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一种连接器插头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中的连接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的插头。
技术背景在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通常是通过用户线以及信号线连 接到距离最近的交换局的线路设备来进行数据通信,而与数据电缆或通信 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可以作为用户线的接口以及信号线的接口实现信号 传输。以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DSL)为 例,其接入设备通常包括两部分数字用户接入线复用设备(Digital Subscribef Line Amplitude Module, DSLAM)和位于用户侧的ADSL调制 解调器。DSLAM为局端设备,完成ADSL用户线路的收发、编/解码、带 宽复用、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RTU为远端设备(Remote Transceiver Unit, RTU),向用户提供4妄入端口,包括普通电话接口。在局端i殳备上4吏用连 接器接口,提供用户线接口,实现用户线与局端设备的连接。现有的常作为用户线接口的连接器有2.17mm间距的双边缘连接器,包 括相配合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如图l所示,是所述的连接器插头 IO的端面示意图,其包括金属接口部分ll、设在所述接口部分ll内的绝缘 体12、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绝缘体12两侧的接触件13、连接数据线缆和金属 接口部分的塑胶夕卜壳14、以及将整个插头与插座连接固定的固定螺钉l5。所述金属接口部分l l外形为等腰梯形,梯形外壳的四个角都进行导圓 角处理,象一个倒写的字母"D",梯形外壳与母型插座30相匹配(如图2 所示),从而防止误插。所述塑胶绝缘体12在所述4妾口部分11的内部中间 位置呈带状凸起,并且在其两侧面上设有可以容纳所述接触件13的槽位。 而所述接触件13设置在所述槽位内,相邻两个接触件的间距为2.16mm。以 64个接触件的连接器为例,连接器的长*宽为98.43111111*15.37111111,按此计 算每两个,触件所占用的面积为47.281111112。此种结构的插头的连接器整体体积大、接口面积大、接触件的出线密度低。另外,所述^:据线缆穿过所述塑胶外壳14与所述接触件13电连接,其连接通常是采用压接的方式实现的,即在接触件靠近线缆的一端设置刀 口,组装时,4吏用工具将线缆压入刀口内,4吏得线缆与接触件实现电连接。 然而,采用这种压接的方法连接线缆和接触件,往往容易造成接触件的翘 起,影响4妄触的可靠性。同时,无法采用焊接的方法来实现接触件与线缆 的连4妄,限制连接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口面积小、出线密度高的连接器插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可以与线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利于线缆焊才妄 的可见性的连接器插头。根据本发明, 一种高密度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以及固定所述插头本体并接入线缆的塑胶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屏蔽外壳、安装在所迷屏蔽外壳内的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侧面的接触端子组,所迷绝缘体包括底座、以及在所述底座的 一侧向外延伸的上胶体和下胶体; 分别在所述上胶体和下胶体的上、下表面上设有安装所述接触端子的槽 位。. 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绝缘体还包括在所迷底座的另一侧向 外延伸的阶梯状的焊接区;所述焊接区的表面设有与所述上胶体和下胶体 的槽位相连通的安装槽。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焊接区包括呈阶梯状分布的从所述底 座向外延伸的第一胶体和在所述第一胶体向外延伸的第二胶体;所述安装 槽包括在所述第 一胶体上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上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相连 通的多个第 一安装槽,在所述第二胶体上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上胶体的下表 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二安装槽,在所述笫二胶体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 下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三安装槽,以及在所述第一胶体的 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下胶体的下表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四安装槽;分 别在所述的安装槽之间设有绝缘隔片。'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接触端子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内的多个短接触端子、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和第三 安装槽内的多个长接触端子。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短接触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的 上表面或下胶体的下表面的槽位内的前接触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体的底座 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槽内的焊接部分、以及在所述焊接部分一侧向上延伸高度大于所述绝缘隔片的高度的折边;安装在多个所述 第一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短接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安装在多个所述 第四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短接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短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分的前端设有导 向倒角。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长接触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的 下表面或下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内的前接触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体的底座 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槽内的焊接部分、以及在所述焊接 部分一侧向上延伸的折边;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长接. 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安^i多个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长接 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长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分的前端设有导 向倒角。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上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胶体的长度, 并且所述上胶体和所述下胶体分别关于中心线相对称。上述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屏蔽外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塑胶外壳内 的后金属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塑胶外壳前端的前金属外壳;所述前金属外 壳的内壁设有圆形突起。与现有4支术相比,本发明的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上设有上胶体 和下胶体,4吏得插头与插座的接口部分的面积减小,提高了出线的密度, 从而大大的缩小了相应设备的体积,使得设备可以往小型化和高密化的方 向发展。另外,绝缘体上还设有阶梯状的焊接区,使得接触端子与线缆的连接 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并且在焊接线缆时具有可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接触端子和短接触端子的i殳计,方便接触端子在绝缘体中的快速装配; 接触端子与线缆焊接区的折边设计,配合使用拉焊的加工方法,有利于在 焊接中提高焊接效率,防止焊锡的流动。
图l是现有双边缘连接器的插头的端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双边缘连接器的插座的端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屏蔽外壳的前金属外壳的端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屏蔽外壳的后金属外壳的端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的正面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的剖视示意图。图IO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长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ll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短接触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短接触端子与绝》彖体的装配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长接触端子与绝缘体的装配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与屏蔽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装配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装配后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密度连接器插头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的 描迷。如图3所示,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20和连接器插座40。连接器插头 20可用于与具有多对双绞线的数据线缆60连接,而连接器插座40用于与印7制电路板(图中未显示)连接。连接器插头20和连接器插座40在接口部分 都是完全屏蔽的,连接器插头20通过插头的屏蔽外壳21实现屏蔽,而连接 器插座40通过插座金属外壳41实现屏蔽。连接器插头20与连接器插座40在 接口上是互相匹配的,当连接器插头20与连接器插座40互相匹配时,插头 20的屏蔽外壳21的前金属外壳211 (参见图4)与插座40的金属外壳41互相 连接,实现接口部分的完全屏蔽。连接器插头20还包含两个用于将连接器插头20固定在插座40上的固 定螺钉22,而连接器插座40上也包含了两个供插头20固定的固定螺母42, 当连接器插头20的螺4T22与连接器插座40上的固定螺母42完全连接时,连 接器插头20和连接器插座40完全接触,实现电信号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高密度连接器插头20包括插头本体、以及 固定所述插头本体并接入线缆的塑胶外壳23。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屏蔽外壳 21、安装在所述屏蔽外壳21内的绝缘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体24的侧 面的接触端子組。所述的屏蔽外壳21包括前金属外壳211和后金属外壳 212。所述前金属外壳211与插座40的金属外壳41相匹配;所述后金属外壳 212与塑胶外壳23固定连接,而将整个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塑胶外壳23上。 所述接触端子组包括多个长接触端子25和多个短接触端子26,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接触端子为64片(图中只显示了16片,当然可以才艮据需要进4ti殳 计合适的数量)。如图5所示,所述前金属外壳211在金属外壳底座110上冲压而成,其 包括二个部分 一是概呈矩形的插头接口屏蔽外壳lll,由四个金属壁组成,分别是两个长边壁112和两个宽边壁113,长边壁112和宽边壁113由大 圓角114或小圆角115进4亍过渡,大圆角114的半径与小圆角115的半径不相 同,以实现插头接口屏蔽外壳的不对称性,防止在连接器互相配合时的误 插。长边壁112的内壁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的圆形突起116,以保证插头接口 屏蔽外壳与插座接口屏蔽外壳相配合时有一定的保持力;二是固定螺钉孔 117,孔的位置位于插头接口屏蔽外壳lll矩形的对角线的两侧,两个孔的 大小一致,并且大于固定螺钉22的直径,以便于固定螺钉22的通过。如图6所示,所述后金属外壳是在后金属外壳底座120冲压而成,其包括二个部分 一是呈矩形的插头接口屏蔽外壳121,由四个金属壁組成, 分别是两个长边壁122和两个宽边壁123,长边壁122和宽边壁123由圆角进 行过渡,矩形的大小与插头的塑胶绝缘体24的后半部分相配合,形成后金 属屏蔽;二是固定螺钉孔124,孔的位置位于插头接口屏蔽外壳矩形的对 角线的两侧,两个孔的大小一致,必须大于螺钉的直径,以便于固定螺钉 的通过。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绝缘体24包括底座241、以及在所述底座241的 一侧向外延伸的上胶体242和下胶体243;分别在所述上胶体242和下胶体 243的上、下表面上设有安装所述接触端子的槽位244。所述上胶体242和 下胶体243的长度各不相同,但分别关于其中心线对称,以实现插拔时的 防误功能;当然,所述上胶体和下胶体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结构来实现防误 插功能。上胶体242的两面上各分布有十六个大小相等的、用于安装接触 端子的槽位244;下胶体243的两面上也各分布有十六个大小相等的用于安 装接触端子的槽位;所述底座241呈矩形形状,四角有半径不同的圆弧形 的倒角,以配合连接器插头的前金属外壳211 (如图5),并且在所述底座 241上还可以分别标识了金属接触件的位置数据245,供安装时参考。所述底座241在相对于所述上胶体242和下胶体243的另 一侧向外延伸 成阶梯状的焊接区;所述焊接区的表面设有与所述上胶体242和下胶体243 的槽位244相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的焊接区包括呈阶梯状分布的从所述底 座241向外延伸的第 一胶体246和在所述第 一胶体246向外延伸的第二胶体 247。如图9所示,所述安装槽包括在所述第一胶体246上表面开设的与所述 上胶体242的上表面的槽位244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安装槽461,在所述第二 胶体247上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上胶体242的下表面的槽位244相连通的多个 第二安装槽462,在所述第二胶体247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下胶体243的上 表面的槽位244相连通的多个第三安装槽463,以及在所述第一胶体246的 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下胶体243的下表面的槽位244相连通的多个第四安 装槽464;分别在所述的安装槽之间设有绝缘隔片465。如图IO所示,所述长接触端子25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242的下表面或下胶体243的上表面的槽位244内的前接触部分251、穿过所述绝缘体24 的底座的中间部分252、设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槽内的焊接部分253、以 及在所述焊接部分253—侧向上延伸的折边254。接触部分251的前端进一 步设有导向倒角255,用于在插头20与插座40连接时,起到导向作用,以 方便插头20与插座40的配合。所述前接触部分251用于与插座40的端子接 触部分互相连4妄,形成可靠的电连接;所述4矣触端子的中间部分252用于 与插头的塑胶绝缘体24上的槽位配合,保持金属接触端子在绝缘体24中的 稳定;所述焊接部分253用于与线缆60配合,可以^使用焊^^妄的方法将线缆 60固定在端子上,使电信号连续;所述折边254的高度比绝缘体24中用于 固定金属接触端子的槽位之间的绝缘隔片465的高度高(如图16所示), 用于在使用拉焊的加工方法中有效地阻隔焊锡在不同端子间的流动。如图11所示,所迷短接触端子26的结构与所述长冲妄触端子的结构基本 相同,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242的上表面或下胶体243的下表面的槽位 244内的前接触部分261、穿过所述绝缘体24的底座241的中间部分262、设 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槽内的焊接部分263、以及在所述焊接部分263—侧 向上延伸高度大于所述绝缘隔片465的高度的折边264。并且在接触部分 261的前端i殳有导向倒角265。与长接触端子相比,不同在于中间部分的长 度不相同、倒角的方向不相同、以及安装的槽位不同。在装配本发明的高密度连接器插头时,首先,如图12所示,使用工装 夹具将十六片短接触端子26按照焊接区的第一安装槽461的间距排列在一 起后,并且保证接触端子的折边264同方向排列,使用适当的压接工具将 短接触端子压人所述第一安装槽461中,并到达所述上l^体242的上表面的 槽位244中固定。然后,如图13所示,使用工装夹具将十六片长接触端子25按照焊接区 的第二安装槽462的间距排列在一起后,并且保证接触端子的折边254同方 向排列,4吏用适当的压4娄工具将长接触端子25压入所述第二安装槽462中, 并到达所述上胶体243的下表面的槽位244中固定。然后,再如图12所示,使用工装夹具将十六片短接触端子26按照焊接 区的第四安装槽464的间距排列在一起后,并且保证接触端子的折边264同10方向排列,使用适当的压接工具将短接触端子26压入所述第四安装槽464 中,并到达所述下月交体243的下表面的槽位244中固定。然后,再如图13所示,使用工装夹具将十六片长接触端子25按照焊接 区的第三安装槽463的间距排列在一起后,并且保证接触端子的折边254同 方向排列,使用适当的压接工具将长接触端子25压入所述第三安装槽463 中,并到达所述下胶体243的上表面的槽位中固定。然后,如图14所示,将前金属外壳211、压入六十四片接触端子25、 26的绝缘体24以及后金属外壳212装配在一起后将两金属外壳上的螺钉孔 铆接在一起后即完成连接器插头的装配;完成装配后的连接器插头如图 15、 16所示。本发明的通过在绝缘体上设置上胶体和下胶体来安装接触端子,在宽 度增加不大的基础上将间距减小,不但减小了连接器接口的面积,也提高 出线密度。在接触件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以64PIN的连接器为例,接口面 积由原来的512.9mm2(98.43mmX15.37mm)缩小为现在的554.8mm2 (38mmX14.6nun),接口面积缩小为只有原来的l/3左右。同时,接触件 的出线密度由原来的47.281111112/2 111提高到目前的16,27mm2/2Pin,出线密 度提高到原来的近3倍。接口面积的缩小和出线密度的提高大大地缩小了 相应i殳备的体积,同时也提高了出线的密度,使得设备往小型化和高密化 的方向发展。另外,绝缘体上还设有阶梯状的焊接区,使得接触端子与线缆的连接 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配合拉焊的焊接工艺,实现了多芯线缆的手工快 速焊接;并且在焊接线缆时具有可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接触端子和 短接触端子的设计,方便接触端子在绝缘体中的快速装配;接触端子与线 缆焊接区的折边设计,配合使用拉焊的加工方法,有利于在焊接中提高焊 接效率,'防止焊锡的流动;并且接触端子的折边呈同方向排列,有效地增 加了端子与端子之间的绝缘间隙,增加了连接器的绝缘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以及固定所述插头本体并接入线缆的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屏蔽外壳、安装在所述屏蔽外壳内的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侧面的接触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底座、以及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向外延伸的上胶体和下胶体;在所述上胶体和下胶体的上、下表面上设有安装所述接触端子组的槽位。
2、 根据权利要求
l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 还包括在所述底座的另 一侧向外延伸的阶梯状的焊接区;所述焊接区的表 面设有与所述上胶体和下胶体的槽位相连通的安装槽。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迷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 包括呈阶梯状分布的从所述底座向外延伸的第 一胶体和在所述第 一胶体 向外延伸的第二胶体;所述安装槽包括在所述第一胶体上表面开设的与所 述上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 一安装槽,在所述第二胶体上表 面开设的与所述上胶体的下表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二安装槽,在所述 第二胶体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下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相连通的多个第三 安装槽,以及在所述第一胶体的下表面开设的与所述下胶体的下表面的槽 位相连通的多个第四安装槽;分别在所迷的安装槽之间设有绝缘隔片。
4、 4艮据4又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 子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内的多个短接触端子、以及 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的多个长接触端子。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迷的短接 触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的上表面或下胶体的下表面的槽位内的前 接触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体的底座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 槽内的焊接部分、以及在所述焊接部分一侧向上延伸高度大于所述绝缘隔 片的高度的折边;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短接触端子的 折边呈同向氺>列;安装在多个所述第四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迷短接触端子的 折边呈同向排列。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触 端子的接触部分的前端设有导向倒角。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触 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胶体的下表面或下胶体的上表面的槽位内的前接 触部分、穿过所述绝缘体的底座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焊接区的安装槽 内的焊接部分、以及在所述焊接部分一侧向上延伸的折边;安装在多个所 述第二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长接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安装在多个所 述第三安装槽内的多个所述长接触端子的折边呈同向排列。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触 端子的接触部分的前端设有导向倒角。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迷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胶体的长度,并且所迷上胶体和所述下 胶体分别关于中心线相对称。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 外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塑胶外壳内的后金属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塑胶外壳前 端的前金属外壳;所述前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圆形突起。
专利摘要
一种高密度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固定所述插头本体并接入线缆的塑胶外壳。插头本体包括屏蔽外壳、安装在屏蔽外壳内的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的侧面的接触端子组。所述绝缘体包括底座,以及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向外延伸的具有安装接触端子的槽位的上胶体和下胶体;绝缘体上还设有阶梯状的焊接区。
文档编号H01R13/658GKCN201319446SQ200690000020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冯发灿, 炜 方, 东 杨, 武鸿彬, 田锋伟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