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6779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堆叠地组装于一体的第一端子模组10与第二端子模组20及包围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外侧而形成对接腔的金属外壳30,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及埋设在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导电端子,舌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裸露地排列在第一表面的接触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基部及埋设在基部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的接触部,电连接器还包括遮蔽片40,遮蔽片组装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且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裸露地排列于舌板的第二表面。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片组装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组装方法简单且能实现高速传输的性能要求。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0003] 【【背景技术】】
[0004] 发明专利申请第201310197271. 6号公开了一种高速输入/输出连接器,该连接器 包括具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接地板及金属外壳,绝缘本体由三件组件组装而成,即安装 在一起的上、下端子模组及供上、下端子模组组装在一起后固定的基座。该等连接器一般用 在薄形的平板电脑上,体积比较小。在制程上带来的问题就是,体积越小,组件越多,制程则 越难,且产品的强度也会不够。
[0005]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简单且能实现高速 传输的性能要求。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堆叠地组 装于一体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及包围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外侧而形成对接腔 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及埋设在第一端子 模组的第一导电端子,舌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裸露地排 列在第一表面的接触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基部及埋设在基部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 端子包括延伸出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的接触部,电连接器还包括遮蔽片,遮蔽片组装于第 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且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裸露地排列于舌板的第二表面。
[0008]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片组装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组装方法 简单且能实现高速传输的性能要求。
[000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
[0011]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0012] 图3为图2中部分组件的的立体分解图。
[0013]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4] 图5为图3部分组件组装的立体分解图
[0015] 图6为图1沿A-A虚线的剖视图。
[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以实现高频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参图1至图5所示,本电连 接器100安装在电板板200的缺口内。本电连接器100包括堆叠地组装于一体的第一端子 模组10与第二端子模组20及包围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外侧而形成对接腔101的金属外 壳30,第一端子模组10包括基部11、自基部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12及埋设在第一端子模 组的第一导电端子13,舌板包括相对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第一导电端子13包括 裸露地排列在第一表面的接触部131。第二端子模组20包括基部21及埋设在基部的第二 导电端子23,第二导电端子23包括延伸出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21的接触部231,电连接器 还包括遮蔽片40,遮蔽片组装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0、20之间且第二导电端子23的接触 部231裸露地排列于舌板的第二表面122,从图4可以看出,舌板的第二表面122设有端子 槽124,在两个端子模组组装于一起时,第二端子模组20的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固定在 第二表面的端子槽124内。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包括接脚133233,所述接脚延伸出第二 端子模组的底面24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脚133为呈一排排列的表面焊接型,第二导电 端子的接脚233则为呈两排排列的穿孔型。
[0018] 第一导电端子13通过注塑成型的制程一体埋设在第一端子模组10内,第二导电 端子23通过注塑成型的制程一体埋设在第二端子模组20内,接着遮蔽片40组装在第二端 子模组20上,然后两个端子模组组装在一起。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11、21组装于一 起而形成一个大基部102,第一端子模组的舌板则形成用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舌板。 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在其基部的两侧设有互相卡扣的固定缺口 151U52及固定块251、252, 借由固定块及固定缺口的互相扣持或者过盈配合,两个端子模组固定在一起。上述遮蔽片 40包括位于两个基部之间的基板41,基板41的后侧未延伸出大基部的后端面。第二端子 模组20的基部21在面对第一端子模组10的表面设有凸柱26,遮蔽片40设有配合在凸柱 26的固定孔46。在遮蔽片安装在两个端子模组后,所述遮蔽片包括延伸有位于所述大基部 102外侧的抵压部42,上述金属壳体固定在大基部102的外侧且抵压部42抵压在金属壳体 30,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片40的基板41的两侧弯折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片 43,在遮蔽片40安装在第二端子模组时,上述凸片43贴附在该部分固定缺口 152内,上述 抵压部自凸片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模组设有开口 156,第一导电端子的临近接触部的部 分结构裸露在该开口 156内;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设有开口 256,第二导电端子的临近接触部 的部分结构则裸露在该开口 256内。结合图3及图4,所述遮蔽片的前边缘401面向前未凸 伸出上述两个开口的前侧。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堆叠地组装于一体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及包围在 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外侧而形成对接腔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基部、自基部向 前一体延伸的舌板及埋设在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导电端子,舌板包括相对第一表面及第二 表面,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裸露地排列在第一表面的接触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基部及埋设 在基部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的接触部,其特征 在于:电连接器还包括遮蔽片,遮蔽片组装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且第二导电端子的接 触部裸露地排列于舌板的第二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组装于 一起而形成一个大基部,所述遮蔽片包括延伸有位于所述大基部外侧的抵压部,上述金属 壳体固定在大基部的外侧且抵压部抵压在金属壳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包括位于两个基部之间的 基板,基板的后侧未延伸出大基部的后端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侧弯折沿前后方向延伸 的凸片,上述抵压部自凸片冲压形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在其基部的两 侧设有互相卡扣的固定缺口及固定块,上述凸片贴附在部分固定缺口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包括接 脚,所述接脚延伸出第二端子模组的底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脚为呈一排排 列的表面焊接型,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则为呈两排排列的穿孔型。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的基部在面对第一 端子模组的表面设有凸柱,遮蔽片设有配合在凸柱的固定孔。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设有开口,第一导 电端子的临近接触部的部分结构裸露在该开口内;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设有开口,第二导电 端子的临近接触部的部分结构则裸露在该开口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的前边缘向前未凸伸出上 述两个开口的前侧。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03911077SQ20142004229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许硕修, 郑志丕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