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片自动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313发布日期:2019-02-01 19:2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换向片自动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片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换向片自动折弯机。



背景技术:

在换向器加工时,传统的方式是在换向片固定在绝缘套筒外周后,对换向片上延伸出的触角进行折弯;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4月8日公告的一项名为“换向器换向片自动折弯机”、申请号为“2014208385953”的实用新型专利所示:“包括将换向器进行循环传递的送料机构、沿送料机构送料轨迹依次设置的将换向片的触脚端部向外侧倾斜的前折弯机构及将换向片的触脚完全折弯的后折弯机构,所述的送料机构的送料轨迹上还设置有供工作人员取出加工完成的换向器及放置未加工的换向器的换料位。”但实际使用后发现,将换向片固定在绝缘套筒外周后再进行折弯容易使得换向片与绝缘套筒产生松动,导致了废品率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简便且可自卸料的换向片自动折弯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平台和折弯机构,所述工作平台上开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用于放置换向片,所述折弯机构连接在工作槽远离限位槽的侧壁上,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本体和驱动气缸,所述本体内开设有L形折弯槽,所述L形折弯槽的槽口与限位槽的槽口相对。

所述L形折弯槽为竖直方向的通槽。

所述驱动气缸与本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固定连接在本体与驱动气缸之间。

所述工作槽的槽底设有滑轨,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小车,所述小车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使用时,将换向片置于限位槽内,且换向片上延伸出的触角伸出限位槽的开口,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本体朝向限位槽运动,从而换向片上延伸出的触角伸入本体的L形折弯槽内,随着本体的继续运动,换向片上的触角沿L形折弯槽的内壁折弯,即可完成对换向片触角的加工;

折弯完成后,驱动气缸驱动本体背向限位槽运动,此时由于触角已被折弯,因此L形折弯槽将带动触角随之背向限位槽运动,从而将折弯完成后的换向片带出限位槽,即可完成自动卸料,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操作简便且可自卸料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中1是工作平台,10是工作槽,11是限位槽,12是滑轨,20是本体,200是L形折弯槽,21是驱动气缸,22是垫片,23是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包括工作平台1和折弯机构,所述工作平台1上开设有工作槽10,所述工作槽10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1,用于放置换向片3,所述折弯机构连接在工作槽10远离限位槽11的侧壁上,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本体20和驱动气缸21,所述本体20内开设有L形折弯槽200,所述L形折弯槽200的槽口与限位槽11的槽口相对。具体使用时,将换向片置于限位槽内,且换向片上延伸出的触角伸出限位槽的开口,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本体朝向限位槽运动,从而换向片上延伸出的触角伸入本体的L形折弯槽内,随着本体的继续运动,换向片上的触角沿L形折弯槽的内壁折弯,即可完成对换向片触角的加工;

折弯完成后,驱动气缸驱动本体背向限位槽运动,此时由于触角已被折弯,因此L形折弯槽将带动触角随之背向限位槽运动,从而将折弯完成后的换向片带出限位槽,即可完成自动卸料,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操作简便且可自卸料的优点。

所述L形折弯槽200为竖直方向的通槽。当换向片随本体背向限位槽运动至完全脱离限位槽后,换向片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脱离L形折弯槽,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取出换向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驱动气缸21与本体20之间设有垫片22,所述垫片固定连接在本体与驱动气缸之间。使得驱动气缸与本体的连接更稳定,防止局部受力不均造成本体倾斜,影响折弯效果。

所述工作槽10的槽底设有滑轨12,所述本体20的底部设有小车23,所述小车2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12上。通过滑轨限制小车的运动轨迹,从而防止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本体的自身重力使其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难以对准限位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