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14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稳定电性连接软性传输单元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 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电连接器是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电连接器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电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 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利用上盖抵压软性排线使其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由于上盖枢设旋转于导电端子上,有时还是会产生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接触不良与不可靠的问题,所以容易导致有客诉问题的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有效的提高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间电性接触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从而大幅度减少客诉问题的产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于该容置空间两侧各设有一弹性止退部,该弹性止退部与该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该弹性止退部包括一弹片部及自该弹片部朝上方突起的一锁定部,该弹性止退部上设有一操作部,该操作部朝上方延伸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且与该弹性止退部一体成型;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及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金属壳体设有一框体及至少一接地弹片,该框体包围该绝缘本体外周围。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通道,该通道与该容置空间及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互连通,该操作部穿过该通道延伸至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该操作部包括一按压部以及一定位部,该按压部位于该框体外,该定位部位于该框体内。
3[0013]该弹片部包括自该绝缘本体底部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自该第一水平部末端向上反折的一弯折部以及自该弯折部末端延伸的一第二水平部,该第一水平部与该第二水平部上下相对设置以使该弹片部呈U字形。该第二水平部朝着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延伸。该锁定部面向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导斜面,背向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垂直面。该锁定部与该操作部皆设置于该弹片部的自由端上,且该锁定部较该操作部更靠近于一软性传输单元。该金属壳体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该框体包括一上壳、一下壳以及一后壳,该后壳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该后壳抵靠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该后壳上设有该接地弹片。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孔洞,该接地弹片通过该孔洞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可上下移动的弹性止退部,其可在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容置空间内时,直接将软性传输单元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弹性止退部可用来取代现有电连接器的上盖来达到卡合锁定与解除锁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电连接器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此外,金属壳体上设有接地弹片可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还可达到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的电连接器于操作部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的电连接器于操作部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6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可用与软性传输单元6相互连结,电连接器1主要包含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4及金属壳体5。绝缘本体2具有一容置空间20及数个端子插槽26。容置空间20于绝缘本体2 的前侧设有可供软性传输单元6通过置入的开口周缘21,其内部两侧各设有一弹性止退部
4观。由绝缘本体2上表面两侧向下延伸各设有一与容置空间20相连通的通道22,且上表面还设有与容置空间20相连通的数个孔洞24。弹性止退部28与绝缘本体2 —体成型,其包括一弹片部23及自弹片部23朝上方突起的锁定部25,弹性止退部观上设有一操作部27, 操作部27朝上方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且与弹性止退部28 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7穿过通道22延伸至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于弹片部23 的自由端上设有锁定部25,弹片部23包括自绝缘本体2底部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231、自第一水平部231末端向上反折的一弯折部233以及自弯折部233末端延伸的一第二水平部 235,第一水平部231与第二水平部235上下相对设置以使弹片部23呈U字形,且第二水平部235朝着容置空间20的开口延伸。锁定部25面向于容置空间20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导斜面251,背向于容置空间20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垂直面253。当软性传输单元6 —端进入容置空间20内一定位置时,软性传输单元6两侧的缺口 62可与锁定部25相互作用,以达到止退固定的目的。数个导电端子4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插槽沈中。每一导电端子4具有一位于容置空间20内的接触端41及延伸出于绝缘本体2外的焊接端42,接触端41可与插入容置空间20内的软性传输单元6相互电性接触,焊接端42则焊接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整体主要是由一框体50及数个接地弹片56 经过金属冲压一体成型所组成。框体50包围绝缘本体2外周围,其包括上壳502、下壳504 及连接上壳502与下壳504的后壳506,后壳506抵靠于绝缘本体2后侧,并设有数个接地弹片56弯折通过绝缘本体2上表面上的孔洞M后延伸至容置空间20内,接地弹片56与导电端子4呈上下相对设置以夹持软性传输单元6。软性传输单元6插入容置空间20内时,弹性止退部28的锁定部25可干涉于软性传输单元6的缺口 62,借以将软性传输单元6固定。实际操作时,使用者可以手指下压于操作部27,以使弹片部23向下推,同时带动锁定部25向下移动,例如当使用者欲将软性传输单元6插入电连接器1时,可先按压操作部27,再插入软性传输单元6,而后再释放操作部 27,使锁定部25向上移动与缺口 62卡合。同样的,当欲取出软性传输单元6时,可先按压操作部27,再拔出软性传输单元6,以达到解锁的目的。另外由于锁定部25本身具有导斜面251的设计,在插入软性传输单元6阶段,即使不按压操作部27,也能达到定位卡合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7在上下移动时不能干扰到软性传输单元6,因此在设计上将锁定部25较操作部27更靠近于软性传输单元6,如图5的立体剖面图所示,由于锁定部25与操作部27皆设置于弹片部23的自由端上,所以锁定部25的位置必须较操作部27 更靠近于软性传输单元6,如此使得操作部27在作用时不会妨碍到软性传输单元6的退出。 操作部27包括一按压部271以及一定位部273,按压部271位于框体50外,定位部273位于框体50内,如此使得操作部27受到定位部273的限制而可稳定地在框体50内上下移动却又不妨碍使用者操作按压部271。软性传输单元6夹设于接地弹片56与导电端子4之间,因此会受到来自于接地弹片56与导电端子4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上下弹力挟持。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的弹性止退部观的锁定部25、接地弹片56与导电端子4皆是利用上下方向的干涉卡合或挟持,来达到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如此可得到较为稳定地电性连接的效果。
5[0037]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止退部观的弹片部23从绝缘本体2的底部延伸呈U字形结构,然不限于此,亦可将弹片部23从绝缘本体2的两侧壁或后壁上延伸出来, 只要其能提供锁定部25与操作部27可以产生上下移动即可。软性传输单元6上设有一金属层,金属层与金属壳体5的接地弹片56电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此软性传输单元6为软性排线(FFC),此金属层为铝箔,然不限于此,软性传输单元6亦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此金属层亦可为银胶涂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弹性止退部,借由控制此弹性止退部的上下移动,来达到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此种上下挟持固定的方式比较不会影响到软性传输单元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的可靠度,因此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此外,弹性止退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可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再者,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金属壳体上还设有数个接地弹片,接地弹片与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的缝隙可用来挟持软性传输单元,如此不但可以达到软性传输单元与导电端子之间稳固地电性连接关系外,并且还可达到将接地弹片紧密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的目的, 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还可达到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于该容置空间两侧各设有一弹性止退部,该弹性止退部与该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该弹性止退部包括一弹片部及自该弹片部朝上方突起的一锁定部,该弹性止退部上设有一操作部,该操作部朝上方延伸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且与该弹性止退部一体成型;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及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金属壳体设有一框体及至少一接地弹片,该框体包围该绝缘本体外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通道,该通道与该容置空间及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互连通,该操作部穿过该通道延伸至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部包括一按压部以及一定位部, 该按压部位于该框体外,该定位部位于该框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片部包括自该绝缘本体底部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自该第一水平部末端向上反折的一弯折部以及自该弯折部末端延伸的一第二水平部,该第一水平部与该第二水平部上下相对设置以使该弹片部呈U字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水平部朝着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部面向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导斜面,背向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设有一垂直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部与该操作部皆设置于该弹片部的自由端上,且该锁定部较该操作部更靠近于一软性传输单元。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括一上壳、一下壳以及一后壳,该后壳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该后壳抵靠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该后壳上设有该接地弹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孔洞,该接地弹片通过该孔洞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于容置空间两侧各设有一弹性止退部,弹性止退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该弹性止退部包括一弹片部及自弹片部朝上方突起的一锁定部,弹性止退部上设有一操作部,操作部朝上方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外且与弹性止退部一体成型。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金属壳体设有一框体及接地弹片,框体包围绝缘本体外周围。
文档编号H01R13/6591GK202150589SQ20112021850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林贤昌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