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72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用于组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使柔性电路板与对接电连接器自电连接器的同一端插入,且可使柔性电路板被垂直其组接方向上的夹持力所组固定位而不受摩擦力影响的电连接器。
柔性电路板(F1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因其良好的挠曲特性,可适用于较大空间变化及较多装置排配方式的各种组装环境下,因此,各周边设备借其连接至电脑主机板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同样用于组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请参阅台湾专利第82200254、80204681、79206570、80201701、83102251、83105909及83112042号等案。这些前案资料所揭示的电连接器与柔性电路板的组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即是将柔性电路板直接焊接至电连接器上,而另一种类型则是将柔性电路板置入电连接器上所设的插入空间内,并经旋转压置等机械过程而对柔性电路板构成夹持,同时构成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间的电性导通。
然而,此两种类型的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组接方式均各自存在有部分缺失。前一种类型的焊接组接方式不仅制造成本较高,尤其是对于具有高密度接点的柔性电路板,其焊接质量也很难获得保证,同时由于采用焊接这类永久连接方式,将使柔性电路板在需要时无法替换或更换组接方式。另一类型所采用的夹持组接方式由于是直接抵压在柔性电路板上施加压力且电连接器的抵压机构是沿平行于柔性电路板的组入方向滑移相当距离后方构成压持效果,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对柔性电路板产生摩擦压力,导致柔性电路板被夹持的部位容易受到摩擦损伤,严重的将损坏柔性电路板上的印刷电路。而且,柔性电路板在受到摩擦压力时,还可能受摩擦力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偏位滑移,如此当柔性电路板的接触垫片面积较小时,该偏位滑移将可能导致定位不准而使其与电连接器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另外,采用这种旋压式的夹持方式以组接柔性电路板至电连接器上还会因需要预留如压板等夹持机构的旋转空间,而使电连接器需占用较大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组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是自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方向上对柔性电路板施加夹持力,而使两者之间并不产生摩擦接触的情形,而且,该电连接器借其扣合装置与绝缘本体间形成两个阶段的配合,可避免分离零件的产生而方便电连接器的运输及贮存,同时可确保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间可靠的导接,另外,该柔性电路板与对接连接器是自同一侧方向组于电连接器上,能有效的节省电连接器的安装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扣合装置等构造,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两相对的对接端侧及组接端侧,于对接端侧上向内凹设有若干收容槽,并于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的纵长向两末端向同一侧延伸设有固接部,且每一固接部相对外缘分别凸设有一定位机构。端子对应容置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并至少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接触段,而扣合装置以干涉配合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并至少罩盖所述端子的第一接触段,其对应于固接部的定位机构设有承接机构,借该定位机构与承接机构的配接,可使扣合装置与绝缘本体自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方向上对该柔性电路板构成夹持,并令柔性电路板的接触垫片在不受摩擦压力的情形下即获得准确定位,以实现柔性电路板自绝缘本体对接端侧方向插入并组固定位,而与该电连接器端子构成电性接触的功效。依据上述特征,该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且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沿扣合装置的扣合方向呈间隔一适当距离而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固接部外侧,而扣合装置的承接机构也相应于该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一承接部及第二承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对柔性电路板的夹持力是自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板面方向上施加,因此柔性电路板不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且,该电连接器借其扣合装置与绝缘本体间形成两个阶段的配合,可避免分离零件的产生而方便电连接器的运输及贮存。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柔性电路板组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入柔性电路板前绝缘本体的第一定位部与扣合装置的第二承接部相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组入柔性电路板后绝缘本体的第一、二定位部分别与扣合装置的第一、二承接部对应组装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柔性电路板组入后的剖视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5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端子2及组接于绝缘本体1的扣合装置3,其中该绝缘本体1呈对称的长形体状,其两相对表面上各设有对接端侧11及组接端侧12,而于该对接端侧11及组接端侧12之间设有贯穿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0,以收容对应端子2。绝缘本体的纵长向两末端各朝同一侧一体成型设有固接部13,该两固接部13的相对外侧缘各凸设有一定位机构,于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部130及第二定位部131,以提供扣合装置3的卡固定位(容后详述),其中每一定位部130、131靠向扣合装置3组入方向的前侧设有斜导引面1300、1310,以利于扣合装置3便捷组装。另外,绝缘本体1相邻于对接端侧11的侧表面上凸设有用于稳固对接电连接器6(如图5所示)的卡止块14,而两侧缘的适当位置则设有凸块15,以于对接电连接器组入时提供对位或防呆的功效。
电连接器5的端子2包括有固持段20及分别自该固持段20两端相互反向延伸的第一接触段21与第二接触段22,其中固持段20包含基部200,及自基部200的两侧缘经弯折所形成的两侧壁201,而且两侧壁201与基部200大体呈垂直连接关系,而且,于两侧壁201的端缘分别设有干涉用的倒刺2010,借以确保该等端子2与绝缘本体1间的结合稳固。第一接触段21包括有自基部200斜向延伸的弹性臂211及设于该弹性臂211延伸末端的导接端脚2111,以作为与插入电连接器5的柔性电路板4相抵接导通之用。第二接触段22于固持段20的两侧壁201及基部200分别相对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延伸方向而反向延伸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0内,其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接触臂221、第二接触臂222及第三接触臂223。
再请参照图1所示,扣合装置3是一体成型并呈对称型构造,其乃固接于绝缘本体1的两固接部13间并罩盖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旁侧,该扣合装置3包括有长形基板30,于基板30远离绝缘本体的侧边上一体成型有挡止部31,该挡止部31垂直于基板30并朝向端子2第一接触段21方向延伸相当长度。当扣合装置3组接于绝缘本体1时,扣合装置3的基板30可压接在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的导接端脚2111相导通接触的柔性电路板4上,而挡止部31则在靠近于绝缘本体1相当距离的附近位置上对柔性电路板4提供挡止定位,以防止柔性电路板4过度插入而无法对准端子2。另外,于基板30纵长向的两端缘沿与挡止部31相同方向延伸分别设有接合部301,该接合部301与挡止部31间保持有一定间隔,以允许绝缘本体1两侧的组接部11的固接部13收容其中。接合部301对应于固接部13外侧的定位机构而设有承接机构,即对应该第一、二定位部130、131分别设有第一承接部3010及第二承接部3011,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二承接部3010、3011设为供第一、二定位部130、131扣抵其中的扣合孔,如图2、图3所示,当扣合装置3的第一定位部130组扣在第二承接部3011上时,扣合装置3与绝缘本体1间将形成槽状的组接空间33,以供柔性电路板4插入而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电性导接。
如图4所示,于电连接器5与柔性电路板4组至定位后,继续推动扣合装置3以使第一、二定位部130、131分别对应组扣在第一、二承接部3010、3011上,此时扣合装置3的基板30将顺势垂直压迫柔性电路板4以使其贴靠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上,进而确保柔性电路板4与端子2间电讯导通。
请参照图5所示,对接电连接器6与柔性电路板4均自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5的同一端侧组入,绝缘本体1的卡置块14是与对接电连接器6的扣孔61相配合以提供对接的固持力。
依据前述构造,在组入柔性电路板4前,将扣合装置3的第二承接部3011与绝缘本体1的第一定位部130卡合,而形成开口方向与绝缘本体1对接端侧11处在同一侧的组接空间33,然后在该空间33上插置柔性电路板4并压下扣合装置3,使第一、二承接部3010、3011与绝缘本体1对应的第一、二定位部130、131相卡合,进而迫使柔性电路板4与端子2的第一接触段21对应的导接端脚2111导接。这样,借定位机构133与承接机构302相互卡合所达到的两种效果,可自垂直于柔性电路板4的方向上对柔性电路板4施加夹持力,不仅使扣合装置3与柔性电路板4之间不会产生摩擦接触的情形以保证柔性电路板4与电连接器5间的可靠导接,同时可避免分离零件的产生而方便电连接器5的运输及贮存。
另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5′仅在扣合装置3′及绝缘本体1′两部分结构上与前一实施例有所区别,而其他构造皆与前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如图所示,于绝缘本体1′的组接端侧12′相对远离扣合装置3′组入方向的侧边上一体成型设有辅助扣板121,该辅助扣板121设于收容槽10′的下方,且于辅助扣板121的侧缘设有若干个扣槽1210。而扣合装置3′的挡止部31′对应辅助扣板121的扣槽1210的位置上则设有卡钩32,当扣合装置3′与绝缘本体1′相互配合并对柔性电路板(未图示)形成卡持时,该卡钩32将同时与扣槽1210构成干涉配合(图7参照),以进一步增加扣合装置3′与绝缘本体1′的扣持力,并可防止扣合装置3′对柔性电路板施力不均的现象发生,以进一步保证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5′的电性连接效果。
再请参照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其他各组成部分均与第二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仅在绝缘本体1″构造与第二实施例有所不同。如图所示,于绝缘本体1″固接部13′与绝缘本体组接端侧12″相连且靠向扣合装置(未标号)的侧表面部位凸设有一对定位柱132,该两定位柱132间相隔的距离与插入的柔性电路板(未图示)的宽度相等,且于两者相对的侧面靠近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位置设有斜面1321。借该对具斜面1321的定位柱132可在柔性电路板插入时对其同时提供导引及限位作用,以增加柔性电路板的组装的准确及便利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是用于组接柔性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扣合装置,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对接端侧及组接端侧,自对接端侧向内凹设有若干收容槽,并于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的纵长向两端缘延伸设有固接部,且每一固接部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机构,而该端子对应容置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并至少有一端延伸至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外,该扣合装置以干涉配合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附近,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对应于固接部的定位机构位置上设有承接机构,借承接机构与定位机构的配合可使该扣合装置与绝缘本体直接沿垂直于柔性电路板板面的方向接触并夹持柔性电路板,以使柔性电路板达到与端子接触的定位时不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固接部的定位机构包括自固接部上凸设的第一、二定位部,且每一定位部用于朝向扣合装置组入的一侧设有斜导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的第一、二定位部沿扣合装置的扣合方向呈间隔一适当距离而设置于绝缘本体两固接部的相对外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的承接机构包括有呈贯穿状的第一承接部及第二承接部,以配合绝缘本体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使扣合装置在与绝缘本体扣合时,能准确定止于两定位上,其中扣合装置处于其中一定位时,扣合装置与绝缘本体间形成有组接空间供柔性电路板组入,而处于另一定位时则可借扣合装置抵压柔性电路板使该柔性电路板与端子电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包括有用于压抵柔性电路板并使其与端子构成接触的长形基板,及自基板一侧缘垂直于基板延伸相当长度的挡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板纵长向的两端缘沿与挡止部相同方向延伸分别设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挡止部间保持有一定间隔,而承接机构即设置在接合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组接端侧上进一步凸设有辅助扣板,且于该辅助扣板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扣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扣合装置的挡止部侧缘对应所述扣槽的位置设有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固接部靠向扣合装置组装方向的侧面上凸设有定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定位柱两相对的侧面靠近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部位设有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包含固持段及分别自该固持段相互反向延伸的第一接触段与第二接触段,该第一接触段是自固持段的基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弹性臂,且该弹性臂的延伸末端经弯折设有导接端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固持段包含基部及自该基部两侧缘经弯折形成与基部大体垂直的两侧壁,并于两侧壁的边缘设有可与绝缘本体相互干涉的倒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二接触段自固持段的基部延伸并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用于组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呈长形体状的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彼此相对的对接端侧及组接端侧,且于对接端侧与组接端侧之间贯穿设有若干个收容槽,以分别容置导电端子。扣合装置以干涉配合方式扣接于绝缘本体上,其与绝缘本体的干涉配合过程是先达到一定位以形成一可供柔性电路板组入的组接空间,然后沿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板面方向继续扣入该扣合装置并构成对柔性电路板的机械卡持及电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2/00GK2397630SQ9922760
公开日2000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吴明川, 李大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