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868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多个导电端子,分为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设置在该舌板部的第一表面、第二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设置在该舌板部的第二表面;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在该绝缘本体并形成一对接腔;该对接腔是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舌板部上是呈180度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导电端子是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及双向插入。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并且容许双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200720193472.9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座体,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其具有一舌片,该舌片的一表面上具有多数个第一端子槽,该舌片的另一表面上具有多数个第二端子槽,且该舌片中间具有一缝隙;一第一端子组,具有多数个第一端子可分别容置于该第一端子槽中,且该多数个第一端子中包括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一第二端子组,具有多数个第二端子可分别容置于该第二端子槽中,且该多数个第二端子中包括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片,插置于该舌片的缝隙中,其端部延伸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于组合时与前述的任一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做接触,以达到接地及防静电的效果。这种电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组为USB端子组,只有一对电源端子,所以支持的供电电流较小导致充电速度很慢,难以满足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的要求。此外这种电连接器只有一个正确插接的方向,然而随着电连接器变得日益微型化,误插极为容易发生,使用者过于用力的误插甚至会损毁电连接器,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能够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并且容许另一对接电连接器双向插入。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0005]—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
[0006]多个导电端子,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两组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包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沿横向排布在该第一表面,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沿横向排布在该第二表面;
[0007]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该舌板部的外围空间形成一对接腔;
[0008]其中,该对接腔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对接腔内也是呈180度对称设置;其中每一组导电端子是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组成。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平直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并且,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绝缘本体的舌板部上是呈上下相对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来看是呈交错排布的。
[0011 ]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在该对接部与该焊接部之间的一连接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在横向上偏折,而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在横向上没有偏折。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导电端子在该电连接器的中轴线的两侧各排布有两个导电端子,其中四个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均是横向地朝向该中轴线偏折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排列为一横排。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埋设在该舌板部内的一金属接地片,该金属接地片间隔开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舌板部的两侧各向内凹陷设有一扣持槽,该金属接地片的两侧缘外露于这两个扣持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是分别埋设在一第一模组与一第二模组中;该第一模组设置在一第三模组上,并且该第一模组与该第二模组将该第三丰吴组夹持在其中。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模组包括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所述的舌板部,该舌板部的第一表面形成有一组第一端子收容槽,该舌板部的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组第二端子收容槽;其中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到第二端子收容槽内。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舌板部的两个相对表面各设置一组导电端子,每组导电端子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和位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组成,可以构成四对电源端子,从而可以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从而能够快速充电。对接腔与导电端子都是呈180度对称设置从而容许另一对接电连接器双向插入,从而有利于保护电连接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0022]图4是将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屏蔽壳体分离的视图。
[0023]图5是将图4中的内屏蔽壳体分离的视图。
[0024]图6是将图5中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和第三模组分离的视图。
[0025]图7是将图6中的导电端子、金属接地片和绝缘本体分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27]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28]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29]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0030]参见图1至图4,该电连接器10是一个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插座。该电连接器10大致包括:一绝缘本体1、装设在该绝缘本体I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套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I外周的一外屏蔽壳体3、固定在该外屏蔽壳体3与该绝缘本体I之间的一内屏蔽壳体4以及埋设在该绝缘本体I的一金属接地片5。该电连接器10的外屏蔽壳体3包围形成一个呈180度对称设置的对接腔109。该对接腔109呈180度对称设置。其中,该外屏蔽壳体3具有多个接地脚35、37,这些接地脚35、37可以对应焊接到一电路板(图未示)。
[0031]参见图1至图7,该绝缘本体I包括一本体部14以及由该本体部14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16。其中该本体部14较为宽大而舌板部16较为窄长。其中该绝缘本体I是由一第一绝缘件11、一第二绝缘件12以及第三绝缘件13组合而成。
[0032]该第一绝缘件11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的一基部111、分别设置在该基部111的两相对侧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固定部112、设置在该基部111的顶侧的两个避让槽113以及设置在该基部111上的两个固定槽114。具体地,每个固定部112为竖直延伸的一凸轨。
[0033]该第二绝缘件12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的一基部121、分别设置在该基部121的两相对侧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固定部122、设置在该基部121的底侧的两个避让槽123以及设置在该基部121上的两个固定槽124。具体地,每个固定部122为竖直延伸的一凸轨。
[0034]该第三绝缘件13主要包括一主体部15和由该主体部15的前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16。该主体部15大致包括相对的两个延伸侧部152以及横向地连接在这两个延伸侧部152之间的一加强肋155。该主体部15形成有上下贯通的一收容空间153。该第一绝缘件11和第二绝缘件12分别固定在该收容空间153的下部和上部并相互顶抵。该舌板部16是由这两个延伸侧部152的前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出。两个延伸侧部152下部的两相对内侧分别各设有一第一安装部1521。两个延伸侧部152上部的两相对内侧分别各设有一第二安装部1522。具体而言,该第一安装部1521为竖直延伸地凹设在延伸侧部152下部内侧的一第一槽道,该第一槽道在延伸侧部152的下端开口。该第二安装部1522为竖直延伸地凹设在延伸侧部152上部内侧的一第二槽道,该第二槽道在延伸侧部152的上端开口。延伸侧部152在顶面后端还向上突伸出一限位块1526。
[0035]该舌板部16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下侧表面)168和第二表面(上侧表面)169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168和第二表面169之间的一前表面1671和两个侧表面1672。该舌板部16的第一表面168形成有一组第一端子收容槽161。该舌板部16的第二表面169形成有一组第二端子收容槽162。该舌板部16包括靠近本体部14的一后段165和从后段165向前延伸出的一前段166。该舌板部16的前段165的两侧还各形成有一个向内凹陷的扣持槽163。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两侧还分别各形成有一收容槽164。后段165的第一表面168和第二表面169垂直于舌板部16的延伸方向突伸出多个凸肋1651、1652,两两凸肋1651、1652之间形成有端子收容槽161、162的一段。这些凸肋1651、1652的顶面大致平齐,位于舌板部16的上下两侧凸肋1651、1652的两个顶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了该后段165的厚度。该后段165的厚度尺寸比前段166的厚度尺寸大。这种结构可以使舌板部16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免被对接连接器损坏。
[0036]具体地,该第一绝缘件11是通过两个固定部112与该第三绝缘件13上的两个第一安装部1521对应配合。该第二绝缘件12是通过两个固定部122与该第三绝缘件13上的两个第二安装部1522对应配合该第二绝缘件12的基部121的底面与该第一绝缘件11的基部111的顶面相互顶抵。这种配合结构可以使三个绝缘件11、12及13非常紧凑地结合到一起构成该绝缘本体I的本体部14。
[0037]参见图6和图7,这些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这些导电端子2分为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22。每个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一对接部211、一焊接部212和连接在对接部211与焊接部212之间的一连接部213。这些对接部211对应收容在该第一端子收容槽161中并裸露地沿横向(即图2中X线所标识的左右方向)排布在该舌板部16的第一表面168。焊接部212向后延伸出该绝缘本体I的本体部14。连接部213埋设在第一绝缘件11上。类似地,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一对接部221、一焊接部222和连接在对接部221与焊接部222之间的一连接部223。对接部221对应收容在该第二端子收容槽162中并裸露地沿横向排布在该舌板部16的第二表面169。焊接部222向后延伸出该绝缘本体I的本体部14。连接部223埋设在第二绝缘件12上。结合参见图1至图5,这组第一导电端子21的对接部211与这组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在对接腔109内呈180度对称设置,从而使对接连接器沿正向或反向插入到该电连接器10内都可以达到正确对接的目的。
[0038]其中,这组第一导电端子21是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26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26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25组成。具体地,对接部211是平直地前后延伸的,连接部213是由对接部211的后端朝向内侧偏折延伸的(参见图2,也就是沿横向朝向该电连接器的中轴线Y偏折),焊接部212则是由连接部213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平直地水平延伸而出。
[0039]类似地,这组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26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26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25。具体地,对接部221是平直地前后延伸的,连接部223是由对接部221的后端向后向下延伸出的(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偏折),焊接部222则是由连接部223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平直地水平延伸而出。
[0040]如图2所示,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与第一导电端子21的对接部211呈上下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对接部221与对接部211沿上下方向在一焊接平面(也即水平面)上的竖直投影是相互重叠在一起的。第一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212相对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横向向内(即中轴线Y左侧的导电端子21水平向右,中轴线Y右侧的导电端子21向左)偏移一偏置距离(参见图2和图5),较佳地,该偏置距离等于同一组导电端子21/22中的两个相邻的电源正极端子26与接地端子25之间间距的一半。该第一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212与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排列为一横排。这种结构可以将导电端子2以表面贴装的方式焊接到一电路板(图未示)的同一排焊盘上,缩短焊接空间。
[0041]参见图6和图7,该外屏蔽壳体3包括顶壁31、两侧壁32以及一底壁33。每个侧壁32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一前接地脚35。其中,顶壁31上向下凹设有多个接合部311。底壁33上向上凹设有多个接合部331。每个侧壁32的后部向下延伸出一后接地脚37。每个侧壁32的后部还形成有一卡扣片36。每个侧壁32的后部在对应于后接地脚37的上方开设有一卡槽321,该卡槽321是向后开口的。该卡槽321并位于该卡扣片36的上方。该卡槽321呈前小后大的三角形状。当该外屏蔽壳体3套设到该组合本体6及内屏蔽壳体4上去时,该侧壁32的后端会抵顶于该绝缘本体I上的限位块1526上该卡扣片36可以在对应弯折后扣设到该绝缘本体I的后侧,从而使该外屏蔽壳体3固定到该绝缘本体I上。
[0042]参见图3至图7,该内屏蔽壳体4固定在该本体部14的外周并贴接环绕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延伸一段距离。具体地,该内屏蔽壳体4包括位于后方并贴接在该本体部14的前段的一固定段45、位于前方并贴接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凸肋1651、1652上的一延伸段46以及竖直连接在该固定段45与延伸段46之间的一连接段47。
[0043]该内屏蔽壳体4具体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上下拼合而成。每个金属壳体元件41包括固定在该本体部14的一水平固定板417、贴接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一水平延伸板418以及垂直连接在水平固定板417与水平延伸板418之间的一竖直连接板413。其中水平固定板417的后缘竖直地延伸出两个固定突片415,该固定突片415较佳为倒钩。水平延伸板418的两侧竖直地延伸出两个卡钩414、416,其中卡钩414的卡口 4141与、卡钩416的的卡口 4161方向相反。
[0044]位于下方的金属壳体元件41的固定突片415对应固定在第一绝缘件11的固定槽114。位于上方的金属壳体元件41的固定突片415对应固定在第二绝缘件12的固定槽124。另外,通过卡钩414、416的相互勾扣配合,可以使这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相互锁固到一起。具体地,这些卡钩是扣合在该绝缘本体I的收容槽164内,从而可以将舌板部16的后段165环抱在其中。
[0045]该内屏蔽壳体4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或弹性接触的方式与外屏蔽壳体3的接合部311、331接合在一起。
[0046]参见图7,该金属接地片5是一体冲压弯折成型。该金属接地片5包括一板体51和由该板体51的后缘向后延伸出的一连接部53、与该连接部53相连的横向延伸的一横梁54以及由该横梁54进一步延伸出的两个接地部55。具体地,该连接部53由相互间隔地由板体51的后缘向后延伸出的两个延伸臂构成,这两个延伸臂可以借助于该第一绝缘件11上的避让槽113和该第二绝缘件12上的避让槽123向后延伸。该横梁54呈工字形,其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侧翼部57。其中,该板体51埋设在该舌板部16内并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该板体51部分地外露于该舌板部16的前表面1671和两个侧表面1672。值得一提的是,该板体51的两侧缘外露于该扣持槽163,从而能够与对接插头侧面的弹片(图未示出)相接触而为该接地金属片5提供接地回路。这两个接地部55从该主体部15的两侧向外伸出,插置在外屏蔽壳体3上的卡槽321中并卡止在该卡槽321的前部,与外屏蔽壳体3紧密接触而使该接地金属接地片5与外屏蔽壳体3电连接,从而每个接地部55能够借助后接地脚37焊接到电路板上的接地焊盘而为该金属接地片5增加一接地回路。该连接部53的两个延伸臂可以借助于该第一绝缘件11上的避让槽113和该第二绝缘件12上的避让槽向后穿出。该横梁54埋设在该第三绝缘件13的主体部15内。具体地,该横梁54的主体是埋设在主体部15的加强肋155上,两个侧翼部57分别埋设在主体部15的两个延伸侧部152上,从而可增强该主体部15的结构强度。
[0047]另外,该板体51上形成有多个通孔58。较佳地,这些通孔58是圆形的并且沿前后延伸的中轴对称地排布。该横梁54与连接部53的交界处也形成有两个通孔59。这些通孔58,59可以增加第三绝缘件13与接地金属片5之间的结合强度。
[0048]参见图6和图7,这组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一绝缘件11结合成一第一模组7。这组第二导电端子22及第二绝缘件12结合成一第二模组8。该接地金属接地片5及第三绝缘件13结合成一第三模组9。其中,该第一模组7是从下往上地叠置在该第三模组9上,从而使该第一导电端子21的对接部211对应插入收容在该舌板部16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61内;该第二模组8是从上往下地叠置在该第三模组9上,从而使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对应插入收容在该舌板部16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62内。
[0049]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冲压弯折成型导电端子2、外屏蔽壳体3、金属壳体元件41以及接地金属片5 ;然后采用插入成型的制造工艺,制得第一模组
7、第二模组8以及第三模组9 ;接着将第一模组7从下往上地插置到第三模组7的收容空间153下部,然后将第二模组8从上往下地插置到第三模组7的收容空间153上部,直至第二绝缘件12的底面与第一绝缘件11的顶面相顶抵,使得该第一模组7设置在该第三模组9上并且该第一模组7和第二模组8将该第三模组9紧密地夹持在其中,从而制得该组合本体6 ;接着,将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对应装设到组合本体6上;最后,从前往后地将外屏蔽壳体3套到绝缘本体I上。
[00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通过在舌板部16的两个相对表面168、169各设置一组导电端子21、22,每组导电端子21、22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26和位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25组成,可以构成四对电源端子,从而可以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进而有利于满足电子设备高速充电的需要;另外,通过形成180度对称设置的对接腔109以及使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211、221在对接腔109内呈180度对称设置,使得另一对接连接器无论是由正向插入还是由反向插入都能够正确实现对接。
[0051]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 多个导电端子,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两组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包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沿横向排布在该第一表面,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沿横向排布在该第二表面;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该舌板部的外围空间形成一对接腔; 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腔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对接腔内也是呈180度对称设置;其中每一组导电端子是由位于中间的两个电源正极端子和分别位于这两个电源正极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组成。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平直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并且,这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绝缘本体的舌板部上是呈上下相对设置。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来看是呈交错排布的。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在该对接部与该焊接部之间的一连接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在横向上偏折,而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在横向上没有偏折。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导电端子在该电连接器的中轴线的两侧各排布有两个导电端子,其中四个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均是横向地朝向该中轴线偏折的。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排列为一横排。
7.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埋设在该舌板部内的一金属接地片,该金属接地片间隔开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部的两侧各向内凹陷设有一扣持槽,该金属接地片的两侧缘外露于这两个扣持槽。
9.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是分别埋设在一第一模组与一第二模组中;该第一模组设置在一第三模组上,并且该第一模组与该第二模组将该第三模组夹持在其中。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模组包括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所述的舌板部,该舌板部的第一表面形成有一组第一端子收容槽,该舌板部的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组第二端子收容槽;其中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到第二端子收容槽内。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859265SQ20142028933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张学海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