高K栅介质层102、金属栅层103、多晶硅层104以及硬掩模层105。界面层101例如可以是SiO2,可以通过热氧化(RTO)或淀积方法形成。高K栅介质层102的形成材料可以包括HfA10N、HfSiA10N、HfTaA10N、HfTiA10N、 HfON, HfSiON、HfTaON, HfTiON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栅层103的材料可以包括 TaN、TiN、M0N、Ru、M0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高K栅介质层102和金属栅层103可以通过PVD (物理气相淀积)、CVD (化学气相淀积)、ALD (原子层淀积)、PLD (脉冲激光淀积)、 MOCVD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PEALD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淀积)、MBE (分子束淀积)等方法形成,优选采用PVD方法,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可以采用L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方法或其他方法形成多晶硅层104。硬掩模层105可以通过低温热氧化工艺形成SiO2 得到,或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形成其他介质材料,如Si3N4,用于保护下面的多晶硅层 104。如图2所示,在刻蚀之前,首先在硬掩模层105上旋涂一层光刻胶,并根据要形成的栅极图案对光刻胶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光刻胶图案106,并将未反应的光刻胶去除。接着,如图3所示,形成光刻胶图案106后,分别对硬掩膜层105和多晶硅104进行高选择比的各向异性刻蚀,如干法刻蚀,例如可以采用RIE (反应离子刻蚀)方法进行刻蚀。在刻蚀完硬掩膜层105之后,可以将光刻胶图案106去除,然后再刻蚀多晶硅层104。 多晶硅层104刻蚀后,得到陡直的多晶硅刻蚀剖面并且该刻蚀停止在金属栅层103上。然后,通过预刻、主刻、过刻工艺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高选择比的各向异性刻蚀。具体地,进行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预刻步骤,可以采用干法刻蚀,例如RIE、PlaSma(等离子体)刻蚀、ICP(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或其他的刻蚀方法。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采用Ar或者Ar与Cl2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进行刻蚀。优选地,Cl2 与Ar的比率小于等于1。以反应离子刻蚀为例,刻蚀中可选的工艺条件是上电极功率为 200-450W,下电极功率为40-160W,压强为6_15mt,气体的总流量为4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预刻步骤后,去除了金属栅层103表面存在的氧化层,并在金属栅层103中引入损伤,从而利于后续主刻步骤的进行。接着,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主刻步骤,可以采用干法刻蚀, 例如RIE、PlaSma刻蚀、ICP刻蚀方法或其他的刻蚀方法。这个步骤主要刻蚀金属栅层103。 可以采用包括BCl3和SF6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在BCl3中加入SF6气体不仅可以改善金属栅的刻蚀剖面,还可以提高金属栅材料对高K材料的选择比。优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在工艺气体中加入02、N2和Ar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便更好地控制刻蚀速率和刻蚀的均勻性,进一步提高刻蚀剖面的陡直度,并提高金属栅层对高K栅介质层的选择比。以反应离子刻蚀为例,主刻步骤中可以优选以下的工艺条件上电极功率为120-300W,下电极功率为40-150W,压强为4-10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 "C。主刻步骤的刻蚀结果是将金属栅层104去除,形成了如图4所示的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刻步骤,被刻蚀后的金属栅层103形成了陡直的刻蚀剖面。最后,对高K栅介质层进行过刻,可以采用干法刻蚀,例如RIE、PlaSma刻蚀、ICP刻蚀方法或其他的刻蚀方法。过刻步骤中可以采用含有BCl3的气体作为工艺气体。采用BCl3 气体的过刻条件不仅可以完全去除高K材料而且因BCl3气体可以与Si衬底形成Si-B键而提高刻蚀过程中对Si衬底的选择比。并且优选地,工艺气体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Ar或 O2中至少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刻蚀的均勻性和对Si衬底的选择比。优选地,工艺气体中 BCl3与02、々1·混合气体中Ar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2 3,O2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 1 7。以反应离子刻蚀为例,过刻步骤中优选采用的工艺条件为上电极功率为100-200W, 下电极功率为0-80W,压强为4-8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过刻中,除了高K栅介质层102,进一步地,界面层101也可以被刻蚀。刻蚀后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结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过刻步骤,被刻蚀后的高K栅介质层 102和界面层101形成了陡直的刻蚀剖面。如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得到的刻蚀结果的电镜观察结果示意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Si02/Ploy(多晶硅)/TaN/HfSiON/SiOx/Si叠层结构,其中SW2 作为硬掩膜,厚度为65nm,多晶硅厚度为llOnm,金属栅层采用TaN,厚度为30nm,HfSiON作为高K栅介质层,厚度为3nm,SiOx为界面层,以Si为半导体衬底。在栅极刻蚀过程中,优化预刻、主刻、过刻的刻蚀条件,如刻蚀气体的比率、上下电极功率、气体压力以及腔体和电极的温度等参数对TaN/HfSiON的叠层结构进行高选择比的各向异性刻蚀刻蚀,为了看清楚界面,刻蚀后还在样品表面淀积了 40nm的SiN材料。图6中发亮的白色部分的金属栅层, 其上方为多晶硅层,其下方为高K栅介质层。从图6可以看出,刻蚀后,多晶硅层和金属栅层的刻蚀剖面都是陡直的,无刻蚀残余,并且该刻蚀工艺对Si衬底的损耗较少。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金属栅层TaN改变为llnm。同样通过优化预刻、主刻、过刻的刻蚀条件,如刻蚀气体的比率、上下电极功率、气体压力以及腔体和电极的温度等参数对TaN/HfSiON的叠层结构进行高选择比的各向异性刻蚀刻蚀后,对刻蚀后的样品表面进行XPS(X光电子能谱)分析,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曲线A表示只采用主刻工艺后得到的Hf元素强度分析,曲线B表示在主刻加过刻工艺后的Hf元素强度分析。可以看出,只采用适用于该结构的优化的主刻条件刻蚀后,被刻处还存在Hf元素, 这说明主刻后样品还存在HfSiON高K介质,没有刻蚀到Si衬底的表面;加上优化的BCl3/ Ar气体的过刻后,样品表面已经不存在Hf元素,说明HfSiON高K材料已经完全去除,实现了 TaN/HfSiON叠层结构的完全去除。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可以满足高K/金属栅材料刻蚀工艺的需要,刻蚀后不仅得到了陡直的刻蚀剖面而对Si衬底的损失很少,为实现高K/金属栅的集成提供了必要保证。此外,本发明提出的金属栅/高K 介质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与现有的CMOS工艺兼容性较高。此外,纳米级CMOS器件要求金属栅/高K叠层结构刻蚀对Si衬底的损失要低于 lnm。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方法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本发明所提供的金属栅/高K介质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更适于纳米级CMOS器件中高K、金属栅的集成,更符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各层的构图、刻蚀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手段,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层、区域等。另外,为了形成同一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的方法。以上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 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界面层、高K栅介质层、金属栅层、多晶硅层和硬掩膜层;根据需要形成的栅极图案对所述硬掩膜层和多晶硅层进行刻蚀;采用预刻、主刻和过刻工艺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刻蚀;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主刻时,采用包括BCl3和SF6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在进行主刻时,所述混合气体进一步包括 02、N2和Ar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预刻时,采用Ar或者Ar与Cl2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预刻时,Cl2与Ar的比率小于等于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预刻步骤的工艺条件为上电极功率为 200-450W,下电极功率为40-160W,压强为6_15mt,气体的总流量为4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过刻时,采用含有BCl3的工艺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所述工艺气体中进一步包括Ar或&中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所述工艺气体中BCl3与02、Ar混合气体中 Ar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2 3,O2与BCl3的比率为小于等于1 7。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过刻步骤的工艺条件为上电极功率为100-200W,下电极功率为0-80W,压强为4-8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_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主刻步骤的工艺条件为上电极功率为 120-300W,下电极功率为40-150W,压强为4_10mt,刻蚀气体的总流量为50-100sccm,腔体和电极的温度控制在50-80°C。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6至8中任一项或10所述的刻蚀方法,其中,所述高 K 栅介质层的材料包括 HfAlON、HfSiAlON, HfTaAlON, HfTiAlON, HfON, HfSiON、HfTaON, HfTiON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栅层的材料包括TaN、TiN、MoN、Ru、Mo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的刻蚀方法,属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界面层、高K栅介质层、金属栅层、多晶硅层和硬掩膜层;根据需要形成的栅极图案对所述硬掩膜层和多晶硅层进行刻蚀;采用预刻、主刻和过刻工艺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刻蚀;其中,在对金属栅层/高K栅介质层的叠层结构进行主刻时,采用包括BCl3和SF6的混合气体作为工艺气体。本发明适用于CMOS器件中引入高K介质、金属栅材料后的栅结构刻蚀工艺。
文档编号H01L21/8238GK102386076SQ201010269029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徐秋霞, 李永亮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