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477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连接器有关,特别有关于内部设置有两个以上保护元件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一般大众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加上近年来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已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使用者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并且连接上因特网,即可浏览网络上的任何信息,并与其它的网络使用者进行通讯。除了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之外,现在绝大多数的网络使用者,其计算机的主板上均需配置网络连接器,例如RJ-45连接器。该网络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线缆,以将计算机连接至因特网。然而,如上所述的外部线缆(例如网络线或光纤线缆),常常会因设置上的考虑而裸露于建筑物之外。因此,当外部线缆因静电或遭受雷击(lightening)而产生高压时,该高压将通过外部线缆而传导至该计算机上的该网络连接器,从而将与该网络连接器电性连接的该计算机主板烧毁。有鉴于此,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网络连接器内均设置有用来防雷击的防突波元件(Surge protectioncomponent),借以解决突波侵入时因瞬间电压过大而将该计算机烧毁的问题。例如中国台湾专利案号为M328133的实用新型专利,即披露了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座体、设置于该绝缘座体内的信号传输模块,以及两个以上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上的防突波元件。该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线路板及电性连接该线路板的输入端子组及输出端子组。该两个以上防突波元件主要电性连接于该线路板上,并分别电性连接于线路板的该输入端子组的线路上以及该输出端子组的线路上。如上所述,该连接器结构主要是在信号的输出、输入端均设置该防突波元件,借以在信号传输时,分别在信号的输出端及信号的输入端重复进行突波的隔除作业,以切实防止突波的干扰。然而,高压突波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无法预测所产生的电压会有多高。若所产生的电压高于所设防突波元件能够承受的极限,则防突波元件无法将电压成功阻绝。 再者,在防突波元件阻绝高压突波后,仍然可能会有些微电流通过而产生电压,若所产生的电压仍大于连接器内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的工作电压,则该IC仍可能会被烧毁。如此一来,即使在另一端(输出端或输入端)设置另一个防突波元件,仍然无法避免连接器被烧毁的可能。再者,在该案中,该连接器结构主要通过连接器模块外的金属壳体来直接形成接地作用。在线路与地线之间没有设置任何保护元件的情况下,若静电或雷击产生的压降过大时,仍然可能会使该连接器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在线路与线路之间,以及线路与地线之间均电性连接保护元件组,以提高连接器对于因静电或雷击所生的高压突波的承受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设置于计算机主板上,该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具有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信号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上的滤波耦合元件组及第一保护元件组、以及金属壳体。该绝缘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并且一侧开设有通槽;该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包括布设线路的电路板及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输入端子组及输出端子组,其中该输入端子组通过该容置空间延伸设置于该通槽内,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线缆,该输出端子组与该计算机主板电性连接;该滤波耦合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输入端子组及输出端子组之间,提供滤波耦合作用。该金属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该第一保护元件组电性连接于滤波耦合元件组及该金属壳体,提供线路与地线之间的保护作用。其中,该滤波耦合元件组包括平板式的变压器。进一步地,所述通槽供RJ-45规格的外部线缆连接,所述输入端子组及所述输出端子组传输RJ-45规格的信号。进一步地,所述滤波耦合元件组还包括第一防突波元件,电性连接至该平板式的变压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突波元件为瞬态电压抑制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组包括气体放电管及第二防突波元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突波元件为高压电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突波元件瞬态电压抑制器。进一步地,该连接器改良结构还包括连接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该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二金属壳体,该第二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壳体电性连接,并且由所述金属壳体或该第二金属壳体的其中之一提供一个共用的接地接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模块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平板式的变压器包括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一贴合面及第一凹槽,该第一贴合面与该第一凹槽之间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导线段,该第一导线段上具有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该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设于该第一贴合面上,该第一贴合面、第一凹槽及第一导线段上具有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供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外露;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及第二凹槽,该第二贴合面与该第二凹槽之间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导线段,该第二导线段上具有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该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设于该第二贴合面上,该第二贴合面、第二凹槽及第二导线段上具有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供该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外露;及铁芯,配置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之间,其中,该第一基板的第一贴合面与该第二基板的第二贴合面贴合时,该第二电极点与该第三电极点电性连接,该第四电极点与该第一电极点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线段与该第二导线段电性连接后,形成缠绕于该铁芯上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达到的功效在于,使用气体放电管、瞬态电压抑制
5器及平板式的变压器等防突波元件来互相搭配,以构成线路与线路之间,以及线路与地线 之间的保护元件。如此ー来,可以提升连接器对于静电或雷击的防护规格。并且,该平板 式的变压器以电路板直接洗成,而非传统绕线圈式的变压器,所以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保护元件方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保护元件电路配置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电路配置图;图IOA为平板式的变压器分解示意图;图IOB为平板式的变压器組合示意图;图IOC为平板式的变压器的仰视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分解示意图;图13A、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主视示意 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板及第ニ基板組合主视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板及第ニ基板組合侧剖视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7A、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另ー实施例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再ー实施例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第一沟槽及第ニ沟槽填入银胶后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又ー实施例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第一沟槽及第ニ沟槽填入银胶后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又再ー实施例示意图;图23为图12的组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连接器10绝缘本体101容置空间102通槽103后盖板11信号传输模块110电路板111输入端子组112输出端子组12滤波耦合元件组121平板式的变压器[0057]122第一防突波元件13第一保护元件组131气体放电管132第二防突波元件14金属壳体141接地接脚
15发光元件151发光体152极脚153第三防突波元件2 主板3连接器模块31绝缘壳体311连接器端口32第二金属壳体321第二接地接脚91第一基板911第一贴合面912第一凹槽913第一导线段914第一电极点915第二电极点916第一穿孔917第一绝缘层919第一沟槽910第一电接点92第二基板921第二贴合面922第二凹槽923第二导线段924第三电极点925第四电极点926第二穿孔927第二绝缘层928容置空间929第二沟槽920第二电接点9201传输导线93导电柱931第一导电柱932第二导电柱94铁芯95电子装置951主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主要具有绝缘本体10、信号传输模块11、滤波耦合元件组12、第一保护元件组13及包覆上述所有元件的金属壳体14。该绝缘本体10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1,用以容设该信号传输模块11、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及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 ;并且该绝缘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02。该信号传输模块11包括布设线路的电路板110,以及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110上的输入端子组111 及输出端子组112。该输入端子组111通过该容置空间101延伸设置于该通槽102内,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线缆。该输出端子组112自该电路板110朝下延伸设置,电性连接至计算机主板2(如图3中所示)。该通槽102主要用以提供RJ-45规格的外部线缆连接,而该输入端子组111 及该输出端子组112用以传输RJ-45规格的信号,但并不加以限定。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11的该电路板110上,并且电性连接于该输入端子组111与该输出端子组112之间,用以提供滤波耦合作用。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主要包括平板式的变压器121 (简单如图IOA 图IOC所示,以该电路板110直接洗成,而非传统绕线圈式的变压器,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详细构造容后详述)及第一防突波元件122(311印印1~0丨6(^1011 component),该第一防突波元件122电性连接至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11的该电路板110上,并且电性连接至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及该金属壳体14。借此,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可通过该金属壳体14底部所设置的接地接脚141形成接地作用,以提供线路与地线之间的保护。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主要包括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⑶Τ) 131及第二防突波元件132。其中,该第一防突波元件122主要可为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 sor, TVS),而该第二防突波元件132可为高压电容或瞬态电压抑制器。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及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以集成电路 (Integration Circuit, IC)实现,但并不加以限定。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该连接器1中,至少会包括四个保护元件,包括电性连接于线路与线路之间的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和该第一防突波元件122,以及电性连接于线路与地线之间的该气体放电管131和该第二防突波元件132。然而,保护元件的数量可视该连接器1所要达到的安全规格而定,不应加以限定。例如若该第一防突波元件122、第二防突波元件132为瞬态电压抑制器,则大约可承受IKV的瞬间激增电压。若因静电或雷击而产生的电压大于1KV,则该连接器1仍然会被烧毁。再例如,该气体放电管131主要约可承受3KV的瞬间激增电压,借此,该连接器1,最高将可承受至3KV的瞬间激增电压而不被烧毁。但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不应以所述数值来加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该容置空间101中还设置有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的一端具有发光体151,该两个以上发光体151朝前延伸,并凸出于该金属壳体14之外。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远离该发光体151的另一端具有极脚152,该两个以上极脚152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110,以接收发光所需的电力。并且,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也可电性连接第三防突波元件153 (如图9中所示),以保护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不会因高压突波产生而被烧毁(容后详述)。该绝缘本体10还具有后盖板103,用以罩覆该容置空间101中的元件。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该连接器1通过该通槽102连接外部线缆,并借由该输入端子组111接收外部信号。再者,该连接器1还可通过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将电压/电流予以吸收阻绝,并且经由该金属壳体14将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所吸收的电压/电流对外释放。借此,通过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达到线路与地线之间的突波保护机制,避免该计算机主板2因瞬间激增电压/电流过大而被烧毁。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保护元件方框图,并请同时参考图8,为图4所示方框图的电路配置图。如上所述,该滤波耦合元件组12主要包括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及该第一防突波元件122。如上所述,请同时参考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电路配置图。如图8中所示,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110。并且,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还可电性连接该第三防突波元件153,借以在高压突波产生时,予以吸收并经由地线释放。进而,通过该第三防突波元件153的保护,该两个以上发光元件15不会被烧毁。其中,该第三防突波元件153可为瞬态电压抑制器,但并不加以限定。请同时参考图5、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以及侧面示意图。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改良结构,还可为复合式的连接器1’。该连接器1’还可在该容置空间101中容设连接器模块3, 图5、图6及图7中所示的该连接器模块3主要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连接器,但不以此为限。该连接器模块3与上述的RJ-45连接器设置在一起,以节省该计算机主板2上有限的配线空间。该连接器模块3主要具有绝缘壳体31,该绝缘壳体31内形成两个以上可供外部插接的连接器端口 311。并且该连接器模块3还包括第二金属壳体32,用以包覆该绝缘壳体 31,为该连接器模块3提供金属屏蔽作用。该第二金属壳体3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地接脚 321,该连接器模块3通过该第二接地接脚321形成接地作用。上述该金属壳体14具有该接地接脚141,提供该连接器1的接地作用。而该第二金属壳体32具有该第二接地接脚321,用以提供该连接器模块3的接地作用。该金属壳体 14、第二金属壳体32可互相电性连接,由该金属壳体14、第二金属壳体32的其中之一提供一个共用的接地接脚(即,该接地接脚141或该第二接地接脚321)。该第一保护元件组13 可电性连接至该金属壳体14,借以通过该接地接脚141或该第二接地接脚321的其中之一, 将所吸收的电压/电流经由地线对外释放。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达到的功效在于,使用气体放电管、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平板式的变压器等防突波元件来互相搭配,以构成线路与线路之间,以及线路与地线之间的保护元件。如此一来,可以提升连接器对于静电或雷击的防护规格。并且,该平板式的变压器以电路板直接洗成,而非传统绕线圈式的变压器,所以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优
点ο以下内容将详述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的构造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A、图1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及第一、第二基板的主视示意图。如图11、图12及图13A、图1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包括第一基板91、第二基板92、导电柱93及铁芯94。该第一基板91,其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一贴合面911及第一凹槽912,该第一贴合面911与该第一凹槽912之间横跨有金属材质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导线段913,该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该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设于该第一贴合面911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一电极点914或该第二电极点915电性连接有至少一个位于第一基板91上的第一电接点910,该第一电接点910上具有第一穿孔916,该第一穿孔916供导电柱93穿入与该第一电接点91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在该第一贴合面911、第一凹槽912及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绝缘层917, 该第一绝缘层91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一导线段913且仅供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 915外露,以使该第一导线段913不与该铁芯94接触。在图11、图12及图13A、图13B中, 该第一基板91为玻璃纤维板或陶瓷材料。该第一导线段913为铜材料。该第二基板92,其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921及第二凹槽922,该第二贴合面921与该第二凹槽922之间横跨有金属材质的两个以上的第二导线段923,该第二导线段 923上具有第三电极点924及第四电极点925,该第三电极点924及第四电极点925设于该第二贴合面921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三电极点924或第四电极点925电性连接位于第二基板92上的第二电接点920,该第二电接点920上具有第二穿孔926,该第二穿孔926供该导电柱93穿入与该第二电接点92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 该第二贴合面921、第二凹槽922及第二导线段923上具有第二绝缘层927,该第二绝缘层 92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二导线段923且仅供第三电极点924及第四电极点925外露,使该第二导线段923不与该铁芯94接触。在图11、图12及图13A、图13B中,该第二基板92为玻璃纤维板或陶瓷材料。该第二导线段923为铜材料。该导电柱93,至少包括有一个第一导电柱931及第二导电柱932。该第一导电柱 931与该第二导电柱932插入于该第一电接点910的第一穿孔916或者第二电接点920的第二穿孔926中,与该第一电接点910或第二电接点920电性连接。该铁芯94,为中空的方形或圆形的环体,可以利用硅钢片堆栈组成或利用铁粉压制或烧结而成。该铁芯94配置于该第一基板91的第一凹槽912与第二基板92的第二凹槽922之间,借由该第一绝缘层917及第二绝缘层927将该铁芯94与该第一导线段913及第二导线段923相隔离以避免接触。请参阅图14、图1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组合主视与侧剖视示意图。如图14、图15所示该铁芯94配置于该第一基板91的第一凹槽912与第二基板92的第二凹槽922之间,借由该第一绝缘层917及第二绝缘层927将该铁芯94与该第一及第二导线段913及923相隔离以避免接触。在该第一基板91的第一贴合面911与该第二基板92的第二贴合面921贴合时,该第一导线段913的第二电极点915与该第二导线段923的第三电极点924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线段923的第四电极点925与该第一导线段 913的第一电极点914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线段913 与该第二导线段923电性连接后,形成缠绕于该铁芯94上的线圈组,即完成平板式的变压器结构。请参阅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在组装后,该第一基板91或第二基板92上具有第一导电柱931及第二导电柱932,该第一导电柱931及第二导电柱932供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可以电性连接于该电子装置95的主电路板951上使用。由于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与该电子装置95的主电路板951电性连接后,使该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呈表面粘着形态地电性连接在主电路板951上。在安装后,不但可以使电子装置95的壳体体积缩小,也使电子装置95的重量减轻,以达轻薄短小的设计目的。请参阅图17A、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7A、图17B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1至图15的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该第一基板91的一个侧面上具有第一贴合面911,该第一贴合面911上具有金属材质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导线段913,该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 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一电极点914或第二电极点915电性连接有位于第一基板91上的第一电接点910,该第一电接点910上具有第一穿孔916,该第一穿孔916供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一电接点91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一贴合面911及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绝缘层917,该第一绝缘层91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一导线段913并仅供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外露,使该第一导线段913不与该铁芯94(如图2)接触。该第二基板92,其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921及容置空间928,该第二贴合面921与该容置空间9 之间横跨有金属材质的两个以上的第二导线段923,该第二导线段 923上具有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该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设于该第二贴合面922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三电极点拟4或第四电极点925电性连接位于第二基板92上的第二电接点920,该第二电接点920上具有第二穿孔926,该第二穿孔拟6供该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二电接点92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二贴合面921、容置空间拟8及第二导线段923上具有第二绝缘层927,该第二绝缘层92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二导线段923并仅供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外露,使该第二导线段923不与该铁芯94接触。该铁芯94配置于该第二基板92的容置空间922,借由该第一绝缘层917及第二绝缘层927将该铁芯94与该第一导线段913及第二导线段923相隔离以避免接触。在该第一基板91的第一贴合面911与该第二基板92的第二贴合面921贴合时,该第一导线段913 的第二电极点915与该第二导线段923的第三电极点924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线段923的第四电极点925与该第一导线段913的第一电极点914电性连接,在该第一导线段913与该第二导线段923电性连接后,形成缠绕于该铁芯94上的线圈组,即完成平板式的变压器结构。请参阅图18、图1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及图18的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填入银胶后的示意图。如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1 至图15的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该第一基板91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一贴合面911及第一凹槽912,该第一贴合面911与该第一凹槽912之间横跨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沟槽919,该第一沟槽919内填入银胶材质的金属材料,以形成第一导线段913,该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该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 设于该第一贴合面911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一沟槽919的一端具有第一穿孔916,在注入银胶后形成第一电接点910,该第一穿孔916供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一电接点91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一贴合面911、第一凹槽912及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绝缘层917,该第一绝缘层91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一导线段913并仅供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外露,以使该第一导线段913不与该铁芯94(如图12)接触。该第二基板92,其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921及第二凹槽922,该第二贴合面921与该第二凹槽922之间横跨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沟槽929,该第二沟槽929内填入银胶材质的金属材料,以形成第二导线段923。该第二导线段923上具有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该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设于该第二贴合面921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二沟槽拟9上具有第二穿孔926,在银胶注入后形成第二电接点920,该第二穿孔 926供该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二电接点92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二贴合面921、第二凹槽922及第二导线段 923上具有第二绝缘层927,该第二绝缘层92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二导线段923并仅供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外露,使该第二导线段923不与该铁芯94接触。
11[0113]请参阅图20、图2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及图20的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填入银胶后的示意图。如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6 的平板式的变压器121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该第一基板91的一个侧面上具有第一贴合面 911,该第一贴合面911上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沟槽919,该第一沟槽919内填入有银胶材质的金属材料,以形成该第一导线段913,该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一沟槽919具有第一穿孔916,在银胶注入后形成第一电接点910,该第一穿孔916供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一电接点91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一贴合面911与该第一导线段913上具有第一绝缘层917,该第一绝缘层91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一导线段913并仅供第一电极点914及第二电极点915外露,使该第一导线段913不与该铁芯94接触。该第二基板92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921及容置空间928,该第二贴合面 921与该容置空间拟8之间横跨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沟槽929,该第二沟槽929内填入有银胶材质的金属材料,以形成该第二导线段923。该第二导线段923上具有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该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设于该第二贴合面921上。另外,该任意一个第二沟槽拟9上具有第二穿孔926,在银胶注入后形成第二电接点920,该第二穿孔拟6供该导电柱93的第一导电柱931或第二导电柱932穿入与该第二电接点920电性连接,以形成电源输入端或电源输出端。并且,该第二贴合面921、容置空间拟8及第二导线段923上具有第二绝缘层927,该第二绝缘层927用以覆盖两个以上第二导线段923并仅供第三电极点拟4及第四电极点925外露,使该第二导线段923不与该铁芯94(如图12)接触。请参阅图22、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的变压器的又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及图22的组合示意图。如图22、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板92被当做电子器物的内部电路板,直接在该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922,以供铁芯94置放于该第二凹槽922 中。同时再将第一基板91当成上盖,直接盖于第二基板(电路板)92上,该第二基板上92 具有输入及输出的传输导线9201,该传输导线9201与该第一基板91的第一电接点910电性连接,以取代导电柱93,使该变压器的设计与电路板融合一体。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 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设置于计算机主板上,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改良结构包含绝缘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并且该绝缘本体一侧开设有通槽;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信号传输模块具有布设线路的电路板,以及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输入端子组与输出端子组,其中该输入端子组通过该容置空间延伸设置于该通槽内,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线缆,该输出端子组与该计算机主板电性连接;滤波耦合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的该电路板上,并且该滤波耦合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该输入端子组与该输出端子组之间;金属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及第一保护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的该电路板上,并且该第一保护元件组电性连接至该滤波耦合元件组及该金属壳体,其中,该滤波耦合元件组包括平板式的变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供 RJ-45规格的外部线缆连接,所述输入端子组及所述输出端子组传输RJ-45规格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耦合元件组还包括第一防突波元件,电性连接至该平板式的变压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突波元件为瞬态电压抑制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组包括气体放电管及第二防突波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突波元件为高压电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突波元件瞬态电压抑制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改良结构还包括连接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该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二金属壳体,该第二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壳体电性连接,并且由所述金属壳体或该第二金属壳体的其中之一提供一个共用的接地接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模块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的变压器包括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一贴合面及第一凹槽,该第一贴合面与该第一凹槽之间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导线段,该第一导线段上具有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该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设于该第一贴合面上,该第一贴合面、第一凹槽及第一导线段上具有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供第一电极点及第二电极点外露;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上的一个侧面具有第二贴合面及第二凹槽,该第二贴合面与该第二凹槽之间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导线段,该第二导线段上具有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该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设于该第二贴合面上,该第二贴合面、第二凹槽及第二导线段上具有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供该第三电极点及第四电极点外露;及铁芯,配置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之间,其中,该第一基板的第一贴合面与该第二基板的第二贴合面贴合时,该第二电极点与该第三电极点电性连接,该第四电极点与该第一电极点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线段与该第二导线段电性连接后,形成缠绕于该铁芯上的线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保护元件的连接器改良结构,该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具有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信号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于信号传输模块上的滤波耦合元件组及第一保护元件组。该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布设线路的电路板及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输入端子组及输出端子组。该滤波耦合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该输入端子组与该输出端子组之间,提供滤波耦合作用。该第一保护元件组电性连接于该信号传输模块的该电路板上,并且该第一保护元件组电性连接至该滤波耦合元件组及该金属壳体。该滤波耦合元件组包括平板式的变压器,该平板式的变压器以该电路板直接洗成,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借由以上各元件的相互配合,连接器对静电或雷击的防护能力得以提升。
文档编号H01R13/66GK202076619SQ2011200684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
发明者张乃千 申请人:张乃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