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83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端子在生产过程中,将处理过的线缆和端子放置铆压设备进行铆压,随后将铆压后的半成品端子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组装内架。现有的这种端子的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处理,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其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设置于机架的送内架机构、用于卡住送内架机构上的内架的卡料机构、连接于卡料机构的装内架机构及装设于机架的上翻转机构,所述上翻转机构设置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的上方,所述装内架机构用于将卡料机构中的内架装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中的端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送内架机构包括装设于机架的内架放料件、装设于机架的送内架气缸及连接于送内架气缸的输出端的送内架件,所述送内架件滑动连接于内架放料件,所述送内架件用于将内架放料件中的内架送至装内架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架放料件设置有送内架滑槽和送内架孔,所述送内架滑槽与送内架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卡料机构包括装设于机架的卡料气缸、连接于卡料气缸的输出端的移动座及连接于移动座的卡料件,所述卡料件贯穿于机架。

进一步地,所述卡料件设置有装内架滑槽和卡内架孔,所述装内架滑槽与装内架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装内架机构包括装设于机架的装内架气缸及连接于装内架气缸的输出端的内架推件,所述内架推件滑动设置于装内架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翻转机构包括装设于机架的上翻转气缸、连接于上翻转气缸的输出端的上翻转固定座及装设于上翻转固定座的上翻转件和第一抵顶块,所述上翻转件与第一抵顶块并列设置,所述上翻转固定座滑动连接于机架。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包括放料固定座、滑动连接于放料固定座的第二抵顶块、连接于第二抵顶块的翻转组件、连接于放料固定座与翻转组件的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抵顶块一侧的第一翻转件及设置于第二抵顶块另一侧的第二翻转件,所述第一翻转件和第二翻转件分别铰接于放料固定座,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放料固定座,第一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翻转件,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放料固定座,第二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翻转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内架送至送内架机构中,再将线缆与端子平放或斜放在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上,送内架机构将内架送至卡料机构中,卡料机构将内架卡住并带动装内架机构前移,送内架机构下移复位,为下一次送料做准备,上翻转机构对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上平放或斜放的端子与线缆翻转之前,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对平放或斜放的端子与线缆进行翻转定位,使端子处于侧立的状态,装内架机构将卡料机构中的内架插装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中翻转后的端子上,使内架、端子及线缆组装于一体,最后装内架机构、卡料机构及上翻转机构复位,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准备;本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内架的送料、端子的翻转定位及内架与端子的组装,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的使用,有效提高生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内架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内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料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架放料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通孔;2、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1、放料固定座;

22、第二抵顶块;23、翻转组件;231、第一翻转件;232、第二翻转件;

24、第一拉簧;25、第二拉簧;3、送内架机构;31、内架放料件;

311、送内架滑槽;312、送内架孔;32、送内架气缸;33、送内架件;

4、装内架机构;41、装内架气缸;42、内架推件;5、上翻转机构;

51、上翻转气缸;52、上翻转固定座;53、上翻转件;54、第一抵顶块;

6、卡料机构;61、卡料气缸;62、移动座;63、卡料件;

631、装内架滑槽;632、卡内架孔;7、连接板;8、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其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的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设置于机架1的送内架机构3、用于卡住送内架机构3上的内架的卡料机构6、连接于卡料机构6的装内架机构4及装设于机架1的上翻转机构5,所述上翻转机构5设置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的上方,所述装内架机构4用于将卡料机构6中的内架装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中的端子上;具体地,所述卡料机构6、装内架机构4均位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的一侧,所述送内架机构3装设于机架1并位于卡料机构6的下方,所述送内架机构3与卡料机构6交叉设置。

实际工作时,将内架送至送内架机构3中,再将线缆与端子平放或斜放在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上,送内架机构3将内架送至卡料机构6中,卡料机构6将内架卡住并带动装内架机构4前移,送内架机构3下移复位,为下一次送料做准备,上翻转机构5对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上平放或斜放的端子与线缆翻转定位之前,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对平放或斜放的端子与线缆进行翻转定位,使端子处于侧立的状态,装内架机构4将卡料机构6中的内架插装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中翻转后的端子上,使内架、端子及线缆组装于一体,最后装内架机构4、卡料机构6及上翻转机构5复位,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准备;本端子内架组装端子机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内架的送料、端子的翻转定位及内架与端子的组装,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的使用,有效提高生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内架机构3包括装设于机架1的内架放料件31、装设于机架1的送内架气缸32及连接于送内架气缸32的输出端的送内架件33,所述送内架件33滑动连接于内架放料件31,所述送内架件33用于将内架放料件31中的内架送至装内架机构4,所述内架放料件31设置于送内架气缸32的上方;具体地,所述内架放料件31设置有送内架滑槽311和送内架孔312,所述送内架滑槽311与送内架孔312连通。

实际工作时,内架通过内架放料件31的送内架孔312进入送内架滑槽311里,送内架气缸32驱动送内架件33移动,送内架件33沿着送内架滑槽311移动并将内架送至设定的位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内架的自动化送料,通过送内架滑槽311对内架进行送料,保证送料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内架在送料过程发生摇摆或脱离,同时送内架滑槽311对送内架件33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便于送内架件33的送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料机构6包括装设于机架1的卡料气缸61、连接于卡料气缸61的输出端的移动座62及连接于移动座62的卡料件63,所述卡料件63贯穿于机架1;具体地,所述移动座6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卡料件63,所述移动座62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机架1设置有通孔11,所述卡料件63贯穿于通孔11,所述卡料件63设置有装内架滑槽631和卡内架孔632,所述装内架滑槽631与卡内架孔632连通,所述送内架滑槽311与卡内架孔632连通。

实际工作时,送内架件33沿着送内架滑槽311移动并将内架送至卡料件63的卡内架孔632,卡料机构6的卡料气缸61驱动移动座62前移,移动座62带动卡料件63沿着机架1的通孔11前移,卡料件63将送内架件33上的内架卡住,便于送内架机构3的复位,实现了自动化送料,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便于后续内架组装于端子上,保证了组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内架机构4包括装设于机架1的装内架气缸41及连接于装内架气缸41的输出端的内架推件42,所述内架推件42滑动设置于装内架滑槽631内。

实际工作时,装内架机构4的装内架气缸41驱动内架推件42沿着卡料件63的装内架滑槽631滑动并将卡内架孔632内的内架插装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中翻转后的端子上,实现了内架与端子的自动化组装,通过装内架滑槽631对内架进行推动,保证内架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内架与端子组装的准确性,防止造成端子或内架的损坏,保证组装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料件63与装内架气缸41通过连接板7连接,卡料机构6复位的同时带动装内架机构4后移,便于卡料机构6与装内架机构4的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翻转机构5包括装设于机架1的上翻转气缸51、连接于上翻转气缸51的输出端的上翻转固定座52及装设于上翻转固定座52的上翻转件53和第一抵顶块54,所述上翻转件53与第一抵顶块54并列设置,所述上翻转固定座52滑动连接于机架1,所述第一抵顶块54的长度长于上翻转件53的长度。

实际工作时,将线缆和端子平放或斜放在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上,上翻转气缸51驱动上翻转固定座52下移,上翻转固定座52带动上翻转件53和第一抵顶块54下移,由于第一抵顶块54的长度长于上翻转件53的长度,第一抵顶块54先作用于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对端子进行翻转定位,使端子处于侧立的状态,保证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上端子的位置精度,防止端子发生偏摆。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下翻转定位机构2包括放料固定座21、滑动连接于放料固定座21的第二抵顶块22、连接于第二抵顶块22的翻转组件23、连接于放料固定座21与翻转组件的第一拉簧24及第二拉簧25;具体地,所述翻转组件23包括设置于第二抵顶块22一侧的第一翻转件231和设置于第二抵顶块22另一侧的第二翻转件232,所述第一翻转件231和第二翻转件232分别铰接于放料固定座21,所述第一拉簧24的一端连接于放料固定座21,第一拉簧2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翻转件231,所述第二拉簧25的一端连接于放料固定座21,第二拉簧2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翻转件232,所述第一抵顶块54和第二抵顶块22均设置有避让槽8。

实际工作时,第一抵顶块54抵顶第二抵顶块22下移,第二抵顶块22带动第一翻转件231与第二翻转件232同时向内摆动并将放料固定座21上的端子进行翻转,使端子处于侧立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翻转组件23对端子进行翻转,保证端子的位置精度,提高端子与线缆的定位精度,便于内架插装于端子,同时保证了内架与端子的组装精度;当上翻转件53和第一抵顶块54上移并恢复原位时,第一翻转件231在第一拉簧24的弹性作用下与第二翻转件232在第二拉簧25的弹性作用下,第一翻转件231与第二翻转件232同时向外摆动并带动第二抵顶块22恢复原位,第二抵顶块22、第一翻转件231和第二翻转件232自动复位,便于下一次端子和线缆的放置,保证线缆、端子和内架的组装的持续进行,提高组装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第一抵顶块54和第二抵顶块22的避让槽8,为内架插装于端子提供避让空间,确保内架插装在端子上,同时对内架插装于端子上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保证内架与端子插装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