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4710发布日期:2019-05-03 19:4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通常采用埋栅结构的晶体管,在DRAM的制造过程中,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通常是固定的,无法任意的调节或者需要很复杂的制程工艺才能调节,这就限制了后端制程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方便有效的调节DRAM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中形成有两个源区及位于两个所述源区之间的漏区;

两个栅极结构,形成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衬底中以构成两个晶体管;以及,

阈值调整区,位于所述漏区下方的衬底中,通过调整所述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以改变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可选的,所述衬底中还形成有沟槽隔离结构,所述沟槽隔离结构界定出多个有源区,每个所述有源区中形成有两个所述源区及一个所述漏区。

可选的,所述漏区和所述源区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至所述衬底内的第一深度位置,所述栅极结构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至所述衬底内的第二深度位置,所述第二深度位置更下沉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以使沿着栅极结构的侧壁和底壁从所述源区至所述漏区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晶体管的沟道区域,所述阈值调整区位于所述衬底的第一深度位置与第二深度位置之间,以调整所述第一深度位置与所述第二深度位置之间的衬底的浓度。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的侧边界均延伸至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衬底中还形成有阱区,所述阈值调整区位于所述阱区中。

可选的,所述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所述阈值调整区为N型掺杂以使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负漂移。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掺杂的导电离子包括硼离子。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与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大小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掺杂的导电离子的浓度介于5E13 atoms/cm2~1E14 atoms/cm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中,在衬底中形成有两个栅极结构,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在漏区下方的衬底中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阈值调整区于两个所述栅极结构之间,在不影响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调整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仅在漏区下方形成所述阈值调整区也可以避免相邻有源区之间的互相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衬底; 11-阱区; 12-深N阱; 111-源区; 112-漏区; 113-阈值调整区;

2-栅极结构;

3-掩膜层; 31-开口;

4-位线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是与衬底的掺杂浓度息息相关的,所以可以通过调整衬底的掺杂浓度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同一有源区具有两个共用漏区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两个晶体管的源区紧靠沟槽隔离结构,若在源区底部的衬底中进行离子注入,相当于减小了衬底的电阻,一个有源区之间的电子有可能会进入相邻的有源区中,使相邻的两个有源区相互影响,导致半导体器件的整体性能下降。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在衬底中形成有两个栅极结构,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在漏区下方的衬底中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阈值调整区于两个所述栅极结构之间,在不影响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调整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仅在漏区下方形成所述阈值调整区也可以避免相邻有源区之间的互相影响。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所述衬底1中形成有两个源区111及位于两个所述源区111之间的漏区112;两个栅极结构2,形成于所述源区111和所述漏区112之间的衬底1中以构成两个晶体管;以及,阈值调整区113,位于所述漏区112下方的衬底1中,通过调整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掺杂浓度以改变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衬底1中形成有沟槽隔离结构及若干有源区,所述沟槽隔离结构隔离相邻的所述有源区,每个所述有源区包括两个源区111及一漏区112,所述有源区的衬底1中形成有两个栅极沟槽,所述栅极沟槽形成于所述衬底1中且位于所述源区111及所述漏区112之间,一个所述栅极沟槽中形成有一个所述栅极结构2,其中,所述栅极结构2包括栅极介质层及栅极导电层,所述栅极介质层覆盖所述栅极沟槽的底壁和侧壁,所述栅极导电层填充在所述栅极沟槽中。

进一步,所述栅极结构2均位于所述源区111及所述漏区112之间以构成晶体管,可以理解的是,同一有源区中的两个晶体管分别使用与其相邻一个所述源区111,且共用所述漏区112。所述漏区112和所述源区111分别从所述衬底1的表面向所述衬底1的内部延伸至第一深度位置,所述栅极结构从所述衬底的表面向所述衬底1的内部延伸至第二深度位置。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113位于所述漏区112的下方,并且位于两个所述栅极结构2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深度位置更下沉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以使所述栅极结构2的底部更下沉于所述源区111及所述漏区112,以构成所述晶体管的沟道区域,即沿着栅极沟槽的沟槽侧壁和沟槽底壁从源区111至所述漏区112之间的区域。所述阈值调整区113通过调整两个所述栅极结构2之间的在第一深度位置至第二深度位置的部分衬底的掺杂浓度,或者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述阈值调整区113改变了部分沟道区域的掺杂浓度,从而可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但是,所述阈值调整区113因为仅位于所述漏区112的下方,距离所述沟槽隔离结构较远,也不会影响所述沟槽隔离结构的隔离效应。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侧边界均延伸至所述栅极结构2的侧壁,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表面和底面可以分别为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和所述第二深度位置,也可以均位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和所述第二深度位置之间,或者如图4所述的,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底面位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和所述第二深度位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举例。

进一步,所述衬底1中还形成有一阱区11,本实施例中,所述阱区11为P阱,所述阈值调整区113形成在所述阱区11中,所述阱区11中的离子掺杂浓度低于所述源区111和所述漏区112中的离子掺杂浓度。进一步的,所述阱区11的掺杂类型可根据所形成的晶体管的类型决定,例如,当所述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则所述阱区11可相应的掺杂磷离子(P);当所述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则所述阱区11可相应的掺杂硼离子(B)。所述衬底1内还形成有一用于隔离的深阱区,本实施例中,所述深阱区为深N阱12,所述深N阱12形成于所述阱区11的下方,以将所述晶体管进行隔离,防止外部因素对所述晶体管造成干扰,或者防止不同有源区之间相互干扰,同时也防止所述晶体管干扰其他的外部器件。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则所述阈值调整区113为N型掺杂,即所述阈值调整区113中掺杂的导电离子是N型离子(例如磷离子)以使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正漂移。并且,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掺杂浓度与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大小正相关,即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掺杂浓度增大时,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也增大,反之,所述阈值调整区113的掺杂浓度减小时,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也减小,本实施例中,所述阈值调整区113中的掺杂的导电离子的浓度介于5E13atoms/cm2~1E14atoms/cm2。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

S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中形成有两个源区及位于两个所述源区之间的漏区;

S2:形成两个栅极结构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衬底中以构成两个晶体管;以及,

S3:执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在所述漏区下方的衬底中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阈值调整区,通过调整所述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以改变所述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具体的,请参阅图2,提供所述衬底1,所述衬底1中形成有若干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两个源区111和一漏区112,所述漏区112位于两个所述源区111之间,接着形成分别形成两个所述栅极结构2于每个所述源区111和所述漏区112之间的衬底1中,以构成两个晶体管。

接着如图2所示,所述衬底1的表面形成有一掩膜层3,所述掩膜层3覆盖所述衬底1,且所述掩膜层3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漏区112的开口31,即所述开口31下方为所述漏区112。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3的材料为光刻胶。

接下来,请参阅图3,以所述掩膜层3为掩膜,执行第二离子注入工艺,以在所述漏区112中注入与其导电类型相同的导电离子,以增大所述漏区112的掺杂浓度,从而降低了所述漏区112表面的接触电阻,使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导通能力提高。进一步,所述第二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介于10keV~15keV,且所述第二离子注入的离子注入浓度介于3E13atoms/cm2~6E13atoms/cm2。

进一步,再以所述掩膜层3为掩膜,执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在所述漏区112下方的衬底1中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所述阈值调整区113,所述阈值调整区113在所述衬底1中的位置取决于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若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较高,所述阈值调整区113更深,反之,若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较低,则所述阈值调整区113更浅。并且,由于所述掩膜层3的开口31仅对应所述漏区112,则所述阈值调整区113位于两个所述栅极结构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阈值调整区113形成于所述漏区112的下方,则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较所述第二离子注入的离子注入能量更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的离子注入能量介于20keV~50keV,且所述阈值调整区113掺杂的导电离子的浓度介于5E13atoms/cm2~1E14atoms/cm2

接下来请参阅图3-图4,形成所述阈值调整区113后,可以再在所述开口31中形成位线接触4,具体的工艺为: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于所述衬底1上,所述掺杂的多晶硅层覆盖所述衬底1并填充所述开口31,研磨以去除所述衬底1表面的所述掺杂的多晶硅层,保留所述开口31中的所述掺杂的多晶硅层形成所述位线接触4于所述衬底1上。所述位线接触4用于与位线连接,即所述掩膜层3是直接利用用于形成位线接触的掩膜层,不需要额外的增加新的掩膜层,节约了光罩。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中,在衬底中形成有两个栅极结构,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在漏区下方的衬底中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阈值调整区于两个所述栅极结构之间,在不影响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调整阈值调整区的掺杂浓度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仅在漏区下方形成所述阈值调整区也可以避免相邻有源区之间的互相影响。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