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47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式电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257999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 容于收容端内的插入端,其中插入端包括有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内设有导电端子、绝缘本体 两侧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基部、设于基部上的焊脚及自基部底部弯折180度延 伸形成的一个抵靠部;所述收容端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住固 定绝缘本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两内侧对应于固定件处延伸有弹片,在插入端插入收容端的 过程中,固定件的抵靠部与壳体的弹片相互挤压以固持插入端于收容端内。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入端在安装入收容端的过程中,插入端固定件只有中间一 个抵靠部与收容端壳体的弹片抵接,形成单点受力,在插入力不均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插 入端歪斜,影响安装过程,进而可能损坏产品;另一方面,在电连接器组件不断趋于小型化 的趋势下,壳体弹片单点固持固定件会导致固持力不足,影响产品使用。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前述缺陷的电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保证安装质量并增大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收容 端及收容于收容端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 第一导电端子及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 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用于包覆固定第二绝缘本体的壳体,其中所述固 定件包括支撑臂及分别自支撑臂翻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抵靠部,所述壳体设有与固定件抵靠 部相互配合的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固定件两端设置抵靠部 及在壳体对应位置处设置两个弹片与抵靠部同时抵接固持,改变了先有技术单点接触固持 造成安装过程中容易晃动的缺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插入端与收容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插入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收容端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沿图1所示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收容端20及安装于收 容端20内的插入端10。所述插入端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 12及安装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第一绝缘本体11中间部分凹陷形成一 个凹陷部110,其内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1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端子收容槽111 内,并部分突伸于凹陷部110内;第一绝缘本体11两侧设有安装部112,该安装部112设有 挡止部113及位于挡止部113两侧的包覆部114。所述固定件13包括支撑臂131、自支撑 臂13两端部分弯折180度形成的圆滑曲面134及抵靠部135,支撑臂131两端对应抵靠部 135的另一侧设有焊脚133,支撑臂131两端侧边部设有倒刺132。所述支撑臂131抵靠于 第一绝缘本体11的挡止部112上,支撑臂131两侧的倒刺132扣持于包覆部114内。所述收容端20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21、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21内的第二导电端 子23及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21上的壳体22。第二绝缘本体21大致呈纵长形结构,其中间 设有对应第一绝缘本体11凹陷部110的突起部211,突起部211内设有若干隔离单元2110,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部分收容于该隔离单元2110内与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 导电端子12对接。所述突起部211外围设有矩形凹槽212,矩形凹槽212外部设有侧壁 2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尺寸大致与矩形凹槽212—致,并安装于该矩形凹槽212内, 安装好后,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面与第二绝缘本体21的侧壁21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 二绝缘本体21内设有若干用于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3的端子收容槽214,所述侧壁213外表 面设有若干卡扣215。所述壳体22为一中间开口的框架结构,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侧 壁213上,包括横向侧边221及纵向侧边222,所述横向侧边221上设有若干与第二绝缘本 体21卡扣扣合的卡孔2210,每个纵向侧边222内侧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包覆于第二绝 缘本体21侧壁213上的壳体包覆部2221及分列于壳体包覆部2221两侧的弹片2222,所述 弹片2222对应于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的抵靠部135。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有第一主体部121、自第一主体部 121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122及自第一主体部121 —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臂123, 所述第一接触臂123 —侧形成有一锋状斜面124,锋状斜面124上部形成有一卡点125。第 二导电端子23包括有第二主体部231、自第二主体部231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32及自 第二主体部231 —端延伸形成的U形第二接触臂233,所述第二接触臂233首先自第二主体 部23斜向延伸形成倾斜的延伸部234,随后延伸部234末端垂直延伸部234向上延伸形成 面积较大的接触部236,最后,接触部236朝向第二主体部231方向延伸形成与延伸部234 平行的弹性勾部235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的弹性勾部235与接触部236不处于同一水平 面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中,第二导电端子23安装于第二绝 缘本体21中,随着插入端10向收容端20安装的过程中,第一导电端子12的锋状斜面124 首先与第二导电端子23的弹性勾部235接触,并在锋状斜面124导引下,第一导电端子12 继续向下移动,最终,锋状斜面124上的卡点125卡持在弹性勾部235的内侧,并伴有轻微的卡合震动,增加了扣合手感以达到提示扣合完成的目的。如此,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 接触臂123与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接触臂233可大面积的紧密接触在一起,保持两者之 间良好的接触性能。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将介绍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安装过程,首先插入端10垂 直向下移动与收容端20接触,此时,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的圆滑曲面134与第 二绝缘本体21上的壳体22的弹片2222相接触,随着插入端10的进一步下压,弹片2222 向外发生弹形变形并由光滑曲面134移动至抵靠部135上,并通过抵靠部135给插入端10 施加保持力以固定其位置。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每个固定件13两侧设置两个抵靠部135及在壳体 22上对应位置处设置两个弹片2222的方式,可在插入端10安装过程中,每侧提供两个支点 以避免插入端10因受力不均而产生晃动的缺陷,同时,可增大对插入端10的固持力度,以 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用于包覆固定第二绝缘本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臂及分别自支撑臂翻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抵靠部,所述壳体设有与固定件抵靠部相互配合的弹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固定件抵靠部自支撑臂 两端翻转180度延伸形成,并同时形成一个朝向收容端的光滑曲面,支撑臂端部设有倒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大致呈框状结构,包括横 向侧边及纵向侧边,所述弹片自纵向侧边内侧两端斜向延伸形成,该弹片挤压固持插入端 的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侧设有用于 安装固定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固定件支撑臂的挡止部及位于挡止部两侧的包 覆部,所述支撑臂倒刺固定于包覆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中部设有环状 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矩形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矩形凹槽外 围设有侧壁,所述壳体覆盖固持在该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侧壁表面设有 卡扣,所述壳体横向侧边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用于包覆固定第二绝缘本体的壳体,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臂及分别自支撑臂翻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抵靠部,所述壳体设有与固定件抵靠部相互配合的弹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可有效提高安装质量,增加固持力。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1708373SQ20102015611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2日
发明者郭敬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