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68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小尺寸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规格的电连接器被开发使用。以中国台湾 专利TW94212910号为例,如图1所示,其揭露了一种数字音视频连接器7。该数字音视频连 接器7由塑胶上唇70、上层塑胶舌体71、下层塑胶舌体72、塑胶下唇73、金属外壳74,及金 属插针75组成。其中,塑胶上唇70、上层塑胶舌体71、下层塑胶舌体72,及塑胶下唇73按 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叠合在一起形成一叠合体,再将金属外壳74从叠合体前端套入,组合成 一整体的数字音视频连接器7。结合图2所示,金属插针75大部分收容于该上层塑胶舌体 71与下层塑胶舌体72,其中收容于该上层塑胶舌体71内的金属插针75的接触部750呈U 形,收容于该下层塑胶舌体72内的金属插针75的接触部750呈11形;而相应的金属插针75 的前端751分别卡固于塑胶上唇70与塑胶下唇73的沟槽700内,以防止不适当的翘起导 致与连接器母座8对接时相互碰撞而损伤。如此,该电连接器7与插入的连接器母座8对接时,金属插针75的接触部750仅 依靠其自身材料的弹性形变与插入的连接器母座8面接触。在长期使用或多次插拔后该接 触部750极易因插拔时用力过度或弹性疲劳而发生刚性形变,导致该电连接器7与插入的 连接器母座8无法紧密对接而影响电连接的稳定性和信号传输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该种电连接器7需要在塑胶叠合体内为金属插针75预留足够的形 变空间(u形或n形空间),因而电连接器7厚度较厚,难以适应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而 且其塑胶体由塑胶上唇70与塑胶下唇73两部分组成,也增加了组装的难度。综上所述,这种电连接器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产品的电连接稳定性并适应产 品小型化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在保证产品小型化的同时,为导电端子提供了 足够的弹性形变空间和弹性支持,而非仅仅依赖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自身弹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其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设置在该 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一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 自该主体向前伸出的一对接部,该对接部的前端开设有一对接槽,该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分 别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各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自该基部向后延伸出的焊接部、一自 该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弹性部、一自该弹性部延伸出的弧形接触部以及设置在该弧形接触部 末端的一抵靠部。该端子收容槽的前端上下贯穿该对接部的一侧与该遮蔽壳体相通;该对 接部在该端子收容槽与该对接槽之间延伸设有一抵靠壁;该导电端子的抵靠部可弹性活动 地收容在该抵靠壁与遮蔽壳体之间的端子收容槽内。在实施例中,该抵靠部的厚度是小于该弹性部的厚度,从而可以增大该抵靠部与该遮蔽壳体之间的间隙。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 含一上排端子固定模块及一下排端子固定模块;这些导电端子分别固定于该上排端子固定 模块与该下排端子固定模块内。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与该下排端子固定模块两者中的一个 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另一个则设有对应的若干定位柱,这些定位柱可对应插接于这些定位 孔内。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与该下排端子固定模块两者中的一个上凸伸有若干阶台,这些 阶台可以对应与另一个固定模块的若干凹槽配合形成防滑移结构。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包 含自该主体向后伸出的两固定部;每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一固定孔;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含 收容在两固定部之间的一上排端子固定模块及一下排端子固定模块,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 的上表面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前低后高的斜块,该两斜块对应 收容在该两固定部的固定孔内。该绝缘本体的主体在该对接部的两侧分别向前凸伸出一加 强部。对应该绝缘本体的主体与对接部,该遮蔽壳体具有相应的主壳体与对接壳体,且该主 壳体向内凸伸出至少两突出部;该突出部被打弯卡固于该主体。该导电端子的厚度从该弹 性部与该接触部的连接处开始往该抵靠部逐渐变薄。该电连接器在没有与另一连接器对接 时,该导电端子的抵靠部是施加一预载力弹性抵顶在该绝缘本体的抵靠壁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在端子收容槽内可以发生弹性运 动,而非现有技术那样仅依靠自身材料弹性形变,因此在长期使用后仍然能够与另一对接 的插座连接器紧密接触而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相应的,电连接器具有极高的工作稳定性和 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电端子的抵靠部打薄,可以在保证弹性部的厚 度使其具有较强弹性的条件下,增大抵靠部与遮蔽壳体之间的间隙,防止在对接时该抵靠 部与遮蔽壳体误触导致信号传输出现故障。

图1是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现有电连接器在对接时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还包括一线缆以及一保 护外壳;图4-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图10是根据图9中AA线获得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其作进一 步说明。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 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是一微型高清多媒体接口 D型线缆连接器(Micro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D-type cable connector)。该电连接器 1 包括一绝 缘本体2,若干设置在该绝缘本体2上的导电端子3,及包覆在该绝缘本体2外周的一遮蔽
4壳体4。该电连接器1还可进一步设置与导电端子3电性连接的一线缆10以及一保护外壳 11。图4、5、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5、6 所示,该绝缘本体2包括一主体20,一自该主体20的前端面200向前凸伸的对接部21,及 分别自该主体20的后端面201的上下两端凸伸出的两固定部22。该对接部21的前端开设 有一对接槽23,该对接槽23的上侧壁230与下侧壁231上分别设置若干并列的端子收容槽 24。该两固定部22上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220。此外,该主体20在对接部21的两侧分别 向前凸伸出一加强部25,该加强部25可以提高绝缘本体2的抗压强度。各导电端子3包括一基部30、一自该基部30 —端向前延伸出的弹性部31、一自该 基部30另一端向后延伸出的焊接部32、一自该弹性部31向前延伸出的弧形接触部33,及 一设置在该接触部33末端的抵靠部34。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进一步包含一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及一下排端子固 定模块6,从而对应绝缘本体2上的端子收容槽24将所有导电端子3分为上排端子36和 下排端子37。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均是通过插入模压(insert molding)方式固定相应的上排端子36、下排端子37,其中该上排端子36与下排端子37的 焊接部32分别从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的后端向后延伸而出,该上 排端子36与下排端子37的弹性部31分别从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 6的前端向前延伸而出。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上设有若干定位孔50,下排端子固定模块 6上设有对应的若干定位柱60,该定位柱60可对应插接于定位孔50内从而将两固定模块 组装在一起。为防止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之间发生相对滑移,该 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的上表面两侧凸伸有两阶台61,与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的下表面两侧 的两凹槽54相配合形成一防滑移结构。此外,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的上表面与下排端子 固定模块6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置一前低后高的斜块13,该两斜块13可以分别对应固定在 该绝缘本体2的固定部22上的固定孔220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不应该视为局限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 端子固定模块6的装配结构的具体位置,两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相应调整。如将该定 位孔50设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而该配合的定位柱60设于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立体分解图。如图7所示,在 本实施例中,该遮蔽壳体4主要包覆在绝缘本体2的主体20与对接部21外周。对应该主 体20与对接部21,该遮蔽壳体4具有相应的主壳体40与对接壳体41,且该主壳体40的左 右两侧分别向内凸伸出一突出部42。装配时,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先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组装在一起,然后由绝缘 本体2的两固定部22之间向前插入。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上前 低后高设计的斜块13可使该插入操作更方便,并且在装配完成时卡持在相应固定孔220内 (如图8、10所示),从而将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5与下排端子固定模块6限位在该绝缘本 体2内无法后退;组合结构简单而可靠。该遮蔽壳体4是由前至后装配至该绝缘本体2上, 如图8所示,可将其两侧的突出部42进一步向内打弯卡持于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01上, 以加强该遮蔽壳体4与绝缘本体2之间的配合使两者不会脱开。如图9、10所示,各导电端子3的弹性部31、接触部33,及抵靠部34收容于该绝缘本体2上的相应端子收容槽24内,且该接触部33的顶端凸伸进入该对接槽23的对接空间 内。在本实施例中各端子收容槽24的前端在对应导电端子3的抵靠部34的部分是上下贯 穿该绝缘本体2对接部21的一侧,从而可以与该遮蔽壳体4相通。该绝缘本体2的对接部 21的前端在对接槽23与端子收容槽24之间前后延伸设置有一抵靠壁26 ;该导电端子3的 抵靠部34可以抵靠在该抵靠壁26的下方从而将导电端子3的前端相对限位,避免该导电 端子3的接触部33及抵靠部34过分翘起进入到对接槽23,进而避免在对接时导电端子3 的前端与对接的另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相互碰撞发生弯折损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 电连接器在没有与另一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由于该导电端子3的弹性部31在组装到绝缘本 体2上时就已经发生了少许的弹性形变,因此抵靠部34是施加一预载力弹性抵压在该抵靠 壁26上,从而在与另一插座连接器相对接时,接触部33只需再向下移动较小的距离就可以 获得较大的弹性回复力,从而降低接触部33与对接的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 电阻以达到提高信号质量的目的。该绝缘本体2的抵靠壁26与其下方的遮蔽壳体4之间的端子收容槽24设置有一 个大于抵靠部34厚度的活动空间,从而可以供该抵靠部34在其中上下弹性活动。但是为 了防止对接时该抵靠部34与遮蔽壳体4之间的可能接触,避免错误接地导致信号传输出现 故障。因此,该抵靠部34与该遮蔽壳体4之间应有一大于该抵靠部34对接时弹性位移14 的间隙15,即使在该电连接器1与另一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该抵靠部34与该遮蔽壳 体4之间仍保持一定的间隙16 (图11中导电端子3在对接时的位置为虚线所示)。出于进 一步小型化电连接器1和防止抵靠部34接触遮蔽壳体4的考虑,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 冲压工艺使该导电端子3的厚度从该弹性部31与接触部33的连接处开始往该抵靠部34 逐渐变薄,从而加大间隙16的宽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部31的厚度是0. 20mm, 该接触部33的厚度是0. 15mm,该抵靠部34的厚度是0. 12mm。这样一来可以增大对接时抵 靠部34与遮蔽壳体4之间的间隙16,防止对接时抵靠部34不当接触遮蔽壳体4导致信号 传输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较现有电连接器,其端子收容槽24的前端上下贯穿对接部21的一侧, 将原本对接部21侧壁的厚度利用为导电端子3在对接时的上下弹性位移空间,从而使电连 接器1的对接部21的厚度得以缩减。同时,借助抵靠壁26的设计,使导电端子3的前端被 可弹性活动地限位,不会过度进入对接槽23造成与另一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碰撞损 毁;而且由于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上下活动,因此可以获得来自其它 部分如弹性部31的足够的弹性形变支持,不再仅仅依赖接触部33自身材料的弹性,相应地 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不易出现弹性疲劳,也可以减轻插拔时用力过度对导电端子3造成 的不良影响,从而避免该电连接器1长期使用后与另一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出现接触不良。 此外,为进一步缩小电连接器1的对接部21的厚度,导电端子3的前端可被相应地打薄,避 免在对接时与遮蔽壳体4误触导致信号传输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 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 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设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一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自该主体向前伸出的一对接部,该对接部的前端开设有一对接槽,该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各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自该基部向后延伸出的焊接部、一自该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弹性部、一自该弹性部延伸出的弧形接触部以及设置在该弧形接触部末端的一抵靠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收容槽的前端上下贯穿该对接部的一侧与该遮蔽壳体相通;该对接部在该端子收容槽与该对接槽之间延伸设有一抵靠壁;该导电端子的抵靠部可弹性活动地收容在该抵靠壁与遮蔽壳体之间的端子收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抵靠部的厚度小于该弹性部的厚度, 从而可以增大该抵靠部与该遮蔽壳体之间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含一上排端子 固定模块及一下排端子固定模块;这些导电端子分别固定于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与该下排 端子固定模块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与该下排端子固定 模块两者中的一个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另一个则设有对应的若干定位柱,这些定位柱可对 应插接于这些定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与该下排端子固定 模块两者中的一个上凸伸有若干阶台,这些阶台可以对应地与另一个固定模块的若干凹槽 配合形成防滑移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包含自该主体向 后伸出的两固定部;每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一固定孔;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收容在两固定 部之间的一上排端子固定模块及一下排端子固定模块,该上排端子固定模块的上表面与下 排端子固定模块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前低后高的斜块,该两斜块对应收容在该两固 定部的固定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在该对接部的两 侧分别向前凸伸出一加强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该绝缘本体的主体与对接部, 该遮蔽壳体具有相应的主壳体与对接壳体,且该主壳体向内凸伸出至少两突出部;该突出 部被打弯卡固于该主体。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厚度从该弹性部与该 接触部的连接处开始往该抵靠部逐渐变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在没有与另一连接器对 接时,该导电端子的抵靠部施加一预载力弹性抵顶在该绝缘本体的抵靠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若干设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一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自该主体向前伸出的一对接部,该对接部的前端开设有一对接槽,该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各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自该基部向后延伸出的焊接部、一自该基部向前延伸出的弹性部、一自该弹性部延伸出的弧形接触部以及设置在该弧形接触部末端的一抵靠部。该端子收容槽前端贯穿该对接部的一侧与该遮蔽壳体相通;该对接部在该端子收容槽与该对接槽之间延伸设有一抵靠壁;该导电端子的抵靠部可弹性活动地收容在该抵靠壁与遮蔽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656090SQ20102016015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
发明者拿阿尊·纳哥斯卡斯特, 蔡旖萍, 迈克尔·卡玛奥斯卡斯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