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28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导电端子应用在电子领域,实现两个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一般导电端子的一般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电子器件上,另一端为可断开式接触连接另一个电子器件上。请参公告号为cn203103573u、cn203660102u、cn203675529u和公开号为us2009/0239398d的专利接了一种导电端子,在导电端子上开设有通孔或盲孔,利用通孔或盲孔使端子具有弹性,从而实现弹性连接。然,带有盲孔的导电端子弹性不足容易导致插拔困难或接触不良;带有通孔的导电端子经常插拔时容易导致弹性失效,从而影响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

由此,有必要重新设计一种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开设有细长形的穿孔,所述穿孔的两侧为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为相对设置的弓形并在一端连接成尖端,所述第一弹臂包括位于穿孔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弹臂包括位于穿孔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上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内壁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受力变形时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部,所述第二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两个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端的厚度为d,所述穿孔的最大宽度为w,其中1.5w≤d≤2.5w。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高度为h1,所述凸起的高度为h2,其中h1=h2,0.3≤h1=h2≤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的最大宽度为s1,所述第二弹臂的最大宽度为s2,其中,1.2w≤s1=s2≤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内壁而凸伸的弧形,所述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内壁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壁而凸伸的弧形,所述两个凸起分布于所述第二内壁的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的凸部为圆柱形,沿所述第一弹臂的厚度延伸;所述第二内壁的凸起为圆柱形,沿所述第二弹臂的厚度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的凸部为凸起的球缺形,所述第二内壁的凹部为凹陷的球缺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细长的两端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通过圆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的上下边均为圆弧边,所述第一弹臂于第一外壁的最凸处为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外壁的上下边均为圆弧边,所述第二弹臂于第二外壁的最凸处为第二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第一内壁的凸部与第二内壁的凹部相配合,可使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具有适当的弹力且防止受力过度,且可使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迅速回弹,从而增加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电端子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图1和图3,本发明揭示一种导电端子100,其包括接触端1。所述接触端1开设有细长形的穿孔11,所述穿孔11的两侧为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为相对设置的弓形并在一端连接成尖端14。所述第一弹臂12包括位于穿孔11的第一内壁121,所述第二弹臂13包括位于穿孔11的第二内壁131。所述第一内壁121上设置有凸部1211,所述第二内壁131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受力变形时与所述凸部1211相配合的凹部1311,所述第二内壁13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1312,所述凹部1311形成于所述两个凸起1312之间。两个凸起1312也可以与凸部1211的两侧相抵触。请参图3,导电端子100插入使用时,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受力变形,第一内壁121的凸部1211与第二内壁131的凹部1311相配合,使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具有适当的弹力且防止受力过度,且在导电端子100拔出未使用时,可使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迅速回弹,从而增加导电端子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图1和图2,所述接触端的厚度为d,所述穿孔11的最大宽度为w,其中1.5w≤d≤2.5w。比如,w=0.4mm,d=0.6mm。w=0.5mm,d=0.8mm。w=0.4mm,d=1mm,等等。凸部1211的高度为h1(未标示),凸起1312的高度为h2(未标示),其中h1=h2,0.3≤h1=h2≤0.4。比如h1=0.1mm。第一弹臂12的最大宽度为s1,第二弹臂的最大宽度为s2,其中1.2w≤s1=s2≤d,比如w=0.4mm,s1=s2=0.5mm,d=0.7mm。从而可保证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的弹力,并确保安全回弹,增加使用寿命。

请参图1,所述第一内壁121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内壁131而凸伸的弧形,所述凸部1211位于所述第一内壁12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内壁131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壁121而凸伸的弧形,所述两个凸起分布于所述第二内壁131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弹力和回弹力,且保证接触的稳定性。

请参图1,所述第一内壁121的凸部1211为圆柱形,沿所述第一弹臂12的厚度延伸;所述第二内壁131的凸起1311为圆柱形,沿所述第二弹臂13的厚度延伸。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的凸部为凸起的球缺形,所述第二内壁的凹部为凹陷的球缺形。

请参图1,所述穿孔11的细长的两端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内壁121和第二内壁131通过圆弧壁连接。所述第一弹臂1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壁121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壁122,所述第一外壁122的上下边均为圆弧边,所述第一弹臂12于第一外壁122的最凸处为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臂13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131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壁132,所述第二外壁132的上下边均为圆弧边,所述第二弹臂13于第二外壁132的最凸处为第二接触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开设有细长形的穿孔,所述穿孔的两侧为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为相对设置的弓形并在一端连接成尖端,所述第一弹臂包括位于穿孔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弹臂包括位于穿孔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上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内壁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受力变形时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部,所述第二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两个凸起之间。第一内壁的凸部与第二内壁的凹部相配合,可使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具有适当的弹力且防止受力过度,且可使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迅速回弹,从而增加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东;薛国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7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