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78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圆形截面的芯线,另一种则是扁平状截面的芯线,在大多数的使用中,由于线缆往往属于静止状态,所以可以采用圆形截面的芯线,但是,对于一些特别领域,特别是指处于动态环境中需要弯折等情况下线缆,则大多采用扁平状截面的芯线,从而使其在弯曲时半径比圆形截面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现有的大型服务器在连接过程中,往往存在多路数据进行频繁的交换,同时,还了节省有限的机架空间,服务器的线缆都更倾向于采用扁平状截面的芯线,不同的芯线由于其传输的数据不同,结合数据传输链路等,往往需要在芯线的外表面进行标识,从而在绞合成型后需要标识总是能够在任一段均能分辨,但是,现有的绞合设备大多是针对圆形截面的芯线进行铰合,而圆形截面的芯线在成型过程中,亦无法确保芯线带有字符标识的一面总是在外侧,当直接应用于扁平线缆绞合时,扁平状的芯线就会随着绞合过程中自由放线因旋转绞合而出现翻边,使字符标识面被压在线缆的内侧无法直视,进而往往无法达到需求者的要求,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只能将整条线缆全部切开,将每根扁平状截面的芯线一一理出后予以识别,显然,这是相当麻烦的,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本设备能够使扁平芯线保持固定状态进行绞合成型,具有结构紧凑和成型质量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包括第一机座,:所述第一机座设置有转盘和用于驱动转盘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盘设置有轴套及均布于转盘圆周的至少两个放线机构;还包括防翻边机构,所述轴套的端部设置有理线头,所述防翻边机构设置有第一进线轴,所述第一进线轴包括进线扩口部,所述理线头与进线扩口部配合形成进线间隙限制芯线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防翻边机构包括底板和立板,所述第一进线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立板上部,所述底板设置有导柱和用于调节立板横向位移的丝杆,所述立板与导柱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通过伺服电机或手轮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理线头呈圆台状或半球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有固定转轴,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有可伸缩调节的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顶头,所述活动转轴通过顶头与固定转轴配合用于夹持芯线的线筒。

优选的,所述活动转轴与第二支撑臂螺纹连接且后端连接有固定齿轮,所述第二支撑臂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固定齿轮旋转的锁定机构。

更进一步优选,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座和装设于锁座的T形销,所述T形锁的前端设置有可插入固定齿轮的尖端,所述T形锁的后端设置有锁止弹簧。

优选的,还包括制动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制动器与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固定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包带装置,所述包带装置包括包带机架、第二进线轴、第二驱动机构及套设于第二进线轴外的包带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包带轴旋转,所述包带轴设置有包带架。

进一步的,放线机构设置有四个、六个或八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包括第一机座和防翻边机构,所述轴套的端部设置有理线头,所述防翻边机构设置有第一进线轴,所述第一进线轴包括进线扩口部,所述理线头与进线扩口部配合形成进线间隙限制芯线翻边;本设备在绞合作业时,通过放线机构放出扁平状的芯线,芯线经理线头与进线扩口部之间的进线间隙进入第一进线轴中,由于该进线间隙仅够扁平状的芯线以略大于其厚度的方式使其通过,因此,在该理线头与进线扩口部之间的配合下,防止了扁平状的芯线出现因绞合应力的反向作用而出现的翻边现象,总是能够保证芯线是预设的需求进行绞合,最终实现绞合的线材达到质量要求,成型质量好,整个绞合设备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翻边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线机构组装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止机构与固定齿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综合底座--1,第一机座--2,转盘--21,第一驱动机构--22,轴套--23,理线头--24,放线机构--3,第一支撑臂--31,第二支撑臂--32,固定转轴--33,活动转轴--34,顶头--35,线筒--36,固定齿轮--37,制动器--38,防翻边机构--4,第一进线轴--41,进线扩口部--411,底板--42,立板--43,导柱--44,丝杆--45,锁定机构--5,锁座--51,T形销--52,锁止弹簧--53,包带装置--6,包带机架--61,第二进线轴--62,第二驱动机构--63,包带轴--64,包带架--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扁平状高速线缆防翻边绞合设备,包括第一机座2,所述第一机座2设置有转盘21和用于驱动转盘21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22,第一驱动机构22采用电机或伺服马达等,所述转盘21设置有轴套23及均布于转盘21圆周的至少两个放线机构3;还包括防翻边机构4,所述轴套23的端部设置有理线头24,所述防翻边机构4设置有第一进线轴41,所述第一进线轴41包括进线扩口部411,所述理线头24与进线扩口部411配合形成进线间隙限制芯线翻边。本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在绞合作业时,通过放线机构3放出扁平状的芯线,芯线经理线头24与进线扩口部411之间的进线间隙进入第一进线轴41中,由于该进线间隙在实际调节时,进线间隙的大小以小于扁平扁平状芯线的宽度值为限,经实验得知,对绝大数扁平状芯线来说,其进线间隙的大小最好设置为大于扁平状芯线厚度的20%~35%之间,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芯线减少摩擦,避免热胀冷缩产生的迟滞放线问题。总之,在该理线头24与进线扩口部411之间的配合下,防止了扁平状的芯线出现因绞合应力的反向作用而出现的翻边现象,总是能够保证芯线是预设的需求进行绞合,最终实现绞合的线材达到质量要求,成型质量好,整个绞合设备结构紧凑。

为了使第一机座2和其他装置更加方便的进行组装固定,还可以设置综合底座1用于承载整体设备。

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通常需要利用一台设备完成尽量多的线缆成型,而不同的线缆其芯线大小、规格往往不同,因此,作为优化,所述防翻边机构4包括底板42和立板43,所述第一进线轴41可转动地设置于立板43上部,所述底板42设置有导柱44和用于调节立板43横向位移的丝杆45,所述立板43与导柱44滑动连接。在本方案中,由于立板43可以带动第一进线轴41相对于理线头24作相对移动,这样,即可方便的对进线间隙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线材。当然,在调节时,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丝杆45,这样方式可以形成自动化控制。又或者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也可以选择将手轮与丝杆45进行连接,利用手动来调节也较为容易实现。

实用新型人通过进一步试验发现,所述理线头24呈圆台状或半球形状,其均可以实现理线的目的,为了达到更优的效果,将理线头24与放线机构3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0~1000mm之间,这种减少放线距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防止因芯线自动变形引起的翻边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臂31和第二支撑臂32,所述第一支撑臂31连接有固定转轴33,所述第二支撑臂32连接有可伸缩调节的活动转轴34,所述活动转轴34的前端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顶头35,所述活动转轴34通过顶头35与固定转轴33配合用于夹持芯线的线筒36。装夹时,将卷有芯线的线筒36置于固定转轴33和顶头35之间,然后调节活动转轴34,使其顶头35将线筒36完全抵接,工作时,在固定转轴33的旋转下,线筒36与顶头35可以自由转动,顶头35的自动转动可以通过在活动转轴34与顶头35之间设置轴承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说,所述活动转轴34与第二支撑臂32螺纹连接且后端连接有固定齿轮37,所述第二支撑臂32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固定齿轮37旋转的锁定机构5。为了调节活动转轴34的伸缩动作,可以通过旋转固定齿轮37,即可使活动转轴34带动顶头35抵接线筒36。同时抵接后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活动转轴34发生自收缩现象,因此,需要利用锁定机构5对固定齿轮37形成锁止动作,从而确保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5包括锁座51和装设于锁座51的T形销52,所述T形锁的前端设置有可插入固定齿轮37的尖端,所述T形锁的后端设置有锁止弹簧53。当固定齿轮37调节到位时,T形锁的尖端在锁止弹簧53的作用下,总是插入在固定齿轮37的齿位中,当需要调节齿轮时,可以选择手动压缩锁止弹簧53,从而使T形锁的尖端退出固定齿轮37,从而使固定齿轮37可以旋转调节。

在放线过程中,往往需要使放出的线缆保持适当的张力,在本实施例中,放线机构3还包括制动器38、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制动器38与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固定转轴33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当需要对某一放线机构3中的线筒36进行制动以控制张力时,此时,即可通过制动器38带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从而对固定转轴33进行控制,这样,即可形成对线筒36的放线张力控制。

由于线缆在绞合后,通常需要在外包覆外层包带,因此,所述设备还包括包带装置6,所述包带装置6包括包带机架61、第二进线轴62、第二驱动机构63及套设于第二进线轴62外的包带轴6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3驱动包带轴64旋转,所述包带轴64设置有包带架65。当包带卷放于包带架65上,第二驱动机构63为现有的电机等,第二驱动机构63带动包带轴64旋转,包带轴64使包带架65同步转动沿着第二进线轴62放出的绞合后的复合线缆进行包带,需要说明的是,包带轴64在旋转时,第二进线轴62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不会随着包带轴64同步转动。

根据线缆的实际成型需要,在本设备的转盘21上将放线机构3设置四个、六个或八个均可,其在设置较多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只使用其中部分放线机构3用于成型。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