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30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壳体、屏蔽线、屏蔽端子、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壳体具有管状壳体部分。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的内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延伸出。所述屏蔽端子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进入到所述管状壳体部分中,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屏蔽端子的内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屏蔽线的编织屏蔽线接合;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从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突出。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屏蔽端子的第二区段与管状壳体部分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屏蔽端子的第三区段之间的间隙。
【专利说明】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屏蔽线所连接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70848揭示了一种图1所示的传统连接器防水结构201。
[0003]为了密封屏蔽线209的编织屏蔽线211与屏蔽端子213的接合部分207,连接器防水结构201具有:密封垫203,其从屏蔽线209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安装;以及,密封帽205,其从屏蔽线209在相同的方向上的另一端安装。
[0004]然而,因为传统的连接器防水结构201的密封帽205具有中空结构,因此存在防水性能较低这一问题。此外,因为传统的连接器防水结构201具有从屏蔽线209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受到密封的接合部分207,所以存在密封长度(密封结构)增加又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上述问 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具有高防水性能和减小的密封长度。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
[0007]壳体,该壳体具有管状壳体部分;屏蔽线,该屏蔽线使其一端经由所述管状壳体部分而进入到所述壳体中,并且使其另一端从所述壳体延伸出;屏蔽端子,该屏蔽端子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进入到所述管状壳体部分中,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屏蔽端子的内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屏蔽线的编织屏蔽线接合;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从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突出;管状的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紧密地配合在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二区段周围,从而使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二区段进入到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紧密地配合于所述管状壳体部分,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到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的内部中;以及管状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紧密地配合于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件进入到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紧密地配合在所述屏蔽线的周围,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部。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包括具有管状屏蔽壳部分的屏蔽壳;其中,所述管状壳体部分和所述屏蔽端子进入到所述管状屏蔽壳的内部中;所述屏蔽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管状屏蔽壳的内部;并且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由所述管状屏蔽壳支撑。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具有高防水性能和减小的密封长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出传统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0011]图2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0012]图3为沿图2的线I1-1I截取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0013]图4为图3中的部分III的放大图;
[0014]图5示出图4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采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防水结构I (端子密封结构)的连接器3例如为将在车辆逆变器中安装且使用的高电压AC连接器。
[0016]在连接器3中,为了便于下列描述,将一预定方向定义为纵向,将与纵向正交的以预定方向定义为垂直方向,而将与纵向和垂直方向均正交的一预定方向定义为横向。
[0017]如图2至4所示,连接器防水结构I包括壳体5、屏蔽线7和7、屏蔽端子9和9、第一密封件11和11以及第二密封件13和13。应注意,附图示出一个屏蔽端子9、一个第一密封件11和一个第二密封件13。
[0018]壳体5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管状壳体部分15和15、壳体本体部分17和装置卡合部分19。
[0019]装置卡合部分19设置于壳体本体部分17的前上部分上。当将连接器3安装在例如逆变器等的装置中时,装置卡合部分19与所述装置卡合。管状壳体部分15和15从壳体本体部分17的后下部分向下突起。各个管状壳体部分15的轴(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各个管状壳体部分15中形成有柱形空间。
[0020]各个屏蔽线7包括芯线21、内侧覆盖体23、编织屏蔽线25以及外侧覆盖体27,并且形成为例如细长圆柱形。芯线21是由用金属等制成的导线配置而成。内侧覆盖体23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覆盖芯线21。编织屏蔽线25通过编织由金属等制成的金属线而形成管状,并且覆盖内侧覆盖体23。外侧覆盖体27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覆盖编织屏蔽线25。
[0021 ] 各个屏蔽线7在其轴向延伸方向上具有一个端部(上端部),该一个端部进入壳体5中。在屏蔽线7的上端部,移除外侧覆盖体27和编织屏蔽线25从而暴露出芯线21和内侧覆盖体23。在屏蔽线7沿其轴向延伸方向的的另一端(下部分)的一部分处,芯线21、内侧覆盖体23、编织屏蔽线25和外侧覆盖体27穿过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部以便从壳体5延伸。
[0022]各个屏蔽线7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轴对应于屏蔽线7的轴(中心轴)。
[0023]各个屏蔽端子9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为管状。屏蔽端子9具有从其内部穿过的对应屏蔽线7,并且在其轴(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包括第一区段(上端部)、第二区段(中部)和第三区段(下端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进入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部。第一区段与对应的屏蔽线7的编织屏蔽线25接合。第三区段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向下突出。屏蔽端子9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突出长度短于对应的屏蔽线7的突出长度。
[0024]管状的屏蔽端子9的轴向延伸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对应的屏蔽线7的中心轴基本对应于屏蔽端子9的中心轴。[0025]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突出的屏蔽端子9的第三区段的上端抵靠在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下端(尖端)上。由此能够防止屏蔽端子9向上移动。即,利用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下端,可防止屏蔽端子9向其轴向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移动。
[0026]各个第一密封件11由例如橡胶的非导电(绝缘)材料形成为管状。第一密封件11在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轴向延伸方向上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第二区段周围,从而使第二区段进入第一密封件11的内部。第一密封件11还紧密地配合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从而使第一密封件11进入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部。
[0027]第一密封件11的轴(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对应的屏蔽线7的中心轴基本对应于第一密封件11的中心轴。第一密封件11的内周与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第二区段(垂直方向上的中部)接触,而第一密封件11的外周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周接触。
[0028]各个第二密封件13是由诸如橡胶的非导电(绝缘)材料形成为管状。第二密封件13在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轴向延伸方向上紧密地配合于该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第三区段(下端部),从而使第二密封件13进入屏蔽端子9的第三区段的内部。第二密封件13还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屏蔽线7的周围,从而使对应的屏蔽线7穿过第二密封件13的内部。
[0029]第二密封件13的轴(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对应的屏蔽线7的中心轴基本对应于第二密封件13的中心轴。第二密封件13的内周与对应的屏蔽线7接触,而第二密封件13的外周在屏蔽端子9的轴向延伸方向与该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第三区段(下端部)的内侧接触。
[0030]在第一密封件11的接触部分,为了消除第一密封件11与屏蔽端子9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密封件11与管状 壳体部分15之间的间隙,将第一密封件11紧密地贴附至屏蔽端子9和管状壳体部分15以进行密封。在第二密封件13的接触部分处,为了消除第二密封件13和屏蔽线7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密封件13和屏蔽端子9之间的间隙,将第二密封件13紧密地贴附至屏蔽线7和屏蔽端子9以进行密封。
[0031]通过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3的配合,能够实现屏蔽端子9与编织屏蔽线25的接合部分29的密封,其中该接合部分29位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部。
[0032]如上述,将连接器3安装并使用于另一机载装置。在其中将连接器3安装在所述装置中的状态下,因为连接器3是防水的,所以连接器3不会使水等渗入到其内部。
[0033]即,因为壳体5的装置卡合部分(罩部)利用设置于罩部19的外周上的密封件31而被密封,所以水等不会从外部渗入到该罩部19中。此外,因为各个屏蔽线7的上端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进入壳体5中,所以水等不会从壳体5侧渗入到各个封闭空间33中。此外,水等不会从封闭空间33的上侧经过图3中的壳体5等渗入到封闭空间33中。
[0034]各个封闭空间33由壳体本体部分17、管状壳体部分15、屏蔽端子9、第一密封件
11、第二密封件13和屏蔽线7形成。封闭空间33是与壳体5的外部隔离的空间。屏蔽端子9与编织屏蔽线25的接合部分29位于封闭空间33内。
[0035]连接器3具有用于壳体5和各个屏蔽线7的通用防水结构。传统的连接器具有用于屏蔽端子与编织屏蔽线的接合部分的独立密封件、以及用于端子与屏蔽线芯线的连接部分的独立密封件。即,在传统的连接器中,其中屏蔽端子与编织屏蔽线的接合部分所在的封闭空间与其中端子和屏蔽线芯线的连接部分所在的封闭空间是不连续的且是分离的。[0036]另一方面,因为如上述,屏蔽端子9与编织屏蔽线25的接合部分29所在的连接器3的封闭空间33被壳体5等密封,所以水等不会渗入到封闭空间33中。
[0037]连接器防水结构I包括屏蔽壳35。屏蔽壳35由例如金属等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包括管状屏蔽壳部分37和37。屏蔽壳35被安装在壳体5上而与与壳体5成为一体。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和对应的屏蔽端子9进入各个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内部。对应的屏蔽线7还穿过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内部。
[0038]对应的屏蔽端子9在其轴向延伸方向上的第三区段(下端部)由管状屏蔽壳部分37支撑。
[0039]屏蔽壳35包括管状屏蔽壳部分37和37、盒状部分39和前突起部分41。在其中将屏蔽壳35安装在壳体5的状态中,各个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轴(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
[0040]管状屏蔽壳部分37从对应的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下端上突出到对应的第二密封件13和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下方。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突出长度短于对应的屏蔽线7的延伸长度。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中心轴基本对应于对应的屏蔽线7的中心轴。
[0041]下文将给出对连接器防水结构I的详细描述。
[0042]存在两个圆柱形的管状壳体部分15和15,其从壳体5向下突出以在横向上对齐。两条屏蔽线7和7分别从管状壳体部分15和15延伸出。即,两条屏蔽线7和7从壳体本体部分17延伸出。
[0043]壳体本体部分17包括熔丝装接部分43。熔丝装接部分43为向后方开口的凹槽形。熔丝装接部分43的开口用盖45覆盖。盖45和密封件47密封熔丝装接部分43。
[0044]在连接器3的罩部分19中有两个端子49和49。当将连接器3安装在所述装置中时,端子49分别与所述装置的对应端子接触。两个端子49和49在横向上对齐。进入到壳体5中的屏蔽线7和7中的一条屏蔽线7的芯线与端子49和49之一连接,并且进入到壳体5中的屏蔽线7和7中的另一条屏蔽线7的芯线与端子49和49中的另一个连接。在端子49和49之间设置安装在熔丝装接部分43的熔丝51。
[0045]屏蔽壳35为壳状(具有预定厚度的三维形状),并且被分为前屏蔽壳53和后屏蔽壳55。
[0046]前屏蔽壳53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各自为半圆柱形的两个组件被放在一起。后屏蔽壳55包括盒状部分39、前突起部分41和下突起部分57。下突起部分57具有与前屏蔽壳53的对应部分相同的形状。
[0047]在 其中屏蔽壳35被安装在壳体5上的状态中,前屏蔽壳53面向后屏蔽壳55的下突起部分57以形成管状屏蔽壳部分37和37。
[0048]屏蔽壳35的各个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下端被定为成低于对应的第二密封件13的下端和对应的屏蔽端子9的下端。对应的屏蔽线7穿过位于屏蔽壳35的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下端处的开口,并且进一步向下延伸。盒状部分39覆盖壳体5的后侧。
[0049]在各个屏蔽线7处,与屏蔽线7的上端向下相距预定距离的点被定义为第一点。与第一点向下相距预定距离的点被定义为第二点。与第二点向下相距预定距离的点被定义为第三点。与第三点向下相距预定距离的点被定义为第四点。
[0050]在屏蔽线7的上端和第一点之间仅存在芯线21。通过移除外侧覆盖体27和编织屏蔽线25,在屏蔽线7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存在芯线21和内侧覆盖体23。在屏蔽线7的第二点和第三点之间,仅移除外侧覆盖体27。在其中屏蔽端子9被安装在管状壳体部分15的状态下,屏蔽线7位于第四点之上的上部进入到壳体5中。例如,通过汇流条(未示出)将进入到壳体5中的芯线21与端子49连接。
[0051]应注意,在连接器3处,通过嵌件成型使屏蔽线7的第四点之上的上部、汇流条和端子49的后部嵌入在壳体5中,并且与该壳体5形成为一体。然而,不限于上述方法,屏蔽线7的第四点之上的上部、汇流条和端子49的后部可进入壳体5可以通过插入成型以外的方法进行安装。例如,在其中壳体5具有多个单独组件的结构的情况下,可通过装配所述多个单独组件(预成型组件),将屏蔽线7的第四点之上的上部、汇流条和端子49的后部安装在壳体5中。
[0052]各个屏蔽端子9包括大直径部分59、中直径部分61和小直径部分63。大直径部分59和中直径部分61通过盘状连结部分65彼此连接。中直径部分61和小直径部分63通过盘状连结部分67彼此连接。屏蔽端子9的厚度薄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厚度。
[0053]大直径部分59位于屏蔽端子9的下部。小直径部分63位于屏蔽端子9的上部。中直径部分61位于大直径部分59与小直径部分63之间。中直径部分61和小直径部分63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管状壳体部分15内。大直径部分59位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外侧和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下方。 [0054]大直径部分59的外周稍大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外周。中直径部分61的外周小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外周。中直径部分61的内周大于屏蔽线7的外侧覆盖体27的外周。小直径部分63的内周小于中直径部分61的内周,并且近似地等于屏蔽线7的编织屏蔽线25的外周。
[0055]连结部分65抵靠在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下端上。这防止了屏蔽端子9向上移动。
[0056]小直径部分63的内周与编织屏蔽线25接触。编织屏蔽线25在小直径部分63的上端处向下折叠并且与该小直径部分63的外周接触以包围该小直径部分63。包围小直径部分63的编织屏蔽线25被屏蔽管69包围。通过用屏蔽管69紧密固紧编织屏蔽线25,小直径部分63、编织屏蔽线25和屏蔽管69 —体化。
[0057]在垂直方向上,屏蔽线7的第三点(外侧覆盖体27的上端),位于盘状连结部分67与盘状连结部分65之间。
[0058]应注意,如图5所示,可仅使编织屏蔽线25与屏蔽端子9的小直径部分63的内周接触,而不向下折叠。
[0059]第一密封件11形成为环形,并且具有沿包括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矩形截面。第一密封件11的内周与屏蔽端子9的中直径部分61的外周接触。第一密封件11的外周与管状壳体部分15的内周接触。由此,完成通过第一密封件11进行的密封。
[0060]第二密封件13形成为环形,并且具有沿包括中心轴的平面所截取的矩形组合的截面。第二密封件13包括大直径部分71、上部小直径部分73和下部小直径部分75。大直径部分71的内径、上部小直径部分73的内径和下部小直径部分75的内径彼此相等。大直径部分71的内周、上部小直径部分73的内周和下部小直径部分75的内周与屏蔽线7 (外侧覆盖体27)接触。由此,完成通过第二密封件13进行的密封。
[0061]上部小直径部分73的外径和下部小直径部分75的外径小于大直径部分71的外径。上部小直径部分73的外周与屏蔽端子9的中直径部分61的内周接触。
[0062]大直径部分71的外周与屏蔽端子9的大直径部分59的内周接触。由此,完成通过第二密封件13进行的密封。大直径部分71的上端与屏蔽端子9的连结部分65接触,或稍微与其分离。在垂直方向上,大直径部分71的下端基本对应于屏蔽端子9的下端。
[0063]各个管状屏蔽壳部分37包括大直径部分77和小直径部分79。大直径部分77和小直径部分79通过盘状连结部分81彼此连接。小直径部分79位于大直径部分77的下方。如图4所示,管状壳体部分15、屏蔽端子9、第一密封件11、第二密封件13的大直径部分71以及第二密封件13的上部小直径部分73存在于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大直径部分77内。屏蔽端子9的大直径部分59紧密地配合在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大直径部分77中。这防止了屏蔽端子9等在其径向上移动。
[0064]第二密封件13的下部小直径部分75进入到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小直径部分79的内部中。下部小直径部分75的外周与小直径部分79的内周接触。
[0065]屏蔽端子9的下端和第二密封件13的下端与管状屏蔽壳部分37的连结部分81接触。这防止了屏蔽端子9、第二密封件13等向下移动。
[0066]在连接器3中,屏蔽端子9的中直径部分61与第一密封件1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管状壳体15与第一密封件1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屏蔽端子9的大直径部分59与第二密封件13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屏蔽线7的外侧覆盖体27与第二密封件13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并且管状壳体部分15的上部通过壳体本体部分17而被密封。此结构防止了水等从外部渗入到屏蔽线7的编织屏蔽线25与屏蔽端子9的小直径部分63的接合部分所在的封闭空间33中。 [0067]根据连接器防水结构1,因为在第一密封件I和第二密封件13,不存在传统中空部分215 (参照图1),所以可增强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3的防水性能。尤其,第一密封件11的内周与具有高刚度的屏蔽端子9接触,并且第二密封件13的内周与具有高刚度的屏蔽线7接触。
[0068]根据连接器防水结构I,屏蔽端子9与编织屏蔽线25的接合部分29容纳在管状壳体部分15内,第一密封件11的外周与具有高刚度的管状壳体部分15接触,第一密封件11的内周与具有高刚度的屏蔽端子9接触,并且第一密封件11受到管状壳体15的支撑。此结构增强了屏蔽端子9与编织屏蔽线25的接合部分29的密封性能。
[0069]根据连接器防水结构1,因为仅在屏蔽线7沿延伸方向的一端上提供利用第一密封件11和第二密封件13进行的密封,所以密封长度减小。
[0070]根据连接器防水结构1,因为从管状壳体部分15向屏蔽线7在垂直方向上的另一端突出的该屏蔽线7的一部分利用第二密封件13和屏蔽端子9支撑于管状屏蔽壳部分37,所以即使在对屏蔽线7施加弯曲力矩的情况下,屏蔽线7也难以被弯曲,由此能够抑制防水性能的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管状壳体部分; 屏蔽线,该屏蔽线使其一端经由所述管状壳体部分而进入到所述壳体中,并且使其另一端从所述壳体延伸出; 屏蔽端子,该屏蔽端子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进入到所述管状壳体部分中,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屏蔽端子的内部;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屏蔽线的编织屏蔽线接合;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从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突出; 管状的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紧密地配合在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二区段周围,从而使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二区段进入到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紧密地配合于所述管状壳体部分,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到所述管状壳体部分的内部中;以及 管状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紧密地配合于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件进入到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紧密地配合在所述屏蔽线的周围,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包括:具有管状屏蔽壳部分的屏蔽壳; 其中,所述管状壳体部分和所述屏蔽端子进入到所述管状屏蔽壳的内部中; 所述屏蔽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从而使所述屏蔽线穿过所述管状屏蔽壳的内部;并且 所述屏蔽端子的所述第三区段由所述管状屏蔽壳支撑。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4022392SQ20141007519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中村光一, 有田優治, 铃木徹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