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318发布日期:2019-05-11 00:0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好而应用于通讯、数码、电动汽车等领域。目前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发主要有:(1)提高材料的压实密度;(2)选择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3)选择高电压电解液;(4)通过优化电池设计、工艺配方;(5)选择更薄集流体;而方法(1)~(4)在目前条件下很难有大的提高,而方法(5)的改善措施无非是选择更薄的铝箔(12μm)和铜箔(8μm)以实现其能量密度的提高。而负极集流体采用铜箔,其存在自身密度大,无孔隙粘附力差等缺陷,影响其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制作简单、能量密度高、质量密度高的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外壳,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通过隔膜间隔开相互叠放或卷绕在一起形成电芯,所述电芯置于外壳内,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基体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基体、负极基体均为泡沫镍,所述正极基体的表面包覆有一层金属铝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填充在正极基体内,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填充在负极基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基体表面包覆的金属铝层的厚度为0.1~2.0μm。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Si/C、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正极基体、负极基体均采用泡沫镍,且在正极基体表面包覆一层金属铝层,正极活性物质填充在正极基体内,负极活性物质填充在负极基体内,可提高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的占有率,正极片、负极片的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都较高,采用三维结构的泡沫镍作为基体材料,有利于电流密度的均匀分布和电解液渗透、均匀分布,可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放电倍率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平衡,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1C、3C放电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1C循环寿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型号为130mm×110mm×20mm,容量为32A,如图1所示,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隔膜3和外壳4,正极片1、负极片2通过隔膜3间隔开相互叠放在一起形成电芯,电芯置于外壳内,正极片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活性物质,负极片包括负极基体和负极活性物质,正极基体、负极基体均为泡沫镍,正极基体的表面包覆有一层厚度为1.5μm金属铝层,正极活性物质填充在正极基体内,负极活性物质填充在负极基体内,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铝酸锂,负极活性物质为Si/C和石墨的混合物。

将实施例1的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1C、3C放电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①0.5C恒流放电至2.8V,搁置10min;②0.5C恒流恒压充电至截止电压4.35V、截止电流0.02C,搁置30min;③1C/3C恒流放电至2.8V,其1C、3C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1C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99.98%,3C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99.79%。

将实施例1的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1C容量循环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①0.5C恒流放电至2.8V,搁置10min;②1C恒流恒压充电至截止电压4.35V、截止电流0.02C,搁置30min,③1C恒流放电至2.8V,搁置30min;④循环②~③500次,其1C容量循环寿命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1C循环500次,电池放电容量保持在93.20%左右。

实施例2

一种三维集流体锂离子动力电池,型号为32650,容量为6A,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外壳,正极片、负极片通过隔膜间隔开相互卷绕在一起形成电芯,电芯置于外壳内,正极片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活性物质,负极片包括负极基体和负极活性物质,正极基体、负极基体均为泡沫镍,正极基体的表面包覆有一层厚度为0.5μm的金属铝层,正极活性物质填充在正极基体内,负极活性物质填充在负极基体内,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负极活性物质为Si/C。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