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74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



背景技术:

插脚,是一种安装在插头上用于插入插座内起传输电作用的金属导片,现有的插脚会在尾部开设有两个凹槽,插脚通过凹槽卡入插头壳体内部进行固定,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一因为插脚为小体积零件,要在插脚上通过机加工制造出凹槽是一项非常精密的加工,现有市场上的厂家所生产的插脚中凹槽的位置、尺寸等误差较大,导致插脚安装时会出现细微的倾斜;二是凹槽卡入插头壳体时因凹槽深度较浅、壳体材质不够硬易磨损、插脚受力不均匀等原因造成插脚不稳固,经多次插拔插座后,插脚会有明显松动现象,降低了插座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脱落导致用电安全,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插脚安装结构以取代现有插脚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的铆合式T型插脚,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包括插脚本体、固定板和导柱, 插脚本体尾部设有两块撑开的铆合板, 铆合板穿过固定板向外弯折90°成T型并与固定板铆合连接一体,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插头壳体内部,导柱铆合在固定板背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为方形,插脚本体铆合在固定板上方,导柱铆合在固定板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为凵形,插脚本体铆合在固定板一侧,导柱铆合在固定板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脚本体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插脚本体通过向外弯折90°的铆合板与固定板铆接一体,插脚本体稳固连接固定板,不易松动,加工工艺简单,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廉,而固定板体积较大方便固定安装在插头壳体内部,受力均匀,不会倾斜,与壳体充分接触能承受较大插拔力,使用寿命长,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脚安装在插头壳体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包括插脚本体1、固定板2和导柱3,插脚本体1尾部设有两块撑开的铆合板4,铆合板4穿过固定板2向外弯折90°成T型并与固定板2铆合连接一体,固定板2为方形,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插头壳体5内部,插脚本体1铆合在固定板2上方,导柱3铆合在固定板2后方从插头壳体5中穿过连接插头内导线。

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一种铆合式T型插脚,包括插脚本体1、固定板2和导柱3,插脚本体1尾部设有两块撑开的铆合板4,铆合板4穿过固定板2向外弯折90°成T型并与固定板2铆合连接一体,固定板2为凵形,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插头壳体5内部,插脚本体1铆合在固定板2一侧,导柱3铆合在固定板2另一侧从插头壳体5中穿过连接插头内导线。

具体的,插脚本体1可加设定位孔6,适用于美国标准,扩大其使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插脚本体采用铆接和固定板连接一体,工艺简单,加工速度快,精度高,品质得到保证,插脚本体不易松动,插脚本体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插头壳体内部从而实现固定安装于插头壳体,受力均匀,不会倾斜,能承受较大插拔力,使用寿命长,保证用电安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