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496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绝缘壳包括分别朝向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沿一第三方向并排成一排地设于绝缘壳的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位于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一位于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位于第一对接部的第三接触部及一位于第二对接部的第四接触部。第二对接部沿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对接部沿第三方向的宽度,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间距在第一对接部处较大而在第二对接部处较小。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转接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硬碟或光碟机呈扁平状,在硬碟或光碟机后端设有一电连接器以供与设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当硬碟或光碟机平行电路板设置时,需要利用转接电连接器改变对接方向以连接分别设于硬碟(光碟机)以及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06729号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0003]前述专利的第一连接器即用于转接的电连接器,可分别与一电子装置(硬碟或光碟机)的电连接器及一设于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对接。该第二连接器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与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亦即,第一连接器用以改变第二连接器与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相对的连接方向。然而,由于第二连接器是设置在电路板上,若能减少其宽度将可增加在电路板上设置其他电子元件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不同宽度的对接部的转接式电连接器。
[0005]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绝缘壳包括分别朝向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三方向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介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三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四接触部,及一介于该第三接触部与该第四接触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且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间距在该第一对接部处较大而在该第二对接部处较小。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间隔并排,而第二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间隔并排,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该第一对接部且还具有一接合槽,该第二壳体形成该第二对接部且还具有一与该接合槽相配合的接合块,该接合块容置于该接合槽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结合固定,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各该第一连接部及各该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设于该接合块。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块与该第二对接部互相垂直连接,且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接合块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对接部界定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凸伸出该接合块且位于该插槽内。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埋设于该接合块,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由邻近第一接触部之一端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方向斜向延伸。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接触部互相垂直,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接触部互相垂直。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具有弹性,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表面。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端子组为电源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为信号端子组。
[0014]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包括分别朝向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及一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三方向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一介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间隔并排,而第二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间隔并排,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其中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该第一对接部且还具有一接合槽,该第二壳体形成该第二对接部且还具有一与该接合槽相配合的接合块,该接合块容置于该接合槽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结合固定,该第一端子组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各该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于该接合块。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块与该第二对接部互相垂直连接,且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接合块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对接部界定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凸伸出该接合块且位于该插槽内。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埋设于该接合块。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具有弹性,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表面。
[0020]本实用新型的功效,通过第二对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对接部的宽度,进而能缩减用来连接第二对接部且设于电路板的对接连接器的尺寸,而减少对接连接器占用电路板的面积。此外,因为第一端子组为电源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为信号端子组,所以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有改变,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保持一定,以避免第二端子(信号端子)之间产生串音现象(cross-talking)。再者,绝缘壳由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组合而成,而且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固设于第二壳体再与第一壳体组装,可以降低产品制造上的困难度。【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2]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与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的对接状态;
[0023]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4]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的对接关系;
[0025]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6]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组装关系;
[0027]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8]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两端子组在此实施例与第二壳体不可分解,仅为方便说明而分开图示;
[0029]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视图;
[0030]图9是一主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未组合状态;
[0031]图10是图9的后视图;及
[0032]图11是一主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003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4]100 电连接器
[0035]10 绝缘壳
[0036]I 第一壳体
[0037]11 第一对接部
[0038]12 接合槽
[0039]13 凹凸结构
[0040]14 插槽
[0041]15 端子槽
[0042]2 第二壳体
[0043]21 第二对接部
[0044]22 接合块
[0045]221凹凸结构
[0046]30 端子组
[0047]3 第一端子
[0048]31 第一接触部
[0049]32 第二接触部
[0050]33 第一连接部
[0051]34 固定部
[0052]40 第二端子组[0053]4端子
[0054]41接触部
[0055]42第四接触部
[0056]43第二连接部
[0057]44部
[0058]91电子装置
[0059]92第一连接器
[0060]93电路板
[0061]94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2]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作为转接连接器,以分别与一设于电子装置91的第一连接器92及一设于电路板93的第二连接器94对接,借此将电子装置91与电路板93电连接。电子装置91可例如硬碟或光碟机。
[0063]参阅图5至图8,本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包含一绝缘壳10、一第一端子组30及一
第二端子组40。
[0064]绝缘壳10包括一第一壳体I及一第二壳体2。该第一壳体I形成一第一对接部11且还具有一接合槽12。该第二壳体2形成一第二对接部21且还具有一与该接合槽12相配合的接合块22,该接合块22容置于该接合槽12使该第一壳体I与该第二壳体2结合固定。其中该接合块22的左右两侧及该第一壳体I在接合槽12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凹凸结构221、13,以使接合块22与第一壳体I相对定位。第一对接部11及第二对接部21分别朝向第一方向Al及第二方向A2。在本实施例,第二壳体2的接合块22与第二对接部21互相垂直连接,而使第二对接部21和第一对接部11分别朝向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此外,该第一壳体I的第一对接部11界定一插槽14,该插槽14与接合槽12相连通。
[0065]第一端子组30包括多个第一端子3,沿一第三方向A3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10,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11的第一接触部31、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21的第二接触部32,及介于该第一接触部31与该第二接触部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接触部32互相垂直。第二端子组40包括多个第二端子4 (参阅图8),与多个第一端子3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10,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11的第三接触部41、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21的第四接触部42,及一介于该第三接触部41与该第四接触部4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43,第二连接部43与第四接触部42互相垂直。该第一端子组30及该第二端子组40固设于该第二壳体2,在本实施例,该第一端子组30及该第二端子组40以埋入式模制方式与第二壳体2 —体成型,各第一端子3的第一连接部33及各第二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大部分埋设于该接合块22。各第一连接部33及各第二连接部43为部分或全部设于该接合块22并不限制。多个第一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1及多个第二端子4的第三接触 部41凸伸出该接合块22且位于该第一壳体I的插槽14内。
[0066]另外再配合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第一壳体I还设有多个端子槽15,多个端子槽15位于接合槽12与插槽14之间且连通接合槽12与插槽14,分别供多个第一端子3及第二端子4穿设。多个第一端子3及第二端子4还分别具有一固定部34、44以与界定各端子槽15的壁面干涉固定,用以加强对各端子的固持力。然而,若无固定部34、44亦可实施。
[0067]详细而言,该第二对接部2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l小于该第一对接部1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2,而且,该第二对接部2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l小于该接合块22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3。该接合块22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3与第一对接部1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2大致相等。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第一连接部33由邻近第一接触部31的一端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40方向斜向延伸,从而使该第一端子组30与该第二端子组40之间的间距D (见图9)在该第一对接部11处较大而在该第二对接部21处较小,而且,多个第一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1之间以一第一间距Dl相间隔并排,而第二接触部32之间以一第二间距D2相间隔并排,且该第二间距D2小于该第一间距D1。但是多个第二端子4的第三接触部41之间以及第四接触部42之间则以相同间距D3间隔并排,间距D3与第一间距Dl大致相等。借此,第一接触部31及第三接触部41排布于宽度W2较宽的第一对接部11,而第二接触部32及第四接触部42排布于宽度Wl较窄的第二对接部21。在本实施例,多个第一接触部31及多个第三接触41部具有弹性,多个第二接触部32及多个第四接触部42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21的一表面。而且该第一端子组30为电源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40为信号端子组,组成符合SATA传输规格的端子组。多个第二端子4的第三接触部41之间以及第四接触部42之间以相同间距D3间隔并排,亦即,第四接触部42之间并未缩小间距,以避免产生串音现象(cross-talking)。
[0068]再参阅图1至图4及图11,第一对接部11用以与第一连接器92对接,排布于第一对接部11的第一接触部31及第三接触部41符合一般SATA连接器的端子排布规格,能分别对应设于电子装置91的第一连接器92的端子接触部921,以与多个端子接触部921相接触形成电连接。第二对接部21用以与第二连接器94对接。
[0069]综上所述,通过排布于第二对接部21的第二接触部32大幅减缩排布的宽度,且第二对接部2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l小于第一对接部11沿该第三方向A3的宽度W2,进而能缩减用来连接第二对接部21且设于电路板93的第二连接器94的尺寸,而减少第二连接器94占用电路板93的面积。此外,因为第一端子组30为电源端子组,第二端子组40为信号端子组,所以第一端子组30的第一端子3之间的间距有改变,而第二端子组40的第二端子4之间的间距保持一定,以避免第二端子4(信号端子)之间产生串音现象(cross-talking)。再者,绝缘壳10由第一壳体I及第二壳体2组合而成,而且第一端子组30及第二端子组40固设于第二壳体2再与第一壳体I组装,可以降低制造上的困难度。
[0070]然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壳,包括分别朝向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 一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三方向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介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及 一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三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四接触部,及一介于该第三接触部与该第四接触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且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之间的间距在该第一对接部处较大而在该第二对接部处较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间隔并排,而第二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间隔并排,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该第一对接部且还具有一接合槽,该第二壳体形成该第二对接部且还具有一与该接合槽相配合的接合块,该接合块容置于该接合槽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结合固定,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各该第一连接部及各该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设于该接合块。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块与该第二对接部互相垂直连接,且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接合块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对接部界定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凸伸出该接合块且位于该插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埋设于该接合块,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由邻近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方向斜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接触部互相垂直,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接触部互相垂直。
8.如权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具有弹性,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为电源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为信号端子组。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壳,包括分别朝向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及 一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三方向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一介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间隔并排,而第二接触部之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间隔并排,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其中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该第一对接部且还具有一接合槽,该第二壳体形成该第二对接部且还具有一与该接合槽相配合的接合块,该接合块容置于该接合槽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结合固定,该第一端子组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各该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于该接合块。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块与该第二对接部互相垂直连接,且该第二对接部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接合块沿该第三方向的宽度。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对接部界定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凸伸出该接合块且位于该插槽内。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埋设于该接合块。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具有弹性,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并排成一排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部的第三接触部、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第四接触部,及一介于该第三接触部与该第四接触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彼此平行相间隔。
17.如权利 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各该第一连接部及各该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设于该接合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对接部界定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凸伸出该接合块且位于该插槽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埋设于该接合块,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由邻近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方向斜向延伸。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块与该第二对接部互相垂直连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接触部互相垂直,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接触部互相垂直。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具有弹性,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为平板状且位于该第二对接部的一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为电源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为信号端子组。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3481583SQ20132059137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国利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