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042发布日期:2019-05-22 02:5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由具备滑动器的第一连接器和嵌合于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用于降低嵌合所需要的力的构造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用于降低嵌合力的杠杆的连接器。

图8是示出具备杠杆的连接器的一个示例的图。

该图8所示的连接器10具备杠杆11。该杠杆11以旋转轴r为中心在该图8所示的张开状态与将该连接器11重叠于壳体12上的闭合状态之间沿箭头o-c方向转动。当使对方连接器20嵌合于该连接器10时,使杠杆11成为该图8所示的张开状态,将对方连接器20沿嵌合方向插入该连接器10。于是,形成于对方连接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凸轮从动件21进入形成于杠杆1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凸轮槽111。然后,在该状态下,将力施加于杠杆11的操作部112,使杠杆11沿箭头c方向转动至杠杆11重叠于壳体12上的闭合状态。于是,凸轮从动件21依随凸轮槽111的形状而被拉入,对方连接器20与连接器10嵌合。此时,根据杠杆11的旋转轴r和凸轮槽111之间的距离与旋转轴r和杠杆11的操作部112之间的距离的比率的杠杆原理起作用。由此,能够使连接器20以低操作力嵌合于连接器10。如果杠杆11转动至闭合状态,则杠杆11卡止于在连接器10的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锁定突起13,杠杆11被维持为闭合状态。

依据该图8所示的连接器,嵌合所需要的力降低。可是,在该杠杆式的情况下,杠杆的添加招致大型化,并且由于仅在宽度方向两侧的两点处将对方连接器拉入,因而在拉入时,有可能对方连接器的行进方向从嵌合方向偏离,无法得到稳定的接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在滑动器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凸部,在连接器壳体设置有插入该卡合凸部的导向狭缝。依据该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防止了滑动器的位置偏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5/086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140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卡缘型(カードエッギタイプ)连接器,该连接器将设置于电路基板的端缘的印刷布线按原样用作承担与对方连接器的电连接的接点。该卡缘型连接器中,搭载于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零件等由树脂一体地封固,存在重量,包含接点部分,且整体成为一体的刚体。因此,如果该卡缘型连接器与该连接器所嵌合的对方连接器之间由于振动等而晃动,则接点摩擦而损伤,有可能变得接触不良。在对方连接器是为了实现低嵌合力而采用滑动器的连接器的情况下,滑动器介于卡缘型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的壳体之间。而且,为了顺利的滑动,该滑动器在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有可能在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彼此之间发生晃动。在卡缘型连接器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该晃动而显著地表现出对电性能的恶劣影响。但是,该晃动的影响不限于卡缘型连接器,在使用滑动器来实现低嵌合力的情况下存在普遍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滑动器并且抑制连接器彼此的晃动的连接器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是由互相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具有接纳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接纳空间;和

滑动器,其将接纳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纳空间形成于第一接纳空间内,沿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自由地保持于壳体,通过向第一方向的滑动而使第二连接器沿与第一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移动,通过向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的滑动而使第二连接器沿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滑动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器的外壁具有晃动抑制构造,其当嵌合完成时互相接触而抑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晃动。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在滑动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器的外壁具有当嵌合完成时互相接触而抑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晃动的晃动抑制构造。因此,在嵌合途中确保了滑动器的顺利滑动,并且在嵌合完成时抑制了连接器之间的晃动。

在此,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中,上述晃动抑制构造优选由以下的构件构成:第一突起,其在滑动器的内壁以突出于上述第二接纳空间内的方式设置;和第二突起,其在第二连接器的外壁以向外突出的方式设置,当嵌合完成时,将上述第一突起沿使第二接纳空间扩张的方向推动而将滑动器推碰到壳体内壁。

如果设置上述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则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可靠地抑制晃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中,优选地,上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形成于电路基板上的连接焊盘的方式的阳型端子,上述第一连接器是接纳该电路基板的端部的卡缘型连接器。

本发明对于由卡缘型连接器及其对方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件是合适的。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能够采用滑动器同时抑制连接器彼此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半嵌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嵌合完成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半嵌合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1-x1的截面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2-x2的截面图。

图7是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3-x3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具备杠杆的连接器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在此,图1示出嵌合前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另外,图2示出半嵌合状态。而且,图3示出完全嵌合状态。

而且,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后视图。

另外,图5是图2所示的半嵌合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1-x1的截面图。

另外,图6是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2-x2的截面图。

而且,图7是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的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x3-x3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组件1由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构成。

第一连接器100具有壳体10和滑动器20。

壳体10具有接纳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一接纳空间11。在该第一接纳空间11,接纳有沿箭头f方向插入来的第二连接器200。另外,在该第一连接器100的壳体10,从其背面侧插进有多根电缆30(参照图6、图7)。而且,在各电缆30的芯线,压接连接有端子31(参照图6、图7)。另外,各电缆30被防水部件32(参照图6、图7)包围,防止水向壳体内侧的浸入。

另外,该第一连接器100的滑动器20沿与嵌合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f方向)交叉的由箭头w1-w2表示的宽度方向滑动自由地保持于壳体10。该滑动器20以大致u字形状形成,在形成于壳体10的第一接纳空间11内形成有第二接纳空间21。

另外,在该滑动器20,设置有凸轮槽22。如图1所示,在其内壁下表面,设置有两个该凸轮槽22。另外,与此同样地,在滑动器的内壁上表面,也设置有两个同样的凸轮槽。

而且,在该滑动器,设置有第一卡止部23和第二卡止部24。第一卡止部23在滑动器20的上下各设置有一个,沿箭头w1方向以悬臂梁形状延伸,在顶端具有突出于第二接纳空间21内的突起。这些上下两根第一卡止部23在图1所示的嵌合前的状态下卡止于壳体10,防止滑动器20从壳体10容易地脱落。另外,第二卡止部24也在滑动器20的上下各设置有一个。这些上下第二卡止部24沿与第一卡止部23反向的箭头w2方向以悬臂梁形状延伸,在其顶端具有向外突出的突起。这些上下两根第二卡止部24在处于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时卡止于壳体10,承担着维持嵌合完成状态的任务。

另外,在该滑动器20的内壁,形成有第一突起25。该第一突起25在滑动器的内壁的上下表面以突出于第二接纳空间21内的方式各设置有一个。但是,这些上下第一突起25设置在关于由箭头w1-w2表示的宽度方向互不相同的位置。稍后阐述详细情况。

第二连接器200在第一连接器100侧的顶端部使沿着电路基板210的一边的顶端部露出。而且,该第二连接器200具有由树脂50将电路基板210的除了露出的顶端部以外的整体与搭载于该电路基板210的电路零件(未图示)一起覆盖的构造。

在电路基板210的露出的顶端部,并排有由印刷布线形成的连接焊盘211。这些连接焊盘211是与压接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00的各电缆30顶端的端子31(参照图6、图7)电连接的阳型端子。

端子31被可移动地容纳于壳体10内的间隔物40向电路基板210按压,由此接触到连接焊盘211。此外,间隔物40被通过滑动器20的操作而沿嵌合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器200按压,由此移动到图6中的左方,按压端子31。

另外,在该第二连接器200的由树脂50覆盖的顶端部分,形成有上下各两个凹陷部51。该凹陷部51承担图2所示的半嵌合状态下的临时卡止。即,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器100的间隔物40,设置有第三卡止部41,第三卡止部41沿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以悬臂梁形状延伸,且在顶端具有突出于内侧的突起。而且,在图2所示的半嵌合状态下,该第三卡止部41顶端的突起进入第二连接器200的凹陷部51,由此成为临时卡止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第二连接器200的比凹陷部51略靠后方,遍及一周而配置有包围树脂50的防水部件220。而且,在其后方,设置有从外壁上表面向外突出的两个凸台52。这些凸台52不仅设置于外壁上表面,还同样地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下表面。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下表面的两个凸台52分别进入设置于滑动器20的内壁下表面的两个凸轮槽22。另外,与此同样地,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上表面的两个凸台52分别进入设置于滑动器20的内壁上表面的两个凸轮槽22(参照图6、图7)。这样,使各凸台52进入各凸轮槽22而使滑动器20沿由箭头w1表示的第一方向滑动。于是,如图2进而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200与凸轮槽22的形状配合地被拉入第一连接器100内。另外,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处于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时,如果将滑动器20沿由箭头w2表示的第二方向拉出,则第二连接器200沿与由箭头f表示的嵌合方向反向的箭头r方向被推出。

另外,在该第二连接器200,在与外壁上表面的两个凸台52中的图1的左侧凸台52a邻接的位置,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二突起53。该第二突起53不仅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上表面,还设置于外壁下表面。但是,还设置于该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53未设置在外壁上表面的第二突起53的正下方。使第二连接器200从该图1所示的姿势变成上下反向的姿势。在设置于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变成上下反向的姿势时,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设置于成为与该图1所示的外壁上表面的第二突起53相同的位置的位置。即,在沿上下方向透视该第二连接器200时,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53设置于与在该图1中邻接的位置未设置第二突起的右侧凸台52b邻接的位置。而且,在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设置于压在设置于滑动器20的内壁下表面的第一突起25上的位置。另外,与此同样地,在滑动器20的内壁上表面也设置有第一突起。而且,在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其内壁上表面的第一突起设置于与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上表面的第二突起53上下重叠的位置。即,在嵌合完成状态下,设置于滑动器20的第一突起25被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突起53沿使第二接纳空间21上下扩张的方向推动。

在图6中,示出设置于滑动器20的内壁下表面的第一突起25和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壁下表面的第二突起53上下重叠的状态。由于设置有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53的位置在下表面和上表面处是不同的,因而在该图6中,未示出上表面侧的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

此外,第二连接器200即使在自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53重叠的位置离开的位置,例如在防水部件200附近,也由滑动器20保持。该构造也有助于第二连接器200与滑动器20之间的晃动抑制。

在图7中,将截面的位置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改变,由此示出上下双方中的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53重叠的状态。

这样,在图3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设置于滑动器20的第一突起22被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突起53推动,滑动器20的上壁被向上推动,并且滑动器20的下壁被向下推动。由此,滑动器20的外壁面被推碰到壳体10的内壁面。这样,在嵌合完成状态下,不仅能抑制第二连接器200与滑动器20之间的晃动,还能抑制滑动器20与壳体10之间的晃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由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53抑制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晃动的晃动抑制构造。

此外,在此,作为第二连接器200而示出卡缘型连接器,但本发明不一定必须包含卡缘型连接器,而能够广泛适用于采用滑动器的连接器组件。

符号说明

1连接器组件

10壳体

11第一接纳空间

20滑动器

21第二接纳空间

22凸轮槽

23第一卡止部

24第二卡止部

25第一突起

30电缆

31端子

32防水部件

40间隔物

41第三卡止部

50树脂

51凹陷部

52、52a、52b凸台

53第二突起

100第一连接器

200第二连接器

210电路基板

211连接焊盘

220防水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