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72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驱动装置且该驱动装置组装体积小,可缩小占用及操作空间的电连接器。
由于笔记本电脑等随身工具的盛行,电脑小型化、薄型化趋势更加明显。为了携带的方便,笔记本电脑体积不断的变小,如此将不可避免地使电脑的内部空间变得拥挤不堪,因此主机板上元件的设计也变得非常重要,许多元件必须在结构上不断创新,以符合电脑小型化、薄型化的趋势。现有技术中用来承接如晶片模组等的电连接器构造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2214483、83200106号等案所揭示,这些现有用以承载与电脑的晶片模组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绝缘底座、滑动构件、端子及驱动构件,其中绝缘底座上设有若干个贯穿其表面的端子孔,而滑动构件则对应盖置在绝缘底座的一侧,且其上对应端子孔设有若干个贯穿孔,以供装晶片模组承置其上时使其导电部分通过,并使其进一步伸入端子孔内以适时和端子相抵接。至于驱动构件则包括枢轴部、驱动曲轴及驱动臂等部分,该枢轴部枢接在绝缘底座及滑动构件之间的一侧,其适当部分上设有驱动曲轴,而在枢轴部的一端则凸出于外并垂设有驱动臂。借推动驱动臂使驱动曲轴以该枢轴部为轴转动,即可推动滑动构件,改变其与绝缘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过程中,承置在滑动构件上的晶片模组导电部分将由原先容置在端子孔内未与端子抵接的状态,随滑动构件滑向端子并与的抵接导通,而产生所谓零插入力(Zero InsertionForce,ZIF)的组接。但是,现有结构由于驱动臂的长度较大,且垂直在绝缘底座的承接表面加以作动,因此在操作驱动臂转动时会占用绝缘底座承接表面以上的较大空间,而且其较大的操作幅度又极易与其它电子元件相互干涉碰撞,因此有难以克服的空间限制,在空间较小如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内部时,则必然会影响笔记本电脑体积的缩小,因此不符合笔记型电脑薄形化的发展趋势,而如果直接将驱动臂加以缩短,将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力矩影响功能,而且不能根本解决占用体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所利用的驱动装置占用的体积较小,且操作作动时不另行占用原有体积以外的空间,而不致于抵触设置在邻近的其他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连接器包括具长方形座孔槽的基座,该座孔槽垂直于基座对角线方向设置,且该基座上设有端子收容槽可使晶片模组的端子通过,另外,基座上组接有具端子通孔及盖孔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座座孔槽及盖体盖孔所包围的空间内设有驱动装置,包括分别收容在盖孔与座孔槽内的主动部及从动部,此驱动装置可在其他治工具辅助下适度旋转而驱使盖体相对基座滑移,可在确保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效果同时有效减小驱动装置在电连接器内占用及操作空间。
依据上述的特征,其中主动部上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形凹槽,其可供一未完全封闭的弹性圈嵌设在其上,其中弹性圈的外径大于主动部的外径,当驱动装置在其他治工具作用下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移动时,该弹性圈可借作用在主动部的压力而使此弹性圈紧密压置于盖体邻近驱动装置的一端上,以防止其向远离基座方向翘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减小驱动装置在电连接器内的占用及操作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沿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6沿B-B向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1由基座2、盖体3、端子4及驱动装置5等构件所组成,其中基座2为一平面的方形体,其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个端子收容槽21,且该方形基座2的其中一个角落处向外延伸设有平台部22,此平台部22上垂直于基座对角线方向设有座孔槽221。在基座2的周侧边缘的中部“V”形缺口23及与平台部22相邻的两对角端上分别设有滑动块24。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盖体3也是一个可组接在所述基座2上的平面方形体,其上对应基座2的端子收容槽21设置有相应数目的端子通孔31,盖体3与电路板平行的一侧面则用来承置晶片模组(未图示)。另外,在盖体3对应于基座2的平台部22的角落处也延伸设有另一平台部32,该平台部32上设有盖孔321,其中盖孔321的孔径大于座孔槽221的宽度,可配合座孔槽221共同容置驱动装置5(后面详述)。盖体3上对应基座2的滑动块24设置有若干个突块33,这些突块33平行于盖体3对角线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未标号),所述基座2的滑动块24可插置在该滑动槽内并在其中滑动。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驱动装置5由主动部51与从动部52一体相连而成,其中主动部51的直径小于从动部52,且主动部51的中心轴线偏离从动部52的中心轴线适当距离,该主动部51及从动部52可分别收容在基座2的座孔槽221及盖体2的盖孔321内,并可相对该座孔槽221与盖孔321旋动,且主动部51并未填满盖孔321而留有可活动的余地。在主动部51的顶缘设置有可供一般螺丝刀(未图示)抵置其中的旋动槽511。
再请参阅图3所示,电连接器1组装时,将驱动装置5的从动部52放置在座孔槽221中,接著将盖体3罩盖在基座2上,并使驱动装置5的主动部51穿置在盖孔321内,此时基座2的滑动块24插置在该滑动槽内并在其中滑动。
请参阅图4所示,操作时,将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未图示)插入驱动装置5主动部51的旋动槽511内,并借适当的旋动力矩而使驱动装置5开始偏位转动,由于电连接器1的基座2是通过收容于其内的端子4及接于端子4末端的球状焊锡料(未图示)而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因此该基座2可视为相对固定不动,而盖体3的盖孔321及基座2的座孔槽221的孔径分别与驱动装置5的主动部51与从动部52的孔径相吻合,因此驱动装置5作动将促使盖体3相对于基座2进行滑移。依据上述的构造特征,该电连接器1的驱动装置5无现有的驱动臂等复杂构件,从而体积大大减小,且不会因操作驱动臂而与其他电子元件发生干涉及碰撞,因而节省了大量空间,并可利用工具进行操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与图2所示的驱动装置5基本相同,包括有可分别收容于基座2与盖体3的主动部510及从动部520,不同之处在于此驱动装置主动部510凸露于盖体3外表面的部分靠近盖体3处设置有一环形凹槽53,其可配合嵌套一具缺口541的弹性圈54,该弹性圈的外径大于主动部的外径,当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插入驱动装置5主动部510的旋动槽5110内,使驱动装置5驱动盖体3相对于基座2滑移时,该弹性圈54可借作用在该主动部510的压力而使其紧密压置在盖体3邻近驱动装置5的一端上,以防其向远离基座2方向翘起。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提供晶片模组导电部分与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其包括有具若干个端子收容槽的基座、对应设置在基座上并可相对于基座产生平行于基座走向位移的盖体及收容在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至少设有一个与基座对角线方向相垂直的座孔槽,在盖体对应于基座端子收容槽及座孔槽的位置上分别贯穿设有通孔及盖孔,其中盖孔的孔径不同于基座座孔槽的宽度,在基座的座孔槽及盖体的盖孔中设置有驱动装置,其包括分别收容在盖孔与座孔槽内且以偏位方式设置的主动部及从动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旁侧,可在工具操纵下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产生平行于基座构形走向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部和从动部为相互连接的两个圆柱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上适当位置处设有卡止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止机构包括设置在主动部靠近盖体处的一环形凹槽,其可配合嵌套一具开口的弹性圈,该弹性圈的外径大于主动部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主动部的外径与基盖体的盖孔内径相吻合,从动部的外径则与座孔槽的槽宽相吻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用来承接晶片模组并将其电性接合至电路板,其包括具座孔槽与端子收容槽的基座,及盖置在基座上并能相对于基座的对角线滑移的盖体,此盖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基座端子收容槽的端子通孔及一柱状盖孔,其特征在于:基座座孔槽及盖体盖孔内共同容置有驱动装置,包括分别收容于座孔槽及盖孔内的主动部及从动部,且二者的直径及设置均不相同,此驱动装置可在工具辅助下适度旋转而驱使盖体相对基座产生滑移。
文档编号H01R24/00GK2383231SQ9922760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余宏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