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82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车组跨接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动车组是一种适合铁路中长途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国外经验表明,动车组在中短途运输、大城市近郊、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动车组的运营,不仅为我国中短途客运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铁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新的活力,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被国内外专家普遍看好。虽然动车组一次乘坐的旅客不多,但车次可以安排得密些。当旅客多时,功率大的动车可加挂一节或多节轻型无动力的附挂车,即轻型客车。现有的动车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要么拆装麻烦,要么结构过于简单,连接器连接不稳定,导致插针与插孔接触不良,影响动车组整体的电气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连接器中存在的连接不够稳定、拆装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与插头组,所述插座组包括插座壳体组件、插孔组件、插孔绝缘体、第一螺环、第一屏蔽环、第一封线体、第一压圈、插座尾螺母,所述的插座壳体组件上有均等分布的钢珠,所述的插孔组件通过插孔齿套卡接在插孔绝缘体内,所述的第一螺环旋接在插座壳体组件尾部,压紧第一垫圈,所述的插座尾螺母依次将第一屏蔽环、第一垫片、第一封线体、第一压圈抵靠压紧,并拧紧至第一螺环;所述插头组包括插头壳体、插针组件、插针绝缘体、连接套、第二螺环、第二屏蔽环、第二封线体、第二压圈、插头尾螺母,所述的插针组件通过插针齿套卡接在插针绝缘体内,所述的第二螺环旋接在插头壳体尾部,压紧第二垫圈,所述的插头尾螺母依次将第二屏蔽环、第二垫片、第二封线体、第二压圈抵靠压紧,并拧紧至第二螺环,所述连接套套接在插头壳体上,通过压簧相互连接作用。

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所述插座壳体组件,在与插头组相配合的一端安装有均等分布有4-8颗钢珠,钢珠可转动。

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所述连接套通过压簧的作用力,可与插头壳体做相对运动。

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所述插座组与插头组通过钢珠以及连接套相互连接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插座组和插头组分别连接有尾螺母,分别将插座壳体组件和插头壳体内部的零部件依次抵靠压紧,使插座组与插头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通过插座壳体组件上安装的钢珠与插头壳体上的钢珠凹槽相配合,加之连接套的保护,使连接器插座组和插头组之间的连接,较之一般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固;所述连接器连接稳固,组装方便,便于拆装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座组,2—插头组,3—插座壳体组件,4—插孔组件,5—插孔绝缘体,6—第一垫圈,7—第一螺环,8—第一屏蔽环,9—第一封线体,10—第一压圈,11—插座尾螺母,12—插座标签,13—钢珠,14—插头壳体,15—第二卡圈,16—插针绝缘体,17—插针组件,18—连接套,19—压簧,20—第二垫圈,21—第二螺环,22—第二屏蔽环,23—第二垫片,24—第二封线体,25—第二压圈,26—插头尾螺母,27—插头标签,28—第一卡圈,29—第一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1与插头组2,所述插座组1包括插座壳体组件3、插孔组件4、插孔绝缘体5、第一螺环7、第一屏蔽环8、第一封线体9、第一压圈10、插座尾螺母11;所述插头组2包括插头壳体14、插针组件17、插针绝缘体16、连接套18、第二螺环21、第二屏蔽环22、第二封线体24、第二压圈25、插头尾螺母26,所述的插座壳体组件3上安装有6颗钢珠13,环状均等分布,所述的插孔组件4通过插孔齿套卡接在插孔绝缘体5内,所述的第一螺环7旋接在插座壳体组件3尾部,压紧第一垫圈6,所述的插座尾螺母11依次将第一屏蔽环8、第一垫片29、第一封线体9、第一压圈10抵靠压紧,所述插座尾螺母11拧紧至第一螺环7;所述的插针组件17通过插针齿套卡接在插针绝缘体16内,所述的第二螺环21旋接在插头壳体14尾部,压紧第二垫圈20,所述的插头尾螺母26依次将第二屏蔽环22、第二垫片23、第二封线体24、第二压圈25抵靠压紧,所述插头尾螺母26拧紧至第二螺环21,所述连接套18套接在插头壳体14上,二者通过压簧19相互连接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插座组1组装过程中,将第一垫圈6装在插座壳体组件3尾部底端,第一螺环7旋紧至第一垫圈6,将第一屏蔽环8套在压接好的插孔电缆组件上,再将线缆组件装入到插座壳体组件3,插孔齿套挂在插孔绝缘体5台阶上,插孔装配到位时听到“咔嚓”的声响,用20N~30N的力拉拽电缆,电缆不会从插座内退出,再将第一垫片29、第一封线体9依次抵靠到第一屏蔽环8,第一压圈10装入,插座尾螺母11拧紧,插座尾螺母11拧紧至第一螺环7;其次,插头组2组装过程中,将第二垫圈20装在插头壳体14尾部底端,第二螺环21旋紧至第二垫圈20,将第二屏蔽环22套在压接好的插针电缆组件上,再将线缆组件装入到插头壳体14,插针齿套挂在插针绝缘体16台阶上,插针装配到位时听到“咔嚓”的声响,用20N~30N的力拉拽电缆,电缆不会从插头内退出,再将第二垫片23、第二封线体24依次抵靠到第二屏蔽环22,第二压圈25装入,插头尾螺母26拧紧,插头尾螺母26拧紧至第二螺环21;连接器插合时,将插头组2插入到插座组1,同时推动插座组、插头组尾部(不能推插头组的连接套18),使插头组2插合到位,会有清脆的响声;连接器分离时,先拉连接套18,使插座壳体组件3上的钢珠13露出,再使劲向后拉插头组2,使插头组2从插座组1上分离。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