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278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托盘及一检测单元。托盘具有一第一板侧及一第二板侧。第一板侧形成有相并排且往第二板侧凹陷的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第一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一SIM卡。第二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二SIM卡第二板侧形成有并排的一第一窗口及一第二窗口。检测单元包括设于基壁的一第一检测端子、一第二检测端子及一共同接地端子,第一检测端子与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一SIM卡的常闭开关,且第二检测端子与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第二SIM卡的常闭开关。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插置两个SIM卡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移动通讯装置需要装载SIM卡后才能连接通讯网路,目前普遍使用的SIM卡有两种尺寸,一为较大尺寸的min1-SIM卡,一为较小尺寸的micro-SIM卡。每一 SIM卡对应一个卡号,同一使用者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卡号,也就是一张以上的SIM卡。
[0003]SM卡必须通过电连接器才能与移动通讯装置的主电路板电连接,现有的电连接器通常只能电连接一张SIM卡,无法满足需要使用两个卡号(两张SIM卡)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者,一般电连接器只能提供一种尺寸的SM卡插置,有些使用者需要在不同的移动通讯装置使用同一张SIM卡时,若不同的行动通讯装置的电连接器适用不同尺寸的SIM卡,则需使用转接卡框以使SIM卡可在micro-SIM卡与min1-SIM卡的尺寸转换,较为不便。
[0004]另外,一般可电连接SIM卡的电连接器所设置的检测开关通常为常开开关,例如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M442606号所揭露者,其检测端子在SIM卡未插入时,与接地端子不接触呈断路状态,而在SM卡插入时受SM卡挤压才与接地端子接触形成通路。由于SM卡长时间位于电连接器内,当检测开关在SIM卡存在时通电,长期会造成电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双SM卡插置且检测开关较不耗电的电连接器。
[0006]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一具有一基壁的绝缘本体、一遮蔽壳体、一设于该基壁的第一端子组、一设于该基壁的第二端子组、一托盘及一检测单元。该遮蔽壳体与该绝缘本体结合并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且具有一与该基壁相对的顶壁。该托盘可取出地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具有一与该顶壁相对的第一板侧,及一与该基壁相对的第二板侧。该第一板侧形成有相并排且往该第二板侧凹陷的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一 SIM卡,该第二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二 SIM卡。该第二板侧形成有并排的一第一窗口及一第二窗口,该第一窗口与该第一凹部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窗口与该第二凹部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二端子组。该检测单元包括设于该基壁的一第一检测端子、一第二检测端子及一共同接地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与该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一 SIM卡的常闭开关,且该第二检测端子与该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二 SIM卡的常闭开关。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检测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一弹性臂形成一第一受压部及一第一接触端部。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臂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二弹性臂形成一第二受压部及一第二接触端部。该共同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一弹性臂的第一接触端部常态与该第一接触部接触并在该第一 SIM卡压抵该第一受压部时被连动而与该第一接触部断开。该第二弹性臂的第二接触端部常态与该第二接触部接触并在该第二 SIM卡压抵该第二受压部时被连动而与该第二接触部断开。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共同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呈板状。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共同接地端子还具有连接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的板状延伸部。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相向设置。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同向设置。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 SIM卡与该第二 SIM卡尺寸不同。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 SM卡为min1-SM卡,该第二 SM卡为micro-SIM 卡。
[0014]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以同时装载两张SIM卡,可以满足需要使用两个卡号的使用者的需求,再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以装载两种不同尺寸的SIM卡,无论min1-SIM卡或micro-SIM皆可使用,可以省去使用转接卡框或需裁卡的麻烦。此外,检测单元为两个常闭开关可以较节省电力,而且通过共用接地端子可以节省焊料,也节省一端子尾部(焊脚)所占用电路板的面积,且容易制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6]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7]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托盘装载一第一 SM卡及一第二SM卡且未组入的状态;
[0018]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的组合关系;
[0019]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0]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检测单元与绝缘本体的结合关系;
[0021]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2]图7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检测单元的端子结构及相对位置;
[0023]图8是一仰视图,其中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托盘未装载第一、第二 SIM卡;
[0024]图9是一沿图8中IX-1X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0025]图10是一仰视图,其中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托盘装载第一、第二 SM卡;
[0026]图11是一沿图10中X1-X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0027]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8]图13是图12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9]图1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
[0030]图1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检测单元与绝缘本体的结合关系?’及
[0031]图16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检测单元的端子结构及相对位置。
[003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100电连接器[0034]101容置空间
[0035]I绝缘本体
[0036]11基壁
[0037]12后挡壁
[0038]13侧壁
[0039]2遮蔽壳体
[0040]21顶壁
[0041]22侧壁
[0042]23限位部
[0043]3第一端子组
[0044]4第二端子组
[0045]5托盘
[0046]51第一板侧
[0047]52第二板侧
[0048]53第一凹部
[0049]531第一窗口
[0050]54第二凹部
[0051]541第二窗口
[0052]55凹陷部
[0053]6检测单元
[0054]61第一检测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56]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绝缘本体1、一遮蔽壳体2、一第一端子组3、一第二端子组4、一托盘5、一检测单兀6及一退卡机构7。
[0057]该绝缘本体I具有一基壁11及一连接于该基壁11后侧的后挡壁12,而且在该基壁11的两侧以埋入式模制一体成型两个侧壁13。
[0058]该遮蔽壳体2与该绝缘本体I结合并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101,且具有一与该基壁11相对的顶壁21、连接于该顶壁21两侧的侧壁22,及一朝该容置空间101凸出的限位部23。遮蔽壳体2两侧的侧壁22分别对应与绝缘本体I两侧的侧壁13结合固定。在本实施例,该限位部23由该顶壁21冲裁弯折而成并具有弹性,位于相邻其中一侧壁22处且由该顶壁21朝远离该容置空间101的入口处斜向延伸进入该容置空间101。[0059]该第一端子组3及第二端子组4以埋入式模制方式与该基壁11 一体成型,分别设于该基壁11的不同区域。
[0060]该托盘5可取出地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01且沿一取放方向P进出该容置空间101。该托盘5具有一与该顶壁21相对的第一板侧51,及一与该基壁11相对的第二板侧52。
[0061]该第一板侧51形成有相并排且往该第二板侧52凹陷的一第一凹部53及一第二凹部54。该第一凹部53用以容置一第一 SM卡91。该第二凹部54用以容置一第二 SM卡92。该第一板侧51还形成有一凹陷部55,该凹陷部55平行该取放方向P设置,且位置对应该遮蔽壳体2的限位部23,在该托盘5位于该容置空间101时,该限位部23可位于该凹陷部55内,以将该托盘5定位。
[0062]该第二板侧52形成有并排的一第一窗口 531及一第二窗口 541。该第一窗口 531与该第一凹部53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一端子组3。当第一 SM卡91容置于第一凹部53时,第一电子卡91上的接触垫911可由第一窗口 531露出以与该第一端子组3接触形成电连接。该第二窗口 541与该第二凹部54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二端子组4。当第二 SM卡92容置于第二凹部54时,第二 SM卡92上的接触垫921可由第二窗口 541露出以与该第二端子组4接触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第一凹部53及第二凹部54尺寸不同以分别对应尺寸不同的第一 SM卡91与第二 SM卡,具体而言,该第一 SM卡91为mini_SM卡,该第二 SM卡92为micro-SIM卡。退卡机构7设于绝缘本体I的一侧,用以方便将该托盘5退出该容置空间101。
[0063]参阅图5至图7,检测单元6包括设于该基壁11的一第一检测端子61、一第二检测端子62及一共同接地端子63。该第一检测端子61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一 SM卡91的常闭开关,且该第二检测端子62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二 SIM卡92的常闭开关。详细说明如下:该第一检测端子61具有一第一弹性臂611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I外的尾部612,该第一弹性臂611形成一第一受压部613及一第一接触端部614。该第二检测端子62具有一第二弹性臂621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I外的尾部622,该第二弹性臂621形成一第二受压部623及一第二接触端部624。该共同接地端子63具有一第一接触部631、一第二接触部632、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633,及一连接该第一接触部631及该第二接触部632的延伸部634,第一接触部631、第二接触部632及延伸部634皆呈板状。在本实施例,第一检测端子61、第二检测端子62及共同接地端子63也是以埋入式模制方式与该基壁11 一体成型。第一检测端子61的尾部612、第二检测端子62的尾部622及共同接地端子63的尾部633,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示)。
[0064]参阅图8与图9,当托盘5没有装载第一 SM卡91及第二 SM卡92时,该第一弹性臂611的第一接触端部614常态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的第一接触部631接触型成电连接。该第二弹性臂621的第二接触端部624常态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的第二接触部632接触形成电连接。参阅图10与图11,当托盘5装载第一 SM卡91及第二 SM卡92容置于容置空间101时,该第一 SM卡91压抵该第一弹性臂611的第一受压部613而连动第一接触端部614,使第一接触端部614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的第一接触部631断开形成断路,以测知第一 S頂卡91已置入。同样地,该第二 SM卡92压抵该第二弹性臂621的第二受压部623而连动第二接触端部624,使第二接触端部624与该共同接地端子63的第二接触部632断开形成断路,以测知第二 SM卡92已置入。由于一般移动通讯装置在使用状态时,都有装载SM卡,因此前述检测单元6在第一 SM卡91及第二 SM卡92设置于电连接器100时呈断路状态,不会通电,可以节省行动通讯装置的电力。在本实施例是以同时使用两种SIM卡的状态说明,但是,也可以依据实际使用需求仅装载其中一种SIM卡。若只有装载其中一种SM卡时,可以通过一仿真(dU_y)卡替代另一种SIM卡设置于托盘5以使检测单元6的两个开关都形成断路,以节省电力。
[0065]再者,通过共同接地端子63分别与第一检测端子61及第二检测端子62组成两个分别检测第一 SIM卡91及第二 SIM卡92的常闭开关,不需要使用两个接地端子,即可以减少焊接一根端子,不仅节省焊料,也节省一端子尾部(焊脚)所占用电路板的面积。而且相较于一般在金属壳体形成接地端子的方式,由于接地端子的位置需与检测端子对应,在金属壳体上能够安排接地端子的位置较受局限,且制造难度较高,所以本实施例将共同接地端子63设置在绝缘本体I可以较容易制造。
[0066]参阅图12至图1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凹部53及第二凹部54是垂直取放方向P并排,而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凹部53及第二凹部54是平行取放方向P并排,而且第一端子组3及第二端子组4在基壁11上的排布位置也对应调整。
[0067]此外,参阅图5与图15,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弹性臂611与第二弹性臂621相向设置,而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弹性臂611与第二弹性臂621同向设置且分隔较远。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运作方式相同,于此不再重述。
[006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以同时装载两张SM卡,可以满足需要使用两个卡号的使用者的需求,再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以装载两种不同尺寸的SIM卡,无论min1-SIM卡或micro-SIM皆可使用,可以省去使用转接卡框或需裁卡的麻烦。此外,检测单元6为两个常闭开关可以较节省电力,而且通过共用接地端子63可以节省焊料,也节省一端子尾部(焊脚)所占用电路板的面积,且容易制造。
[0069]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壁; 一遮蔽壳体,与该绝缘本体结合并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且具有一与该基壁相对的顶壁; 一第一端子组,设于该基壁; 一第二端子组,设于该基壁; 一托盘,可取出地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具有一与该顶壁相对的第一板侧,及一与该基壁相对的第二板侧,该第一板侧形成有相并排且往该第二板侧凹陷的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一 SM卡,该第二凹部用以容置一第二 SM卡,该第二板侧形成有并排的一第一窗口及一第二窗口,该第一窗口与该第一凹部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窗口与该第二凹部连通且位置对应该第二端子组 '及 一检测单元,包括设于该基壁的一第一检测端子、一第二检测端子及一共同接地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与该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一 SIM卡的常闭开关,且该第二检测端子与该共同接地端子组成用以检测该第二 SM卡的常闭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检测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一弹性臂形成一第一受压部及一第一接触端部,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臂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二弹性臂形成一第二受压部及一第二接触端部,该共同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及一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的尾部,该第一弹性臂的第一接触端部常态与该第一接触部接触并在该第一SIM卡压抵该第一受压部时被连动而与该第一接触部断开,该第二弹性臂的第二接触端部常态与该第二接触部接触并在该第二 SIM卡压抵该第二受压部时被连动而与该第二接触部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共同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呈板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共同接地端子还具有连接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的板状延伸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相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同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SIM卡与该第二 SIM卡尺寸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SIM卡为min1-SM卡,该第二SIM 卡为 micro-SIM 卡。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415793SQ20132053791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杨明勋, 松本保吉, 高崎将充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