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84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具有差分对信号端子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用于电性连接两个分离的电子设备。当今,电子设备朝向高速运行 发展,承接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也须能因应高速率的要求,其会对电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 排布产生影响。一般,高速的电连接器常设计有差分对信号端子,整个导电端子的排布会直 接影响到信号端子所受到的阻抗,即信号抗干扰的能力,阻抗越大信号抗干扰能力越强,信 号传递就越不会失真。另外,电连接器同时受到微型化趋势的限制,即导电端子所能排布的 空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如何设计出适当的导电端子排布使其信号抗干扰能力增强又 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成为目前电连接器设计上的一个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适当导电端子排布的电连接器,使 其信号抗干扰能力增强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差分对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电源端子,该绝缘 本体定义有对接框口及安装面,其中,差分对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信号端子设有暴露在对接 框口内的对接端,以及外露出安装面的安装端;每一接地/电源端子设有暴露在对接框口 内的接触部,以及外露出安装面的安装部,其中信号端子的对接端和接地/电源端子的接 触部位于第一平面内,信号端子的安装端位于第二平面内,接地/电源端子的安装部位于 与第二平面不同的第三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信号端子的安装端与接地/电 源端子的安装部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如此导电端子的排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信号抗干扰能 力增强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安装至基板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导电端子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沿线6-6的剖面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安装至基板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9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安装于基板1上,其包括 绝缘本体10,其定义有具对接面的对接框口 100及供安装至基板1的安装面101,该对接框 口 100用以对接插入该电连接器内的另一对接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0还包 括自其内壁面向前凸伸的对接舌板11,其暴露在对接框口 100内。一排导电端子20设置 或固定在该对接舌板11第一表面110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排导电端子20包括两对差分 对信号端子21和设置于其内的三个接地端子23。此处,其中任意一个接地端子可根据实 际需要更改为电源端子,在此不受限制。每对差分对信号端子中的两个信号端子21相邻设 置,且每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位于两个接地端子23之间。换句话说,两个接地端子23各 自位于该排导电端子20的最外侧,而另外一个接地端子23则位于两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 之间。如图2所示,每一接地端子23和信号端子21各自具有接触部203和对接端201,以 及安装部233和安装端213 ;其中,接触部203和对接端201共同暴露在对接框口 100内, 而安装部233和安装端213则外露出安装面101。另,接触部203和对接端201为刚性的平 板状,其等间距地排列。即,同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对接端201之间的间距a3等同于该 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其中一个信号端子21的对接端201和与该信号端子21邻近的一个接 地端子23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a5,并且此等间距的量由SATA协会标准定义。差分对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信号端子21具有于该绝缘本体背面111的后端211以 及安装端213,安装端213为自由端,其远离该背面111并供安装至基板1上。信号端子21 的安装端213位列第一安装端排,其自后端211折弯形成,且每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相对的两 个安装端213朝两者相互背离的方向横向弯折,即朝向横向箭头Al和A2的方向弯折。这 样,每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对接端201之间的间距a3小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安装 端213之间的间距al。每一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位列不同于第一安装端排的第二安 装端排,并朝向垂直于任一横向箭头Al和A2方向的长度箭头B的方向弯折,因而,该安装 部233沿该长度箭头B的方向与信号端子的安装端213间隔一定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此 距离可以等同于信号端子21安装端213之间的横向间距。以上,信号端子21的对接端201 和接地端子的接触部203位于第一平面A-A内,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也位于第一平面 A-A内,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位于与第一平面A-A不同的第二平面B-B。这样,该对差 分对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和位于其两侧的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之俯视图,形成 一梯形构造,如此设置能充分利用基板1上有限的空间。如图3所示,安装端213或安装部233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已经加工变细,故,其宽 度较对应信号端子21的对接端201或接地端子23的接触部203的宽度要小,这样可增加 导电端子20任意两个相邻的安装部233、安装端213之间的间距,有利增加阻抗,提高信号 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这样,接地端子23接触部203之间的间距bl小于接地端子23安装部 233之间的间距b2。当然,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安装端213或安装部233在实际 制造过程中并未进行变细加工,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之间的间距应该等同于该接地端 子23的接触部203之间的间距。另外,信号端子21或接地端子23置于对接舌板11第一 表面110上那部分局部可以切细,以增加相邻两个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更具体而言,每一信号端子21还包括固持在对接舌板上的固持部214,以及设置在对接端201与固持部214 之间的连接部215,连接部215宽度小于固持部214和对接端201中任意一个,以增加相互 之间对应部位的间距来提高阻抗。同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其中一个信号端子21的对接端201和与该信号端子21 邻近的一个接地端子23的接触部203之间的间距a5小于该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和该 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之间的间距a4。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安装端213之间的间距al 大于信号端子21后端211之间的间距a2,且也大于该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与其邻近 的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之间的间距a4。当然,同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对接端201 之间的间距a3小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21安装端213之间的间距al。因而,该对差分对 信号端子21增大的间距al可提高阻抗,以具有更好的信号抗干扰能力来降低其间产生的 杂讯。如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设置在基板1’上,其大致与第 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相同,所不同的是,每一个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另外还朝向与 第一长度方向ΒΓ相反的第二长度方向B2,弯折。这样,差分对信号端子21,的对接端201, 和接地端子23’的接触部203’位于第一平面A’ -A'内,差分对信号端子21’的安装端213’ 位于第二平面C-C内,而接地端子23’的安装部233’位于与第二平面C-C不同的第三平面 B’ -B,内,且所述第二平面C-C和第三平面B’ -B’等距地位于第一平面A’ -A'的两侧。另 外,各个导电端子的对接端201’和接触部203’的具体结构有些不同,在此不具体描述。上述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之实 施例采用两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和三个接地端子,然而,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一对或多对差 分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电源端子。这里,接地/电源端子意指可为接地端子,也可为 电源端子,其可根据客户端需求设定为接地或电源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差分对信号端子和接地/电源端子,该绝缘本体定义有对接框口及安装面,其中,差分对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信号端子设有暴露在对接框口内的对接端,以及外露出安装面的安装端;每一接地/电源端子设有暴露在对接框口内的接触部,以及外露出安装面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信号端子的对接端和接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平面内,信号端子的安装端位于第二平面内,接地/电源端子的安装部位于与第二平面不同的第三平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对接端之间的 间距小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安装端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为同一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电源端子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小 于接地/电源端子安装部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对接端之间的 间距等同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其中一个信号端子的对接端和与该信号端子邻近的一 个接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对接端之 间的间距小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安装端之间的间距;所述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其中一 个信号端子的对接端和与该信号端子邻近的一个接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小 于该接地/电源端子的安装部和该信号端子的安装端之间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等距地位于 第一平面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安装端和位于 其两侧的接地/电源端子的安装部的俯视图,共同形成一梯形构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还包括对接舌板,其设于该 对接框口内,差分对信号端子和接地/电源端子设置该对接舌板的同一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框口为由四周壁围成的框口, 且该对接框口设有对接面,其与安装面平行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差分对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电源端子,其中信号端子的对接端和接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平面内,信号端子的安装端位于第二平面内,而接地/电源端子的安装部位于与第二平面不同的第三平面内,如此的导电端子排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信号抗干扰能力增强,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773993SQ2010202031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4日
发明者乔治·还意·张, 古斯塔夫·杜恩尼斯·费格罗, 潘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