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0143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纤维正极、纤维负极、电解质、隔膜纤维和外封装层。纤维正极(纤维负极)又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上的电化学活性材料。其中隔膜纤维为绝缘的纤维以一定的螺距缠绕在其中一根工作电极表面构成,以防止两电极直接接触引起的短路。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可以相互缠绕或者平行放置,并置于柔性的外封装层中,电解质充满在外封装层及两工作电极之间。这种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的储能,同时还赋予储能电池良好的柔性及便携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明的这种纤维状的化学储能电源结构使用于所有类型的化学储能电源,可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生活中的电源形式。
【专利说明】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化学储能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柔性,可编织,便携式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人类社会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绿色的能源和高效储能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化学电源作为一种基于氧化还原化学反应的一种高效储能设备,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产业界的重视。常见的化学电源包括锌锰碱性一次电池,锌锰碱性二次电池,镍锌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银锌二次电池及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等等。这些电池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锌锰碱性电池以其廉价著称,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的储能密度而受到广泛研究,镍氢二次电池和铅蓄电池以其安全,稳定性而广泛应用到电动汽车中。
[0003]近些年来,柔性电子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柔性储能设备的发展。传统的化学电源结构基本都是基于三明治结构,由二维平面的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其进一步通过卷曲,组成硬性的圆柱状、长方体状或者其它形状的化学电源。这样,传统硬性的化学电源并不能满足柔性电子储能设备的要求。为此,研究者们进一步提出发展了柔性化学储能电源,比如柔性的锂离子电池,柔性可拉伸的锌锰一次电池等。相比于硬性结构的超级电容器,柔性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然而,这些柔性电池仍是基于二维平面三明治结构,使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其便携性或者特殊的空间限制其组装等。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该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具有高效,高柔性,可编织及便携式的性能,可以有效地解决柔性储能设备应用多样化的需求。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种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包括纤维正极、纤维负极、电解质、隔膜纤维和外封装层;所述的隔膜纤维缠绕在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中的至少一根电极上;所述的电解质填充在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所述的外封装层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又分别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基底外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包括金属丝或非金属导电丝或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的丝状结构。
[0010]具体地,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可以采用金属丝,包括不锈钢纤维、镍纤维;或非金属导电丝,例如碳基导电纤维,包括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石墨烯纤维;导电高分子纤维,包括PEDOT:PSS纤维、聚苯胺纤维、聚噻吩纤维;无机导电化合物纤维以及有机/无机导电复合纤维等;还可以是在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皮;也可以包括一芯和若干层皮,芯和内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或非导电性材料,皮逐层包裹在芯的外侧,最外层的皮为导电性材料。所述导电性材料为有机导电材料或无机导电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可以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其切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长方形、椭圆形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的直径可以在Iym-1mm之间,优选直径为5 μ m-100 μ 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化学活性材料的类型取决于所要制备电池的类型。例如,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正极的电化学活性材料可以是LiCoO2, LiMn2O4, LiFePO4, S等,负极的电化学活性材料可以是石墨,硅等。对于锌锰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活性材料是MnO2,负极的电化学活性材料是锌。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纤维正级和纤维负极的材料,优选表面涂覆具有导电物质或者本身导电的高分子塑料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石墨烯纤维,不锈钢纤维和镍纤维等轻质、廉价及高柔性的纤维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均可为一个或多个。
[0016]进一步地,所述隔膜纤维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聚偏氟乙烯塑料纤维、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腈纶聚酯纤维、芳纶纤维、漆包线、细棉线、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封装层的材料为隔水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
[0018]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0019]I)分别在导电丝状基底上包覆电化学活性材料,形成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即工作电极;
[0020]2)在上述工作电极中至少一个电极的表面缠绕隔膜纤维或者包裹多孔高分子隔膜;
[0021]3)将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组装成相互平行或缠绕的结构;
[0022]4)将组装好的工作电极置于一外封装层内;
[0023]5)在工作电极与外封装层之间填充电解质,形成纤维化学储能电源。
[0024]对于不同的电源体系,正负电极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其常见的任何制备手段,如先配制相应电化学活性材料的浆料,通过电极浸入浆料中再取出烘干除去溶剂的方法制备(提拉法);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水热法,电化学法在电极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的电化学活性材料等等。
[0025]优选的电极制备方法为提拉法,包覆的材料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一般为电化学活性材料50-90%,导电剂1-25%和粘结剂1-25%。
[0026]电极包覆的材料的制备厚度可根据其本身的电容性质来确定,一般优选的包覆的材料厚度在100nm-50 μ m。
[0027]在传统化学储能电源中,隔膜能够将正负电极隔开,防止两电极直接接触导致的短路(或漏电);并且,隔膜还需是多孔薄膜,从而有利于电解液中离子的扩散;此外,隔膜还需具有高的耐电解液的腐蚀程度。[0028]在我们设计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隔膜的设计和选择同样尤为重要。这里,我们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使用于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隔膜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纤维储能电源在弯折时两纤维电极的直接接触,同时还可以构成高效的离子传输通道。具体的设计如下:
[0029]我们在纤维正极(或者纤维负极)的表面均匀地缠绕绝缘的隔膜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纤维,尼龙纤维,漆包线,细棉线等;缠绕的疏密程度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极直径和应用形式选择,如对于直径为100 μ m的工作电极,优选的隔膜纤维直径在10 μ m-200 μ m之间,优选的缠绕螺距为I μ m-500 μ m之间。
[0030]相比于传统的隔膜材料,我们使用的这种隔膜纤维不需要具备多孔的特性,内部的离子可以通过螺距通道传输,从而这种隔膜纤维在材料的选择上更为丰富,一些传统隔膜不能使用的材料都可以用于我们这种隔膜纤维,如聚四氟乙烯塑料纤维,聚偏氟乙烯塑料纤维等等,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隔膜的制备成本和最终化学储能电源的成本。
[0031]正如前面提到的目前的化学电源有多种多样,其性能和其所使用的材料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提出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在其工作原理上和传统的化学电源一样,因此该结构同样适用于各种化学电源体系。
[0032]电解质的选择是根据具体采用的化学电源类型来确定。如对于碱性二次电池(锌锰电池、银锌电池、镍氢电池,锌氧电池等等),一般电解液是碱性的KOH水溶液或者含有高分子(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醇等)的碱性凝胶溶液。对于锂离子电池,一般的电解液是LiPF6的乙腈/碳酸丙烯酯溶液,其溶剂也可以是其它低挥发性,低毒性,高沸点,高燃点的有机溶剂或者离子液体,或者是溶有高分子(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醇等)的准固态电解液。源于对纤维储能电源的封装和实际使用考虑,我们优选的材料尽可能是该电源类型所能使用的凝胶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
[0033]这里我们以几个体系的化学电源为例来说明。对于锌锰碱性电池,纤维正极使用的电化学活性材料成分为二氧化锰(重量比50-90%),导电剂(1-25%),粘结剂(1-25%);纤维负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锌粉(重量比50-90%),添加剂(如氧化锌,氧化铋等有助于降低氢的析出材料,1_25%),粘结剂(1-25%);电解液为碱性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或高分子凝胶溶液;对于镍锌二次电池,纤维正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碱式氢氧化镍(NiOOH重量比50-90%),导电剂(如石墨粉,乙炔碳等1_25%),粘结剂(如偏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四氟乙烯等1-25%);纤维负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锌粉(重量比50-90%),添加剂(如氧化锌,氧化铋等有助于降低氢的析出材料,1_25%),粘结剂(1-25%);电解液为碱性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或高分子凝胶溶液;对于银锌二次电池,纤维正极的电化学活性材料成分为氧化银(重量比50-90%),导电剂(如石墨粉,乙炔碳1-25%),粘结剂(如偏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四氟乙烯等1-25%);纤维负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锌粉(重量比50-90%),添加剂(如氧化锌,氧化铋等有助于降低氢的析出材料,1_25%),粘结剂(1-25%);电解液为碱性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或高分子凝胶溶液;对于锂离子电池,纤维正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高电位锂离子嵌入的活性材料(重量比50-90%),如LiFePO4, LiMn2O4, LiCoO2,单质硫等,导电剂(如石墨粉,乙炔碳1_25%),粘结剂(如偏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四氟乙烯等1-25%);纤维负极使用的电化学材料成分为低电位锂离子嵌出的活性材料(重量比50-90%),如石墨,Li4Ti5O12,单质硅等,导电剂(如石墨粉,乙炔碳1-25%),粘结剂(如偏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四氟乙烯等1-25%);电解液为含有锂离子盐的有机溶液或者高分子凝胶溶液等。
[00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5]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拓展柔性化学储能电源在能源及柔性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储能,高柔性,可编织及便携式的纤维状柔性储能电源。通过多根纤维储能电源的串并联,可纺织成各式各样的柔性模块,并且有可能嵌入到我们生活中的衣服、帽子或窗帘中。总之,这种纤维柔性不仅可以实现应用的多样化,同时在器件的制备工艺上也可以采用提拉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具有潜在的优势。
[0036]另外,相对于传统的隔膜材料,我们使用的这种隔膜纤维不需要具备多孔的特性,内部的离子可以通过螺距通道传输,从而这种隔膜纤维在材料的选择上更为丰富,一些传统隔膜不能使用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塑料纤维,聚偏氟乙烯塑料纤维等等,都可以用作本发明的隔膜纤维,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隔膜的制备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3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轴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径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的恒电流放电曲线,电流为50 μ A ;
[004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的恒电流放电曲线,电流为
0.1mA ;
[0042]其中:1一导电丝状基底,2—电化学活性材料,3—隔膜纤维,4一电解质,5—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实施例一、
[0045]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锌锰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0046]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包括导电丝状基底1,电化学活性材料2,隔膜纤维3,电解质4和外套管5。电化学活性材料2 —般为多孔活性物质薄膜结构,活性物质薄膜包附在导电丝状基底I外表面。绝缘的隔膜纤维3均匀地缠绕在电化学活性材料2的外表面。导电丝状基底1、电化学活性材料2和隔膜纤维3共同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主体。器件的主体插入外套管5后,在外套管5内再填充电解质4,构成一个完整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单元。
[0047]本实施例基于锌锰电池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以不锈钢丝作为导电丝状基底,包覆二氧化锰薄膜的不锈钢丝为纤维正极;包覆金属锌薄膜的不锈钢丝为纤维负极;以绝缘的漆包线作为隔膜纤维均匀的缠绕在纤维正极的表面,纤维负极与纤维正极平行紧挨放置,电解质填充在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
[0048]基于锌锰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正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不锈钢丝(直径100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二氧化锰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二氧化锰薄膜。其中,二氧化锰浆料的成分为75% (重量比)的二氧化锰,10%的石墨粉和15%的聚偏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基于锌锰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负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不锈钢丝(直径100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金属锌膏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金属锌薄膜。其中,金属锌膏浆料的成分为75% (重量比)的金属锌粉,6%的氧化锌粉末,4%的三氧化二铋,和15%的聚偏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如图1结构所示,将绝缘的漆包线均匀的缠绕在正极的表面(漆包线直径200 μ m,螺距200 μ m),负极于之平行紧挨放置,并将其放入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灌入的电解液为氯化铵:氢氧化钾:水(重量比26:8.8:62.2)的碱性溶液。在二电极体系下,测量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充放电的曲线参见图3。图中显示,在50微安的放电电流下,1.4V-1.2V的放电平台下,电池持续放电3.5小时。
[0049]实施例二、
[0050]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镍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0051]本实施例基于镍锌电池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以石墨烯纤维作为导电丝状基底,包覆氢氧化镍薄膜的石墨烯纤维为纤维正极;包覆金属锌薄膜的石墨烯纤维为纤维负极;以绝缘的漆包线作为隔膜纤维均匀的缠绕在纤维正极的表面,三根纤维负极与一根纤维正极平行紧挨放置,电解质填充在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
[0052]基于镍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正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石墨烯纤维(直径5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碱式氢氧化镍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氢氧化镍薄膜。其中,碱式氢氧化镍浆料的成分为90% (重量比)的碱式氢氧化镍,1%的石墨粉和9%的四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基于镍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负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石墨烯纤维(直径5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金属锌膏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金属锌薄膜。其中,金属锌膏浆料的成分为90% (重量比)的金属锌粉,0.5%的氧化锌粉末,0.5%的三氧化二铋,和9%的聚偏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将绝缘的漆包线均匀的缠绕在正极的表面(漆包线直径100 μ m,螺距200 μ m),将三根负极于之平行紧挨放置,并将其放入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灌入的电解液为氯化铵:氢氧化钾:水(重量比26:8.8:62.2)的碱性溶液。
[0053]实施例三、
[0054]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0055]本实施例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以不锈钢丝作为导电丝状基底,包覆LiCoO2薄膜的不锈钢丝为纤维正极;包覆Li4Ti5O12薄膜的不锈钢丝为纤维负极;以绝缘的漆包线作为隔膜纤维均匀的缠绕在纤维正极的表面,纤维负极与纤维正极平行紧挨放置,电解质填充在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
[0056]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正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不锈钢丝(直径100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LiCoO2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LiCoO2薄膜。其中,LiCoO2浆料的成分为70% (重量比)的LiCoO2, 20%的乙炔碳和10%的聚偏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负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不锈钢丝(100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Li4Ti5012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Li4Ti5O12薄膜。其中,Li4Ti5O12浆料的成分为70% (重量比)的Li4Ti5O12, 20%的乙炔碳和10%的聚偏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如图1结构所示,将绝缘的漆包线均匀的缠绕在正极的表面(漆包线的直径200 μ m,缠绕螺距为500μπι),负极于之平行紧挨放置,并将其放入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灌入的电解液为IM的LiPF6的乙腈/丙烯酸甲酯(体积比1:1)。在二电极体系下,测量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在100微安的放电电流下,电池可以持续放电3小时。放电平台在0.9V左右。
[0057]实施例四、
[0058]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银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0059]本实施例基于银锌电池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以PED0T:PSS纤维作为导电丝状基底,包覆氧化银薄膜的PEDOT: PSS纤维为纤维正极;包覆金属锌薄膜的PEDOT: PSS纤维为纤维负极;以绝缘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纤维作为隔膜纤维均匀的缠绕在纤维正极的表面,纤维负极与纤维正极平行紧挨放置,电解质填充在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
[0060]基于银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正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PEDOT: PSS纤维(直径100 μ 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氧化银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氧化银薄膜。其中,氧化银浆料的成分为50% (重量比)的氧化银,25%的石墨粉和25%的聚丙烯酸甲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基于银锌电池的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负极制备方法为:在长度为IOcm的导电性丝状PED0T:PSS纤维(直径IOOym)基底上多次涂覆和烧结金属锌膏浆料(提拉法),获得膜厚为50 μ m的金属锌薄膜。其中,金属锌膏浆料的成分为50% (重量比)的金属锌粉,15%的氧化锌粉末,10%的三氧化二铋,和25%的聚丙烯酸甲酯的N-甲基吡咯烷酮浆料。如图1结构所示,将绝缘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纤维均匀的缠绕在正极的表面(聚四氟乙烯塑料纤维直径10 μ m,螺距I μ m),负极于之平行紧挨放置,并将其放入柔性的聚四氟乙烯管中。灌入的电解液为氯化铵:氢氧化钾:水(重量比26:8.8:62.2)的碱性溶液。
[0061]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化学储能电源的结构。上面描述的应用场景和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各种的更动和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正极、纤维负极、电解质、隔膜纤维和外封装层;所述的隔膜纤维缠绕在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中的至少一根电极上;所述的电解质填充在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之间,并与其一同被包覆于所述的外封装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又分别包括导电丝状基底和包覆于导电丝状基底外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包括金属丝或非金属导电丝或丝状芯外层包裹导电性材料的丝状结构;所述的导电丝状基底的直径为I P m-l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正级和纤维负极的材料,选自表面涂覆具有导电物质或者本身导电的高分子塑料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石墨烯纤维,不锈钢纤维和镍纤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纤维包括: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腈纶聚酯纤维、芳纶纤维、漆包线、细棉线、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偏氟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玻璃纤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装层的材料为隔水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均可为一个或多个。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在导电丝状基底上包覆电化学活性材料,形成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即工作电极; 2)在上述工作电极中至少一个电极的表面缠绕隔膜纤维或者包裹多孔高分子隔膜; 3)将纤维正极和纤维负极组装成相互平行或缠绕的结构; 4)将组装好的工作电极置于一外封装层内; 5)在工作电极与外封装层之间填充电解质,形成纤维化学储能电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包覆的材料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电化学活性材料50-90%,导电剂1-25%和粘结剂1_25%,包覆的厚度为 100nm-50 μ 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状化学储能电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直径为.100 μ m的工作电极,所述隔膜纤维的直径为10 μ m-100 μ m,缠绕螺距为I μ m-500 μ m。
【文档编号】H01M2/16GK103700798SQ20131068973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邹德春, 傅永平, 蔡欣, 于潇, 彭鸣, 简蓉 申请人: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