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24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输出电压高,比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循环寿命长的特点,所以其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领域,并越来越多的在动力领域、储能领域得到了应用。动力领域,锂离子电池应用到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电动车辆上时,需要电池能够经受各种剧烈颠簸和高频振动,而不会出现内部组件晃动甚至失效。目前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圆柱型电池,主要应用在3C数码、移动电源等高精密仪器设备上,因此不可能出现剧烈颠簸和高频振动的使用环境,因此电池在设计上都没有考虑到可靠的防振动性能。随着圆柱型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逐步应用到电动自行车,高速电动轿车上,电池的防振动性能成了电动车辆能否安全正常行驶的关键因素。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和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镀镍钢壳、和设在镀镍钢壳内部的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镀镍钢壳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胶圈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所述胶圈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相连的电极帽,所述锂离子电芯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第一隔膜, 负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负极片宽度比正极片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个隔膜的宽度和第二隔膜的宽度相同,第一个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所述负极片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所述所述正极耳穿过上绝缘片与连接铝片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穿过下绝缘片与镀镍钢壳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和第二高温胶带的宽度均为10~30mm。所述上绝缘片的厚度0.3~0.5mm,其材质为PP或PET之一。所述下绝缘片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套装于胶圈的内部,所述胶圈的底部与上绝缘片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与上绝缘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与镀镍钢壳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焊接与正极片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正极耳焊接与正极片的外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的外径比为97.5%~99%。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的安装:正极片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正极耳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第一负极耳下部与负极片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第二负极耳下部与负极片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 为10mm~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的正极片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按照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2.5~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的外径比为97.5%~99%;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中,正极耳安装在锂离子电芯的顶部,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的底部,所述正极耳上穿装绝缘片,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上穿装下绝缘片;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的锂离子电芯放入镀镍钢壳中,将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焊接与镀镍钢壳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胶圈和电极帽,且使连接铝片与正极耳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50%~80%。本发明充分利用电芯组组件中隔膜具有弹性的特点,使其在不压伤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情况下将锂离子电芯压紧在镀镍钢壳内部,且不需要增加任何组件,仅通过改变胶圈的结构、上绝缘片厚度和极片极耳引出位置即可以达到防震目的;具有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和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胶圈、连接铝片和电极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 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15和第二高温胶带13的宽度均为10~30mm。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0.3~0.5mm,其材质为PP或PET之一。所述下绝缘片4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16套装于胶圈14的内部,所述胶圈14的底部与上绝缘片3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16与上绝缘片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外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99%。如图3所述,该图中由上到下依次为正极片6的内圈,正极片6的外圈,负极片8的内圈和负极片8的外圈;如图4所述,该图中由上到下依次为正极片6的内圈,正极片6的外圈,负极片8的内圈和负极片8的外圈。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 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2.5~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99%;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50%~80%。本发明所述的内圈和外圈是指在自动卷绕机卷绕时极片的内圈和外圈;本发明的隔膜压缩比是指第一隔膜7或第二隔膜9比负极片8宽出来的一部分被压缩的比例。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本发明,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 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1mm;所述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2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15和第二高温胶带13的宽度均为10mm。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0.3mm,其材质为PP。所述下绝缘片4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16套装于胶圈14的内部,所述胶圈14的底部与上绝缘片3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16与上绝缘片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 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2.5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50%。实施例二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2mm;所述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3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15和第二高温胶带13的宽度均为20mm。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0.4mm,其材质为PET。所述下绝缘片4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16套装于胶圈14的内部,所述胶圈14的底部与上绝缘片3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16与上绝缘片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外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8.2%。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 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2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2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3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8.2%;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 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65%。实施例三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3mm;所述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个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4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15和第二高温胶带13的宽度均为30mm。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0.5mm,其材质为PP。所述下绝缘片4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16套装于胶圈14的内部,所述胶圈14的底部与上绝缘片3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16与上绝缘片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9%。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9%;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 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80%。实验例一一种圆柱型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 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为0.2mm。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0%。实验例二一种圆柱型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 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为0.2mm。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80%。实验例三一种圆柱型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为0.5mm。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0N;步骤六:滚槽工序:将步骤五中进行焊底工序后的镀镍钢壳1的口部进行滚槽处理;步骤七:封口工序:将步骤六滚槽后电芯烘干注入电解液后的镀镍钢壳1进行封口处理,即将镀镍钢壳1的顶部安装连接铝片16、胶圈14和电极帽5,且使连接铝片16与正极耳10焊接,该电池的隔膜压缩比为80%。将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验例一、实验例二和实验例三制作出的圆柱型动力电池经过振动测试后:内阻合格率电压合格率结果实施例1100%100%合格实施例2100%100%合格实施例3100%100%合格试验例100不合格试验例2100%70%不合格试验例320%20%不合格其振动测试的实验方法为:将电池标准充电后,测量电池初始状态,电池充电后,安装在振动台面上,按下面的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幅调整好试验设备,X、Y、Z三个方向每个方向上从10~55Hz循环扫频振动8小时,扫频速率为1oct/min:A)振动频率:10Hz~30Hz位移幅值(单振幅):0.38mm;B)振动频率:30Hz~55Hz位移幅值(单振幅):0.19mm。扫频结束后测量电池的内阻、电压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内阻变大、或者电压变小,说明电芯内部不合格。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结构的电池,按照本发明的极耳引出位置,如果按照入壳松紧度97.5%~99.0%,上绝缘片厚度0.3~0.5mm,隔膜压缩比在50%~80%的情况下,电芯做振动测试均能完美通过。而没有采用该方案的电芯则震动后,均会造成电芯内部结构破坏,造成电芯高阻或者低压。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防震是很多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面临的难题,其中一些企业采用添加心轴和心轴垫,并且在其底部外加O型圈的方式来解决,上述方式增加了生产难度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无法解决震动时心轴和电芯之间的相对运动,其防震效果差;而本发明则充分利用电芯组组件中隔膜具有弹性的特点,使其在不压伤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情况下将锂离子电芯压紧在镀镍 钢壳内部,以确保安全可靠,具有防震效果好的特点。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