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53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现现有USB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胶芯上之复数平板端子,胶芯外部覆盖有外铁壳等结构。一般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胶芯为以多件式胶体相互组装而成,而各胶体中分别结合复数上排平板端子、复数下排平板端子。然而,习知USBType-C电连接器的各胶体因以组装方式结合,常发生各胶体间的扣合尺寸发生误差,导致组装后各胶体的强度减弱,固定效果降低,从而使上、下组装的胶芯分离、断裂。并且,于插拔使用时,可能各上、下排平板端子的接触段前端因无与舌板固定作用,常发生翘起的状况。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之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地片,及一塑胶块;该绝缘体设有基座及自基座延伸的舌板部,该舌板部由舌板部前端及靠近该基座的后端连接而成;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包括凸伸于该舌板部前端的两接触面的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与突出于该基座的复数第一、第二焊接段,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包括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的前端部及连接该复数第一、第二焊接段的后端部,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的前端部分别悬设且凸伸出该舌板部前端;该接地片设置于该绝缘体而位于该第一接触段与该第二接触段之间,该接地片的前端部悬设且凸伸出该舌板部前端;该塑胶块埋入成型于该舌板部前端而包覆第一、第二接触段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于该复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上延部,于该复数第二接触部的前端部上设有至少一下延部,该至少一上延部与该至少一下延部均埋入该塑胶块内,通过该至少一上延部与该至少一下延部将该舌板部前端、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前端部与该塑胶块结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其利用塑胶块与舌板部前段埋设成型,使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接地片的前端部均埋入成型于该塑胶块中,更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稳定性,防止因外力碰撞而容易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符号说明:连接器1第一绝缘体10第一基座11第一舌板部12第一舌板部前端120第一舌板部后端121第一接触面122第一安装面123第一前端面124第一两侧面125凸台126第一锁扣臂127定位孔110第二锁扣臂111第二绝缘体20第二基座21第二舌板部22第二舌板部前端220第二舌板部后端221第二接触面222第二安装面223第二前端面224第二两侧面225第一锁扣槽226定位柱210第二锁扣槽211凸块14复数第一端子13第一端子接触段130第一端子前端部131第一端子后端部132上延部133第一端子焊接段134复数第二端子23第二端子接触段230第二端子前端部231第二端子后端部232下延部233第二端子焊接段234接地片30本体部31接地片的前端部310安装孔311塑胶块40结合面41前面42顶面43底面44两侧边45接地壳50内壳体60侧壁61插接槽600第一限位块610第二限位块611外壳体70外侧壁71第一限位孔710第二限位孔711焊接脚7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之薄型化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内壳体60,该内壳体60设有一插接槽600,一容置于该插接槽600的绝缘体、固持组装于该绝缘体上的复数第一端子13、复数第二端子23,及设置于该绝缘体之间的接地片30,该接地片30间隔开该第一、第二端子13、23,及一塑胶块40,该塑胶块40埋设成型于该绝缘体前端,以包覆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前端。该绝缘体包括相结合之第一绝缘体10、第二绝缘体20,该第一、第二绝缘体10、20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基座11、21及自第一、第二基座11、21分别延伸的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触面122、222及相对的第一、第二安装面123、223,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由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及靠近该第一、第二基座11、12的第一、第二舌板部后端121、221连接而成,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分别由连接该第一、第二接触面122、222与该第一、第二安装面123、223的第一、第二前端面124、224及第一、第二两侧面125、225围设而成;于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凸块14,该至少一凸块14分别由该第一、第二前端面124、224向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延伸方向延伸而成或者由靠近该第一、第二前端面124、224的第一、第二两侧面125、225分别向两侧凸伸而成;于该第一安装面123上还凸设有复数凸台126,于该第二安装面223上对称设于复数与该复数凸台126相配合的凹槽(此处图中未显示),以实现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相定位配合;于该第一舌板部后端121自该第一两侧壁125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复数第一锁扣臂127,于该第二舌板部后端221分别凹设有与该复数第一锁扣臂127相配合固定的复数第一锁扣槽226;于该第一基部11的两侧延该复数第一锁扣臂127延伸方向延伸形成复数第二锁扣臂111,于该第二基座22的两侧凹设有与该复数第二锁扣臂111相配合固定的复数第二锁扣槽211;于该第一基座11上还凹设有复数定位孔110以与该第二基座22上向下凸设的复数定位柱210相定位固定。该第一绝缘体10、该第二绝缘体20通过该复数凸台126与该复数凹槽(图中未显示)定位配合、该复数第一锁扣臂127与该复数第一锁扣槽226定位配合、该复数第二锁扣臂111与该复数第二锁扣槽211定位配合、该复数定位孔110与该复数定位柱210定位配合,实现该第一绝缘体10与该第二绝缘体20相配合固定形成一绝缘体,该基座由该第一基座11与该第二基座21配合组成,该舌板部由该第一舌板部12与该第二舌板部22配合组成,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的长度分别短于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的长度。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13、23分别埋设成型于该第一绝缘体10、该第二绝缘体20,包括凸伸于该第一、第二接触面122、222的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130、230与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130、230相连接且突出于该第一、第二基座11、21的复数第一、第二焊接段134、234;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130、230包括复数第一、第二前端部131、231及连接该复数第一、第二焊接段134、234的后端部132、232;因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的长度分别短于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段131、231的长度,而使该复数第一、第二前端部131、231分别悬设且凸伸出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于该复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部131上还设有至少一上延部133,于该复数第二接触部的前端部231上设有至少一下延部233,该至少一上延部133分别自该第一接触段的前端部131向上延伸再向端子延伸方向延伸形成,该至少一下伸部233分别自该第二接触段的前端部231向下延伸再向端子延伸方向延伸形成;使该至少一上延部133、与该至少一下延部233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该复数第一端子接触部130与该复数第二端子接触部230之间的纵向间距。一接地片30,该接地片30设置于该绝缘体之间,其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0、第二绝缘体20之间而间隔开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13、23;该接地片30设有一片状本体部31,该本体部31前端设有两耳状的前端部310,该接地片的前端部310悬设且凸伸出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且位于该复数第一、第二接触部前端部131、231及该至少一上延部133、与至少一下延部233之间。于该本体部31上还设有复数分别供各该复数凸台126穿设以固定位置之复数安装孔311,以将该接地片30通过该复数安装孔311与该复数凸台126、复数凹槽(图中未显示)相配合固定于该第一、第二绝缘体10、20之间(如图3所示之结构。一塑胶块40,其埋设成型于该舌板部前端,也就是埋设成型于该第一舌板部前端120与该第二舌板部前端220,而包覆该第一、第二接触段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131、231、310。该塑胶块40设有与该第一、第二前端面124、224、及靠近该第一、第二前端面124、224的第一、第二两侧面125、225相埋设结合的结合面41及与该结合面41相对的前面42及围设该结合面41、前面42的顶面43、底面44及两侧边45;该第一接触段的前端部131埋入于该顶面43,该第二接触段的前端部231埋入于该底面44,该至少一上延部133与该至少一下延部233则埋入该塑胶块40中;该接地片的前端部310埋人该塑胶块40且凸伸出该两侧边45及前面41。一接地壳50套设固定于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后端121、221上,实现接地之功效。一内壳体60由一金属片围设而成,设有一插接槽600及围设该插接槽600的复数侧壁61,该绝缘体套设固定于该插接槽600内,于该复数侧壁61上凸设有复数第一、第二限位块610、611。一外壳体70固定于该内壳体60上方,且固定于该绝缘体;其设有一与该内壳体60上方镭射固定的外侧壁71,于该外侧壁71上设有复数与该复数第一、第二限位块610、611限位固定的第一、第二限位孔710、712,及复数焊接脚713。如图3至图5所示之薄型化电连接器1,其组装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组装式绝缘体,该绝缘体由相结合之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组成;复数第一端子13埋设成型于该第一绝缘体10,该复数第二端子23埋设成型于该第二绝缘体20,该接地片30组装于该第一、第二绝缘体10、20之间,而间隔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13、23;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均比该第一、第二舌板部12、22长,则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均悬设而凸伸出该舌板部前端;再利用以塑胶块40埋设成型于该组装式的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以包覆该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在此为了更好地将该塑胶块40成型于该整体式舌板部前端,在此,本创作人采用了两种方式,第一方法:于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分别凸设复数凸块14,该塑胶块40利用该至少一凸块14的上、下锁固结构,将组装后的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与该塑胶块40埋设成型在一起,而防止组装后的第一、第二舌板前端后期起缝、分离。采用的第二种方法:于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前端分别设置至少一上、下延部,该塑胶块40利用该至少一上、下延部133、233的上、下锁固结构,将组装之后的该第一、第二舌板部前端120、220,及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的前端部131、132与该塑胶块40埋设成型在一起,而防止组装后的第一、第二舌板前端后期起缝、分离,还有效防止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的前端部131、132翘pin。再将该接地壳50套设固定于该绝缘体上;再将该内壳体60、外壳体70分别组装于该绝缘体外。薄型化电连接器1,其组装的另一种方式(图中未显示):一种为整体式绝缘体,该整体式绝缘体设有整体之基座及自该整体之基座向一端延伸形成的整体之结构的舌板部,复数第一、第二端子13、23、该接地片30埋设成型于该整体结构的绝缘体;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均比该整体的舌板部长,则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均悬设而凸伸出该舌板部前端;再利用塑胶块40埋设成型于该整体结构的舌板部前端,以包覆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与该接地片的前端部,该复数第一端子接触部凸伸出该塑胶块40的顶面43,则该复数第二端子接触部则凸伸出该塑胶块40的底面44。在此为了更好地将该塑胶块40成型于该整体式舌板部前端,在此,本创作人同样采用了两种方式,第一:于该整体式舌板前端凸设至少一凸块14,该塑胶块40利用该至少一凸块14的锁固结构,将该整体式结构的舌板部前端与该塑胶块40埋设成型在一起,防止该整体式结构的舌板部前端与该塑胶块后期起缝、断裂。第二种方式:于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前端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上、下延部,该塑胶块40利用该至少一上延部133与该至少一下延部233的上、下锁固结构,将该整体式结构的舌板部前端、及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的前端部131、132与该塑胶块40埋设成型在一起,防止该整体结构的舌板部前端与该塑胶块后期起缝、断裂,还有效防止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段的前端部131、132翘pin。再将该接地壳50套设固定于该绝缘体上;再将该内壳体60、外壳体70分别组装于该绝缘体外。本实用新型利用于该舌板部前端埋设成型一塑胶块的设计,通过该舌板部前端的凸块或者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前端部所设置的至少一上延部及至少一下延部,锁固该舌板部与该塑胶块的设计,从而使该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翘起,还防止舌板部之间断开,更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稳定性,防止因外力碰撞而容易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