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负极连接结构及卷绕式圆柱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702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电池负极连接结构及卷绕式圆柱形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卷绕式圆柱形电池及负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卷绕式电池包括钢壳,卷绕体、电解液及封口体,卷绕体包括正极片、隔膜与负极片,卷绕体由三者层叠后卷绕形成,正极片通过正极极耳与封口体的正极端子连接,负极片通过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连接,负极极耳焊接在钢壳的底部。

卷绕体装入钢壳后,为了防止卷绕体上的正极片与钢壳底部接触,负极端子与卷绕体接触,在卷绕体与负极端子间放置绝缘片进行电隔离。绝缘片的加入产生以下几个不良影响:1、放置绝缘片,需要额外的一道工序,同时,在放绝缘片的时候,由于绝缘片较软,可能会出现漏放,滑落或绝缘片折弯的情况发生,这会增加电池的不良率。2、绝缘片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0.3-0.5毫米),在钢壳高度恒定的情况下,卷绕体的高度损失掉了一部分,对电池的电容量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钢壳底部涂覆绝缘漆以省略绝缘片的电池负极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具有结构的卷绕式圆柱形电池。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电池负极连接结构,包括内置卷曲品的钢壳和与卷曲品的负极片连接的负极极耳,所述的钢壳底部涂覆有环状的绝缘膜层,该绝缘膜层将钢壳底部与卷曲品相隔离,该绝缘膜层的中间区域为点焊区,所述的负极极耳焊接在所述的钢壳底部的点焊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绝缘膜的材料为沥青、聚四氟乙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制成。所述的绝缘膜可以是可固化或不可固化的绝缘材料,所述的绝缘膜除钢壳中间点焊区外呈环状均匀的附着在钢壳底部,起到良好且稳定的绝缘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绝缘膜层的厚度为0.05~0.15mm。此厚度内的绝缘膜层即可起到绝缘作用,又不会因为绝缘膜层太薄(小于0.05mm)出现绝缘不良,也不会因为绝缘膜层太厚(大于0.15mm)导致绝缘材料浪费且占用钢壳内更多空间而减少电池的容量,从而达到绝缘材料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合理组合。所述的绝缘膜层将钢壳底部与卷曲品相隔离,防止负极片与正极片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卷曲品由正极片、隔膜纸和所述的负极片三者共同卷绕而成。所述的隔膜纸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的隔膜纸为绝缘材料,起到隔绝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作用,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短路。所述的负极极耳从所述的负极片上引出,所述的正极极耳从所述的正极片上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负极极耳由镍片制成。所述的负极极耳用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包裹并留出端头一小部分镍片与钢壳底部的点焊区相焊接,钢壳就成为了电池的负极,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为绝缘胶带,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起到负极极耳与所述的卷曲品的正极片相隔绝的作用。

卷绕式圆柱形电池,包括钢壳、卷曲品和电解液,卷曲品内置于所述的钢壳内,卷曲品的负极片与负极极耳连接,所述的钢壳底部涂覆有环状的绝缘膜层,该绝缘膜层将钢壳底部与卷曲品相隔离,该绝缘膜层的中间区域为点焊区,所述的负极极耳焊接在所述的钢壳底部的点焊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绝缘膜的材料为沥青、聚四氟乙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制成。所述的绝缘膜可以是可固化或不可固化的绝缘材料,所述的绝缘膜除钢壳中间点焊区外呈环状均匀的附着在钢壳底部,起到良好且稳定的绝缘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绝缘膜层的厚度为0.05~0.15mm。此厚度内的绝缘膜层即可起到绝缘作用,又不会因为绝缘膜层太薄(小于0.05mm)出现绝缘不良,也不会因为绝缘膜层太厚(大于0.15mm)导致绝缘材料浪费且占用钢壳内更多空间而减少电池的容量,从而达到绝缘材料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合理组合。所述的绝缘膜层将钢壳底部与卷曲品相隔离,防止负极片与正极片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卷曲品由正极片、隔膜纸和所述的负极片三者共同卷绕而成。所述的隔膜纸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的隔膜纸为绝缘材料,起到隔绝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作用,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短路。所述的负极极耳从所述的负极片上引出,所述的正极极耳从所述的正极片上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负极极耳由镍片制成。所述的负极极耳用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包裹并留出端头一小部分镍片与钢壳底部的点焊区相焊接,钢壳就成为了电池的负极,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为绝缘胶带,所述的负极极耳胶带起到负极极耳与所述的卷曲品的正极片相隔绝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钢壳底部涂绝缘膜,省去了负极端绝缘片的使用,节省了材料,同时也节省了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提高了电池的容量;并且简化了生产工序,节省了生产成本,避免了由于负极绝缘片漏放、滑落、折弯导致的电池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了电池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壳底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曲品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曲品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型电池剖视图;

图6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电池负极连接结构,包括内置卷曲品3的钢壳1和与卷曲品3的负极片35连接的负极极耳31,钢壳1底部涂覆有环状的绝缘膜层2,该绝缘膜层2将钢壳1底部与卷曲品3相隔离,该绝缘膜层2的中间区域为点焊区11,负极极耳31通过该点焊区11与钢壳1底部焊接。负极极耳31焊接在钢壳1底部的点焊区11。

如图1-图2所示,绝缘膜2的材料为沥青、聚四氟乙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制成。绝缘膜2可以是可固化或不可固化的绝缘材料,绝缘膜2除钢壳1中间点焊区11外呈环状均匀的附着在钢壳1底部,起到良好且稳定的绝缘作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绝缘膜层2的厚度为0.05~0.15mm。此厚度内的绝缘膜层2即可起到绝缘作用,又不会因为绝缘膜层2太薄(小于0.05mm)出现绝缘不良,也不会因为绝缘膜层2太厚(大于0.15mm)导致绝缘材料浪费且占用钢壳1内更多空间而减少电池的容量,从而达到绝缘材料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合理组合。绝缘膜层2将钢壳1底部与卷曲品3相隔离,防止负极片35与正极片33短路。

如图3-图6所示,卷曲品3由正极片33、隔膜纸34和负极片35三者共同卷绕而成。隔膜纸34位于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之间,隔膜纸34为绝缘材料,起到隔绝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的作用,防止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的短路。负极极耳31从负极片35上引出,正极极耳32从正极片33上引出。电极棒4插入钢壳1内部的正中间,用于将负极极耳焊接在钢壳底部。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负极极耳31由镍片制成。负极极耳31用负极极耳胶带311包裹并留出端头一小部分镍片与钢壳1底部的点焊区11相焊接,钢壳1就成为了电池的负极,负极极耳胶带311为绝缘胶带,负极极耳胶带311起到负极极耳31与卷曲品3的正极片33相隔绝的作用。

卷绕式圆柱形电池,包括钢壳1、卷曲品3和电解液5,卷曲品3内置于钢壳1内,卷曲品3的负极片35与负极极耳31连接,钢壳1底部涂覆有环状的绝缘膜层2,该绝缘膜层2将钢壳1底部与卷曲品3相隔离,该绝缘膜层2的中间区域为点焊区11,负极极耳31焊接在钢壳底部的点焊区11。

如图1-图2所示,绝缘膜2的材料为沥青、聚四氟乙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制成。绝缘膜2可以是可固化或不可固化的绝缘材料,绝缘膜2除钢壳1中间点焊区11外呈环状均匀的附着在钢壳1底部,起到良好且稳定的绝缘作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绝缘膜层2的厚度为0.05~0.15mm。此厚度内的绝缘膜层2即可起到绝缘作用,又不会因为绝缘膜层2太薄(小于0.05mm)出现绝缘不良,也不会因为绝缘膜层2太厚(大于0.15mm)导致绝缘材料浪费且占用钢壳1内更多空间而减少电池的容量,从而达到绝缘材料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合理组合。绝缘膜层2将钢壳1底部与卷曲品3相隔离,防止负极片35与正极片33短路。

如图3-图6所示,卷曲品3由正极片33、隔膜纸34和负极片35三者共同卷绕而成。隔膜纸34位于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之间,隔膜纸34为绝缘材料,起到隔绝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的作用,防止正极片33和负极片35的短路。负极极耳31从负极片35上引出,正极极耳32从正极片33上引出。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负极极耳31由镍片制成。负极极耳31用负极极耳胶带311包裹并留出端头一小部分镍片与钢壳1底部的点焊区11相焊接,钢壳1就成为了电池的负极,负极极耳胶带311为绝缘胶带,负极极耳胶带311起到负极极耳31与卷曲品3的正极片33相隔绝的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负极连接结构及卷绕式圆柱形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