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29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尤指可利用座体上组装的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定位有排线,使排线与座体内部定位的复数导电端子间不需经由焊接方式即可方便组装,并达到结构稳定且可有效缩减エ时与成本的功效。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而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都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各个角落,且时下电子产品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而为了能使各种电子产品体积缩小,因此,电子产品内部电路板上的电子零组件的构造,则需要更为微小化且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也需要加強,以适应目前电子产品发展趋势。 然而,正因目前电脑的设计愈来愈趋向于微型化,使其内部可供放置电子装置(如硬盘、光驱等)的空间则也趋于窄小,也造成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及其连接器都需配合予以改变,才能充分应用电脑内部有限的空间,因此,为了考虑这些周边设备的共通性、可支援设备数量,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的效能,便发展出有具有不同传输规格介面的连接器。再者,现今市面上的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复数导电端子及缆线,并在缆线与导电端子结合上,直接采用锡焊方式来进行连接,但因此种锡焊作业的方式上较为繁琐与不便且较不环保外,另ー方面因相邻导电端子的间距较小,尤其是多根缆线在一起时便容易造成空焊、连焊,甚至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焊接;此外,也有业者采用先将导电端子与电路板进行焊接,再将缆线焊接于电路板上后,使导电端子与缆线间可通过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此种虽可改善缆线直接焊接于导电端子上所造成的不便与困难,但也因此增加了多一次组装、焊接エ序造成整体エ时与成本仍无法有效降低,且缆线容易因绝缘座体插拔对接时产生电路板上的焊料结构破坏或剥离的情况,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连接器于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新型诞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第一盖板及第ニ盖板,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所具有的基座前侧壁面处设有至少ー个对接部,并在对接部上设有复数端子槽及端子槽内定位的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一侧处设有接触部,并于接触部的另ー侧处设有贯穿至基座后侧处且供预设排线电性对接的连接部,在基座两个相对外侧处分别朝外延伸设有扣持部;该第一盖板所具有的基部前侧壁面处垂直设有供预设排线一端卡入的复数卡线槽,并在基部上方处形成有至少ー个供预设排线跨过后向下弯折的第一凹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扣持于座体对应的扣持部上的第 ^扣部;该第二盖板所具有的基部前侧壁面处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壁面处的预设排线上,并在基部下方处形成有至少ー个供预设排线穿过拉出至外部的第二凹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扣持于座体对应的扣持部上的第二卡扣部。 该座体内部形成有对接空间,且对接空间内部设有至少ー个由基座前侧壁面处朝外延伸的悬空状对接部。该座体的基座后侧壁面处垂直设有能够与第一盖板的卡线槽相对迫紧于预设排线上的复数纳线槽。该第一盖板位于卡线槽周围形成有能够导引预设排线卡入于卡线槽内的定位边框。
·[0014]该座体的基座后侧壁面处设有复数扣接槽,而第一盖板前侧壁面处设有呈上下交错状的复数第一凸扣及扣槽,且第一凸扣扣持于基座的扣接槽内,并想第二盖板前侧壁面处设有扣持于第一盖板的扣槽内的复数第二凸扣。该座体的扣持部具有至少ー个扣孔,并于扣孔前侧壁面上下两侧处向后凹设有卡持槽,而第一盖板的第一卡扣部具有至少ー个第一支臂,并于第一支臂末端形成有扣持于扣孔内的第一^^勾,在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扣部具有上下相対的第二支臂,且两个第二支臂末端形成有扣持于卡持槽内的第二卡勾。该座体的扣持部位于扣孔内侧处设有接合孔,而第一盖板的第一^^扣部内侧处都设有穿孔,并在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扣部内侧处设有穿过穿孔后伸入于座体对应的接合孔中的定位柱。该座体的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上由后向前剖设有供预设排线一端压接的切槽,而第一盖板的基部位于卡线槽上则凹设有供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伸入且呈交错状的复数孔洞。该第一盖板的基部后侧壁面处垂直设有复数定位槽,且位于定位槽两侧处垂直形成有能够导引预设排线跨过第一凹部后向下弯折卡入于定位槽内的限位挡块。该第二盖板的基部前侧壁面处垂直形成有能够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壁面处向下弯折的预设排线上的复数定位凸肋。该第二盖板的基部上方处向前延伸设有顶板。该第二盖板的第二凹部具有槽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座体的基座上设有可供复数导电端子定位的对接部,并于基座两侧处设有扣持部,而第一盖板的基部前侧处设有可供排线卡入的复数卡线槽,即可将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第扣部为扣持于扣持部上,同时使导电端子上的连接部与排线电性对接,且排线跨过基部上方处的第一凹部后向下弯折,再穿过基部下方处的第二凹部后拉出至外部,便可将第二盖板的基部前侧处为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的排线上,且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扣持于扣持部上形成稳固的定位,使排线与座体的复数导电端子间不需经由焊接方式即可方便对位组装,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且信号传输良好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板位于卡线槽周围形成有呈U形状的定位边框,使排线一端沿着定位边框不需准确对位即可向下简易卡入于卡线槽内,且排线一端抵持于定位边框底部形成挡止定位,当第一盖板组装于座体上时,可将排线一端分别由导电端子上对应的连接部压接于切槽内形成电性对接,并使第一盖板的卡线槽与座体的纳线槽相对迫紧于排线上形成稳固定位,以避免因二次组装エ序及繁琐的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便与困难等问题,并达到有效缩减焊接作业上耗费的エ时与成本。本实用新型当第二盖板组装于座体上时,可利用第二盖板前侧处的复数定位凸肋抵持于排线上来迫紧于第一盖板后侧处的定位槽内,即可通过第二盖板增加排线抗拉拔与固持力量,用以避免排线因座体插拔对接时所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同时防止排线与导电端子发生信号传输不良或电性对接失效的缺失。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板与排线、座体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板与排线、座体组装时的俯视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板与排线、座体组装后的俯视剖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盖板与座体、排线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盖板与座体、排线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盖板与座体、排线组装后另ー视角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_座体;10-对接空间;11-基座;Ill-纳线槽;112-扣接槽;12-对接部;121-端子槽;13_导电端子;2_第一盖板;21_基部;210_孔洞;211_卡线槽;2111-定位边框;212_第一凹部;213-定位槽;2131_限位挡块;3_第二盖板;31_基部;311-定位凸肋;312-第二凸扣;313-第二凹部;3131_槽孔;4_排线;41_芯线;131_接触部;132-连接部;1321-切槽;14-扣持部;141-扣孔;142-卡持槽;143-接合孔;214_第一凸扣;215_扣槽;22_第一卡扣部;221_第一支臂;222_第一卡勾;223_穿孔;32_第二卡扣部;321-第二支臂;322_第二卡勾;323_定位柱;33_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于完全了解。请參阅图I、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导电端子的立体外观图及第ー盖板与排线、座体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座体I、第一盖板2及第ニ盖板3,其中该座体I具有基座11,并在座体I内部形成有对接空间10,其对接空间10内部设有至少ー个由基座11前侧壁面处朝外延伸的悬空状对接部12,且对接部12上下两侧表面上设有贯穿至基座11后侧处的复数端子槽121及端子槽121内定位的导电端子13,而导电端子13 —侧处设有接触部131,并在接触部131的另ー侧处设有呈交错状穿出基座11后侧处的连接部132,且各连接部132上都由后向前剖设有切槽1321。[0040]再者,基座11后侧壁面位于端子槽121上下两侧处垂直设有复数纳线槽111,且位于纳线槽111间设有呈上下交错状的复数扣接槽112,而基座11两个相对外侧处则分别朝外延伸设有具有至少ー个水平扣孔141的扣持部14,并于扣孔141前侧壁面上下两侧处向后凹设有卡持槽142,且两个扣持部14位于扣孔141内侧处都设有一水平接合孔143。该第一盖板2具有基部21,并于基部21前侧壁面处垂直设有复数卡线槽211,其卡线槽211上凹设有宽度较大呈交错状的复数孔洞210,且位于卡线槽211周围形成有呈U形状(也称为“门”字形)的定位边框2111,而基部21上方处则形成有至少ー个连通至卡线槽211的第一凹部212,并于基部21后侧壁面处垂直设有复数定位槽213,且位于定位槽213两侧处垂直形成有限位挡块2131,再于卡线槽211间设有呈上下交错状的复数第一凸扣214及扣槽215,而基部21位于卡线槽211两侧同向延伸有具有至少ー个第一支臂221的第 ^扣部22,并于第一支臂221末端形成有一向内转折的第勾222,且两个第扣部22位于第一支臂221内侧处都设有一水平穿孔223。该第二盖板3具有基部31,并于基部31前侧壁面处垂直形成有复数定位凸肋311,其定位凸肋311间呈上下交错状的复数第二凸扣312,且位于第二凸扣312外侧下方处形成有至少ー个第二凹部313,而基部31位于抵持面311两侧则同向延伸有具上下相对的第二支臂321的第二卡扣部32,其两个第二支臂321末端相对内侧处形成有一向内转折的第二卡勾322,且两个第二卡扣部32位于第二支臂321内侧处都设有一水平定位柱323,又,基部31上方处向前延伸设有顶板33。请同时參阅图2、图3、图6、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第一盖板与排线、座体组装时的俯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俯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利用座体I上组装的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定位有排线4,使排线4与座体I内部定位的复数导电端子13间不需经由焊接即可方便进行对位组装,且该排线4内部穿设有复数芯线41,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至少一个排线4一端为沿着第一盖板2基部21前侧壁面处的定位边框2111顺利的向下卡入于卡线槽211内,使排线4不需准确的对位即可简易将排线4导引卡入于卡线槽211内,且排线4 一端抵持于定位边框2111底部形成挡止定位,即可将排线4预置定位于第一盖板2上而不易产生任意偏摆或晃动的情況,以利于第一盖板2与座体I进行组装结合。而后便可将第一盖板2两侧同向延伸的第一卡扣部22为以第一支臂221穿入于座体I两侧处扣持部14对应的扣孔141中,并使第一支臂221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第勾222便会扣持于扣孔141内,且待第一盖板2推入至定位,便可将排线4 一端为分别由导电端子13上对应的连接部132压接于切槽1321内,而导电端子13上的连接部132则分别伸入卡线槽211上对应的孔洞210中,便可利用切槽1321将排线4外部包覆层予以刺破,使缆线4内部的芯线41与导电端子13的连接部132形成电性对接,且可通过第ー盖板2的卡线槽211与座体I的纳线槽111相对迫紧于排线4上,其第一凸扣214扣持于扣接槽112内,而使排线4 一端夹持于第一盖板2与座体I间形成稳固的定位状态,以此结构设计,使排线4与座体I的导电端子13间不需经由焊接方式即可方便组装对位,以避免因二次组装エ序及繁琐的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便与困难等问题,并达到有效缩减焊接作业上耗费的エ时与成本。请搭配參阅图8、图9、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盖板与座体、排线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及另ー视角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第二盖板3组装于座体I上时,先将排线4的另一端为向后跨过于基部21上方处的第一凹部212,并利用基部21后侧壁面处的复数限位挡块2131导引排线4顺利的向下弯折卡入于定位槽213内后,再将排线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二盖板3下方处的第二凹部313所具可为一穿孔或透槽的槽孔3131后横向拉出至外部。续将第二盖板3组装于座体I上,使第二盖板3两侧同向延伸的第二卡扣部32为以上下相対的第二支臂321扣持于座体I两侧处的扣持部14,并使第二支臂321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第二卡勾322便会扣持于扣孔141上下两侧处对应的卡持槽142内,同时凭借定位柱323穿过第一盖板2的穿孔223后伸入于座体I对应的接合孔143中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第二盖板3组装于座体I上更为平稳顺利,当第二盖板3推入至定位后,可使第二盖板3的顶板33罩覆于第一盖板2上方处,并利用第二盖板3前侧壁面处的复数定位凸肋311抵持于排线4上来迫紧于第一盖板2的定位槽213内,同时将第二盖板3的 第二凸扣312扣持于第一盖板2的扣槽215内,即可通过第二盖板3增加排线4的抗拉拔与固持力量,用以避免排线4因座体I插拔对接时所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況,同时防止排线4与导电端子13发生信号传输不良或电性对接失效的缺失,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且信号传输良好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ー实用性优异的创作。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第一盖板及第ニ盖板,其特征在于 该座体所具有的基座前侧壁面处设有至少ー个对接部,并在对接部上设有复数端子槽及端子槽内定位的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一侧处设有接触部,并于接触部的另ー侧处设有贯穿至基座后侧处且供预设排线电性对接的连接部,在基座两个相对外侧处分别朝外延伸设有扣持部; 该第一盖板所具有的基部前侧壁面处垂直设有供预设排线一端卡入的复数卡线槽,并在基部上方处形成有至少ー个供预设排线跨过后向下弯折的第一凹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扣持于座体对应的扣持部上的第一卡扣部; 该第二盖板所具有的基部前侧壁面处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壁面处的预设排线上,并在基部下方处形成有至少ー个供预设排线穿过拉出至外部的第二凹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扣持于座体对应的扣持部上的第二卡扣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部形成有对接空间,且对接空间内部设有至少ー个由基座前侧壁面处朝外延伸的悬空状对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基座后侧壁面处垂直设有能够与第一盖板的卡线槽相对迫紧于预设排线上的复数纳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板位于卡线槽周围形成有能够导引预设排线卡入于卡线槽内的定位边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基座后侧壁面处设有复数扣接槽,而第一盖板前侧壁面处设有呈上下交错状的复数第一凸扣及扣槽,且第一凸扣扣持于基座的扣接槽内,并想第二盖板前侧壁面处设有扣持于第一盖板的扣槽内的复数第二凸扣。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扣持部具有至少ー个扣孔,并于扣孔前侧壁面上下两侧处向后凹设有卡持槽,而第一盖板的第一卡扣部具有至少ー个第一支臂,并于第一支臂末端形成有扣持于扣孔内的第一^^勾,在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扣部具有上下相対的第二支臂,且两个第二支臂末端形成有扣持于卡持槽内的第二卡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扣持部位于扣孔内侧处设有接合孔,而第一盖板的第一卡扣部内侧处都设有穿孔,并在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扣部内侧处设有穿过穿孔后伸入于座体对应的接合孔中的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上由后向前剖设有供预设排线一端压接的切槽,而第一盖板的基部位于卡线槽上则凹设有供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伸入且呈交错状的复数孔洞。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板的基部后侧壁面处垂直设有复数定位槽,且位于定位槽两侧处垂直形成有能够导引预设排线跨过第一凹部后向下弯折卡入于定位槽内的限位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板的基部前侧壁面处垂直形成有能够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壁面处向下弯折的预设排线上的复数定位凸肋。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板的基部上方处向前延伸设有顶板。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凹部具有槽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于座体的基座上设有可供复数导电端子定位的对接部,并于基座两侧处设有扣持部,而第一盖板的基部前侧处设有可供排线卡入的复数卡线槽,且排线跨过基部上方处的第一凹部后向下弯折,即可将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第一卡扣部为扣持于扣持部上,同时使导电端子上的连接部与排线电性对接,另第二盖板的基部前侧处为抵持于第一盖板后侧的排线上,且排线穿过基部下方处的第二凹部后拉出至外部,再将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第二卡扣部则扣持于扣持部上形成稳固的定位,使排线与复数导电端子间不需经由焊接方式即可方便对位组装,并达到结构稳定且可有效缩减工时与成本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651461SQ2012202587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严琼威 申请人:欣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