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391发布日期:2018-07-04 06:5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板端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避免金属壳体的焊脚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接触的导致短路的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TWM539713号揭示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系透过公端板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以设计出接合结构,而确保公端板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有效接合,且由于接合结构的设计,使公端板连接器与母端板连接器在接触面积不足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接合,故可降低公端板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间的接合高度,而可适用于目前各类轻薄的电子设备。该板对板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直接套设于绝缘本体,金属壳体的侧壁与伸出绝缘本体侧缘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距离较近,没有隔离,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得两者接触,进而发生短路的风险。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板端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又能避免金属壳体的焊脚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接触的导致短路的板端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板端连接器,焊接于一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所述金属壳体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侧缘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焊接部之间在上下方向隔设有隔离块。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射出成型。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在导电端子排布方向上设有位于所述焊接部旁侧的焊脚,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导电端子排布方向上隔离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焊脚的绝缘块。

进一步,所述绝缘块包覆所述焊脚的上端及两侧。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自底座向上延伸形成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与所述金属壳体形成环形插槽。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导电端子排布方向的一对覆盖部和连接所述一对覆盖部的一对所述侧壁,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导电端子排布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侧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侧部,所述绝缘块位于所述一对侧部之间的底座侧缘,所述绝缘块设有供所述焊脚穿出的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并暴露于舌板部的接触部和自所述接触部底端向外延伸出所述侧壁侧缘的所述焊接部。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自所述覆盖部向环形插槽内弯折向下延伸的抵接部,所述侧壁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形成卡持缺口,所述侧壁邻近所述卡持缺口处的上端凹设一对定位凹槽,所述侧部两端设置有向上穿出所述卡持缺口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具有架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挡止部。

进一步,所述底座突伸有具有中央插槽的环形壁,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环形壁的连接部、突伸入所述中央插槽的接触部及突伸出所述底座侧缘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环设于所述环形壁外侧。

进一步,所述环形壁的四个角向外突伸形成四个固定脚,所述隔离块与所述固定脚之间形成缺口,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在导电端子排布方向上设有位于所述焊接部旁侧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二焊接脚卡持于所述一对缺口,并在导电端子的排布方向上与所述焊接部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端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与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之间设有隔离块,将金属壳体的侧壁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隔绝,防止短路,保障了产品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组合中板端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组合中板端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自另一方向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图。

图8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公端电连接器 100 母端电连接器 200

第一绝缘本体 1 环形插槽 10

舌板部 11 端子槽 111

底座 12 穿孔 121

凹槽 122 侧部 13

卡持部 131 挡止部 1311

第一隔离块 14 绝缘块 141

定位孔 1411 抵持脚 15

第一导电端子 2 第一接触部 21

固定部 22 拱形连接部 23

第二接触部 24 第一焊接部 25

第一金属壳体 3 覆盖部 31

抵接部 311 抵持孔 3111

卡持缺口 312 第一侧壁 32

定位凹槽 321 焊脚 322

卡持空缺 3221 固持脚 323

第二绝缘本体 4 中央插槽 41

底座 411 环形壁 42

凸包 421 固定脚 43

卡持凸块 431 第二隔离块 44

搭接部 45 端子槽道 46

缺口 47 第二导电端子 5

第一对接部 51 勾部 511

水平连接部 52 第二对接部 53

U形连接部 54 第二焊接部 55

第二金属壳体 6 端部 61

第一焊接脚 611 第二侧壁 62

收容凹部 621 第二焊接脚 622

卡持口 6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所说的板端连接器指的是公端电连接器100和与公端电连接器100配合的母端电连接器200。本说明书所涉及的方向,其中导电端子的排布方向指的是前后方向,垂直于导电端子的排布方向指的是横断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3及图8至图9,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包括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示)的公端电连接器100和焊接于另一电路板(未图示)的母端电连接器200。所述公端电连接器100与母端电连接器200对接。

请参照图4至图5,所述公端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导电端子2和包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金属壳体3。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5及图8至图9,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底座12、自底座12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11、沿第一导电端子2排布方向(即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侧部13和位于所述一对侧部13之间设置的第一隔离块14。所述舌板部11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形成环形插槽10以容纳母端电连接器200的对接。所述舌板部11自底座12向上突伸入所述环形插槽10内,呈凸肋状。所述舌板部11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有固持第一导电端子2的若干端子槽111。所述底座12上设有位于所述舌板部11两侧的与所述端子槽111对应设置的穿孔121和凹槽122。所述穿孔121和凹槽122都是用来收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所述侧部13上设有沿横断方向间隔相向设置的且沿前后方向向环形插槽10突伸的一对卡持部131和设置于卡持部131外侧的沿横断方向突出所述侧部的一对挡止部1311。所述卡持部131在前后方向上突伸出所述侧部13,且向环形插槽10内突伸。所述第一隔离块14在上下方向上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的第一侧壁(下文会详述)和第一导电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下文会详述),以防止两者接触发生短路。所述第一隔离块14沿前后方向的两端还设置有绝缘块141,所述绝缘块141设置有定位孔1411。所述绝缘块141位于所述一对侧部13之间的底座12侧缘。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还包括沿所述绝缘块141前端或后端向前后方向突伸的呈尖角状的抵持脚15。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5及图8至图9,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固持于端子槽111。每一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接触部21、沿所述第一接触部21下方向外延伸且穿过所述穿孔121进而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固定部22、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相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接触部24、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4的拱形连接部23和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4下端向外延伸且穿过所述底座12并固定于所述凹槽122的第一焊接部25。所述第一接触部21、第二接触部24和拱形连接部23固定于所述端子槽111且暴露于所述环形插槽10。所述第一焊接部25延伸出所述底座12的侧缘,沿前后方向呈一排排列。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5及图8至图9,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包括覆盖所述侧部13的一对覆盖部31和连接所述一对覆盖部31的一对第一侧壁32。所述覆盖部31包括向环形插槽10内弯折向下延伸的抵接部311,所述抵接部311卡合扣持于所述一对卡持部131之间。所述抵接部311上设有一抵持孔3111。所述抵接部311与第一侧壁32之间形成有卡持缺口312。所述卡持缺口卡持所述卡持部131。所述第一侧壁32邻近卡持缺口312处的上端凹设有一对定位凹槽321。所述第一侧壁32还包括位于所述定位凹槽321前端或后端设置的向下竖直延伸的固持脚323、位于所述定位凹槽321下端向外延伸的间隔所述固持脚323的焊脚322和位于所述焊脚322与固持脚323之间的卡持空缺3221。所述挡止部1311架设于所述定位凹槽321,起到固定第一金属壳体3与第一绝缘本体1的作用。所述焊脚322穿过所述定位孔1411固定设置。所述焊脚322自第一侧壁32下端沿横断方向向外延伸,并与第一导电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5由所述绝缘块141隔离,所述绝缘块141包覆所述焊脚322的上端及两侧。所述卡持空缺3221收容所述抵持脚1323。

请参照图2及图4至图5,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与第一绝缘本体1一体射出成型。当将公端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一侧壁32和覆盖部31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外侧,有很好的屏蔽效果。另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5伸出所述侧部13外侧,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的焊脚322穿过所述定位孔1411并伸出所述第一侧壁32两侧,所述绝缘块141隔离所述第一焊接部25和焊脚322以防止两者接触发生短路,保护了板端连接器。

请参照图2至图3及图6至图9,所述母端电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4、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5和环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四周的第二金属壳体6。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包括自其顶面凹设的纵向延伸的中央插槽41、环设于所述中央插槽41周缘的环形壁42、位于环形壁42的四个角上的向外延伸的固定脚43、位于所述环形壁42横断方向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出的第二隔离块44、位于所述中央插槽41顶面两侧的搭接部45、收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的若干端子槽道46和位于第二隔离块44和固定脚43之间的缺口47。所述中央插槽41的底面为底座411。所述环形壁42两侧分别向外突伸有一对间隔设置的凸包421。所述固定脚43上端设置有突出表面设计的卡持凸块431。所述端子槽道46自中央插槽41内部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4底部外侧。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3及图6至图9,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包括第一对接部5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51相对设置的第二对接部53、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51和第二对接部53的水平连接部52、沿所述第二对接部53末端向上延伸再向下弯折的U形连接部54和沿所述U形连接部54末端向外延伸的第二焊接部55。所述第一对接部51末端向上延伸再向下弯折形成有勾部511。所述第一对接部51、第二对接部53及水平连接部52固持于所述端子槽道46,且所述勾部511与所述第二对接部53暴露于所述中央插槽41与导电端子相接触。

所述第二金属壳体6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端部61、连接所述一对端部61的第二侧壁62和形成于所述端部61与第二侧壁62的末端之间的卡持口63。所述端部61向前后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脚611。所述第二侧壁62包括设于前后两端水平向横断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焊接脚622和突伸出所述第二侧壁62表面的收容凹部621。

母端电连接器200组装完成后,先将第二导电端子5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固定端子槽道46,且所述第二焊接部55伸出所述端子槽道46,且露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底座411外缘。再将第二金属壳体6与第二绝缘本体4一体射出成型。所述凸包421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621,所述卡持凸块431卡持于所述卡持口63。所述缺口47收容所述第二焊接脚62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55伸出所述底座411外侧,所述第二焊接脚6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55由缺口47隔离开,且第二隔离块44在上下方向隔离第二焊接部55与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侧壁62,防止短路。

当公端电连接器100与母端电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环形壁42插入所述环形插槽10,所述舌板部11插入所述中央插槽41。所述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侧壁62抵持于所述底座12且在横断方向上与第一侧壁32接触,加强了电磁屏蔽的效果。所述勾部51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接触,所述第二对接部5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4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及其组合通过在板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1外围连续不间断地围设第一金属壳体3,在对接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4外围连续不间断设有第二金属壳体6,同时达到屏蔽的效果,同时公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金属壳体的焊脚322和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25之间在前后方向设有绝缘块141,防止短路。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焊接脚622卡持于缺口47内与第二导电端子5的第二焊接部55在前后方向隔离,防止短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和第二绝缘本体4统称为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和第二导电端子5统称为导电端子,第一侧壁32和第二侧壁62统称为侧壁,第一金属壳体3和第二金属壳体6统称为金属壳体,第一焊接部25和第二焊接部55统称为焊接部,第一隔离块14和第二隔离块44统称为隔离块,水平连接部52和U形连接部54统称为连接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