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083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稳定电性连接软性传输单元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 广泛地运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周围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电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并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电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电连接器置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并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其主要包含有掀盖式与拉拔式两种不同的结构,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固定软性排线的上盖或塞块,固定软性排线的上盖或塞块施力固定软性排线的方向与软性排线受外力脱离于电连接器的方向相反,即当外力小于上盖或塞块的施力作用时,软性排线就被固定于电连接器内,当外力大于上盖或塞块的施力作用时,软性排线就很容易地从电连接器中脱离出来。上述利用上盖或塞块施力作用抵压于软性排线使其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 很容易发生因为外力拉扯的力量稍大而导致软性排线从电连接器中松脱的问题,所以容易导致有客诉问题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对于软性排线连接固定的可靠度不佳,导致电连接器容易产生软性排线松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上盖以及弹片部,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以及一固定部,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其中该些导电端子用以与插入容置空间内的一软性传输单元电性搭接,上盖设于绝缘本体上,其中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前后滑动,上盖设有一卡合部以及一凸起部,弹片部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当上盖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弹片部顶抵于上盖,使上盖远离容置空间,当上盖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起部抵压于该些导电端子上,同时卡合部卡合于固定部,以使该些导电端子压制软性传输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上盖以及弹片部,借由控制上盖的移动以及弹片部、上盖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干涉关系,来达到稳定地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的连接固定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软性排线容易松脱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组合完成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弹片部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4中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与弹片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上盖 3、数个导电端子4、金属壳体5、弹片部6以及软性传输单元7,其中绝缘本体2具有一容置空间21以及设于容置空间21的数个端子插槽23,容置空间21后侧设有一固定部25。数个导电端子4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23中,其中导电端子4的一端具有一接触端(未图示), 导电端子4的另一端具有一焊接端(未图示),接触端位于容置空间21内,焊接端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4的接触端用以与插入容置空间21内的软性传输单元7电性连接,导电端子4的焊接端用以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固定。上盖3滑设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上盖3可相对于绝缘本体2的第一位置2a (图3 所示虚线部位)与第二位置2b (图3所示实线部位)之间前后滑动,上盖3设有一卡合部 34、一定位部30以及一凸起部36。弹片部6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且位于容置空间21内, 当上盖3滑动至第一位置加时,弹片部6可顶抵于上盖3,使上盖3远离容置空间21,该软性传输单元7可容易地插入于上盖3与绝缘本体2之间的容置空间21内。当上盖3往下压时,定位部30可干涉于插入容置空间21的软性传输单元7。当上盖3滑动至第二位置 2b时,凸起部36抵压于该些导电端子4上,以使该些导电端子4压制软性传输单元7,同时卡合部34卡合于固定部25,如此以将上盖3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金属壳体5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且可覆盖于上盖3上,其中金属壳体5可电性连接弹片部6。软性传输单元7插入于容置空间21内,且位于上盖3与绝缘本体2之间,其中软性传输单元7设有一缺口 70,上盖3设有一定位部30,定位部30可干涉卡合于缺口 70 中,以将软性传输单元7定位于上盖3上。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体5可根据客户的需要选择安装或者是不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即金属壳体5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必要组件。[0025]此外,软性传输单元7面对于弹片部6的底面上设有一金属层(未图示),金属层用以与弹片部6搭接,且弹片部6设有接地部62可以接地,如此即可达到电连接器1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软性传输单元7为软性排线(FFC),金属层为铝箔,软性传输单元7也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金属层也可为银胶涂层。值得一提的是,数个端子插槽23包含位于绝缘本体2前侧的数个第一端子插槽 232以及位于绝缘本体2后侧的数个第二端子插槽234,当使用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作为软性传输单元7时,该些导电端子4包含有安装于该些第一端子插槽232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42以及安装于该些第二端子插槽234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44,当使用软性排线(FFC) 作为软性传输单元7时,该些导电端子4则只需要包含有安装于该些第一端子插槽232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42即可,即在本实施例中,该些导电端子4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安装适当的端子数量,以达到节省制程步骤与材料成本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弹片部6除了设有用以与软性传输单元7上的金属层搭接并且顶抵于上盖3的金属弹片60外,还延伸设有一接地部62以及一嵌合部64,接地部62用以与电路板接地,嵌合部64嵌合于绝缘本体2上的一嵌合槽20内,以将弹片部6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另外,上盖3设有一滑块32,容置空间21内设有一滑道210,滑块32滑设于滑道 210内,以导引上盖3沿着容置空间21前后滑动,且滑道210的尺寸大于滑块32的尺寸。 由于滑道210的尺寸大于滑块32的尺寸,所以上盖3滑设于容置空间21内时并非只可以前后移动,也可以稍微上下移动,当软性传输单元7要插入于容置空间21内时,上盖3可透过弹片部6的顶抵作用而向上移动远离于容置空间21,以让出空间让软性传输单元7顺利插入,待软性传输单元7插入完成后,再下压上盖3使其向下移动并使定位部30卡合于软性传输单元7的缺口 70,如此即可将软性传输单元7干涉于上盖3上,但此时上盖3与绝缘本体2之间还未固定完成,将软性传输单元7往后拉,带动上盖3滑动至容置空间21的后侧,此时上盖3后侧的卡合部34可刚好卡合于绝缘本体2后侧的固定部25,如此以将上盖3完全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5与弹片部6呈上下相对设置,如此以将上盖3以及软性传输单元7挟持固定于两者之间,且上盖3固定于绝缘本体2的固定部25位于后侧,所以也不容易会有软性传输单元7向上或向下拉扯脱落的问题。绝缘本体2包括一前壁22、一左壁24、一右壁洸以及一底壁沘,且前壁22、左壁 24与右壁沈设置于底壁28上且形成容置空间21,该些端子插槽23设置于底壁28以及前壁22上。金属壳体5包括一上壳52、一下壳M以及连接上壳52与下壳M的一后壳56, 后壳56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插入部562,上壳52覆盖于前壁22、左壁M、右壁沈与上盖3上面,下壳M覆盖于底壁28下面,二插入部562分别插入于相对应的左壁M与右壁沈上的插入孔27并且搭接于弹片部6的嵌合部64上,如此即可达到将金属壳体5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并且电性连接于弹片部6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 5几乎整个包覆绝缘本体2,上壳52覆盖于前壁22、左壁M、右壁沈与上盖3上面,这种近似全罩式的覆盖方式与现有掀盖式的电连接器相比,现有掀盖式的电连接器无法在掀盖部位上设置金属壳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具有较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2设置于上盖3的左右两侧,且在二滑块32之间的上盖3上还增设有滑柱38,绝缘本体2的容置空间21内设有对应的滑槽四,滑柱38可滑设于滑槽29内,以导引上盖3沿着容置空间21前后滑动,且滑柱38可抵靠于软性传输单元7的顶端,以辅助定位部30带动软性传输单元7前后移动。此外,在上盖3上设有一凸起部36可抵压于该些导电端子4,以使该些导电端子4能够紧密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7上的导体接点 (未图示),并使该些导电端子4能够压制固定软性传输单元7,同时凸起部36还可提供反作用力,使上盖3的卡合部34能够紧密地卡合于固定部25,如此以将上盖3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上盖以及弹片部,借由控制上盖的移动以及弹片部、上盖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干涉关系,来达到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这种挟持固定的方式与现有利用上盖或塞块施力作用抵压于软性排线使其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完全不同,就算是外力大于上盖的施力作用也不容易会造成软性排线从电连接器中松脱出来,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的连接固定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电连接器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几乎整个覆盖绝缘本体以及上盖上,这种近似全罩式的覆盖方式与现有掀盖式的电连接器相比,现有掀盖式的电连接器无法在掀盖上设置金属壳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较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以及一固定部;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其中该些导电端子用以与插入该容置空间内的一软性传输单元电性搭接;一上盖,设于该绝缘本体上,其中该上盖可相对于该绝缘本体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前后滑动,该上盖设有一卡合部以及一凸起部;以及一弹片部,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当该上盖滑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弹片部顶抵于该上盖,使该上盖远离该容置空间,当该上盖滑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凸起部抵压于该些导电端子上,同时该卡合部卡合于该固定部,以使该些导电端子压制该软性传输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端子插槽包含位于该绝缘本体前侧的数个第一端子插槽以及位于该绝缘本体后侧的数个第二端子插槽,该些导电端子包含安装于该些第一端子插槽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该些第二端子插槽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滑柱,该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设有对应的一滑槽,该滑柱滑设于该滑槽内,以导引该上盖沿着该容置空间前后滑动,且该滑柱抵靠于该软性传输单元的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片部设有一接地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与该弹片部呈上下相对设置, 该固定部位于该绝缘本体后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定位部,当该上盖往下压时,该定位部干涉于插入该容置空间的软性传输单元。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滑块,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滑道,该滑块滑设于该滑道内,以导引该上盖沿着该容置空间前后滑动,且该滑道的尺寸大于该滑块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壳体,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且可覆盖于该上盖上,其中该金属壳体电性连接该弹片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前壁、一左壁、一右壁以及一底壁,且该前壁、该左壁与该右壁设置于该底壁上且形成该容置空间,该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一下壳以及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的一后壳,该后壳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插入部,该上壳覆盖于该前壁、该左壁、该右壁与该上盖上面,该下壳覆盖于该底壁下面,二插入部分别插入于相对应的左壁与右壁上的插入孔并且搭接于该弹片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壳体,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且覆盖于该上盖上,其中该金属壳体电性连接该弹片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上盖以及弹片部,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及固定部。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其中该些导电端子用以与插入容置空间内的一软性传输单元电性搭接,上盖设于绝缘本体上,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前后滑动,上盖设有卡合部及凸起部。弹片部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当上盖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弹片部顶抵于上盖,使上盖远离容置空间,当上盖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起部抵压于该些导电端子上,同时卡合部卡合于固定部,以使导电端子压制软性传输单元。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004191SQ20112000251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
发明者林志杰, 蔡旺昆, 韦冠仰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