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0418发布日期:2019-04-13 00:2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水下动力电池高度较高,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解液分层现象,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水下动力电池设计了电解液内循环装置,通入一定流量的压缩空气将下部密度较高的电解液提升到上部,实现电解液循环,消除分层现象,保证电池性能和寿命。电解液内循环装置由管接头体、塑料软管和电解液提升管路组成,管接头体通过塑料软管与电解液提升管路相连通,为保证密封性,塑料软管与管接头体、电解液提升管路会通过胶粘合连接,其中管接头体安装固定在蓄电池盖上,负责与外部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电解液提升管路设在电池内部电解液中,负责将底部电解液提升到上部。由于空间狭小,在水下动力电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管接头体人为损坏的现象。维修、更换管接头体时,由于存在胶粘合,管接头体不便直接从塑料软管上取下,需将水下动力电池的蓄电池盖拆卸进行此项操作,不仅维修时间长,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在保证实现电解液循环,消除分层现象的同时,又可方便维修,缩短维修时间,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包括管接头体和与管接头体连通的电解液提升管路,管接头体贯穿蓄电池盖并固定,蓄电池盖上设有通风帽孔,管接头体通过塑料软管连接有快换接头,快换接头通过塑料软管与电解液提升管路相连;所述的电解液提升管路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于外管内,内管的底端高于外管,外管顶部设有出液口,内管与塑料软管相连。

管接头体与外部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电解液提升管路的下部位于电解液中,出液口位于电解液的液面之上。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管接头体、塑料软管、快换接头、塑料软管后,到达电解液提升管路,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电解液从出液口排出,从而实现将底部电解液提升到上部、消除分层现象的目的。当管接头体损坏时,可不用拆卸蓄电池盖,通过通风帽孔方便将连接在管接头体上的塑料软管从快换接头上取下,并将管接头体从蓄电池盖取出,新的管接头体也通过通风帽孔更换。

所述的管接头体通过接头螺母固定在蓄电池盖上,方便拆装。

所述的快换接头两端为倒齿状连接头,便于与塑料软管插接。

所述的快换接头中部设有与快换接头固定连接的六棱柱,采用六边形防滑设计,便于在蓄电池盖遮挡的盲区内与塑料软管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实现了电解液的循环,消除了电解液的分层现象;当管接头体损坏时,不用拆卸蓄电池盖即可更换维修,操作方便,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头螺母;2、管接头体;3、蓄电池盖;4、通风帽孔;5、塑料软管;6、快换接头;7、电解液提升管路;7.1、内管;7.2、外管;7.3、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维修的电解液内循环装置,包括管接头体2和与管接头体2连通的电解液提升管路7,管接头体2贯穿蓄电池盖3并通过接头螺母1固定在蓄电池盖3上,蓄电池盖3上设有通风帽孔4,管接头体2通过塑料软管5连接有快换接头6,快换接头6通过塑料软管5与电解液提升管路7相连;电解液提升管路7包括内管7.1和外管7.2,内管7.1设于外管7.2内,内管7.1的底端高于外管7.2,外管7.2顶部设有出液口7.3,内管7.1与塑料软管5相连。

快换接头6两端为倒齿状连接头。

快换接头6中部设有与快换接头6固定连接的六棱柱。

管接头体与外部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电解液提升管路的下部位于电解液中,出液口位于电解液的液面之上。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管接头体、塑料软管、快换接头、塑料软管后,到达电解液提升管路,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电解液从出液口排出,从而实现将底部电解液提升到上部、消除分层现象的目的。

当管接头体2损坏时,不用拆卸蓄电池盖3即可更换维修:拆卸接头螺母1,将管接头体2从蓄电池盖3中取下,通过通风帽孔4,将连接在管接头体2上的塑料软管5从快换接头6上分离,将取下的管接头体2与连接在管接头体2上的塑料软管5一并从通风帽孔4取出;将更换后的管接头体2连接好新的塑料软管5后,将塑料软管5与快换接头6 连接,向管接头体2内通入压缩空气,检测连接部位是否漏气;若无漏气现象,安装接头螺母1,将管接头体2固定在蓄电池盖3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