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866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连接另一对接连接器,包含一接合本体、一接地金属片及一外屏蔽壳体。接合本体包括一第一端子模块及一第二端子模块。第一端子模块具有一第一绝缘件及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件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一舌板部。多个第一端子形成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模块具有一组合于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及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件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第二舌板部。多个第二端子形成一第二对接部及一第二焊接部。接地金属片夹设于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之间。外屏蔽壳体包围第一舌板部与第二舌板部的外部空间,并形成一可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对接腔。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升电连接器资料传输、供电与电磁屏蔽的品质,现有的电连接器常需要在其绝缘本体上设置大量不同功效的端子,并在绝缘本体内部埋设一个屏蔽件以减低端子在传输时的电磁干扰。
[0003]然而,在电连接器增加端子或屏蔽件等元件时,往往会造成电连接器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大幅提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第201320378153.0号所公开的电连接器需要分别开模制作多种不同的组装结构以配合屏蔽件等元件进行组装,导致结构复杂化而使制造成本提升。此外,电连接器的众多端子要分别配置于其绝缘本体的舌板的两相反侧面,让组装的难度提高而使结构及制程更加繁复。再者,现有的电连接器无法完全屏蔽所有电磁辐射,而如有电磁辐射穿过绝缘本体向后泄漏,会对端子的尾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信号传输质量下降。因此,现有的电连接器显然还有许多值得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效果良好的电连接器。
[0006]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适用于连接另一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含一接合本体、一接地金属片及一外屏蔽壳体。接合本体包括一第一端子模块及一第二端子模块。第一端子模块具有一第一绝缘件及多个固定于第一绝缘件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件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由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部。第一舌板部具有彼此相反的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一对接面。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一端由第一基部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一对接面的第一对接部,而另一端由第一基部伸出以形成一第一焊接部。
[0007]第二端子模块具有一组合于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及多个固定于第二绝缘件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件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由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部。第二舌板部具有一面对第一结合面的第二结合面及一相反于第二结合面的第二对接面。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一端由第二基部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二对接面的第二对接部,而另一端由第二基部伸出以形成一第二焊接部。接地金属片夹设于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间。外屏蔽壳体包围第一舌板部与第二舌板部的外部空间,并形成一可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对接腔。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朝向所述第二绝缘件的表面上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绝缘件设有一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第二固定机构。
[0009]较佳地,所述接地金属片形成至少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为相互配合的固定凸柱与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穿过接地金属片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接合。
[0010]较佳地,所述接地金属片的两相反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舌板部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二舌板部的第二结合面相贴合,所述接地金属片设有两外露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第二舌板部的对接侧缘。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分别延伸出一固定脚。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端子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基部向下延伸出至少一固定脚。
[0013]较佳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含一装设在所述接合本体的内屏蔽壳体;所述内屏蔽壳体位于所述外屏蔽壳体与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间,并至少覆盖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后段。
[0014]较佳地,所述内屏蔽壳体包括一固定段及一延伸段,所述固定段抵靠于外屏蔽壳体内表面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基部或第二基部,所述延伸段覆盖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后段。
[0015]较佳地,所述内屏蔽壳体具有两分别贴合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金属板;每一金属板呈台阶状,并具有一贴合于对应的第一舌板部或第二舌板部的后段的前延伸板、一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基部或第二基部的后延伸板及一垂直于所述前延伸板与所述后延伸板的连接板。
[0016]较佳地,每一前延伸板的前端形成一引导前缘;每一引导前缘与所述接合本体间形成一缝隙,使所述引导前缘可微量地向所述接合本体位移。
[0017]较佳地,所述接合本体的两侧还形成两个分别邻近所述两个前延伸板两侧的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后侧具有一上下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槽道;每一金属板还具有两个设于对应的前延伸板两侧的固定凸片;每一固定凸片由对应的前延伸板伸入邻近的收容槽并卡固于对应的槽道内。
[0018]较佳地,每一金属板还具有至少一向远离所述接合本体方向延伸的连接弹片;每一连接弹片接合于所述外屏蔽壳体。
[0019]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的设计,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能分别固定于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绝缘件的一侧面后再将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结合并将接地金属片夹设在其中,从而降低了组装程序的难度。另外,借由接地金属片具有外露的对接侧缘及电连接器设有内屏蔽壳体,使电连接器产生更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前述及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1]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22]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成元件;
[0023]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成元件的另一角度;
[0024]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内屏蔽壳体的两金属板的组装;
[0025]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接合本体的组成元件;
[0026]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接合本体组成元件的另一角度;
[0027]图7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侧;
[0028]图8是一沿图7中VII1-VIII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
[0029]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接;
[0030]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31]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成元件;
[0032]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一接合本体的组成元件;
[0033]图1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接合本体的组成元件的另一角度;
[0034]图14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侧;及
[0035]图15是一沿图14中XV-XV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部。
[003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100接合本体
[0038]10b 接合本体
[0039]101固定脚
[0040]1lb 固定脚
[0041]102收容槽
[0042]103槽道
[0043]104凹槽
[0044]I第一端子模块
[0045]Ib第一端子模块
[0046]11第一绝缘件
[0047]Ilb第一绝缘件
[0048]111第一基部
[0049]Illb 第一基部
[0050]112第一舌板部
[0051]112b 第一舌板部
[0052]113第一结合面
[0053]113b 第一结合面
[0054]114第一对接面
[0055]115 第一固定机构
[0056]115b 第一固定机构
[0057]116固定凸柱
[0058]117固定孔
[0059]12第一端子
[0060]12b 第一端子
[0061]121 第一对接部
[0062]122 第一焊接部
[0063]122b 第一焊接部
[0064]2第二端子模块
[0065]2b第二端子模块
[0066]21第二绝缘件
[0067]21b第二绝缘件
[0068]211第二基部
[0069]211b第二基部
[0070]212第二舌板部
[0071]212b第二舌板部
[0072]213第二结合面
[0073]213b第二结合面
[0074]214第二对接面
[0075]215第二固定机构
[0076]215b第二固定机构
[0077]216固定凸柱
[0078]217固定孔
[0079]22第二端子
[0080]22b第二端子
[0081]221第二对接部
[0082]222第二焊接部
[0083]222b第二焊接部
[0084]3接地金属片
[0085]3b接地金属片
[0086]31对接侧缘
[0087]32通孔
[0088]4外屏蔽壳体
[0089]4b外屏蔽壳体
[0090]41对接腔
[0091]5内屏蔽壳体
[0092]5b内屏蔽壳体
[0093]51固定段
[0094]52延伸段
[0095]53金属板
[0096]531前延伸板
[0097]532引导前缘
[0098]533缝隙
[0099]534后延伸板
[0100]535连接板
[0101]536固定凸片
[0102]537连接弹片
[0103]6b焊脚定位件
[0104]61b焊脚定位孔
[0105]7对接连接器
[0106]71接地弹片
[0107]8电路板
[0108]8b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109]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0110]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具体为一插座连接器而适用于供另一对接连接器7插入连接(见图9)。电连接器包含一接合本体100、一固设于接合本体100内的接地金属片3 (见图5)、一围绕接合本体100的外屏蔽壳体4及一位于外屏蔽壳体4内并装设在接合本体100表面的内屏蔽壳体5。
[0111]参阅图4至图6,接合本体100包括彼此组合的一第一端子模块I与一第二端子模块2。第一端子模块I具有一第一绝缘件11及多个埋设固定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一端子
12。第一绝缘件11 具有一第一基部111、一由第一基部111前侧向前延伸出的第一舌板部112及两个向下面对于第二端子模块2的第一固定机构115。第一舌板部112具有一向下面对第二端子模块2的第一结合面113及一相反于第一结合面113的第一对接面114。第一端子12固定于第一基部111,且前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一对接面114的第一对接部121,而后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外伸出以形成一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8的第一焊接部122 (见图7及图8)。
[0112]第二端子模块2与第一端子模块I的结构相同而彼此呈180度旋转对称。第二端子模块2具有一向上组合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二绝缘件21及多个埋设固定于第二绝缘件21的第二端子22。第二绝缘件21具有一位置对应于第一基部111的第二基部211、一由第二基部211的前侧向前延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二舌板部212及两个配合固定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一固定机构115的第二固定机构215。第二舌板部212具有一向上面对第一结合面113的第二结合面213及一相反于第二结合面213的第二对接面214。第二端子22的前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二对接面214的第二对接部221,而后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外伸出以形成一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8的第二焊接部222(见图7及图8)。
[0113]接合本体100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基部111与第二基部211后侧的固定脚101、两个分别形成于接合本体100左右两侧而邻近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后段的收容槽102及四个分别形成于第一基部111顶面与第二基部211底面的凹槽104。两固定脚101分别由第一绝缘件11与第二绝缘件21后侧向后远离第一绝缘件11与第二绝缘件21延伸而出并穿设固定于电路板8 (见图7及图8)。
[0114]接地金属片3夹设于第一端子模块I与第二端子模块2之间,借此使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拼接成的舌板结构强度得以提升,并减少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之间的高频信号串扰。接地金属片3的两相反表面分别与该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一结合面113及第二舌板部212的第二结合面213相贴接,接地金属片3设有两个分别由左右两侧外露于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的对接侧缘31及四个上下贯穿接地金属片3的通孔32。通孔32对应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一固定机构115与第二绝缘件21的第二固定机构215,使第一固定机构115穿过接地金属片3的通孔32与第二固定机构215固定接合并同时将接地金属片3定位。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机构115与第二固定机构215具体为对应配合的固定凸柱116、216与固定孔117、217。
[0115]外屏蔽壳体4包围接合本体100的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的外部空间,并形成一可供对接连接器7插接的对接腔41。内屏蔽壳体5位于该外屏蔽壳体4与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211之间,并至少覆盖于该第一舌板部112与该第二舌板部212的后段,较佳地,该内屏蔽壳体5还进一步覆盖第一基部111或第二基部211朝向对接腔41的前表面。内屏蔽壳体5较佳形成一固定于第一基部111或第二基部211前段并抵靠于外屏蔽壳体4内表面的固定段51及一贴合环绕于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后段的延伸段52,借此遮蔽电磁波穿过接合本体100向后泄漏。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壳体5具有两彼此拼接的金属板53。两金属板53分别位于接合本体100的上下两侧以分别固定贴合第一绝缘件11与第二绝缘件21。
[0116]每一金属板53大致呈台阶状,并具有一水平贴合于对应的第一舌板部112或第二舌板部212后段的前延伸板531、一水平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基部111或第二基部211前段的后延伸板534、一连接前延伸板531与后延伸板534并呈垂直延伸的连接板535、两个设于对应的前延伸板531左右两侧的固定凸片536及两个向远离接合本体100方向延伸的连接弹片537。每一前延伸板531的前端形成一引导前缘532,各引导前缘532分别与接合本体100间形成一缝隙533(见图7及图8),使引导前缘532在对接连接器7插入对接腔41时可微量地向接合本体100位移而有利于对接连接器7插入。接合本体100左右两侧的收容槽102分别邻近各前延伸板531的左右两侧,且后侧具有一上下延伸并贯穿第一基部111与第二基部211的槽道103。每一固定凸片536由对应的前延伸板531伸入邻近的收容槽102,并卡固于对应的槽道103内与接合本体100相互固定。各连接弹片537分别对应容置于各凹槽104内,且末端弹性接合于外屏蔽壳体4以使内屏蔽壳体5通过外屏蔽壳体4达成接地的效果。
[011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7组合时,各个屏蔽结构能产生多个接地通道以提升电磁屏蔽效果。更明确地说,接地金属片3除了通过与后侧的电路板8连接而形成一接地通道外,还能通过左右两侧外露的对接侧缘31与对接连接器7外壳的金属弹臂(图未示)连接,借此形成另一接地通道以为对接连接器7提供接地功能。另外,内屏蔽壳体5利用多个连接弹片537与外屏蔽壳体4连接以形成一接地通道,并在对接连接器7插入时与对接连接器7中的接地弹片71 (见图9)连接而形成另一接地通道,让内屏蔽壳体5及外屏蔽壳体4的电磁屏蔽效果都进一步得到提升。
[0118]要特别强调地,由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模块I与第二端子模块2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分别开模制作多种不同的组装结构,只需制造一种型态的端子模块即可进行组装并夹设固定接地金属片3,使制程与整体结构的复杂度皆大幅简化。此外,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能先分别埋设于第一绝缘件11与第二绝缘件21的一侧面后再进行后续组装,降低了组装制程的难度与设备的复杂度。并且由于第一端子模块I中的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模块2中的第二端子22配置完全相同而彼此呈180度旋转对称,所以对应的对接连接器7无论是正向或反向地插入电连接器,皆可与电连接器的端子达成正确的连接。
[0119]参阅图10至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模块Ib与第二端子模块2b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由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是一直角型连接器,因此第一端子12b的第一焊接部122b与第二端子22b的第二焊接部222b分别弯折向下延伸并与电路板Sb焊接(见图14及图15),而接合本体10b的两固定脚1lb皆由第二绝缘件21b的第二基部211b底侧向下延伸并与电路板8b固定。另外,电连接器还包含一安装于接合本体10b的第二基部211b底侧的焊脚定位件6b。焊脚定位件6b上形成多个上下贯穿焊脚定位件6b的焊脚定位孔61b,借此供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122b与第二焊接部222b穿设定位。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Ilb的第一固定机构115b具有两个形成于第一舌板部112b的第一结合面113b的定位孔及两个形成于第一基部Illb的固定孔;而第二固定机构215b具有两个形成于第二舌板部212b的第二结合面213b以穿设定位于各定位孔的定位柱及两个形成于第二基部211b并具有以穿设固定于各固定孔的固定柱。第一端子模块Ib与第二端子模块2b通过第一固定机构115b与第二固定机构215b组装到一起并将接地金属片3b夹持在其中。
[0120]综上所述,通过第一端子模块l、lb与第二端子模块2、2b的设计,使第一端子12、12b与第二端子22、22b能分别埋设于第一绝缘件IlUlb与第二绝缘件21、21b的一侧面后,再将第一端子模块l、lb与第二端子模块2、2b结合并将接地金属片3、3b夹设在其中,从而降低了组装程序的难度与设备的复杂度。另外,借由装设在第一端子12、12b与第二端子22、22b之间的接地金属片3、3b、装设在接合本体100、10b后部的内屏蔽壳体5、5b及包围该第一舌板部112、112b与该第二舌板部212、212b的外屏蔽壳体4、4b,使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结构形成多个接地通道及一个整体的屏蔽结构,产生更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121]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连接另一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含: 一接合本体,包括: 一第一端子模块,具有一第一绝缘件及多个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由所述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部,所述第一舌板部具有彼此相反的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一对接面,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基部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所述第一对接面的第一对接部,而另一端由所述第一基部伸出以形成一第一焊接部;及 一第二端子模块,具有一组合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及多个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绝缘件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一由所述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部,所述第二舌板部具有一面对所述第一结合面的第二结合面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二结合面的第二对接面,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基部向前延伸以形成一外露于所述第二对接面的第二对接部,而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基部伸出以形成一第二焊接部; 一接地金属片,夹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间;及 一外屏蔽壳体,包围所述第一舌板部与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外部空间,并形成一可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的对接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朝向所述第二绝缘件的表面上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绝缘件设有一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第二固定机 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金属片形成至少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为相互配合的固定凸柱与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穿过所述接地金属片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金属片的两相反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舌板部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二舌板部的第二结合面相贴合,所述接地金属片设有两外露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第二舌板部的对接侧缘。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分别延伸出一固定脚。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基部向下延伸出至少一固定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含一固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焊脚定位件;所述焊脚定位件上形成多个焊脚定位孔,以配合供所述多个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穿设定位。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含一装设于所述接合本体的内屏蔽壳体;所述内屏蔽壳体位于所述外屏蔽壳体与所述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之间,并至少覆盖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后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壳体包括一固定段及一延伸段,所述固定段抵靠于外屏蔽壳体内表面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基部或第二基部,所述延伸段覆盖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与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后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壳体具有两分别贴合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金属板;每一金属板具有一贴合于对应的第一舌板部或第二舌板部的后段的前延伸板、一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基部或第二基部的后延伸板及一垂直于所述前延伸板与所述后延伸板的连接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前延伸板的前端形成一引导前缘;每一引导前缘与所述接合本体间形成一缝隙,使所述引导前缘微量地向所述接合本体位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本体的两侧还形成两个分别邻近所述两个前延伸板两侧的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后侧具有一上下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槽道;每一金属板还具有两个设于对应的前延伸板两侧的固定凸片;每一固定凸片由对应的前延伸板伸入邻近的收容槽并卡固于对应的槽道内。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板还具有至少一向远离所述接合本体方 向延伸的连接弹片;每一连接弹片接合于所述外屏蔽壳体。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03859275SQ20142028912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