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1997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为直角型的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状,其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竖直状电源接口,以及一个位于这两个电源接口下方的扁平状信号接口。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将两个平行的电源接口设计成直立状或竖直状,而将信号接口则设置成与电源接口上下叠加的状态,从而构成更加紧凑的结构,这样可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使得电路板的边缘能够安装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或同类型的连接器接口。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与信号相混合的紧凑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出现了电源模块与信号模块相混合的电连接器,但现有的电源与信号相混合的连接器均为低矮型混合电连接器,其高度空间占用较少,但其纵长形的设计却占用了太多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而由于电路板的边缘空间有限,所以不能够再扩展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器。例如,美国专利第6,319,075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电源模块与信号模块的整合方式仅局限于并列排布,而且仅电源模块就设计了很大的宽度尺寸。现有的这种混合型的电连接器只能够适用于对电连接器高度有严格控制的电子设备中,而无法满足对电路板边缘空间的可扩展性有要求的电子设备。
[0003]因此, 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其将插头电源端子和插头信号端子以新颖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并合理优化其结构,从而满足诸多电子设备的不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插头电源端子与插头信号端子的布局紧凑,能够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
[000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状,其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竖直状电源接口,以及一个与这两个电源接口形成上下叠加结构的扁平状信号接口,这两个电源接口与该信号接口向后延伸至该安装部;其中在这两个电源接口之间设置有一直立间隔板,而在这两个电源接口与该信号接口之间则设置有一水平间隔板;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两组贯穿该安装部的后表面与底面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用来收容插头电源端子;该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与对应的这两个电源接口相连通;在该安装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组位于其底面并与该信号接口相连通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用来收容插头信号端子。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对称且独立的导电片,每一导电片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一垂直于该对接头的尾端及一连接该对接头与该尾端的连接部;其中该对接头穿过该绝缘本体的对应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而伸入对应的电源接口内,该连接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而尾端则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底面。每一插头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头部及一垂直于头部的尾部,其中该头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信号接口内,而该尾部则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安装部的底面。[000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为直角型的插头连接器,该信号接口位于这两个电源接口的下方。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每一个电源接口的两个相对的竖直的内侧壁上均形成有导引肋条。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的该对接部的底面与该安装部的底面形成台阶状,该安装部的底面高于该对接部的底面。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定于该安装部的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安装部上还形成有一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固定柱及两个左右对称的卡勾。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呈水平板状结构,其亦设置有一固定机构,该固定座的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且能够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及两个左右对称且能够与所述卡勾相配合的扣孔。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固定座的前端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槽道,这些槽道能够与位于该安装部底面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衔接在一起,以共同容纳并固定所述插头信号端子。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固定座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穿孔,用来供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尾端穿过;在该固定座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并与所述槽道相连通的第二穿孔,用来供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尾端穿过。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插头电源端子的每一导电片的连接部上均形成有数个方向不同的凸包。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将两个平行的电源接口设计成直立状或竖直状,而将信号接口则设置成与电源接口上下叠加的状态,从而构成更加紧凑的结构,这样可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使得电路板的边缘能够安装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或同类型的连接器接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又一方向的分解图。
[0022]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电连接器I绝缘本体10
[0024]对接部12底面120、140
[0025]电源接口122信号接口124
[0026]直立间隔板126水平间隔板128
[0027]导引肋条129安装部14
[0028]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0029]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144
[0030]固定柱146卡勾148
[0031]插头电源端子20导电片22
[0032]对接头220尾端222
[0033]连接部224凸包226
[0034]插头信号端子30头部32
[0035]尾部34固定座40
[0036]固定孔42扣孔44
[0037]槽道46第一穿孔48
[0038]第二穿孔49。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又一方向的分解图。
[004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为直角型的插头连接器,其插接方向平行于电路板(未图不),其具有混合型接口,同时具备电源传输与信号传输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多个插头电源端子20、多个插头信号端子30、以及
一固定座40。
[0042]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10呈直立状,其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12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14,该对接部12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14的底面140,并且对接部12的底面120与该安装部14的底面140形成台阶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4的底面140高于对接部12的底面120,该固定座40固定于该安装部14的底面140。
[0043]如图3和图4所示,在该对接部12的前表面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竖直状电源接口122,以及一个与这两个电源接口 122形成上下叠加结构的扁平状信号接口 124,电源接口122与信号接口 124向后延伸至安装部14。其中在两个竖直电源接口 122之间设置有一直立间隔板126,而在两个电源接口 122与该信号接口 124之间亦设置有一水平间隔板128。
[0044]在本实施例中,在直立间隔板126的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朝着电源接口 122突出的导引肋条129,且该导引肋条129向后直线延伸。换句话讲,在每一个电源接口 122的两个相对的竖直的内侧壁上均形成有导引肋条129,用来提供对接时的导引作用。
[0045]在本实施例中,该信号接口 124位于这两个电源接口 122的下方。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信号接口 124设置于电源接口 122的上方。亦即,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信号接口 124与电源接口 122的具体位置,而只需要满足信号接口 124与电源接口 122呈叠加状结构即可。[0046]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该安装部14上形成有两组贯穿该安装部14的后表面与底面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用来收容插头电源端子20。该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与对应的两个电源接口 122相连通。
[0047]如图4、图5所示,在该安装部14上还形成有至少一组位于其底面140并与该信号接口 124相连通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144,用来收容插头信号端子30。
[0048]如图4、图5所示,在该安装部14上还形成有固定机构,用来安装固定座40。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固定柱146及两个左右对称的卡勾148。
[0049]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该固定座40呈水平板状结构,其亦设置有固定机构,该固定座40的固定机构能够与该安装部14上的固定机构相配合,从而将该固定座40安装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4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40的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且能够与固定柱146相配合的固定孔42及两个左右对称且能够与卡勾148相配合的扣孔44。在组装时,固定柱146伸入固定孔42中,而卡勾148伸入扣孔44内,从而将该固定座40固定于该安装部14的底面140。
[0050]此外,如图4、图5所示,在该固定座40的前端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槽道46,当固定座40固定在安装部14的底面140时,这些槽道46能够与位于安装部14的底面140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144衔接在一起,从而共同容纳并固定插头信号端子30。在该固定座40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穿孔48,用来供插头电源端子20的尾端222穿过。在该固定座40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并与槽道46相连通的第二穿孔49,用来供插头信号端子30的尾部34穿过。
[0051]请参照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插头电源端子20可以固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中,该插头电源端子20包括有两个对称且独立的导电片22,每一导电片22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220、一垂直于该对接头220的尾端222及一连接该对接头220与该尾端222的L形的连接部224。当插头电源端子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时,每一导电片22的对接头220均穿过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而伸入绝缘本体10的电源接口 122内(如图1所示),连接部224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中,而尾端222则伸出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4的底面140,以备与电路板上的电源接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头电源端子20的尾端222呈针眼状,其以压接的方式安装于电路板上。
[005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该插头电源端子20的每一导电片22的连接部224上均形成有数个方向不同的凸包226,可以用来保持同一插头电源端子20的两片导电片22之间的组装间隔,还可以用来与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42的内侧壁相抵触,以保持组装
稳定度。
[0053]请参照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的插头信号端子30可以固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144中,每一插头信号端子30均具有一头部32及一垂直于头部32的尾部34。其中该插头信号端子30的头部32伸入该信号接口 124内(如图1所示),而尾部34则伸出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4的底面140。
[0054]请参照图2、图3所示,该固定座40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4的底面140,其中该安装部14的固定柱146伸入该固定座40的固定孔42中,而该安装部14的卡勾148伸入该固定座40的扣孔44内。当该固定座40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上时,该插头电源端子20的尾端222通过该固定座40上的第一穿孔48伸出该固定座40的底面,而该插头信号端子30的尾部34则进入该固定座40上的第二穿孔49并且亦伸出该固定座40的底面。
[00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将两个平行的电源接口 122设置成直立状,而将信号接口 124则设计成扁平状,并且两个电源接口 122与该信号接口 124形成上下叠加的式样,从而构成更加紧凑的结构,进一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使得电路板的边缘能够安装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或同类型的连接器接口。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状,其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上形成两个平行的竖直状电源接口,以及一个与这两个电源接口形成上下叠加结构的扁平状信号接口,这两个电源接口与该信号接口向后延伸至该安装部;其中在这两个电源接口之间设置有一直立间隔板,而在这两个电源接口与该信号接口之间则设置有一水平间隔板;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两组贯穿该安装部的后表面与底面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用来收容插头电源端子;该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与对应的这两个电源接口相连通;在该安装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组位于其底面并与该信号接口相连通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用来收容插头信号端子; 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对称且独立的导电片,每一导电片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一垂直于该对接头的尾端及一连接该对接头与该尾端的连接部;其中该对接头穿过该绝缘本体的对应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而伸入对应的电源接口内,该连接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插头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而尾端则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底面; 每一插头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头部及一垂直于头部的尾部,其中该头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信号接口内,而该尾部则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安装部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为直角型的插头连接器,该信号接口位于这两个电源接口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电源接口的两个相对的竖直的内侧壁上均形成有导引肋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对接部的底面与该安装部的底面形成台阶状,该安装部的底面高于该对接部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定于该安装部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安装部上还形成有一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固定柱及两个左右对称的卡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呈水平板状结构,其亦设置有一固定机构,该固定座的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布置且能够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及两个左右对称且能够与所述卡勾相配合的扣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座的前端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槽道,这些槽道能够与位于该安装部底面的插头信号端子收容通道衔接在一起,以共同容纳并固定所述插头信号端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座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穿孔,用来供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尾端穿过;在该固定座上还形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并与所述槽道相连通的第二穿孔,用来供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尾端穿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插头电源端子的每一导电片的连接部上均形成有数个方向不同的凸包。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434341SQ201320462375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陈信智 申请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